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這個群體,誰都握著一張下下籤

我們這個群體,誰都握著一張下下籤

4 人贊了文章

2015年9月28日:

一位成功人士總結他認為的幸福一生的三要素:事業成、伴侶佳、孩子棒。他特彆強調孩子一定要棒。聽完他的總結,我沒有理由不暗自神傷。我們這個群體都是孩子先天沒辦法棒起來的,上天發給我們一張下下籤,這張下下籤註定讓我們這輩子進退兩難,舉步維艱。

我們這個群體的經歷大致相同:

從孩子確診的那天開始,我們就被迫做出一些不得已的選擇。迎面而來的第一個就是誰辭職來照顧孩子。不論父親或者母親辭職,有一點則非常肯定,那就是我們為自己預設的職業夢想多半必須戛然而止,我們必須迅速將夢想切換到關於孩子的康復之夢上。辭職回家的自不必說,像我這樣僥倖仍舊留在職場的,卻再也操不起家國天下的心了,自己主動迎來發展心理學所說的「事業停滯期」,然後拚命調整心態,惡補相關知識,哪怕工餘5分鐘時間,都會立馬捧一本《行為干預》狂啃不停。

面對這個小動物般的特殊孩子,接下來就是誰來教育的問題。機構教?自己教?幼兒園教?請人教?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干預機構相對好,找一家口碑好,資質高的,可以暫時委託機構訓練。有經濟實力願意折騰的,遠渡重洋專門到美國進行干預或者直接為了孩子移民美國,迎接國情、文化背景、觀念差異上的巨大挑戰。像我這樣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特殊教育不發達地區的,大把家長帶著孩子千里迢迢北上北京,南下深圳,為尋找優質特教資源給孩子進行康復訓練,一住小半年。「號呼轉徙,饑渴頓踣」,任何一種選擇對當事人來講都「冷暖自知」,「不足為外人道也」。而像我這樣顧此又不能失彼的,只能咬牙自己做。萬幸的是我目前還有小楊幫襯,但小楊能幫襯我一輩子嗎?

等到孩子再長大一點就開始琢磨上學的事情了。上什麼性質的學校?要不要陪讀?誰來陪讀?沒有陪讀政策的怎麼辦?孩子程度好一點,能跟上正常孩子教育節奏的也就不說了。程度一般,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老師不管,同學歧視,而我們只能在心裡自我安慰孩子不被人欺負就謝天謝地了。但社會真就這麼善良嗎?我有好幾個做老師的朋友,她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中國教育一刀切的理念和機制完全不合適非大眾群體,特殊孩子隨班就讀雖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真正能做到融合的屈指可數。有時候我也跟廈門市一些重點中小學的校長們聊一聊,身處教育一線的他們對目前這支教師隊伍充滿憂慮,年輕教師的知識水平或許不差,但道德和心理素養卻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我對人性充滿偏見,這個年頭,絕大多數教師自己就是獨生子女,他們都需要人家給予關愛,又有多少人懂得發自內心地尊重弱勢群體呢?在中國,這樣的事例太多了。

不知道你發現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面對的無解的選擇題也在成倍增長,我們幾乎誰都進退兩難,舉步維艱。孩子的青春期怎麼辦?孩子成年之後怎麼辦?我們都老了,照顧不了孩子了,他們怎麼辦?這一個個怎麼辦蠶食著我們這個群體里每個人可憐的自尊。

記得跟鄒小兵聊天的時候他說,特殊兒童的家長最不能想的就是「為什麼是我」的問題。為什麼是我要碰上這樣的孩子?為什麼是我要花費這麼多的努力還看不到希望?為什麼是我要承受這麼多心理壓力?這些問題統統不要去想。老天給了你這個娃,你就接受,努力去改變、塑造孩子,做到問心無愧。

我早就不問「為什麼是我」的問題了,我經常問自己「下一步我該怎麼辦?」

但是,通常無解。


推薦閱讀:

霸凌、孤立、失去機會,這些無端的痛苦只因缺少一份診斷!
(智力baby)警惕孩子強迫、自閉症的前兆——家長須知
王姬首談自閉症兒子:為了他我天天都是卡通人物(圖) | www.wenxuecity.com
研究發現:男性生育太晚 孩子易得自閉症
自閉症高級認知神經功能——中心聚合能力缺陷

TAG: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