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董卿失控落淚:「如果哪一天我倒下了......」

董卿失控落淚:「如果哪一天我倒下了......」

8 人贊了文章

96歲,在你看來意味著什麼?

白髮蒼蒼,步履蹣跚;賦閑在家,頤養天年?

含飴弄孫,買菜做飯;打打麻將,晒晒太陽?

然而吳孟超的96歲,卻仍然穿著他的工作服,每天7點吃完飯去上班,到病房查房或去看門診,每周仍然堅持做3台以上的手術,而且都是難度極高的手術。

圖片來源: 新華社

吳孟超是誰?

也許你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在醫學領域尤其是肝臟外科領域,他卻是不折不扣的泰斗級別人物。

他帶領同伴完成了我國第一例肝臟外科手術,為新中國開創肝膽外科奠定了基礎,使我國肝癌手術成功率從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他在國內首創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也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綿狀血管瘤,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鏡下直接摘除肝臟腫瘤的手術......

他主導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膽疾病診療中心和科研基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病理標本庫,培養了最多肝膽外科領域的優秀人才;

75年的從醫生涯里,他拯救了超過16000名患者的生命。

「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去,就讓我倒在手術室吧,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96歲的吳孟超這樣說道。

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身為醫生的責任與堅守。

因為家境貧窮,吳孟超很小的時候一家人就前往馬來西亞謀生計,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至少衣食無憂,他本可以跟隨父親一起做橡膠生意,過上不錯的生活。卻在中學畢業之後,毅然選擇回國,決心為飽受戰亂的祖國做點什麼。

18歲,吳孟超告別父母,獨自回到中國,卻不想這一別竟是和父母的永別。

年輕時候的吳孟超

回到中國後,吳孟超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同濟大學醫學院,在戰火轟鳴的年代,步入行醫的行列,希望能夠憑自己的努力去醫治那些受傷的同胞們。

而也在同濟醫學院,吳孟超認識了恩師,醫學泰斗裘法祖。裘法祖曾說過:「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而這份信念也深深貫穿了吳孟超的一生。

也是受裘法祖建議,吳孟超正式走進了肝膽外科領域。

「一天,裘教授對我說,我國是個肝病大國,但肝膽外科比較薄弱,你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也正是聽了裘教授的話,我才決定向肝膽外科進軍,一直干到今天」

裘法祖(左)與吳孟超(右)

中國是肝癌高發國家,但那個時候的中國,肝臟手術被視為生命禁區,成功率幾乎為零,一個患者被確診得了肝病,幾乎就等同於死亡。

關於肝臟外科,當時國內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案例,就連圖書館的資料也只是零星的基礎知識,吳孟超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書店圖書館,才終於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膽外科入門》,後來他和同事將這本書翻譯成中文並出版,這也成為了中國第一本肝臟外科方面的專著。

雖說是入門,但裡面很多地方吳孟超都不能理解,但他卻並沒有就此選擇放棄,而是從基礎開始,一步步深入。

通過塑料製作的肝臟標本。 圖片來源:《吳孟超傳》

從入門到精通,這中間經歷的辛苦磨難可想而知,但他只是卯足了勁向前沖,堅決不認輸。1960年,吳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中國第一例肝臟外科手術。

此後,他更是不斷突破,帶領同伴克服了一個有一個肝臟外科界的難題,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他曾在手術台上站了整整12個小時,為一個男子切除了長達63厘米的巨大腫瘤,將一個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也曾用了5個小時的時間,為一個4個月大的女嬰摘除了體內的腫瘤,嬰兒的器官稚嫩,手術途中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面對這高風險,吳孟超毅然拿起手術刀,要為這個孩子與死神搏一搏;

當年那個4個月大的嬰兒,如今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護士。圖片來源: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一位婦女肝右葉癌腫破裂出血,醫生斷言:「晚期惡性腫瘤,無葯可治」,後來她碾轉找到了吳孟超,吳孟超先後為她做了5次手術,讓本已宣判死刑的婦女又活了5年多;

82歲那年,一個女孩被診斷肝臟腫瘤要做肝移植,換肝要很多錢女孩沒辦法,絕望之下找到了吳孟超,吳孟超站在手術台上10個小時,為她切除了比籃球還大的腫瘤,換來女孩新生。

因為在肝臟外科領域的突出成就,吳孟超已是名利雙收,他完全可以拒絕這些宣告「無治」的患者,因為手術風險太大難度太高,沒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相反如果他決定做這些手術,一旦失敗,名譽就沒了。

然而對此,吳孟超的回答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表示:「名譽算什麼」,「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

