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小子想翻天
年近30而立,根正苗紅的農民,從太爺爺起便一直與土地相依為命,爺爺曾從業於農村合作社,做一個會計;我這時候成為一名培訓教師,都算是最不務正業了。
然而,經過4年在城市的摸打滾爬,還有近二十年的讀書求學,於此而立之年,我感覺我有必要把農民兩個字傳承下去,去完成人子之責,人夫之責,人父之責,乃至鄉黨之責,國人之責。
然而,真的有這樣那樣的不許,不年不節回趟老家都被老家的老人孩子鄙薄為不好好工作的偷懶之人,真的擔心從事農務會被戳破脊梁骨,所以,就在知乎上來「實踐」一下吧。
在文字的理想國里看看能不能讓我這個農家小子「翻天」成功。
故事的開頭是家鄉的一條小河,被我們的農田圍繞,同時有距離各個村子都有不小距離的小河。
不要奇怪。我們的農田需要小河灌溉,所以我們的祖先就把自己的村子安排遠點,為什麼?為了留出更多能灌溉的土地,養活更多的人。你沒有看錯,在河南豫東平原這很正常,我們來不及考慮臨河而居的美好風景和水利之便,我們考慮的是多灌多收,這就是河南大平原上最樸素農民的最真切想法。
我關於小河的記憶最初起始於五六歲吧,在我八歲的入學之前,那個時候我陪著大我五歲的堂哥去為修河的父母伯父伯母送水,人太小,水罐是黑色的陶土罐子,真沉,那時候覺得小河離村子真是太遠了——原諒那個連現在爛大街的塑料瓶都是奢侈物品的時期。
為什麼修河?為了挖出河底的石子去修繕村子去往鎮子的大路,為了挖深河底,儲蓄更多的水,更好的澆灌田地。所以,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初,河流最後的枯水期。沒有一個人有怨言,為了共同的理想,個個熱火朝天,同時還擔心河域的其他村子會說三道四。村長求了好多人才讓我們擁有在這個時期挖河的權力,誰不珍惜才是傻子。哦,忘了說了,那時候「井」更是奢侈物品,還有那個時候「井」的淺度是你想像不到的,灌溉的途中沒水了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跑題了,繼續說送水。吭吭哧哧的送水到小河邊,卻是喝了罐子里的第一口水,這是爸爸媽媽給出的最高獎賞。當時覺得小河真是又寬又長,堤岸是不能亂跑的,蟲蛇鼠蟻真的不是說說而已,芳草萋萋之間有太多太多的悲歡離合,大人絕不讓孩子亂闖。然後晚上了,一家家的用口袋把挖出的石子一袋袋的裝進推車,那時候說是石子,其實現在看來和」石「是不靠邊的,是砂漿硬化後的結果。就是那些」石子「,被大人視若珍珠般從泥沙里分揀出來,肩扛手抬,徒步拉車堆放到五六里之外的」大路「上,填埋那溝溝壑壑的路面,換來大家能更好的溝通鎮子——交公糧、買日用、賣農產。
哦,忘了說了,河面上是有一座橋的,南北的河流,東西的橋,與我而言是更多的故事和回憶的橋,第一次送水的時候應該是沒上去的,對,當時的我,應該是不敢上去的——橋的那邊實在是一片陌生的天地。
關於橋,我下篇再寫吧,橋很重要。
以後的很多事情,不管回憶還是夢想,都將和這條河流這座橋有關係。
看來母親河對於國人真是意義重大,黃河、長江之所以處處牽動炎黃子孫的情感,可見一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