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通俗演義

奧斯曼通俗演義

來自專欄阿樹大冒險70 人贊了文章

第一回 蒙古東來羅姆裂 美人劍贈奧斯曼

第二回 加齊遵奉哈乃斐 納貢伊爾懷鬼謀

第三回 千年帝國遙漸遠 布爾薩城霸業初

第四回 兄弟齊心維奇爾 耶尼切里近衛軍

第五回 羅馬和親一場空 土兵劫犯色雷斯

第六回 橫行博斯普魯斯 埃迪爾內迎新主

第七回 十字聯軍同紙張 利刃終露科索沃

第八回 太子統軍滅敵覆 雷神錘下聯軍散

第十回 塞爾維亞稱臣附 意決東征惹眾怒

第十一回 戰鼓絕響安卡拉 戰神殿中環四顧

第十二回 十載逝去幾人曉 平叛誅亂承大業

第十三回 國王命喪瓦爾納 歐陸諸國皆驚慌

第十四回 太子星爍懷大志 夙願帷幄拜占庭

第十五回 相煎何急弒幼弟 手足相殘為王位

第十六回 亂賊俱歸鋒芒露 驚天炮火烏爾班

第十七回 帝國皇冠俱收入 蘇丹亦能稱凱撒

第十八回 揮劍希臘入我手 未雨綢繆征白羊

第十九回 真主之劍展宏圖 氣吞萬里誰可擋

第二十回 巴耶塞特固政權 志得意滿猶太安

第二十一回 開羅城下合八荒 聖城之主哈里發

第二十二回 皇子為蠱蘇萊曼 出籠猛獸傲諸侯

第二十三回 法典編籌卡努尼 至愛蘇丹許蕾姆

第二十四回 蘇丹歸真留霸業 奈何皇子貪酒色

第二十五回 香料發酵葡萄汁 何人敢說不清真

第二十六回 國運跌宕前彷徨 太后攝政國難守

第二十七回 停杯止歡懷壯志 奈何國勢似明夷

第二十八回 背水一戰困獸斗 天主之翼維也納

第二十九回 花園盛開鬱金香 利刀之下付東流

第三十回 羅剎巨熊非當年 西亞病夫難久長

第三十一回 風雨飄搖奧斯曼 無理奪艦舉國怒

第三十二回 誰言病夫弱可欺 加里波利鑄敵殤

第三十三回 眾叛親離失中東 亞美尼亞遭橫禍

第三十四回 貪心不足蛇吞象 天降偉人凱末爾

第三十五回 帝國末路共和立 布衣蘇丹驀回首

第三十六回 人間之屑埃蘇丹 妄圖偉業萬事留


第一回 蒙古東來羅姆裂 美人劍贈奧斯曼

(蒙古入侵使得羅姆蘇丹國分崩離析,奧斯曼在當地蘇菲派長老埃德巴利約處學習蘇菲學理,並與其女瑪爾哈頓結婚,謝赫在奧斯曼即位之時,曾向他贈送了寶劍「勝利之劍」,此劍後來成了奧斯曼帝國歷代君主即位時受贈的聖物。)

第二回 加齊遵奉哈乃斐 納貢伊爾懷鬼謀

(奧斯曼獨立後稱加齊,遵奉哈乃斐成為小亞強大的公國之一,羅姆蘇丹國滅亡之後,由於國力尚不夠強大,出於策略,他又承認統治波斯的伊爾汗國為宗主國,曾代表小亞細亞各公國向這個蒙古朝廷納貢。)

第三回 千年帝國遙漸遠 布爾薩城霸業初

(東羅馬帝國已經虛弱不堪,奧斯曼開始步步蠶食,他的子孫後代遷都在布爾薩後將奧斯曼一世葬於布爾薩城中的清真寺,繼任的奧爾汗則繼續進攻東羅馬帝國,對外擴張。)

第四回 兄弟齊心維奇爾 耶尼切里近衛軍

(奧爾汗本來想將帝國分給他的兄弟阿拉丁·帕夏,但是阿拉丁反對分國,堅持奧爾汗為全國的統治者,於是阿拉丁成為他的大維奇爾,並且建立耶尼切里近衛軍。)

第五回 羅馬和親一場空 土兵劫犯色雷斯

(1346年東羅馬皇帝約翰五世將他的女兒嫁給奧爾汗,希望以此獲得奧斯曼帝國長期的支持。(奧爾汗此時已經60歲了,而約翰的女兒還是一個少女),但是並沒有什麼用,次年土耳其人就洗劫了色雷斯的一些城市。)