圖片來源:《朗讀者第二季》

94歲那年,一個內蒙古小女孩因病情過於複雜,當地醫院無法進行手術,讓女孩的媽媽去上海找吳孟超或者吳孟超的學生。

那個時候吳孟超已經是高齡,也是功成名就,將手術交給學生做就好,可是在詳細了解病情後,吳孟超決定親自給女孩做手術,他說:「我是一個醫生」。

「救治病人如果怕擔風險,前怕狼、後怕虎,那麼禁區永遠是禁區,病人只能在醫生的搖頭和沉默中抱憾離開人世。」

圖片來源:央視網《2016尋找最美醫生》

因為長時間手術,他的腳趾已經不能正常併攏,右手食指已經嚴重變形。平時簽字手會微微顫抖,但一拿起手術刀卻穩得彷彿換了一個人一樣。

吳孟超身邊的護士長曾經表示:「他的手就像長了眼睛一樣,滿腹腔的都是血,吳老的手一伸進去一摸,這根血管一掐,血就止住來。」

日本還專門派記者來拍過這雙神奇的手,就是這雙手帶領中國肝臟外科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在國際上也博得一席之位。

圖片來源:《吳孟超傳》

雖然已是肝臟外科的頂級專家,但吳孟超卻沒有絲毫高冷。他常說:「醫生,就要一切為病人服務,一切從患者出發。」

每次看望患者,他總是先把雙手搓熱,然後才跟患者接觸;每次檢查都主動拉上屏風,檢查完還會幫助患者掖好被角.....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87歲高齡的吳孟超要求帶醫療隊奔赴一線,因年事高,組織上沒有批准,他就通過網路視頻會診,為抗災前線服務。還以吳孟超醫學科技基金會的名義,向災區捐獻了價值500萬元的急救藥品。

「醫術有高有低,醫德最是要緊。」

圖片來源:網路

吳孟超帶領專家為四川地震災區傷員進行遠程會診。 圖片來源: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不僅是細節暖心,吳孟超深知對很多人來說,就醫費用高昂,總是想辦法為病人節省費用。

如果病人帶來的片子已經能夠診斷清楚,絕不會讓他們做第二次檢查;同樣如果B超能夠解決問題,絕不建議他們做費用更高的CT或核磁共振;

給病人開藥,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給病人用便宜的葯;

2005年吳孟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上級派人來考核,那天的手術就需要取消,但吳孟超堅決不肯推遲手術,因為手術的是一名貧窮的農民,多住院一天,對他們都是負擔......

2017年春節前夕,本該回家團圓,他卻堅持為患者手術,「今天手術後,這位年輕的姑娘大概可以在元宵節前回家。又多一位病人回家過年,這是醫生的『萬事如意』」.......

吳孟超說:「一個好醫生,應該眼裡看的是病,心裡想的是病人。我就想當這樣的好醫生。」

圖片來源: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如今96歲的吳孟超,依然站在手術台上,有記者記錄了他和護士之間這樣一段對話:

吳孟超:明天有什麼手術?有沒有我的?

吳孟超:沒有排,沒有人排我。

護士:休息休息吧。

吳孟超:排吧!怎麼搞的一個都沒排。你去找一個。

拿起手術刀就意味著有風險,這麼大年紀,好好歇著不好嗎?但吳孟超卻堅持握著手術刀,在他看來,挽救病人應該是終身的追求,也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學生。

可以說,中國肝臟外科目前的中堅力量,80%都是吳孟超的學生,學生的學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學生。

「我現在90多歲了,攻克肝癌,在我這輩子大概還實現不了,所以我需要培養更多人才,把這個平台鋪好,讓以後的人繼續往前走。」

吳孟超指導手術。 圖片來源: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近日,吳孟超走上朗讀者的舞台,當讀到合作多年的護士長寫給吳孟超的信時,董卿當眾落淚。

「認識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來,您是個傳奇,但只有我看到過,手術後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術衣都濕透了。兩隻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雙手在微微顫抖。」

「嘆口氣說,力氣越來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術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愛乾淨的,記住給我擦乾淨。不要讓別人看見我一臉汗的樣子。」

圖片來源:《朗讀者第二季》

2012年,他被評為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上這樣寫道:

60年前,吳孟超搭建了第一張手術台

到今天也沒有離開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

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

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而對於獲得的種種榮耀,吳孟超卻只是表示:自己不過是個普通的外科醫生。

圖片來源:央視網《2016尋找最美醫生》

96歲的吳孟超,就是這樣一位中國醫生。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

醫者仁心,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推薦閱讀:

健康問答 · 血友病
「十一」長假還清你的健康債
觀耳知健康
【女性必喝】打造健康美女的豆漿攻略
【引用】幾個小偏方,趕走咳嗽,希望大家健康

TAG:健康 | 董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