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達感受,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如何表達感受,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需要,其實是維繫關係的要素。
《非暴力溝通》中指出:需要是有助於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不是某種具體的行為。一種要素是否被當作需要,關鍵在於它是否能促進生命的健康發展。
需要,是每個人的所需。只是,很多時候,它並沒有明確地被表達出來,它總是以內斂的方式周旋在生活當中,如果不做聲,就不會輕易發現,甚至會誤以為沒有什麼需要。
如果留意,我們會發現,很多親密關係的矛盾,都來自於我們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甚至是不能覺察到自己的需要,我們習慣於不去直接的表達我們的需要,而是以各種情緒化反應作出不當的反饋。
情緒化,看上去我們傳遞了自己的感受,其實這是一種模糊的表達方式。它只是一種因為需要得到不到滿足的情感反應,並沒有對感受做出明示,更加沒有意識去覺察自己的需要。它無法讓我們看清自己的需要,無法直接解決問題,它頻於出現在生活中,以至於情緒化陷入惡性循環。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們不重視自己的感受,情緒化,是無法對自己的感受負責的表現。
我們明明有那麼多感受,卻從來不會坦白地表達出來,而是以情緒化的方式來宣洩。用默認的相處方式和行為模式對待身邊的人,往往都是在忽略彼此間的真實感受,以及背後的需要。其實我們的感受,來源於我們自身的需要,而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將需要鄭重對待。需要沒有被了解,也沒有被理解,所以我們就成為無法獲得滿足的人。
我們往往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我們不能對自己的意願,感受,行為完全負責,以至於我們被情感勞役,習慣於把自己封鎖在情感當中,能量流動不暢,而難以感覺幸福。
因為感受沒有得到表達,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我們就會陷入關係的矛盾當中。
我們為什麼總是難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呢?
因為社會沒有鼓勵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我們的文化意識形態里,感受只是個人生活當中微不足道的東西,它並不足以被我們拎出來去了解,用以覺察自己。而我們,在潛移默化當中,慢慢壓抑住了自己的感受,某些感受甚至會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投射,讓我們忽視或者蒙蔽,因為不重視,所以聽之任之,於是,我們關係也由此聽之任之。
因為內斂的文化環境,讓我們不擅長去為自己表達感受,表達需要,我們會覺得不自然,會覺得不好意思,我們的自尊心也因此不允許我們這樣做。
因為我們被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和習慣性反應套住,我們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不順心的時候,我們更傾向於指責別人或者自責。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習慣的力量,我們總會以最方便的途徑面對問題。
因為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我們的需要,往往連同感受,一起被忽略了,重要的是,我們很少去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很淺薄,我們對自己認識不深刻,當然就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要,自然就不會有稱心的回應。
如果我們不重視自己的需要,別人也不會。
那麼我們如何去通過表達感受,去爭取需要的滿足呢?
一、要先學會去觀察
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或許,我們會難以認同觀察的意義,但是很多矛盾都是因為評論引發而來的,我們已經習慣去批判自己,批判別人了。然而,我們一旦習慣於評論,就會陷入自己的成見,陷入固有的思維,固有的行為當中,並且,評論總會招來反駁和抗議,而不會帶來理解。
類似於「你總是亂放東西」、「你無緣無故地對我發脾氣」、「你老是不接我電話」這樣包含評論的話,如果是習慣用語的話,就很容易引起矛盾,評論,是個人主觀的看法,而觀察的用意,是讓我們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得到客觀的信息反饋。
二、直白表達自己的感受
直白地表達內心的感受可以以此喚起對方的感受和共鳴,更好地引導他去滿足自己的需要。感受的正確表達,可以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也更方便去滿足你。表達感受,是深化雙方感情的一種途徑,有利於我們更好地交流和理解,也有助於解決彼此的問題和衝突。
從「你總是亂放東西」的表達,轉變為帶上觀察和感受的表達「你把襪子扔到房間角落裡,我感到不舒服,你可以把它放在衛生間嗎?」客觀描述事實,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請求,這樣的溝通和交流,會更加有效和順暢。
三、要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
01提出具體的請求
把自己具體的請求描述出來,因為抽象的語言,往往讓人不能明確自己的需要,無法請別人用具體的行動來滿足你。
02明確談話的目的
如果只是單純地表達感受,別人可能不清楚我們想要什麼。
03請求反饋
當我們向對方表達感受和需要之後,我們可以向對方詢問,對方有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確保意向表達到位,才能保證有效的交流和滿足。
04了解對方的反應
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要了解到對方的感受和此時此刻的想法,我們要確認對方當下是否能夠接受我們的請求。理解是相互的,雙方的滿足也是相互的,如果對方當下不能滿足,我們也要體恤對方,將滿足延遲或者保留。
通過表達感受來爭取需要的滿足,是一種合情合理的交流途徑,也是維護親密關係的智慧。表達自己的感受,本著為自己著想的初衷,也是為了通過明示自己的情感和心意,為了維護關係的和諧,重要的是,通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能夠更加地了解自己,如果雙方都有這樣的意識,除了深化雙方對自己的了解,還會促進雙方彼此的互相了解,深化彼此的情感聯繫。
需要的滿足,是為了讓關係形成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而避免陷入惡性循環。
感受和需要,不應該是被掖著藏著,有表達,才會有滿足,有滿足,才有你我之間的「彼此」。
在文字里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在這裡,見你所見~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情商?
※常說這5句話的女人,說明你的情商比一般人高!
※有哪些看似很「歪」實則很「正」的大實話?
※培養孩子高情商,只需這六步
※6種高情商聊天方法,情感小白最實用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