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三國記:匈牙利

「東歐」三國記:匈牙利 ● 鄧海南      沿著多瑙河      卡羅維發利在捷克的西邊,是除了布拉格外捷克最有名的城市;布爾諾在捷克的東邊,是除了布拉格外捷克最大城市。我們到卡羅維發利是因為那裡有溫泉,而到布爾諾則因為那裡是作家昆達拉的出生地和早年上學的地方。在布拉格我們聽到了天文鐘的故事,在布爾諾導遊也給我們說了一個關於鐘的故事。在1618至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中,瑞典軍隊久攻布爾諾不下,司令官發誓最後一日在正午十二點時再攻不下,就撤走軍隊。到了上午十一點,瑞典士兵已經攻上了城牆,但此時城外山上的彼得和約翰大教堂卻提前一小時敲響了正午鍾,於是瑞典司令官下令放棄攻城,鐘聲拯救了布爾諾。從此這裡每天的正午鍾都在上午十一點敲響,以紀念這一歷史事件。      故事的意義,往往在於讓人思考些什麼。戰爭固然都是殘酷的,但不同的戰爭烈度顯然不同,比如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和1945年蘇軍攻克柏林,其戰爭結果絕不是偶然因素能夠改變的。相比之下,當年瑞典軍隊攻布爾諾就有點像小孩子玩的攻城遊戲,那位瑞典司令官要不就是童心未泯,要不就是一個沒有時間概念的馬大哈。同樣的道理,國家的分裂,也有烈度上的不同。對於大一統慣的了中國人來說,國家的分裂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而對於歐洲的某些國家,不過如兄弟分家那麼平常。比如挪威脫離瑞典獨立,瑞典人並沒有怒不可遏,只是在提起奧斯陸時略帶輕視:那個首都比斯德哥爾摩可差遠了。而捷克與斯洛伐克也經歷了一個合與分的過程:一次大戰後的1918年,捷克與斯洛伐克組成一個國家,我們從小所知的捷克,都是包含斯洛伐克的。而東歐巨變後的1992年,原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國家分裂當然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但這一說法更輕鬆也更幽默:捷克人愛喝啤灑,而斯洛伐克人愛喝葡萄酒,因愛好不同,所以各自獨立。其實,在經濟文化都趨於一體的歐洲,國與國的關係,也就類似於我國省與省的關係。雖然斯洛伐克已經獨立成為另一國家,我們從捷克要到匈牙利去還是要經過它的領土和首都。提起它的首都布拉迪斯拉發,已經完全站在捷克人立場上的導遊小沈也如瑞典人揶揄挪威首都奧斯陸那樣說:「那個城市沒啥可看的,比布拉格差遠了,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獨立?」      從地圖上看,布拉迪斯拉發的城市規模和布拉格確實沒法比,但它也是一個依水而建的城市,歐洲大河多瑙河就從它的身邊流過。到了布拉迪斯拉發,我們所乘大巴車的下行的路線和多瑙河的流向完全一致,將沿著多瑙河一路走到布達佩斯。多瑙河發源於德國黑森林地區,幾年前我開車路過德國的烏爾姆,那是它上游第一個較大的城市。現在到了布拉迪斯拉發和布達佩斯這一段,已是它的中游。多瑙河從德國西部山區發源後一直是向東流淌,它的整個流向也是自西向東,但是當流過布拉斯迪拉發,快要到達布達佩斯時,卻忽然有了一個大轉折,從西東走向變為北南走向,並以這種在地圖上垂直的走向穿過匈牙利平原,出了匈國的國境,才漸漸恢復西東的走向,最後流入黑海。      