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地質實習,黑礦村篇(下)

貝加爾湖地質實習,黑礦村篇(下)

來自專欄正牌地質工作者走的都是野路子127 人贊了文章

(接黑礦村上篇)

不知不覺,就已經黑礦村的小木屋住了三天,這三天的初識讓我們見識了貝加爾湖的博大壯美,也領略到了大自然的豪放凜峻。8月的盛夏,靜謐的夜晚居然冷得需要生火,剛抽出來的地下水冰冷刺骨,洗個衣服能把手指凍成胡蘿蔔。日落時分,花斑小黑蚊一群一群的飛來,叮在手臂上死也不鬆口直到被拍成一個個血斑。只有燒得蒸汽騰騰的浴室和柔軟溫暖的被窩才能驅走寒風和疲憊。

2006.08.09 第八天

一大早老拉教授就發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你們看,我們的車是不是少了兩輛啊~

同學們:咦,果然誒,怎麼少了兩輛?

老拉教授:學校今天有活動需要校車,司機大叔昨晚連夜開回去了!

同學們:。。。。(烏鴉飛過)

老拉教授:今天的路線比較近,所以就剩下的一輛校車來回多跑幾趟,就搞定啦~

野外實習第四天。

路線五:黑礦村——達果達河谷。

此條路線共3個點,D14,D15,D16

D14 庫切爾卡河右岸路邊小緩坡。

濱奧利洪區該區域發育新近紀坡積物,此坡積物在原有岩石之上發育,並進一步轉化為土壤,反映古氣候較為溫暖濕潤。上部的全新世土壤剖面分為四段,深棕色表土,淺棕色冰期土壤層,紅色腐殖質中間層,白色含碳酸鹽的冰期土壤層。下部中新世栗色土(時間跨度約三至五千年),含有Mg,Ca,Na等礦物質及有機物。

全新世土壤剖面

D15 達果達河谷離貝加爾湖約1公里處。

冰水岩蓋現象觀察點。該點處發育一個E字形小型湖泊,湖周邊草地發育直徑約0.5米,高約0.2米的圓形小鼓包。為典型的凍土鼓包現象,冬季土壤中水結冰體積增大,地形鼓起,夏季冰水融化,地面分塊收縮,形成圓形的小鼓包。

小型湖泊寬約200米,長約400米,沿河谷南北向發育。湖內沉積為早更新世,地下四至五米處仍有冰層,厚度約三米,呈透鏡體狀。晚更新世,湖水冰凍,使地形隆起,後氣候轉暖,湖水和地下水解凍,地形塌陷形成弧狀的水系樣式。全球變暖後,湖岸進一步向湖心塌陷,造成岸邊沖積物-土壤層雁列式垮塌。

雁列式垮塌

D16 達果達河谷左岸,分水嶺的後側。

此處為霍爾波構造成因的兩個小湖。兩條走向分別為北西和北東的斷裂在此交匯,斷裂線上由於地下水風化作用發育喀斯特地貌,地面下沉形成深約1.5 - 2 米,直徑約250米的圓形小湖(1號小湖)。此小湖的北西側發育另一個深約0.2 - 1 米,直徑約180米的圓形小湖(2號小湖)。

近處為1號小湖,遠處為2號小湖。什麼,看不清,那就暴力放大一下,這下是不是清楚多了啊。

遠處為2號小湖

1號湖因處於斷裂交匯處,構造裂隙發育,因此有地下泉水補給,水量豐富。而2號湖底部的喀斯特地洞在變小,湖水也在逐漸乾涸。

2號小湖

1號和2號湖的谷歌地球照片,可以看到左邊的2號湖已經乾涸

從2018年的谷歌地圖圖片上看,北西側的小湖已經缺水乾涸了。

此處地層主要為花崗片麻岩和大理岩。地層產狀116°∠68°,140°∠82°,128°∠86°。經俄國研究人員測試,兩個湖湖水的礦化度為0.42g/L。

上午的野外路線結束。打道回府,只有一輛車,核載人員20人的車硬是塞了40人,完美的切合了老毛子暴力美學大力出奇蹟的優良傳統。於是先送一波人回去,剩下一波人先步行慢慢走。好在路線並不遠,校車又回來接了我們,順利的回到了基地。

