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怎麼看醫生

在美國怎麼看醫生

4 人贊了文章

咱們在國內看醫生的時候,通常情況是不管大病小病,隨時都可以去看診。在人多的地區或者時間短需要排隊或者提前預約挂號。而在美國看醫生,一定要把「隨時可以去看診的科室」和一般需要預約的科室分開。這是為什麼呢?

按照病情緊急程度,病人需要前往的診室類型可以按如下劃分。

其中急診(Emergency room)和急救(Urgent care)通常都是不需要預約的。從分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急診室是面對非常緊急的,會危及生命的健康狀況,必要時要叫救護車。(也有老美出了問題被自己的家人開車帶去去急診室,但如果是心腦血管一類的突發還是叫救護車可能更安全)可想而知這一類醫療服務的價錢也是非常高的。而急救室是對一些不涉及生命危險的突髮狀況進行處理,如圖,比如患者受了皮肉傷,需要緊急處理一下傷口等等。

新移民在定居下來之後,在選購保險的同時,要先確定自己的居住社區內哪家醫療機構提供急診或者急救服務,位置在哪裡,是否確實是7天24小時無休,(有的急救室也會關門下班),是否能夠被你的保險所包含。確定了以上因素並且搞定保險之後,一旦遇到突髮狀況,可以直接前往就診即可,過程還是比較簡單,那裡的醫護人員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幫助你。這一類服務的價格低於急診,但是比常規問診要貴。

雖然上期我們講過「爬下救護車」的案例,但是在真正緊急的情況下,多花一些錢去看急診,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才更加必要。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本文重點要聊的是第三種類,Primary Care, 初級保健,這類醫生叫做Primary Care Physician, 初級保健醫生,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家庭醫生,簡稱PCP。這類醫生可以為你全家處理日常的健康狀況,不是大病重疾都可以找他們解決。當然,如果家中有小朋友的話,最好還是找一個專門的兒科大夫。

這一類醫生,就是咱們聽說的「必須要預約才能看」的醫生。這裡並不建議大家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才打電話預約他們。很多醫生在為病人看診之前都會要求病人在自己的診所進行登記或者註冊。新移民在定居以後,在自己居住的地區內首先選擇一個醫生,致電詢問初次看診登記所需要的步驟,診所的護士通過電話就可以幫助你答疑,便於你做好準備。接線的工作人員也會詢問你保險的狀況,幫你確認你的保險是否覆蓋了該診所的服務。

說到這裡,就必須給大家總結一下選擇醫生的一些要點。美國和中國有一點點不同。中國去醫院雖然可以掛專家號,但是大多時候大家生病第一次都是由隨機的醫生看病。在美國,看病可以前往大型綜合診所(medical group),這類機構醫生較多,選擇餘地也大。但是不一定是只有大規模的診所才一定靠譜,也有很多醫生都開設自己的獨立診所(筆者生活過的小城市就是這樣),醫療質量也不會因為診所規模小就打折扣。美國人民也接受獨立開診所的醫生。在美國,挑選醫生進行長期的保健服務是更加普遍的做法,你的醫生或診所也會長期保存你的病歷,便於診斷時進行參考,這一點確實是比國內的做法要周到。因此,第一次選擇醫生尤其重要。

這裡挑選家庭醫生,有時候其醫術本身並不是選擇的第一要素,美國的醫生都受過醫學院訓練,擁有博士學位,通過嚴格的職業資格考試,經過多年的實習,方能獨立執業看診,醫術都是極好的。挑選醫生的時候,往往是通過一家診所和醫生的「軟實力」來決定。對於人生地不熟的新移民,診所或者醫生的一些細節更加重要。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簡稱NIH),面向年長人士發布了一份《與醫生交流指南》,列舉了在選擇醫生和面談醫生時候的一些注意事項。對於初來乍到的新移民,這份指南巨細靡遺的態度,也十分適用。

A Guide for Older People: Talking With Your Docter, By NIH

這份指南指出,一個好的醫生不僅僅醫術高超,還應善於交流溝通,並且願意根據你的保險和收入情況,為你做出適合你的保健指南,開具適合你的藥方。

選擇醫生的時候,醫生的性別,看診時是否能夠接受外語(或者能不能提供翻譯服務),是否會有晚班,都是會影響就診體驗的因素。這個醫生是否和大型醫院或者綜合診所有關聯也比較重要,這一類醫生不在崗位的時候,往往會有同等級的同事代替他/她為患者看病,更加方便。而獨立診所的好處是,私密性更加好,這位醫生會更加熟悉你的健康狀況。除此之外,還要了解清楚這個醫生/診所/醫療機構是否接受電話或電郵問診,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病痛,通過電話或者電郵詢問專業建議,能夠省去很多精力和時間,這裡要進一步確認,這一類電話或者電郵問診是否收費,或者收取費用的標準是什麼。有的診所或醫生還會對病人提供電話回訪服務。在初次致電某診所進行諮詢的時候,還可以問一下診所或者醫生是否提供緊急聯繫方式。這一點對老年人或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重要。

