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別再被核心業務給困死了……
工業化時代,企業很傲嬌有核心業務!
「你是幹什麼的?
「你最有優勢的是什麼?
「為什麼我要選你而不是別人?
接受一點管理教育的,都喜歡開口就問這三個問題。當然,能把這三個問題掰清楚的,十年前在中國企業里都算人才。
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三句半沒那麼好使了,因為互聯網有互聯網的邏輯。
研究點互聯網的,都喜歡講「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再往下深研一點,就是這個「去核心業務」。
何謂去核心業務?
就是企業不要再把所謂的核心業務掛嘴邊,企業有個核心業務,圍繞核心業務能累積點核心優勢,在互聯網+時代都不算啥事兒,很有可能某天早上一醒來,核心業務、核心優勢都不核心了。
以計程車公司為例,核心業務是捎腳,競爭優勢是天朝有人老子有牌,按說這厲害吧?可是斜刺里殺出個UBER,後面又跟出來個滴滴,神州,不信那個邪,還是干捎腳的事,卻不把這當核心業務,而是把在手機上下訂單和收錢當核心業務,甚至都不要車不要牌,就把捎腳這檔子業務整得個天翻地覆,甚至搞得很多計程車司機反水,計程車公司里撂荒的車一天比一天多。
人越來越懶,有車都不愛開,捎腳的人越來越多,按理說這錢好掙,做系統程序的打車公司,只要蹲在數字化後台一看,油錢多少,車損多少,司機人工多少,補貼多少,賺不賺錢,賺多少錢,隨時門清。照理說這生意就該這麼做吧?核心業務捎腳嘛,可是人家偏偏不這麼干,不指著捎腳賺錢,還能捎物,最輕最快的物流,還搞跨界營銷,跟某企業搞個促銷活動,這眼界,這市場,越做越不核心了。
我坐過一個專車司機的車,司機是廣東一個農村的,有著南方人天生的精明,我一坐上去,就看見前排座椅靠背上掛一白紙板:自家產綠色大米,45元一袋。大米在哪?後尾箱放著。一路上,司機就凈跟我侃他家大米怎麼怎麼綠色了。我到站了,順便就買了袋他家的大米。
這是多高效多精準多低成本的供貨體系呀!農民朋友們,趕緊把拋荒的地撿起來,種個百十來畝,多養個兒子到城裡來做專車唄!F2F,Field
to Family,現代農業的商業模式,屬於包產到戶的平滑升級,比現代化農場模式好落地多了。互聯網時代,從產品型轉化為平台型是趨勢,平台型就是去核心業務。轉型的事一籮筐,但首當其衝的就是產品型怎麼轉化為平台型,這是互聯網先天賦予企業的優勢,也就是連接顧客成為低成本易操作的事件,這在工業化時代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連接顧客就有機會了解顧客的需求,了解了顧客和需求就有機會滿足顧客的需求。金字塔倒過來了,企業把數據和顧客作為第一生產力,而不是產品研發和生產。
企業轉成了平台型,很有可能就會發現原有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遠遠不能適用戶需要,原有的產品體系受到衝擊。企業如何重構價值提供體系?供應鏈數字化、眾創和眾包、工業4.0,就是為了適應這一變化。
反過來說,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產品越單一,在核心業務上鑽研得越深,越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代工企業」,被其他平台型企業所整合。
當然,「互聯網時代的新代工企業」也是一種模式。
知識經濟讓去核心業務成為新常態。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經濟。知識在產業中佔主導地位,其中信息、教育、文化、高科技成為龍頭產業。BAT都屬於知識經濟,也都沒有核心業務之說。傳統企業從生產製造主導,需要融入知識,最終以知識為主導政府極力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就是為了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
一個做環保產品的企業,不是知識經濟。但是一個以「綠色+創新」為理念不斷創造解決方案的企業,就是知識經濟。
一個做兒童家居定製的企業,按核心業務的舊邏輯,就是組織生產一組滿足兒童需求的傢具,能夠參與的知識不外乎就是設計上卡通化、幼兒化,材質環保一點。但如果是平台型的兒童家居定製制企業,一旦他去認真研究用戶需求,才會發現今天父母的痛點是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所以真正具有價值的是成為兒童家庭教育的專家,成為父母的育兒導師。成立育兒社群,出版育兒繪本,成為兒童家居定製企業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不然,也不可能真真正做好產品。當這些內容以APP或電子雜誌定期推送,並形成持續互動,企業就會轉變為科技公司,依賴累積的大數據改善產品,提升運營,最終構建c2p的新商業模式。兒童房定製的家居還是企業的核心業務嗎?不是。所有關於兒童的產品都可以在這個平台銷售,唯一考驗的是企業能否組織滿足用戶獨特需求的產品和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這恰恰又是互聯網+能賦予企業的能量。如果這家企業發展到超過5000萬用戶,注意不是顧客。這家企業就是一個極具變現能力的媒體和渠道。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忘掉核心業務,捕捉用戶,著眼於用戶價值創造,別再被核心業務給困住了手腳。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