中午慣例羅宋湯黑麵包蔬菜沙拉,午睡到下午四點,起來繼續野外。

路線六:黑礦村——庫切爾卡河左岸——石塔。

此條路線共4個點,D17,D18,D19,D20

D17位於距實習基地北東側約300米

灰白色大理岩出露點。大理岩呈灰白色(經歷高溫高壓變質),為糜棱岩化大理岩,含有石墨,石墨礦物流變呈條帶狀。石墨可能來自原始沉積中的有機物。在該點北側約20米發育強應變帶,走向40°,向南東傾斜,發育布丁構造,產狀為130°∠56°。

D18位於實習基地北東側約1000米的小山包上,濱奧利洪區

偉晶岩出露觀察點。該點處上部為偉晶岩風化殘留體,主要由長英質礦物組成,含雲母。因遭風化而成透鏡狀。該點處下部為大理岩,發育布丁構造。上部的偉晶岩為逆掩斷層推覆體(又稱飛來體),由北東向南西推覆。兩者為斷層接觸,接觸面呈波狀。下部大理岩產狀180°∠70°。

逆掩斷層推覆體,斷層接觸面在腳踝的高度。

斷層接觸面

偉晶岩

D19位於通往薩爾瑪山谷公路的右側

奧長環斑花崗岩滾石觀察點。此處可見兩三塊長條紡錘狀花崗岩滾石。濱奧利洪高原並不發育此類岩石,但濱海山脈上發育。石塊長軸沿北東60°方向排列,長約5米,寬約2米,呈紡錘狀,重約20噸。推測是濱海山脈的分水嶺上,中更新世晚期的強烈地震(烈度9-10級)將這些滾石震到這個地方。

紡錘狀花崗岩滾石

D20 位於石塔海角。

各種風化殼觀察點。該點發育多種風化殼,原岩不同所以風化殼類型也不同,有純橄岩,輝綠岩,酸性石英脈,偉晶岩等。含蒙脫石高嶺土的風化殼呈白色。但是此處的風化殼形狀並不典型,甚至有點像侵入接觸。

非典型風化殼

塔角其實就已經在湖灣(小海)旁邊了,於是大家一邊看著地質現象一邊留著口水羨慕正在湖邊度假的俄羅斯人。貝加爾的黃昏,風清水澈,天藍草軟,真是個燒烤的絕佳場所,要是我架個燒烤攤,然後烤個大腰子。。。

正在流連忘返之際,有人催到,快走啦,今天就一輛車,再不趕快回去,晚飯就只能喝羅宋涼湯啃黑麵包皮了~

2006.08.10 第九天

野外實習第五天。

路線七:奧利洪島

此條路線共4個點,D21,D22,D23,D24

眼巴巴的看著貝加爾湖看了這麼久,終於要坐船游一遊了,哈哈哈哈,今天的實習將要橫渡奧利洪門~ 上上圖中紅圈所圈的峽灣就是奧利洪門,是薩爾瑪-奧利洪門斷裂將奧利洪島與西側的濱奧利洪高原斷開後形成的地塹。

一大早我們迎著明媚的陽光,吹著歡快的口哨,遠眺著湖對面那若隱若現的山巒,期待著能踏上貝加爾那湛藍的湖面,一親她的芳澤。

岸邊的碼頭簡單而陳舊,我甚至都沒想起來要拍一張它的全貌。

我們等的渡船還沒有來,只能圍觀這艘遊艇,然後在岸邊瞎逛逛。在貝加爾湖跑過多年野外的楊巍然老師看我閑的無聊,就拉著我到旁邊露頭上看花崗片麻岩的流變褶皺。

少不更事的我一邊愣愣地聽著一邊小差開到了天外,白瞎了楊老教授的一片苦心。。。草叢裡跳來跳去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一隻萌萌的小青蛙,身材嬌小,花色斑駁。我伸出手把它包住,裝做認真聽完流變褶皺線理方向的樣子,然後在一聲苦笑里蹦蹦跳跳的跑開了。