還有的一項選擇標準就是街坊鄰里的口碑啦。初來乍到,和社區的朋友認識之後,也可以問一下他們是否有聽說過你打算選擇的幾位醫生,醫術如何,好不好溝通,會不會貼心地幫你減輕費用等。

網路也是一個極好的辦法,對於醫生,律師等等專業人士,網路上都有公開透明的記錄,在搜索引擎上尋找你當地的執業醫生的索引,可以進一步確認其職業資格,患者評價,專業特長等等。

由於美國的居住環境和國情與中國存在很大不同,交通是否便利也是選擇醫生的一個參考因素。

我們在國內聽美帝小夥伴分享經驗,偶爾會聽到抱怨說在美國預約醫生要等的時間太久了,等到自己看診的日期了,病都好差不多了。事實並不一定是這樣。有的診所對於小型的突髮狀況能夠做到當天預約當天或者隔天看診的。因此在致電診所進行初步諮詢時,問清楚預約的等待時間,或「至少需要提前多久才能預約」,也可以為你的選擇提供參考。

以上我們所談到家庭醫生都是全科醫生,為你的健康狀況做出初步的診斷,在患者有特殊需要的時候,他們會為你推薦專科醫生進行進一步的診斷治療。這有點像咱們國內:某人覺得身上不舒服,上醫院挂號一般都可能掛到普通內科,想開點葯,但是醫生給此人診斷完(包括拍片子化驗),發現哪裡不對,就會根據情況把該患者轉到其他科室,比如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等等等等,進行深入的診斷。在美國,這類推薦是有正式的流程的,不僅僅是口頭向你推薦說你去哪兒找那個誰再看看。有的保險對於是否承保專科醫生甚至存在限制,這類保險要求病人必須有全科醫生的推薦,才能前往該專科醫生處看診,否則拒保。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看診前要多和你的醫生以及保險公司溝通確認。

假如你剛剛在美國定居,還處於舉目無親,誰都不認識,什麼都不熟悉的狀態,憑自己的感覺找了一個醫生,但是後來發現不適合自己,那麼你是完全可以換一個醫生/診所來看的。新選擇的診所會幫助你把病歷轉過來。

最後咱們再說說開藥和買葯。美國人買葯去專門的藥店或者大型超市都可以。非處方葯直接買,店員會幫你做參考,處方葯憑藉醫生處方購買。美國藥品管控嚴格,比如抗生素一類必須有處方才能買到(而且美國普通的感冒不會用抗生素,美國人感冒都不去看醫生的,都自己在家扛著,嚼嚼冰塊啥的;如果高燒咳嗽還是要去看看醫生,畢竟肺炎是極其不好的)。專門的藥店,出名的有Walgreens,Rite Aid和CVS,第一次去你會以為自己進了精品小超市,裡邊會賣好多檔次不錯的零食,此外還有拍證件照的服務(拍照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看運氣,不滿意可以不付錢的)。這類店小,人不太多,非處方葯類齊全,銷售顧問服務更專註,會幫你提供意見,還可以打流感疫苗喲~ 含藥店的大型超市就是沃爾瑪或者Target一類,也是有專門的窗口和店員幫你拿葯的。筆者生活過的城市,沃爾瑪藥房門口總是排滿了人(美國的沃爾瑪真是個神奇的地方,難以言說,此題外話,按下不表)。醫生給你開藥的時候,會根據你的住址和偏好幫你選一個藥店,你拿著處方去領葯就行了。

Walgreens藥店

藥店內部

沃爾瑪超市的藥房

說了這麼多在美國看病的事兒,其實不管中國還是美國,看病都不那麼簡單,中國便宜快速,美國專業性強,服務周到。希望讀過此文,並且有美國就醫經驗的新移民小夥伴分享就醫經驗和當地的口碑醫生醫院,造福更多的朋友。

cn.dealmoon.com/guide/1
推薦閱讀:

【影視評論】 《美國騙局》:身臨其境領略騙徒橫行的時代
相信了美國,就等於自尋死路
美國共濟會的最高權貴決策平台:貓頭鷹俱樂部

TAG:美國 | 醫生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