【抗戰檔案】日寇入侵山東淪陷 抗日烽火燃遍齊魯
4 人贊了文章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共山東省委即在濟南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如何領導山東人民進行抗日的問題。會議決定發展抗日民眾團體,組織抗日游擊武裝。10月,省委又根據中央關於在敵後放手發動群眾、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決策和北方局提出的「每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應該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號召,制定了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的計劃和山東抗日游擊隊十大綱領。此後,從1937年 11月到1938年底,在省委統一部署和各地黨組織領導下,在全省範圍內,先後爆發了大小20多次抗日武裝起義。隨著各地人民抗日武裝的建立以及對敵鬥爭的勝利展開,各地黨和軍隊開始建立一些小塊的抗日根據地或抗日活動基地,如膠東的蓬(萊)黃(縣)掖(縣)和平(度)招(遠)萊(陽)掖(縣)邊區,魯中的萊蕪、博山、沂水和新(泰)萊(蕪)蒙(陰)邊區,泰西的大峰山和平阿山區,濱海的諸(城)、日(照)、莒(縣)山區,魯南抱犢崮山區的東部和東南部,魯東的淄博山區以北和小清河以南地區,冀魯邊區的樂(陵)、慶(雲)、南(皮)地區,湖西的單縣、金鄉和豐(縣)、沛(縣)、蕭(縣)、碭(山)一帶等。這些都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中共中央對山東的抗日武裝鬥爭極為重視。1938年5月,派以郭洪濤為首的50多名幹部來山東工作,郭洪濤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毛澤東和劉少奇為此作出了特別指示:「要建立民主政權,創建山東根據地,使山東成為八路軍在華北的一個戰略據點。」隨後,中央決定將山東省委擴大為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郭洪濤任邊區省委書記。邊區省委根據中央指示,制定了發展山東遊擊戰爭,在全省範圍內建立抗日根據地的規劃。其主要內容是:以當地建立的武裝為骨幹力量,從部隊抽調幹部以建立和充實地方共產黨組織,發動群眾,著重取得區鄉政權;在魯中創立以沂蒙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向北以淄博山區為依託開創清河地區抗日根據地,向南發展開創抱犢崮山區抗日根據地,向東發展開創沿海地區抗日根據地;在津浦路西創立梁山和微山湖抗日根據地;在膠東創立以大澤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從此,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山東開始有計劃地創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
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需要有一支在政治和軍事素質上過硬的抗日部隊。山東各地在抗日武裝起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游擊隊,要達到這個水平,還需要一個鍛煉成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及時派八路軍主力一部來山東。1938年5月19日,毛澤東電示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及中共中央長江局,指出:「山東方面已開展起游擊戰爭,那邊民槍極多,主要派幹部去,派一兩個營作基幹更好。」7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五支隊和第一二九師津浦支隊從冀南開抵冀魯邊區,加強了該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改變了該地區的局面。9月,肖華率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機關部分人員到達冀魯邊區,組成了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開闢並擴大了以樂陵、寧津為中心,包括滄縣、鹽山、慶雲、南皮等縣的平原抗日游擊根據地。在9月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又提出:「派兵去山東。」12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第一一五師主力挺進山東。下旬,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改番號為蘇魯豫支隊)到達湖西地區,當即襲擊了偽救國軍第一軍王獻臣部,殲其主力千餘人,迅速打開抗日局面,逐步建立起湖西抗日根據地。