我曾寫過這樣的詩句:「最美的女人是最美的河流,河流拐灣處,是大自然最美的旋律。」以河流比美人,多瑙河的腰肢在匈牙利國土上的這麼動人一彎,確實是大自然最美的旋律。在多瑙河的河灣處有匈牙利的第一個首都埃斯特宮,別看這個前首都和布達佩斯相比蕭條多了,但在它瀕河的山崗上卻座落著排名歐洲第二、世界第四的巴西卡里大教堂,據導遊小沈說羅馬教廷的九位紅衣大主教中有七位在梵蒂岡,只有兩位是外派的,一位坐堂在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另一位就是在這裡了,由此可見這個大教堂在羅馬教廷的位置。而匈牙利大音樂家李斯特的《大彌撒》,就是為這座教堂譜寫的。在大教堂背後的城堡牆邊,可以俯瞰多瑙河和河對岸斯洛伐克的什圖羅沃,其實原本這兩個城市本為一城,沒有被河水隔開,卻被一戰割裂了。連橫跨河上的那座大鐵鐵橋,也被戰火摧毀後久久未能修復,所以許多戰爭片的斷橋都來此處取景。不過當我們登臨山上俯瞰時,鐵橋早已修復,連接起了兩國間的交通。而橋下的多瑙河,更是連接著沿途十幾個國家的水上交通。      從埃斯特宮沿河而下,是匈牙利歷史上的第二個首都維謝格拉德,因為城堡建於臨河的山上,有時隱在雲霧之中,所以又有一個詩意的名字:雲堡。從雲堡再沿河而下,多瑙河正式折向南流,並在左右河道之間形成了一個長達數十公里的河中之洲,當分開的河水再度匯流成一條時,這條美麗的大河便流到了匈牙利現在的首都布達佩斯。      電影中的歷史投影      對於波蘭、捷克、匈牙利三國,可能中國人相對熟悉的是前二者。關於波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視新聞中,我們可以常看到瓦文薩領導的團結工會的消息和當時的執政者雅魯澤爾斯基那張嚴肅的臉;關於捷克,自從1968年布拉格之春後中國人就在關注著它的消息和它的那些著名人物,比如昆達拉和哈維爾。而關於匈牙利,中國人知道的是它的詩人裴多菲和後來直接引發了中國反右運動的所謂裴多菲俱樂部,其他的可能知之不多了。為了讓我們了解即將要去的這個國家,在從捷克到匈牙利去的路上,導遊小沈給我們放映了兩部匈牙利影片。一部中文譯名叫《布達佩斯之戀》,講述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德國法西斯入侵前後匈牙利人的故事;另一部名叫《光榮之子》,講述的是1956年直接波及到中國人政治生活的匈牙利事件。這兩部電影,為我們補了課,大致了解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匈牙利人的兩段歷史。      《布達佩斯之戀》的原文名叫「憂鬱的星期天」,這本是一首鋼琴曲,是年輕的音樂家安拉斯為他心儀的姑娘伊蓮娜所作。而伊蓮娜是餐館老闆拉士路的合伙人和情人。伊蓮娜的芳心被安拉斯和他的曲子打動,懇求拉士路聘安拉斯為餐館的琴師,而這首曲子也成了這家餐館的招牌曲目。拉士路是一個宅心仁厚的猶太人,不久他發現了為他深愛的伊蓮娜和安拉斯也有了私情,經歷了感情痛苦的他選擇的解決辦法不是報復,而和和解、友誼和分享。於是他們三人達成了君子協議:兩男共愛一女,一女也同時愛著兩男,在二戰之前的歲月,他們就保持著這樣的三角關係。其間有德國青年漢斯的出現,他也對風情萬種的伊蓮娜一見傾心,但並沒有打破原來的三角戀愛格局。漢斯因求婚被拒而絕望輕生,從多瑙河上的鏈子橋上跳了下去,卻被拉士路救起,發誓要報這救命之恩。      