本來還在想用什麼把這個小東西帶走呢,身上也沒地方放啊。正東張西望的時候,發現俄羅斯的酒鬼可真是幫了大忙,岸邊的空酒瓶隨處可見,於是隨手撿了個透明的瓶子,簡直絕配。(再大一點,可能就卡在瓶口進不去了)

抓到個小傢伙,開心~

D21 位於奧利洪島西南端。

奧利洪島是貝加爾湖裡最大的島,長70公里,最寬處達22公里。南西部地表植被為草原,中部為草原與森林混雜,北東端為原始森林。北西岸發育小海斷裂帶,由一系列傾角平緩的,在平面上呈羽狀展布,且收斂於一條主體斷層的次級斷層組成。南東岸為高角度的奧利洪斷裂帶,斷裂面向南東陡傾。奧利洪島的環周有很多很狹長的湖灣,並不是斷層形成的地塹,而是非構造成因的負地形被水填充形成。隨後又被湖水不斷侵蝕形成湖灣。比如里雅斯海灣(湖灣)。此處可見山坡上出露大理岩,岸邊出露片麻岩,與奧利洪高原的岩性基本一致。

始新世以前,奧里洪島還與大陸相連,1.7Ma開始,由於NE向走滑斷裂的發育及奧里洪島的向右順時針轉動,小海地塹逐漸形成,最終使得奧里洪島與大陸分離。

D22 位於奧利洪島西南端。D21點北側約130米處,湖岸邊。

基岩出露點。可見灰色片麻岩和偉晶岩,發育疊加褶皺,其層理與片理平行。同時該點出露角閃岩和發育文象結構的花崗岩。

發育疊加褶皺的片麻岩

D23 位於奧利洪島西南端。D22點東側約160米處,湖岸邊。(我在野簿上記錄的位置是「船東側」, 按規矩來說是不能用這種刻舟求劍式的描述的。但是,在2018年的谷歌地圖照片上,那艘貨船依然還在,哈哈哈哈。不會是我記完野簿後它就主動沉在那裡了吧,斜眼。)

用來做參照物的船

衛星圖片顯示船的位置(貌似已經沉了)

湖浪分選觀察點。沙礫里富含磁鐵礦,湖浪向岸上推的力量大於迴流的力量,形成天然分選機制,所以在海岸和湖岸邊可見礦物富集,比如金剛石,紅寶石等。

湖浪分選

D24 位於奧利洪島西南端。D23點東側約300米處,湖岸轉折點,海角(湖角)。該點處發育典型的奧利洪島片麻岩,結晶顆粒大,富含雲母,經多次疊加褶皺,樞紐直立發育。可見由弱片理化的花崗片麻岩向東漸變過渡至片麻岩,其黑色條帶發育。山坡上的片麻岩發育緊閉褶皺,翼部接近直立。產狀0°∠72°。

片麻岩

今天的實習內容其實很少,只看了四個觀察點,下午兩點就早早的結束了。而我的早上抓的蠢萌小青蛙也被鄒付戈同學偷偷摸去,多半是用來討某個生物系女生的歡心了。當我問起來時,也只得到「學名叫西伯利亞蛙」的敷衍。說不定可憐的小傢伙現在早已被製成標本收在南大生物系的某個地下室里了。

班師回朝,碼頭上成群的湖鷗們在陽光下翩翩起舞,恭送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在這碧藍湖面上的難忘之旅。

2006.08.11 第十天

野外實習第六天。

路線八:基地北側小山包

其實今天的安排是上午老拉教授給大家做報告介紹她在這裡的研究成果,下午大家則整理野簿資料,然後洗菜剁肉拌餡和麵包餃子,晚上一醉方休明早啟程回伊爾庫茨克。但是呢,各位老師和同學們本著來都來了,不能這麼空手走的態度和理念,決定再上基地旁邊的小山包上多采幾塊標本。

