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工作不愁嫁,日本的年輕人曾這樣活過
來自專欄 Lens · 故事1,480 人贊了文章
從1986年到1991年這5年間,是日本戰後歷史上的第二次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被稱為「平成景氣」。
這段時間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錢多的花不完。
地價高漲,東京市中心丸之內的土地價格已經超過紐約曼哈頓,成為全球最高。
同時大量年輕人集中在東京等大城市圈,努力工作只為得到幾平米的棲身之地。
左:為了考上東京的大學,各地學子集中在東京參加集體課程。
橫幅上寫著:「老師手把手教,每天都是決戰」
右:一大型企業的新員工入社式
全世界到處都能看到日本人旅遊購物的身影,日本遊客們在西方國家旅遊,瘋狂購物。
當時,日本的經濟體量眼看就要超過美國,整個社會瀰漫著日本即將成為世界第一的假象,當時整個世界都有一種「接下來日本的時代就要到來」的感覺。
1987年7月,梵高的《向日葵》以57億日元(3億人民幣)的價格被日本買家拍下,後來得知買主為日本保險企業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後,全世界震驚
下面來看看在那時,日本人的戀愛和就業中,都發生了些什麼事。
戀愛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男性大量死亡,戰後隨之而來的生育潮中,男性出生比率一直走高,1966年達到頂峰。他們成年後,因為男女比例的失衡出現的擇偶問題浮出水面。
此時,由於男女平等就業法案等措施的出台,女性開始在職場中活躍,擇偶中對男性也出現了高顏值、高收入、高個子的「三高男」趨勢。這成為當時追求女性時必要的男性素質。
但是能夠達到這種水平的男性畢竟是鳳毛麟角。為了接近女性,出現了這樣幾類男性,他們都成了當時受歡迎女性的「備胎」(back-up partner)。
當時日本男性時尚雜誌推崇的男性著裝,
高墊肩、寬鬆剪裁、誇張的紋樣等等,
無不給人一種有錢人的印象。
1
跑腿男
(アッシー君)
這類男性只為女性開車跑腿。只要有女生有需求,他們就會開車迎來送往,但大多不會和女生一起遊玩。只是開車迎接送行而已。
很多男性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可以由此更多地接觸到自己喜歡的女性,還能感到滿足和開心。不管是路程距離長短,只要有在一起相處的瞬間,就會感到滿足,也會給異性一種自己很可靠的感覺。
當時,在東京六本木周邊,經常能看到寶馬3系(E30)在路邊接送女性,於是人們將這這類車諷刺成「小賓士」或者「六本木豐田卡羅拉」,因為當時豐田卡羅拉是日本保有和銷售量最高的汽車,寶馬在當時已經降格到和國產車相等的地位上了。
2
買單男
(メッシー君)
顧名思義,就是吃飯由男方來買單,買的單也大多是高級餐廳,這些男人能從中獲得異性的歡心和垂青。
1987年12月,當時東京市內售賣的「極品霜降牛肉」
一公斤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00元)
他們不會因為只請完客就和女生分開而感到憂傷,反而會感到開心。
3
送禮男
(ミツグ君)
就是愛給喜歡的女性買禮物的男性,以此來吸引女性的注意。有調查顯示,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這一類男性選擇禮物時,最愛買的有三樣:首飾、包包、絲巾。單品價格大都在10萬日元上下(約人民幣5000元)
泡沫經濟時代的時尚雜誌內禮物專欄
從如今草食男低慾望充斥日本的情況來看,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戀愛的焦點往往不在戀愛本身,有錢最重要。
就業
在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與其說是找工作,不如說是工作找你。就業成了一件富有成就感、「很爽」的事。有時還會出現拿offer拿到太多,最後忘記回復拒絕的尷尬場面。
那時,日本民營企業紛紛開始擴張自己的事業,而市場對此則應對不足,開始出現人才短缺的情況。各家企業為了滿足自己不斷擴張的人才需求,增加招聘人數,尤其在應屆畢業生招聘上,絞盡腦汁試圖留住人才。
在經濟泡沫破滅前夜的1991年,日本的重要經濟指標「有效求人倍率」達到了創紀錄的1.4。應屆畢業生群體更是達到了2.86。
只要你大學本科畢業,就有至少3份工作在等著你挑選。