安拉斯、拉士路和伊蓮娜因為一首鋼琴曲走到了一起,但這首曲子卻漸漸成了不祥之兆,在戰爭逼近的時代陰影下,不斷有新聞報道披露許多自殺的人臨死前聽的都是這一首凄美的樂曲,共同生活在餐館的三個年青人也為此感到困惑。      二戰爆發了,隨著波蘭捷克的淪陷,匈牙利也被德軍佔領。德國人漢斯回來了,此時他的身份已是布達佩斯的統治者。握有奪人性命之權的漢斯已今非昔比,過去拉士路餐館中外人免進的後廚,他可以昂然踏進了;過去餐館中安拉斯不讓外人碰的鋼琴,現在也不能阻止他用拿槍的手去觸碰了。但在開始的階段,身為德國軍官的漢斯似乎還人性未泯,他還念著拉士路當年的救命之恩,對一直心儀的伊蓮娜也保持著基本的尊重,並沒有霸王硬上弓。在拉士路和伊蓮娜的懇求下,他甚至還以收取錢財的方式對有錢的猶太人網開一面。但他對安拉斯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因為安拉斯的凄美樂曲竟可以致人死命,他在德國人的宣傳攻勢中已成為罪不可赦之人,他也準備了一小甁毒藥,隨時準備以保持尊嚴的方式告別生命。就在此時他解開了他那首《憂鬱的星期天》中隱藏著的生命密碼,那就是:有尊嚴的死比沒有尊嚴的活要好!他把這一秘密告訴了伊蓮娜。      德國軍官漢斯的人性惡越來越多的顯現了出來。一次他要安斯拉彈奏那首《憂鬱的星期天》被拒,竟掏出手槍威逼。伊蓮娜為安拉斯的生命考慮,要求安拉斯為她而彈,並含淚唱出了她為這首原本無詞的樂曲填寫的歌詞。誰知道安拉斯一曲彈盡,竟用漢斯的手槍自殺而死,用生命印證了他所發現的曲中密碼。下一個生命受到威脅的人是猶太人拉士路,他將安拉斯留下的毒藥藏在了身邊,這時候,許多布達佩斯的猶太人正在被送上開往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死亡列車。為了挽救愛人的生命,伊蓮娜不得前往漢斯的辦公室求情,面對漢斯慾望的目光,她不得不違心讓漢斯揉躪了身體。但伊蓮娜的自我犧牲並沒有換來漢斯的網開一面,當拉士路就要被押上火車時,漢斯趕來了,但他撈出的只是一個出了大價錢的猶太商人,對於正走向死亡的救命恩人,他並沒有多看一眼。而拉士路也冷靜地看著這個已變成惡魔的德國人轉身離去,在死亡面前保持了尊嚴。      數十年後,風光無限的德國駐匈大使前來曾經是拉士路的那家餐館慶祝他的八十大壽,這位生意成功政治得意的德國人正是當年的納粹軍官漢斯,他顯然已躲過了法律的追究,並靠著猶太人的財產成了大富翁。他點了那首已成為名曲的《憂鬱的星期天》,在樂曲中怡然喝著香檳,但正當他看著餐館中保留著的伊蓮娜照片回憶當年時,忽然手捂心口,倒地死亡。媒體報道,德國大使是死於心臟病發作,這再次證明了那首樂曲與死亡之間的某種神秘關係。      而在餐館的後廚,我們看到年邁的伊蓮娜正和已屆中年的兒子在水池中清洗那個安拉斯留下、拉士路沒有來得及使用的毒藥瓶。他們以自己的懲罰,彌補了法律的疏漏。至於那個兒子是安拉斯、拉士路、還是漢斯給伊蓮娜留下的?影片沒有交待。但我想,即便這個孩子是德國人漢斯的血脈,他在母親的教養下也已和父親的罪惡血緣劃清了界限。這應該就是匈牙利人,也是「東歐」這三國的人民對法西斯主義的態度。      農業部大樓上的彈痕      《布達佩斯之戀》講得是匈牙利人在德國法西斯壓迫下的經歷,由匈牙利和德國合拍而成。而另一部影片《光榮之子》,則是完全由匈牙利人拍攝的,講述的是東西方冷戰時期匈牙利人所經歷最為寒冷的一年的故事。那時候的匈牙利在政治上被蘇聯控制著,一切唯老大哥馬首是瞻。