第六回 橫行博斯普魯斯 埃迪爾內迎新主

(穆拉德一世1362年率軍西征,渡博斯普魯斯海峽,奪取阿德里安堡並遷都於此,改稱埃迪爾內。)

第七回 十字聯軍同紙張 利刃終露科索沃

(穆拉德一世在馬里查河畔打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和匈牙利聯軍,進佔馬其頓,迫使保加利亞、拜占庭等國稱臣納貢。1385年再次西征,奪取索非亞,佔領保加利亞中部。次年取尼什,迫使塞爾維亞稱臣。1389年6月在科索沃之戰中被潛入軍中刺客暗殺。)

第八回 太子統軍滅敵覆 雷神錘下聯軍散

(巴耶塞特一世在科索沃之戰中其父遇刺身亡,繼續統帥軍隊作戰,殲滅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聯軍,俘殺其統帥拉扎爾公爵,征服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並且得到了「雷神之錘」的稱號)

第十回 塞爾維亞稱臣附 意決東征惹眾怒

(塞爾維亞王長女瑪莉亞嫁與蘇丹巴耶塞特,塞爾維亞將在保持自治的前提下向奧斯曼帝國效忠。而之後巴耶塞特在東方的擴張激怒了更加強大的帖木兒帝國。)

第十一回 戰鼓絕響安卡拉 戰神殿中環四顧

(安卡拉之戰中巴耶塞特力屈被俘,雷神戰鼓絕響。一年後巴耶塞特逝世,帖木爾為巴耶塞特的死而哀痛萬分,因為他畢竟是一位對異教作戰勝利的英雄。而高傲的雷神不需要別人的憐憫和施捨,他的靈魂早就在安卡拉戰役結束那一天回到了戰神殿。)

第十二回 十載逝去幾人知 平叛誅亂承大業

(穆罕默德一世經過了十年的時間結束了奧斯曼的分裂局面,並且開始收復帖木兒征戰時喪失的領土,奧斯曼帝國再次強大起來。)

第十三回 國王命喪瓦爾納 歐陸諸國皆驚慌

(蘇丹穆拉德二世在瓦爾納戰役中殺死了波蘭國王兼匈牙利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打退了歐洲基督教王國最後的反撲。)

第十四回 太子星爍懷大志 夙願帷幄拜占庭

(穆罕默德二世在身為王子時就渴望領導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消滅東羅馬帝國,完成幾代蘇丹的夙願。)

第十五回 相煎何急弒幼弟 手足相殘為王位

(穆罕默德二世為了穩繼皇位,把親生弟弟溺死在浴盆里,並且提出了「每一個蘇丹都應該殺掉自己所有的兄弟」)

第十六回 亂賊俱歸鋒芒露 驚天炮火烏爾班

(在鎮壓了小亞細亞的突厥酋長後,穆罕默德二世正式發動了終結羅馬帝國的聖戰,匈牙利工程師烏爾班製造的巨炮對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第十七回 帝國皇冠俱收入 蘇丹亦能稱凱撒

(不幸的異教徒皇帝啊,你的皇冠和城市,我就都收下了!)

第十八回 揮劍希臘入我手 未雨綢繆征白羊

(把希臘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併入帝國版圖,打敗白羊王朝的烏宗·哈桑)

第十九回 真主之劍展宏圖 氣吞萬里誰可擋

(「為真主征服這個世界,以此償還自己殺死兄弟的罪孽!」穆罕默德二世開疆拓土,勵精圖治,建立起龐大的奧斯曼帝國。)

第二十回 巴耶塞特固政權 志得意滿猶太安

(巴耶塞特二世的一系列政策鞏固了奧斯曼這個軍事征服帝國,並且友善對待猶太人)

第二十一回 開羅城下合八荒 聖城之主哈里發

(賽利姆一世消滅滅馬穆魯克王朝,並俘獲該王朝控制下的阿拔斯王族後裔、傀儡哈里發穆泰瓦基勒,從其手中獲取哈里發職位,從而成為伊斯蘭教正統派的領袖。原馬穆魯克王朝統轄的埃及、敘利亞、希賈茲、巴勒斯坦成為帝國屬地。麥加的世襲統治者謝里夫專程前往開羅,向賽利姆贈送聖城鑰匙,表示臣服。)

第二十二回 皇子為蠱蘇萊曼 出籠猛獸傲諸侯

(在仔細考察二十多個皇子的綜合素質以後,塞利姆一世選定艾謝·哈夫莎哈通所生的蘇萊曼為皇太子,其他人全部處死。所幸真主庇護,蘇萊曼真的是帝國最偉大的蘇丹之一)