企業對待應聘者,其態度比對待消費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的招聘信息專刊的厚度,左邊為泡沫經濟時代
面試時,企業會報銷來回的各項費用,等待面試的時間裡,會送上各種飲料甚至還有啤酒、香檳等等。
不少企業為了吸引應聘者前去參加說明會,會給每位參加說明會的人發兩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00元)的現金。說明會結束後,直接拿到offer的現象也不少見。
每年就業季一到,也是各種兼職和打工崗位人手最缺的時候,因為不少學生只要參加幾次企業說明會,就能賺到比打工多幾倍的錢。
很多企業的HR看簡歷看到深夜,如果了解到應聘者中有考上公務員者,會當晚打電話給對方,支付交通補貼2萬日元以上(約合人民幣1100元)求對方前來面試。
基本上第一輪面試都徒有形式,HR的提問都無關緊要,經常會問一句:「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對方答「我愛看漫畫」之類的話後,就直接錄用。
「那個時候,只要你會舉手就可以找到工作」
畢業生拿到offer後各家企業也不能閑著,因為要確保人才不被其他公司搶走。企業為此各種奇思妙想。
比如以進行研修培訓的名義,給已經被錄取的新人組織海外旅行,當時手機還尚未在日本普及,對於窮學生來講,根本不可能擁有,以此和其他用人企業斷絕聯繫方式,保證畢業生留在本企業。
招聘環節中,最常見的就是「OB訪問」了
在那個還沒有社交網路和各種招聘app 的時代,各家企業會公開自己員工(Old Boy)的畢業學校信息,以此對口相應學校的畢業生,舉行類似聯誼的活動。畢業生能以此最有效地了解各個企業的內部情況。
當然,所謂的OB都是企業安插在畢業生中的「特殊HR」,所有見面聚會的費用都由企業負責,而且對學弟學妹們的招待都有一種被稱做「4S」的服務標準。
一企業為公司的單身員工宿舍設置了長25米4泳道的室內溫水泳池
第一個S:晚餐要吃高級壽司(Sushi)和牛排(Steak)
第二個S:第二攤要去日式輕食店(Snack)由媽媽桑陪酒小酌。
第三個S:蒸桑拿,各個企業的OB們和畢業生們「赤裸相見」掏心掏肺勸說新人在眾多offer中選擇自家企業,流汗排出酒精之後,就是第四個S了。
第四個S,嗯,你懂的
上面的費用,各個企業的OB無需自己掏腰包。
那時,手機和電郵尚未普及,如果手握多個offer,做出最終決定後,只能親自去其他企業人事部門辭退,很多人都會被HR和公司OB勸說一整天,最後沒辦法,HR只能氣憤地將咖啡或者茶水澆到畢業生頭上泄恨,並現場扔1萬日元,作為清洗費。
當時的外務省公務員(右側女性)
在當時,公務員這一職業成為差評最多的職業之一。因為在泡沫經濟時代,受到經濟景氣影響的大多為民間企業,政府部門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公務員基本沒有漲薪,工資低的印象在大學生中蔓延。
1992年開始,日本全國地價下跌,各種不良債權浮出水面,大批企業陷入經營困難並破產。日本迎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失去的十年」。
2008年,日本又經歷了席捲全世界的金融危機。
因為高消費而產生的各種高價品,也由此流入二手市場,成就了日本規模龐大的中古商品市場。
人們的戀愛觀也開始發生變化,開始注重實際的戀愛觀。
對男性的要求從「三高」也變成了「三平」(平均收入、平凡的外表、平穩的性格),以至於到現在,已經進一步進化為「四低」(低調、低依存、低風險、低燃費),這一類男性不對女性發脾氣,不依靠女性主內做家務活,不容易被企業裁員,喜歡節儉生活等等。
現在,公務員重新成為日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熱門。據日本媒體6月公布的一項對高中生的就業意向調查顯示,考公務員是他們未來就業的第一選擇。
不結婚、不戀愛的人也因此增多,反過來也加劇了日本社會本來已經嚴重的少子化老齡化等社會問題。據日本官方推算,日本總人口數將於2055年跌破1億關口,降至9744萬人。
其中將會有3400萬人為65歲以上。
......
編輯整理:Tonbo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頭圖作者:Roger Mayne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
Lens-知乎、Lens-專欄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