但匈牙利在體育上卻有一支超級勁旅—匈牙利國家水球隊,他們在賽場上不買蘇聯人的賬,在生活中也是匈牙利人的明星和驕子。      故事開始的時候,水球隊正在備戰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球隊中很有個性的運動員卡爾西因為此前和蘇聯隊員發生衝突而被國家安全部的官員請去「喝茶」,好在那個官員大叔是他的粉絲,並沒有怎麼難為他。那個時候從波蘭傳來的抗議浪潮已開始波及到匈牙利,而大學裡的學生運動如星星之火很快便從布達佩斯燎原到全國。卡爾西在一次大學生的集會上目睹了美麗的女生維基的演講,她演講的內容、方式和她的美麗大方,使他為之傾心,並因此跟隨她捲入了反抗蘇聯統治的學生運動。學生和市民的反抗運動因為國家安全部的暴力鎮壓也變成了一場暴力反抗,學生、市民甚至婦女和孩子,都拿起了武器和蘇聯人的坦克對峙。卡爾西為了和維基站在一起,不惜放棄在國家水球隊中令人羨慕的明星前途。      匈牙利人的反抗運動開始十一天後,蘇聯人開始考慮他們的要求,以妥協的方式解決衝突,同意把他們的軍隊和坦克從布達佩斯撤出。學生和市民們為他們的勝利而歡慶,維基說服卡爾西,認為他的戰場是在賽場上,作為一個出色的運動員,他應該回到水球隊並代表新的匈牙利去參加奧運會。當卡爾西歸隊並隨隊離開布達佩斯前往國外參加奧運會時,卻發現已經撤走的蘇聯坦克又重新集結於布達佩斯城外。      蘇聯人變卦了,原先對匈牙利人的政治妥協變成了武力解決,蘇軍坦克二次開進布達佩斯,和第一次進城蘇軍士兵尚和市民們有說有笑不同,這一次用槍彈和炮火說話了,倒在炮火之下的不僅有布達佩斯的古老建築,更有匈牙利人的血肉之軀。維基希望的是美國人的介入,但美國人沒有來,她的同學和同志們死於戰火,她也受傷被國家安全部的人員逮捕。審訊她的還是那個請卡爾西喝過茶的老練官員,他希望她投降,但是維基不肯屈服,她在要求她供認同夥的紙張上,寫下的是蘇聯人和他們的匈牙利幫凶的名字,包括這位國家安全部的大叔。      維基是死是活影片沒有明說,但正當蘇軍的坦克碾壓過布達佩斯街巷的時候,卡爾西和他的隊友們正在奧運會的賽場上進行著另一場為榮譽的戰鬥,他們打敗了勁敵蘇聯隊,最終獲得了那一年奧運會的冠軍,為匈牙利人贏得了榮譽。但這種榮譽,是屬於厭惡蘇聯統治的匈牙利人的呢,還是屬於正被蘇聯所統治的那個國家的呢?      這是一部電影,也是真實的歷史。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學生和市民與蘇軍坦克交戰的場面,也看到了從坦克中射出的炮火轟垮了牆壁,從坦克中射出的機槍子彈打在牆上的彈痕。到達布達佩斯的第二天上午,導遊小沈帶我們在農業部大樓前眺望廣場對面的國會大廈時,指著我們背後的牆壁說:「這裡就是1956年那場衝突中交火最激烈的地方,牆上的這些彈痕就是那時留下的。」我們回頭望去,果然牆壁上布滿了密密的彈痕,尊重歷史的匈牙利人沒有將這些彈痕抹平,而是在每一個彈痕上都嵌入了一個醒目的鐵球。幽黑的鐵球凸顯於乳黃色的牆壁上,他們用這種方式記錄了歷史。      當然,歷史不光有血腥,也有成就。在他們農業部大樓牆上的也不僅有彈痕,還有一系列匈牙利農業專家的頭像。從農業部大樓轉角過去是一個街心花園,花園裡的一座拱橋上立著一個人的青銅雕像,這個人就是被中國人熟知的納吉。當1944年匈牙利共和國成立時,他是農業部長。在那場1956年的「政治風波」中,他先是被匈牙利的黨和人民推舉為總理,後被蘇聯人逮捕,於1958年在秘密審判後以叛國的罪名被處死。