1939年3月初,第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和代師長陳光率師部及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團,以「八路軍東進支隊」的名義,到達魯西地區。3日,第六八六團(團長兼政委楊勇)首戰鄆城縣樊壩,全殲鄆城偽縣長劉本功部一個保安團。繼之,楊勇率部留在運(河)西地區,創建運西根據地,羅榮桓、陳光率其餘機關部隊東進泰西地區(泰山以西,運河以東)。羅、陳抵達泰西後,與當地黨委會合,在地方部隊配合下,多次英勇打擊日偽軍,其中著名的有陸房突圍戰和梁山伏擊戰。1939年5月,日軍駐山東最高指揮官、第十二軍司令尾高龜藏調集日偽軍8000餘人,分九路直撲泰西根據地。11日,第一一五師機關、部隊及地方黨政機關 3000餘人在肥城以南陸房村一帶被敵包圍。在陳光指揮下,激戰一日,打退敵人多次瘋狂進攻,以傷亡360人的代價斃傷日軍大佐聯隊長以下1200餘人,並於12日拂曉安全轉移到東平縣東部。陸房突圍戰,是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入魯後同日軍的第一次大規模作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8月2日,第一一五師在梁山南設伏,將自汶上縣城出動的日軍第三十二師團一股步炮混合部隊圍殲。這次戰鬥,擊斃日軍少佐田敏江大隊長以下300餘人,俘13人,繳獲野炮、電台等戰利品一宗。中央軍委發電致賀,蔣介石也來電嘉獎,並發給慰勞金3萬元。9月,根據中央指示,羅、陳率部進入魯南抱犢崮山區。隨之,肖華率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主力自冀魯邊到達魯西,後亦到魯南。
第一一五師主力部隊陸續進入抱犢崮山區後,為與沂蒙山區和魯西平原兩大塊根據地連成一體,與華中區和新四軍打通聯繫,羅榮桓制定了向北向西北聯接大塊山區,向南向東南發展大塊平原,建立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方針。在地方黨組織和抗日武裝配合下,第一一五師主力在魯南地區多次沉重打擊敵人,到1940年底,建立了面積達1.1萬平方公里的魯南根據地,並與華中、湖西、魯中、魯東南根據地建立了聯繫通道。第一一五師各部在創建根據地過程中也進行了整訓,至1940年冬,轄有7個教導旅,共計7萬餘人。
第一一五師主力在冀魯邊、湖西、魯中、魯南等地英勇打擊敵人,創建抗日根據地的同時,山東各地人民抗日起義武裝也在不懈地進行戰鬥。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將除冀魯邊和魯西地區以外的黨領導的山東各地人民抗日起義武裝組建成統一領導、統一編製、統一指揮的戰略游擊兵團——八路軍山東縱隊,下轄 10個支隊,近2.5萬人,張經武任指揮,黎玉任政委。此後,山東縱隊與第一一五師主力一起,為開闢和發展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並肩作戰。1939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八路軍第一縱隊在沂(水)蒙(陰)地區成立,統一指揮蘇北和山東的八路軍各部隊,徐向前任司令員,朱瑞任政委。第一縱隊機關與山東縱隊機關合併辦公,徐、朱直接指揮山東縱隊所屬各部。1940年6月,第一縱隊的番號撤銷。八路軍山東縱隊在冀魯邊、魯西、膠東、魯東、魯中、魯東南、湖西、蘇皖邊等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新的地區,擴大了根據地。
在冀魯邊,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堅持游擊戰,夏秋利用「青紗帳」、冬春利用「黑紗帳」(夜長),多次粉碎敵人的「掃蕩」,還一舉消滅了惡貫滿盈、屢教不改的吳橋反動武裝張國基部,使邊區抗日軍民大為振奮。到1940年底,冀魯邊不僅恢復了原有活動地區,而且開闢了陽信、沾化等徒駭河以北廣大新區。在魯西,魯西區黨委根據所轄區域大部分為平原地帶和黨的工作開展不平衡的特點,確定了以冠(縣)館(陶)丘(縣)為基礎,以茌(平)高(唐)齊(河)禹(城)為機動地帶,以泰西山區為重點,由點帶線,由線到面,建立魯西抗日根據地的方針。到1940年初,魯西區共建立了4個專署、36個縣政權,5月初又成立了魯西行政主任公署。在膠東,1939年初,日偽軍向根據地進犯,山東縱隊第五支隊轉入山區堅持鬥爭。山東分局提出了膠東抗日根據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控制大澤山、昆嵛山,掌握西海、東海地區;第二步,奪取牙山,掌握膠東中心戰略要點;第三步,南下海陽、萊陽,與頑軍主力決戰。膠東區黨委按照這一構想,擴大根據地。 1940年底,膠東抗日根據地轄有北海、西海、東海、南海4個區,建立了12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在魯東,面對日偽軍的瘋狂「掃蕩」,清河特委和山東縱隊第三支隊轉移到淄博一帶山區活動,徐向前、朱瑞明確指示,第三支隊應撤出膠濟鐵路以南的小塊山區根據地,全力堅持清河平原游擊戰爭。據此清河特委和第三支隊又回師清河區。到1940年底,橫跨小清河南北,直至魯北沿海和黃河入海口的清河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全區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110萬。