第二十三回 法典編籌卡努尼 至愛蘇丹許蕾姆

(蘇萊曼對行政和立法體系的改革使他贏得了「卡努尼」的稱號,保證了他身後的帝國國祚長久,而他一生最愛的女人就是許蕾姆)

第二十四回 蘇丹歸真留霸業 奈何皇子貪酒色

(武德充沛的蘇萊曼怎麼會生下這麼一個費拉不堪的酒鬼塞利姆)

第二十五回 香料發酵葡萄汁 何人敢說不清真

(把葡萄酒叫成為加入大量香料的葡萄汁,就沒有人敢說蘇丹及哈里發不清真了)

第二十六回 國運跌宕前彷徨 太后攝政國難守

(這一時期的帝國內亂迭生,宗教及知識份子保守派的壯大扼殺了土耳其的軍事革新,歐洲軍事革命對戰略及軍備的改變使以往令人聞風喪膽的西帕希騎兵的威脅減弱,在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冗長戰爭里,帝國需要大量配備火器的步兵,於是放寬募兵政策,使土耳其新軍的數量大為提高,但卻引起了軍紀、兵士素質等問題,政府甚至需要應付軍士嘩變,帝國開始逐步走向衰退,而蘇丹大多費拉不堪,甚至還出現了蘇丹女權時期)

第二十七回 停杯止歡懷壯志 奈何國勢似明夷

(穆拉德四世試圖壓抑前任蘇丹遺留下來的腐敗,也推出了一些政策應付,如限制資源運用,嚴禁酒精、煙草及咖啡,使國情有所好轉,但他死後「蘇丹落入後宮的親信和同伴、保儒、啞巴、宦官及女人們的手中,他們一道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得一團糟。」)

第二十八回 背水一戰困獸斗 天主之翼維也納

(1683年5月,奧斯曼剛得到重振的軍事力量再遭到毀滅性打擊,在維也納被波蘭國王約翰三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德國及波蘭聯軍擊敗,自此,土耳其無力再對歐洲奉行擴張政策,在歐洲戰線上只得採取防守。)

第二十九回 花園盛開鬱金香 利刀之下付東流

(鬱金香時期是以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喜愛的花卉而命名,鬱金香亦可象徵其任內的和平統治。奧斯曼帝國對歐洲的政策在這時改變,一些初步的改革開始實施,如降低稅率,以嘗試改善帝國的形象,國內開始出現私人投資及企業家。並且在政府和軍內開展了西方化的嘗試,自法國引進印刷、消防、造船等先進技術,並按照法軍模式改組帝國軍隊。但在1730年,近衛軍發動政變,艾哈邁德被廢黜,在伊斯坦布爾終其餘生。)

第三十回 羅剎巨熊非當年 西亞病夫難久長

(俄羅斯經過彼得大帝的改革和對西伯利亞的征服已經在國力上超越了奧斯曼帝國,今非昔比帝國獨力難支,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土耳其聯合英國、法國等國抵抗俄國。奧斯曼中央政府的衰弱導致管治不穩,帝國在坦志麥特時期試圖對帝國進行改革及重組,但因為種種原因,改革之路困難重重。)

第三十一回 風雨飄搖奧斯曼 無理奪艦舉國怒

(1829年,在英、法、俄三國的干涉下,希臘在19世紀30年代的希臘獨立戰爭後宣布獨立1875年,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宣布脫離帝國獨立,埃及也在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統治下,實際脫離了帝國控制,風雨飄搖的奧斯曼跌跌撞撞的走向了20世紀。

而奧匈帝國乘奧斯曼帝國陷於國內鬥爭在1908年吞併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在1911年的意土戰爭中,奧斯曼帝國戰敗,失去了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隨著東南歐國家民族主義的崛起,巴爾幹同盟於1912年末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里失去了除了東色雷斯及埃迪爾內以外的巴爾幹領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中,奧斯曼本來還想觀望一下形勢的,但英國和俄國簽訂密約,同意俄國戰後佔領伊斯坦布爾,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更是欺人太甚,把土耳其小學生都捐了錢買的兩艘軍艦扣下,並不給任何理由,把土耳其看的還不如兩艘軍艦值錢。

恩維爾帕夏忍無可忍,奧斯曼全國震怒,同意接收被英國艦隊追擊而進入達達尼爾海峽的德國軍艦戈本號戰列巡洋艦,奧斯曼帝國自此實際上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十二回 誰言病夫弱可欺 加里波利鑄敵殤

(加里波利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至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協約國方面先後有五十萬士兵遠渡重洋來到加里波利半島,近十一個月的戰鬥後,傷亡極其慘重,令丘吉爾顏面掃地,可以說是奧斯曼軍隊的最後輝煌。)

