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文化+」理念的幾點思考

踐行「文化+」理念的幾點思考

來自專欄文化視野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文化建設逐漸進入到「文化+」的發展新階段。所謂「文化+」,就是指經濟新常態下的文化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文化繁榮發展、改革創新背景下催生的一種文化發展新狀態。「文化+」是文化跨界融合的進一步實踐成果,代表了一種與時俱進的文化生產力,也是推動文化與工業、金融業等其他行業相融相促的原始驅動力。在全面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征程中,認真踐行「文化+」理念,打破行業界限、部門壁壘,實現「1+1>2」發展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踐行「文化+」理念是時代所需、人民所需和事業所需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先輩們就深諳團結協作對事業興衰成敗的重要性,不僅在「與天斗、與人斗」的複雜鬥爭環境中予以大力弘揚,還通過親身實踐為後世留下了諸多弘揚團結協作精神的美詞佳句,如「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等。

當代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的能量蓄積,已然進入到一個改革創新、充滿創意的新時代,與之相對應的不僅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有對文化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踐行「文化+」理念,就是要通過跨界融合這一主要方式,讓文化工作、文化產品、文化生產力與改革創新的時代相適應、與多層化多樣性的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與發展繁榮的文化事業相適應。

踐行「文化+」理念,對於文化工作緊跟時代步伐具有積極作用。「文化+」是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戰略大幕正式開啟,中國迎來新一輪產業革命、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而產生的一種新理念。從表面上看,「文化+」就是單純的合作,從而實現多維共贏;實則,「文化+」最核心的是一種思想的革命和解放。縱觀世界各國文化的發展歷程可以輕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文化歷來都是伴隨著經濟的騰飛、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文明而繁榮的。新形勢下,踐行「文化+」理念,就是要促使文化跟上當前經濟發展的速度、社會發展的步伐、人類文明的進程,使之更具備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經濟共同繁榮的基礎條件。

踐行「文化+」理念,對於更好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具有積極作用。物質生活的逐步豐厚,使得人們對文化產品的種類、文化服務的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條式創作模式生產出的藝術作品、程式化狀態下提供的文化服務已然正逐漸成為淘汰品,被人們所不接受。踐行「文化+」理念,就是要加上一些能夠扣人心弦的創作構思,加上一些群眾喜歡的元素,加上一些高品質的文化服務,讓群眾更加增強對文化的情感認同感、價值歸屬感。

踐行「文化+」理念,對於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除了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外,還應當堅持古為今用,敢於用他山之石來攻本土之玉,勤於同其他部門、單位溝通協調,在全社會營造出「文化大家建」的良好氛圍,形成合力,為推動文化建設發展集聚更多力量、創設更優發展環境。

二、踐行「文化+」理念最關鍵的就是「變」

「好風憑藉力,送我入青雲。」在「文化+」成為當前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大趨勢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推動文化事業取得更大成就,是當前踐行「文化+」理念的重中之重。「變則通。」筆者認為,踐行「文化+」理念的關鍵就是一個字——變。具體來講,就是要變革思維觀念、變化工作方式、變更呈現載體。

變革思維觀念。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踐行「文化+」理念,首當其衝的便是從思想上進行解放。從文化工作來看,就是要以當前正如火如荼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大力根除陳舊思想,從根本上剔除影響和制約文化改革發展的頑疾,主動向北京、天津學習對標,在思維觀念上率先與之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同時,還應當正確認識新形勢下文化工作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困難與希望,樹立信心、堅定信念,主觀上對「文化+」理念可能對文化工作產生的巨大影響充滿期許,並樂於在實踐工作中自覺踐行、貫徹,爭當踐行「文化+」理念的先行者、排頭兵。

變化工作方式。從根本目的角度來看,「+」與「變」是不謀而合的,都是希望通過加或者變的手段來實現提高的目的。文化源於人民,更是為了人民。踐行「文化+」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關注人民群眾的文化體驗,改善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使文化能夠更好為群眾服務、服好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從群眾樂於接受的角度出發來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具體表現在:文化產品提供方面,應當充分考慮群眾的需求,而非是單向輸出式的供給;藝術作品創作方面,應當多向人民請教、多往基層跑,傾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深入基層、紮根人民,汲取最有營養的創作靈感和養分;工作成效評價方面,應當主動請群眾打分,讓群眾給予最真實的評價,做到「文化工作的優劣由百姓說了算」。

變更發展載體。長期以來,文化作品的傳播主要是依靠演員們在舞台上演,群眾到劇場中看,這種傳統的表現載體不僅受眾面不大,而且成本也很高。踐行「文化+」理念,就是要通過「文化+網路技術+多媒體」,利用現代傳播方式來宣傳推廣文化產品;就是要通過「文化+創意」,擴大文化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生產生活各環節的影響效應,向創意要效益、要動力、要競爭力;就是要通過「文化+其他行業」,依託文化資源,通過創新與融合,實現文化與傳統行業的「化學反應」,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三、在與時俱進中引領「文化+」發展趨勢

踐行「文化+」理念,是推動文化工作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文化工作者,不僅要在認識與適應「文化+」發展新趨勢中走在前、作表率,更應當在與時俱進中引領「文化+」的發展趨勢,做時代的弄潮兒,成為推動文化跨界融合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要強化「四種思維」。引領「文化+」發展趨勢,刮一場解放思想的「頭腦風暴」必不可少,搞一次深刻深遠的「思想革命」首當其衝。具體來講,應當強化「四種思維」,即:市場思維,主動跳出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定勢,擯棄老眼光,啟用新辦法,用市場化的手段、舉措來力促文化跨界融合與發展繁榮;開放思維,主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認識誤區,突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閉狹隘觀念,開闊眼界、善做加法,逐漸趟出一條新路來;創新思維,主動引領時代風氣,弘揚創客精神,凝聚創新力量,推動文化創意更加深入;法治思維,主動在法治精神的指引下,推進文化創新發展的科學引導、民主管理和依法治理,為文化跨界融合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要遵循「三種規律」。只有充分認識、準確把握、認真遵循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方能更好地適應、引領「文化+」發展趨勢。要遵循價值引領規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凝聚正能量、營造好氛圍,牢牢把住文化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要遵循繼承創新規律,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處理好破與立的關係,處理好新與舊的關係,處理好取與棄的關係。要遵循開放包容規律。充分認清「文化+」時代多元力量參與、主客體雙向互動的特點,主動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環境,努力為文化建設搭建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發展環境。

要樹立「兩種觀念」。「文化+」時代對文化工作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工作方法、實踐水平、統籌協調、運籌帷幄等方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必須堅持樹立和不斷強化學習觀念、實踐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反覆的實踐來達到學知思行合一。要以坐不住、等不得、慢不了的危機感、緊迫感、恐慌感,來促使自身學習新知識、啟發新智慧、總結新方法。要爭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的「明白人」,既埋頭拉車又抬頭看路的「有心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開竅人」,勇於創新、敢於開拓的「帶頭人」。不僅要爭做具備「說」、「寫」、「唱」、「演」等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又要爭當「看」、「問」、「聽」、「做」的實幹型人才。(本文系原創文章,禁止抄襲、轉載)

推薦閱讀:

塔影秋色,與美同行 | 東方人文美學高級研修計劃分享會
何謂「人文經濟學」?
一杯烈酒敬餘生,願有人陪你看遍山川河流,與你一起走過暮年白頭
盛夏,淺淺念

TAG:中國文化 | 人文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