在魯中,山東縱隊第一、二、四支隊一直活躍在沂蒙山區和泰山區,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進行了五井反擊戰、孫祖伏擊戰、楊家橫包圍戰等著名戰鬥,擴展了魯中區西南部的泰、泗、寧邊區和北部淄河流域根據地,鞏固擴大了臨費邊區,與魯南、濱海、清河等區打通或加強了聯繫。在魯東南,特委和山東縱隊第二、九支隊積極創建根據地,到1940年底,新開闢了18個區、600多個村莊,莒縣、日照以南,隴海鐵路以北,沭河以西,黃海以東的魯東南根據地正式形成。在湖西,蘇魯豫支隊和第三大隊轉戰隴海路南北,多次粉碎日軍的「掃蕩」,還反擊了朱世勤、馮子固等頑、投勢力兩萬餘眾的聯合進攻,逐漸穩定了該區形勢,鞏固了微山湖東西兩岸大片地區,並北向金鄉、巨野間開闢了部分新區。蘇魯豫支隊和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等部還開闢了蘇皖邊區抗日根據地,後劃歸中原局領導。
政權問題是革命的根本問題,也是抗日民主根據地形成的主要標誌。然而,山東各地抗日武裝在創建根據地之初,由於對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重要性的認識和經驗不足,也由於國民黨頑固派的種種阻撓,因而在能控制的地區,並沒有把各級抗日民主政權普遍建立起來。而國民黨部隊特別是沈鴻烈省政府則憑藉其正統的名義,在全省所能影響的地區普遍建立並加強舊式政權。以沈鴻烈為代表的山東頑固勢力還把我黨我軍堅持團結抗戰、一再忍讓的態度視為軟弱可欺,屢次製造反共摩擦。對此,1939年5月 19日,中共中央明確指示:在政權問題上,「應認識無論八路軍或地方游擊隊,如無政權則決不能發展鞏固與建立根據地。因此,已得的政權決不應放棄,並還應努力爭取新的縣區政權」。5月24日,山東分局根據中央指示作出了加強抗日根據地建設,加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決定。7月,山東分局又發出恢復縣、區、鄉政權的指示,提出建立的政權要保證黨的領導,縣、區、鄉長兼八路軍游擊大隊長、中隊長、分隊長。此後山東民主政權出現了大發展的局面。如魯中地區先後建立了萊蕪、博山、臨朐、新泰、沂水、益都、章丘、泰安、費縣、蒙陰等10個縣政府及萊南行署、沂南行署、泰安辦事處3個縣級政權,連同此前建立的淄川縣共14個縣級政權。清河區除原有的齊東外,又先後建立了長(山)桓(台)臨(淄)益(都)四縣邊區行政聯防辦事處、臨淄縣政府、益壽臨廣四邊行政辦事處、鄒長(後劃分為鄒平、長山兩縣)、廣饒、桓台、壽光、蒲台縣政府及益北行署。魯北建立了陵縣、商河、無棣、陽信、禹城、臨邑等縣政權。到1940年夏,區級民主政權已達352個,抗日民主政府政令所及的區則達到636個。隨著山東各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和各地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建立全省統一的行政機關、參議會、各群眾抗日團體的領導機關提上了議事日程。1940年7月26日,山東省國大代表複選大會,山東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成立大會,山東省工、農、青、婦、文化各界總會成立大會和山東省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的聯合大會,在沂水南部青駝寺隆重開幕。大會歷時一個月,選舉產生了全省的民意機關——山東省臨時參議會,進步人士范明樞任參議長;選舉產生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機構——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黎玉任主任委員(當時稱首席組長);還選舉產生了工、農、青、婦、文化各界抗日群眾團體的負責人。隨之,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在全山東抗日根據地頒布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法令和法規,推進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到1940年底,山東共建成魯西、清河兩個行政主任公署、12個專員公署、79個縣政府,轄有魯中、魯南、濱海、膠東、清河、湖西、魯西、冀魯邊和蘇皖邊等地區,人口約1200萬,面積3600平方公里。山東統一的抗日民主政權的成立和各級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標誌著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形成。
推薦閱讀:
※你所不知道的歷史,馬來西亞星島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華人華僑抗爭侵略史(一)
※[轉載]美國拍攝的《中國抗日戰爭》 The Battle&nb
※盤點抗戰中國空軍重型轟炸機: 德國提供了「中二」轟炸機,蘇聯竟給了戰略大殺器?
※抗日戰爭勝利了 連蔣介石都笑了
※中國多少軍人死於抗日戰爭?
TAG:抗日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