第三十三回 眾叛親離失中東 亞美尼亞遭橫禍

(阿拉伯起義讓奧斯曼帝國在中東戰線的良好形勢逆轉。內政部長穆罕默德·塔拉特對土耳其國內亞美尼亞人成立第五縱隊的可能表示憂慮,下令逮捕亞美尼亞領袖,要求實施特西爾法,開始大規模驅逐及屠殺亞美尼亞人,強行將數千人帶到敘利亞沙漠的營地,事件演變成種族滅絕。在戰爭時估計有150萬亞美尼亞人因飢餓、缺水、暴晒、盜賊掠奪而死亡,是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

第三十四回 貪心不足蛇吞象 天降偉人凱末爾

(1822年希臘獨立,1862年,希臘獲得愛奧尼亞群島,18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後收複色薩利地區,1897年,希土戰爭爆發。戰爭只持續了三十天,希臘軍隊慘敗,在12月4日的和會上,希臘不得不賠款400萬里拉,並割讓色薩利的部分戰略要地給奧斯曼帝國。

1912年,希臘與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保加利亞締結了巴爾幹聯盟。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巴爾幹聯盟獲勝,希臘一雪前恥,收復了伊庇魯斯、南馬其頓地區和克里特島。

1913年,從保加利亞手中獲得西色雷斯。

這時候,距離獨立已經80多年,希臘這個國家正逐步的通過外交和戰爭穩定的擴大領土和人口,越來越接近收復君士坦丁堡的戰略目標。

當時協約國集團資助小亞細亞半島上的武裝叛亂,一方面則準備以軍事入侵威脅,企圖迫使安卡拉的政府接受《色佛爾條約》的各項條款。

而希臘人貪心不足,為了實現希臘對於小亞細亞領土的永久并吞,希臘政府向協約國提出繼續向土耳其內地進攻的要求,並且很快得到了協約國的批准。

之後希臘國王亞歷山大因被猴子咬傷而引起的敗血症而去世。

希臘首相韋尼澤洛斯勸進王弟保羅登基未果。

因為國王的意外身亡,希臘11月的大選直接變成關乎君主制存廢的憲法危機。

韋尼澤洛斯的自由黨在大選中慘敗,韋尼澤洛斯下台。

君士坦丁一世復辟,希臘人民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夠統治與他同名的故都君士坦丁堡。

而法國和義大利立刻撤回了對希臘的支持。

保王黨上台後立即開始了對國內自由黨的反攻清算,大量的軍官和官員被查辦,新上任的保王黨對前線情況一無所知,高層將領相互扯後腿,結果就是前線指揮和後勤的混亂,加上凱末爾的實力,希臘軍隊最終在小亞細亞全面潰敗。

希臘人士氣大衰,加之又失去了協約國的支持,因而開始考慮退出在土耳其的冒險事業。

希臘國王君士坦丁一世擔心,立即從土撤軍會動搖他在國內的威信,所以他與首相岡納里斯商討了一個唯一能使希臘體面地退出小亞細亞的辦法,這就是取得君士坦丁堡。

然而,這一設想觸動了協約國的集體利益,希臘作為一個戰爭的失敗者,當然沒有資格佔有它,因此希臘的請求遭到拒絕。

而土耳其在戰場上的勝利,也震動了協約國各國,它們開始認識到土耳其民族政府的武裝力量不可輕視,終於協約國放棄支持希臘人,在《洛桑和約》簽訂之後,協約國開始從君士坦丁堡和海峽地區撤走軍隊,向凱末爾敞開了大門。

1923年10月6日,作為戰爭勝利者的土耳其軍隊在民眾的歡呼聲中開進了奧斯曼帝國的舊都君士坦丁堡。

希臘—土耳其人口交換使得百萬希臘人離開了世代居住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永遠成為了土耳其人的城市,希臘人的偉大理想被終結了。)

第三十五回 帝國末路共和立 布衣蘇丹驀回首

(1922年11月1日,蘇丹制被廢除,最後一任君主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離開土耳其。新成立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在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得到國際承認。

1923年10月29日,大國民議會宣布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4年3月3日,哈里發制被廢除。奧斯曼皇室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且被驅逐出境。

50年後的1974年,大國民議會才准許奧斯曼皇室的後裔獲取土耳其公民身份。)

第三十六回 人間之屑埃蘇丹 妄圖偉業萬事留

(......)


推薦閱讀:

愛「秀肌肉」的普京被土耳其打回原形?
中俄警惕:土耳其將被變為一帶一路的腫瘤
土耳其總統:已戰勝危機 不會離開土耳其
土耳其世俗化進程中的伊斯蘭因素

TAG:奧斯曼帝國 | 歷史 | 土耳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