此條路線共2個點,D25,D26

D25 位於實習基地北東3-400米,草原化的高地上,岩性觀察點。該點處可見輝長岩類,發育中粗粒結晶和細粒結晶兩種輝長岩,其中粗粒輝長岩含鐵鋁石榴石,是由早古生代的變形變質作用形成。該點採集標本共5塊,D25-01為細粒輝長岩,D25-02為大理岩,D25-03為中粗粒輝長岩,D25-04為偉晶岩,D25-05為細粒輝長岩。

D26 位於實習基地北東800米,弱草原化的小山包上,背斜觀察點。該點處可見寬緩背斜,形態可歸為不協調褶皺,外圍翼部為結晶片岩,核部為大理岩。翼部結晶片岩為強硬層具有脆性,而核部大理岩為軟弱層具有韌性。最外層的大背斜包裹了核部所有的次級小型褶皺,核部結構複雜,發育一系列不協調褶皺。這些不協調褶皺寬度為2-2.5米。此背斜的變形時間為400Ma,而變質時間更早,為450Ma。

寬緩背斜

看完褶皺,涼風颳起,陰雲集布,趁還沒下雨趕緊回村去包餃子啦~

王小龍教授非常自豪的跟我們說,俄國大廚自從去年的實習之後就一直等著今年中國人來包餃子,他們甚至會把多出來的餃子凍在冰箱里凍半年捨不得吃。

看到滿桌子包好了準備下鍋的餃子,會德語的顧雪祥教授(奧地利的博士)想起了基地里還有五個來考察的德國同行,於是很開心地說,我們送一個餃子給那幾個德國人嘗嘗吧。我們一臉蒙圈,送一個,但是他們有五個人啊?然後顧老師很狡猾的一笑,所以我才說送一個啊!五個人吃一個。。。我去,老師你真是蔫壞。。。

(此段子已收錄進我在「你們在地質學習和工作中有什麼趣事?」問題下的回答中)

晚上,在風捲殘雲酒足飯飽之後,我們升起小木屋壁爐中的柴火,開始討論在黑礦村基地的最後一個晚上應該怎樣度過才最有意義。

沒想到這時候突然停電了,然後好死不死的,小舒子提出大家一起看恐怖片吧,午夜凶鈴。用筆記本放,剛好兩小時電量。我表示異議然而被大家駁回。於是只好和眾人擠在一張通鋪上,膽戰心驚地看,走開也不是,留下也不是。光聽著恐怖音樂就已經魂不附體的我,最後只能摘了眼鏡,對著一團糊糊假裝在看電影,這才僥倖躲過貝加爾黑礦村恐怖片殺人事件。

2006.08.12第十一天

黑礦村的六天野外結束,回伊爾庫茨克修整兩天。上午收拾行李,吃完午飯下午開拔。

午飯

回程的大車隊里除了依維柯(其實只是外觀像依維柯),中巴車,軍綠小卡車之外還多了一台老爺車,據說是1945年產的。雖然是純開玩笑,但是這種發動機像鼻子一樣凸在外面的中巴,八成是勃涅日列夫上台之前的!

老天爺還是比較關照我們的,六天都沒下大雨,等我們一上路就開始傾盆狂潑。

雨天路滑,加上有一台1945年的老爺車在拖後腿,一路司機們都小心謹慎。晚上七點才回到宿舍,大家又疲憊又興奮,因為明天沒有安排日程,可以自由活動。

附記:一直拖著沒有更新,直到最近有位喜歡探頭探腦派小恐龍來看我的同學,催我說都拖了一年了,該更新了。所以我又打起精神水了這一篇。至於以後嘛,沒有動力的話估計就。。。


推薦閱讀:

2.物質的構成
交流電沒有正負,為什麼火線電人而零線不電?
「說好的」晴天變成了大雨,天氣預報為啥有時不靠譜?
文革後,他們走出國門取回「真經」 | 科學春秋

TAG:自然科學 | 地質學 | 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