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病了,加強監管並非良藥

疫苗病了,加強監管並非良藥

昨天朋友圈炸了,大家都在翻自己孩子的疫苗接種本,然後曬出自己家娃娃接種過長生生物或者武漢生物的疫苗,非常憤慨。

在「我可以忍受,但是孩子的事情不能忍」的本能遺傳保護理念下,疫苗事件成了上上下下都不得不面對的重大公眾利益型事件。

1

花錢扎針也沒躲過去的糖丸

其實對於國產疫苗,我的擔心並不始自這兩天。

新生兒出生第二個月就要開始接種脊灰疫苗,也就是俗稱的吃糖丸。當時我又碰巧看到了一個帖子《一顆糖丸毀了我的世界》,是一位上海的媽媽講述了她原本健康活潑的孩子因為吃了糖丸導致小兒麻痹症的故事。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又是一名科技記者,我內心的糾結可想而知。一方面瘋狂查資料,知道是個概率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覺得「即使是百萬分之一,落到誰頭上就是百分之百」,就這樣忐忑著猶豫著糾結著,到了接種疫苗的那一天。

當時我在老家休產假,自然孩子也在老家打疫苗。我試探性地問了一下醫生有沒有進口的滅活脊灰疫苗或者五聯疫苗,醫生說進口疫苗特別緊張,供不應求。幸好我媽也是醫生,又碰巧認識那個防疫站的某個醫生,查了一下,說是還有最後一份進口的脊灰疫苗給我們(因為2月齡、3月齡、4月齡連續接種三次,所以一份至少要三針),而五聯疫苗確實斷貨。

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們就花了小一千塊錢打了賽諾菲的滅活脊灰疫苗,其實是又花錢又遭罪,因為吃糖丸不用扎針,等於管管多扎了三針。但是我心裡踏實啊,因為糖丸是減毒疫苗,裡面還是有活性毒株的,誰知道會發生什麼耦合反應。而進口的滅活疫苗裡面是沒有活性毒株的。

事實上脊灰疫苗一共要接種四次,無論是打針還是吃糖丸,前三次都是一樣的年齡段,只有第四次,滅活疫苗是在18月齡時接種,而糖丸是在四歲時吃。我按照滅活疫苗的要求,在管管一歲半時接種第四針,把綠本本上的脊灰疫苗的格子都填滿了,滿心以為這事就圓滿完成了。

你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嗎?就逃過了有活性毒株的糖丸了嗎?

然並卵!四歲時幼兒園發了張單子催我們去吃糖丸,我跟園裡說我接種的是滅活疫苗,已經在一歲半時打過第四針。園裡說他們不懂這個,只認醫院保健科的簽字。我們又去醫院保健科,人家就是不行,四歲必須再吃一次糖丸,國家規定的!

我托跑醫療口的同事幫我問問相關專家,可不可以不再吃了?同事問回來,既然已經接種過四次滅活疫苗,其實現在吃不吃糖丸都行,但是國家規定必須吃,不然影響孩子上學!

四年前的糾結猶豫忐忑再次上演。

最後我還是帶孩子去吃了糖丸,因為怕影響孩子上學。結果吃完糖丸沒兩天,孩子就開始有些不正常的表現,嚇得我到處尋醫問診,擔心是糖丸的副作用,也沒有醫生說得清楚。好在過了一段時間,不正常的表現消失了,我的心才又慢慢踏實下來。

但其實每次去接種疫苗,對我而言都是一次挑戰,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2

假疫苗沒有那麼可怕嗎?

回到這兩天的疫苗事件,丁香醫生給了專業的回答:這批疫苗對人體安全沒有影響,最大的風險就是失效。

大家可能鬆了一口氣,覺得還好還好,是假疫苗,不是毒疫苗。

對,你還記得十多年前的山西毒疫苗事件嗎?近百名兒童或死或殘。但是現在去百度一下,只能看到個標題,裡面的內容都「因為年代久遠走失啦」

真的是假疫苗就沒有毒疫苗那麼可怕嗎?

你還記得去年西安一名女性被狗咬了之後,注射了4支狂犬疫苗,還是狂犬病發作死亡的事情嗎?

當時,我們還進行了科普,任何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產生抗體的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應該怎麼使用啦,巴拉巴拉……

現在看來,極有可能就是注射了無效的假狂犬疫苗啊,我們還煞有介事地科什麼普?

所以想想有時候政府也真的很鬱悶,在很多方面努力提升,好不容易建立起一些公眾信任,被不法企業這種豬隊友毀得乾乾淨淨。

看到這裡,你還會認為「還好還好,是假疫苗,不是毒疫苗」嗎?

事實上,這些年來,疫苗事件可謂隔幾年就來一次,只不過影響範圍都沒有這次來得這麼大,沒能引起全國上下群情激憤罷了。

2016年,還有一位35歲的媽媽因為轉發了問題疫苗的虛假信息被拘留5天呢,這個事情是不是也很可怕?

3

加強監管或許不是良策

每當出現類似的事情,大家都說要加強監管,嚴懲不貸。

可是,加強監管就真的能杜絕此類事件嗎?我覺得未必。

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被判死刑,這個監管算嚴厲吧?然鵝11年後,問題疫苗依然如此猖獗。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曾經對鄭筱萸案評論說:在醫藥醫療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除了「加強監管、然後加強對監管的監管」這樣一條思路之外,還必須考慮另外一條思路,就是「減少一切不必要的行政監管,從而減輕實際上很難執行的對監管權的監管負荷」。一面看著權力尋租現象日盛,一面卻設計出把更多資源交付給行政權力部門支配的「方案」,算不上是一種對人民、國家和社會負責的態度吧?

無獨有偶,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在2015年第27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的演講中說:世界銀行對85個國家進行了一項研究,對市場管制和市場指標做了比較,他們發現了什麼?從企業遵從國際質量標準的程度來看,一個國家的管制越嚴重,審批程序越多,企業反而越不遵守國際質量標準。他們還發現,隨著審批程序的增多,污染並沒有減少,中毒事件發生的概率在上升,地下經濟、地下就業的比例在增加,但是企業的盈利並不增加,這是為什麼?因為增加了大量非正常的交易成本。我們要賄賂醫生,要賄賂官員,反正有一個門檻就賄賂一次,進一個門賄賂一次,把門的人肥了,但是等我們進完所有的門以後,就要吐個精光。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

監管沒有把事情變好,反而有可能變得更糟。這也許大大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卻又是真真切切的現實。

正規老實的企業,不善於拜碼頭,只能在漫長的審批流程中慢慢熬,甚至有可能生存艱難。而那些八面玲瓏的企業,把心思沒有花在產品上,而是走捷徑拉關係,輕易拿到了雪花般的訂單。

如果把這些都交給市場,少一些可以拉關係套近乎的環節,那麼所有的企業都要完完全全拿產品說話,其他什麼捷徑都走不了。做好產品是唯一的出路。用到孩子身上的任何產品、公眾買的每一份單,都應該可以自由選擇,而不是現在這樣的指定強制接受,不接受還會受到懲罰,比如影響上學什麼的。

減少人為可操控的環節,把進場和淘汰的權利還給市場,讓公眾有更多的選擇權,自由選擇或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問題。


推薦閱讀:

猜猜這三顆蛋中,哪一顆才是來自健康的雞嗎?
為你抗癌抗衰老,卻一直沒有被你注意到——神奇的植物化學物
女性做好4項健康投資
「微餓」更健康
體檢略記

TAG:疫苗 | 健康 | 長生生物問題疫苗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