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在不經意間招致別人反擊的?

你是如何在不經意間招致別人反擊的?

7 人贊了文章

我們先反向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特別想反擊別人?

比如,你因為沒有聽取媽媽的意見而在某事上失利,之後你們發生了這樣的對話:

你:媽,你說的對,我應該按照你說的做

媽:事情過了就過了,以後注意就是,你呀,就是太倔

你:我哪裡倔了?真是煩人,總是指責我

媽:我沒有指責你

其實,事情發生後,你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媽媽對這件事的判斷確實比你更準確。但是,媽媽的話還是一瞬間就激發了你的反擊。

問題出在哪裡?

這就是對話中無處不在的陷阱:評判他人

把「沒有聽取媽媽的意見」上升為對這個人的評判,比如「倔」。

再比如:

妻子:老李那個人真是自私透頂了

丈夫:你說的也太過了吧

妻子:你到底向著誰?

丈夫:我只是說實話而已,沒有向著誰

可能你會說,老李就是自私,難道我必須壓抑自己閉口不言嗎?我為何不能表達我的感受?

好吧,老李就是自私,這是真的嗎?老李自私,是你的感受嗎?還是你的評判?

很多人搞不清楚事實、感受、看法和評判。

我們一起看看什麼是事實、感受、看法和評判:

老李佔用公共通道(事實),這讓我很氣憤(感受),因為我覺得佔用公共通道是一種很自私的行為(看法),能做出這事,老李就是一個自私鬼(評判)

這種話表達了自己基於觀察得到的事實,基於看法產生的感受以及最後上升到對人的評判。

越過觀察,屏蔽感受,掩藏看法,直接跳到「對人的評判」,很容易造成誤會和反擊,因為大家對同一人的評判是不同的,就如同案例中的先生可能並不覺得老李這個人有多自私,因為老李還熱心幫過他呢。

我們進一步來說明什麼是事實、感受、看法和評判:

女: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男:咱能不上綱上線嘛

女:這就是真的

男:這哪裡就是真的了?

女孩很不解地問我「我真的覺得他就是不喜歡我啊」,她覺得這是「真的」,而「真的」就是事實。我想,如果我讓她舉例,她可能會舉出N個例子證實「他不喜歡我」是真的,千真萬確的。

我依然告訴她:你所謂的「真的」,是你基於自己的觀察得出的評判。無論有多少觀察可以作為依據,這句話依然是你個人的評判。評判和事實最大的區別就是:事實是客觀的,基於普遍觀察。而評判是主觀的,基於個人看法

比如,情人節男友沒送我禮物,這是事實;他不喜歡我,就是評判;而從事實到評判,中間起作用的是個人看法:情人節不送禮物就意味著不喜歡。

她依然不解地問,「就算不是事實,這也是我真實的感受啊。」

這也不是感受。感受是:難過、悲傷、害怕、焦慮、生氣、內疚、高興、喜悅、滿足、溫暖,等。比如「想到你並不喜歡我,我很傷心」。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多少已經清楚為何我們說話總是容易不經意間得罪人,或者被對方反擊。因為我們混淆了事實、感受、看法和評判,甚至我們直接把自己的看法當作事實來陳述,更可怕的是,我們直接把自己的評判當事實。

生活中,我們確實會基於過往經驗快速對某事某人做出判斷,從而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就如同案例中的姑娘可以根據經歷對彼此之間的愛意做出判斷,從而決定是否繼續這份戀情。但是,作為溝通,評判不僅不容易被理解,還容易遭到反擊。人們溝通的基礎是事實的客觀性和感受的相通性,盡量避免參雜個人評判

你可能會想,負面評判會遭到反擊,不利於溝通,那麼,說好話應該就不會了吧?

那也不一定。

比如:

A:公司營銷總監辭職,是我能力有問題,管理不好公司

B:你能力絕對沒問題

A:你不了解我

因為缺乏共情,好話不符合對方心境,話題照樣可以瞬間終結。總之,事實和感受最容易建立人與人的聯結,而評判一定是有風險的。

這是我們說話招致別人反擊的最大原因之一:評判。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我發現還有一些表達方式容易引起聽者的反擊。

比如

妻子:我認識一個新朋友,她特別特別優秀,真的特別優秀

丈夫:能有多優秀!

妻子: blablabla說了一堆

丈夫:切~

這個案例中,妻子也沒有負面評價別人,為何丈夫的態度依然不好呢?

類似的,舉不勝舉:

那個人特別好,特別善良

今天的電影太好看了,真的太好看了

新疆真的太美了,太美了。

有些人表達感受的語言比較貧乏,也不會表達感受,向別人介紹那些帶給自己強烈感受的人或事物的時候,無法用語言具體描述。所以,他總是擔心對方不理解,於是,不斷地強調。

1 強調

我們往往會通過強調來讓對方看到我的開心、悲傷。比如,重複描述(真的真的真的)、語氣加強、程度加深(太,非常、特別)。這些方式都是在流露自己的情緒,而強烈情緒的持續流露會讓人覺得情緒化。

我們常說,當你感到憤怒的時候,要學會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的表達。因為憤怒的表達往往會讓旁觀者覺得你是一個情緒化的瘋子,進而拒絕與你共情,忽略你的憤怒之情。

情緒化除了讓自己繼續陶醉在自己的情緒中之外,並不能準確地把情緒傳達給聽者。對方只看到你的情緒,並不能真正與你共情。相反,他會覺得「這個值得你這樣?」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表達習慣值得關注,那就是:

2 絕對化

有些人會通過絕對化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他這個人從來都不會做壞事」,「你總是….」

絕對化的表達方式,會讓聽者對你說話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嘿,你太絕對了,這一定不是真的」。

當然,表達自我過程中喜歡強調和絕對化的人,恰恰透露出內心的不自信。他害怕自己沒有表達清楚、不被理解,所以他才試圖通過不斷強調來達到目的,然而,往往適得其反。

這就是我們容易招致別人反擊的另一個原因:強調和絕對化

get到了嗎?

最後補充一個小案例:

朋友說他有個朋友A,說話總是讓人如沐吹風,公司難搞定的客戶經他出面基本十之八九會搞定。所以,讓我幫忙看看A說話的藝術在哪裡。我們一起看了他們的群聊信息。在此分享其中一個,背景是群內的朋友B在某周六參加三場考試:

A在群里發了這麼一句話:B今天參加了三場考試,每場倆小時。

這句話招來群友們的反饋:B辛苦了;B真厲害;B blablabla……

朋友說,如果換了他自己,他肯定會直接在群里說「B太辛苦了,一天參加三場考試」。

區別就在這裡。

A的話語中沒有任何評判,只陳述了事實,然後大家就這個事實表達了各自對B的安慰或崇拜,B自然也覺得自己得到了認可與讚賞。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A直接說「B太辛苦了,真的太辛苦了」,那群友們會不會有人說「這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我比他還辛苦呢,我今天見了8個客戶」。

就如同笑話,講笑話的最高水平是平平淡淡的描述了事實,結果大家捧腹大笑。而那些激動叫嚷著「我給你講個笑話,特別特別好笑」的,大家在期待著多麼好笑的同時,也準備好了看著自娛自樂的你而面面相覷。

文中思想得益於阮琦先生的《魔鬼聊天術》以及馬歇爾先生的《非暴力溝通》,推薦閱讀。案例是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對話。

推薦閱讀:

正確的廢話為什麼討人嫌?
致薛神奇(十)
TED演講分享:No.3 如何讓說話更容易被傾聽
毛主席的說話藝術——領導必學!!!
那些接不住話的斗子,仲辦?

TAG:心理學 | 說話藝術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