我站在拱橋下仰望著納吉,他的眼神就如同那首《憂鬱的星期天》那麼憂鬱。      布達佩斯,華麗之布      到目前為此,我們在曾經的「東歐」、現實的中歐走過和經過了四個姓布的城市:布拉格、布爾諾、布拉迪斯拉發、布達佩斯。      布拉格和布達佩斯都是分左右東西橫跨於河流之上的城市。從布拉格懷中穿過的是伏爾塔瓦河,從布達佩斯胸前流過的是多瑙河。這兩條河分別是捷克和匈牙利兩國的母親河,河景美麗,但氣度有所不同。伏爾塔瓦河沒有多瑙河那麼寬闊,所以它的流淌比較含蓄,似乎是並不張揚地融入了布拉格這座千塔之城,成為它縱橫街道中的一條。你登高望去,見密密的屋宇間透出一彎閃亮的水面,城水相連,如一片浮雕。而多瑙河則不同,它河大水寬,浩浩蕩蕩地從布達佩斯的中間流過。在上游雖然它也流過一些城市,但要麼是較小的城市,要麼是從城邊擦過,只有到了布達佩斯,它才開始登堂入室,成為一個國家都城中的通衢大道。而老城布達,新城佩斯,一面是高坡,一面是平原,在它身體兩側坦然鋪開,樓群不像布拉格那樣緊密,卻像巴黎那樣有一種豪華之氣。如果說布拉格像一片浮雕,那麼布達佩斯就像一塊寬闊的畫布,畫著城堡山上的王宮教堂,臨河而建的國會大廈,還有橫跨於河面、連接起兩岸上的數座橋樑……雖然奧地利人施特勞施為多瑙河譜寫了全世界都會唱的蔚藍色的圓舞曲,但維也納人卻享受不到多瑙河映著藍天的浩浩波光,在那裡引入城中的,只是從多瑙河上開挖出的一條人工運河;真正能將這條美麗大河融入日常生活的,是布達佩斯人。所以在波蘭時導遊莫爾以一個中歐人的身份對我們說,他認為多瑙河上最美的城市是布達佩斯。      我們是在晚上到達併入住布達這一邊的水星旅館的。安頓好東西並無睡意,便和幾個遊伴乘著月色出去看看這座陌生城市的夜景。出了旅館大門沿街右行,走了不算太遠便見大街對面是一座小山崗,山崗上面橫陳著一片體量很大的宮殿式建築,中間有著羅馬式的圓頂。心想這大概就是布達佩斯的王宮吧?山下街邊公園有一組雕像,中間一人頗有王者氣象。因為語言不通,用英語問夜裡溜狗的人,回答也不甚明確。看小山崗下一條路的路牌,用拼音拼出是阿梯拉路,心想這就對了,那個具王者之氣的雕像或許就是五世紀時匈奴人的國王阿梯拉。      第二天開始遊覽市容時詢問導遊小沈,才知道山上的大建築確實就是布達佩斯的王宮,但山下的雕像卻並非匈奴王阿梯拉,而是古代匈牙利人民起義的一個領袖。坐著車子在小沈的解說下在布達與佩斯之間來回開了幾趟,對布達佩斯的城市格局也就瞭然於心了,其實熟悉一個歐洲國家的都城,比熟悉我國的一個省城還要方便。參考一下地圖,就知道我們所住的水星旅館就在離城市中心很近的地方,背靠著北火車站。旅館正前方是一大片市民公園,公園後面高起的就是城堡山,山上除了有富麗堂皇的王宮,還有同樣富麗堂皇的馬伽什大教堂。馬伽什大教堂是在匈牙利國力鼎盛的時候建造的,為了顯示富裕,教堂的哥特式房頂全由彩色琉璃瓦覆面,在陽光下流光溢彩。當時的國王甚至想把全國的教堂都用這種彩色琉璃瓦覆頂,但只覆了這一座,就覺得太燒錢了。      從我們的住處散步到多瑙河邊,只需向右行走到還不到王宮的地方,就有一條隧道穿過城堡山,出了隧道口的街心花園,直接就能走上這個城市最古老也最重要的那一座鏈子橋,就像是布拉格的查理大橋。沿河下行就是白色的茜茜公主橋和綠色的弗蘭茨國王橋,以及再下面的那一座裴多菲橋;沿河上行則是連接起布達、佩斯還有河中洲島的莫爾吉特橋。在鏈子橋和莫爾吉特橋之間,既鋪展又屹立在佩斯岸邊的那座宏偉建築就是匈牙利國會大廈,這是歐洲國家中僅次於英國國會的第二大國會大廈。從農業部那一面看是它的正面,臨河的是它的背面,但無論從河對岸還是從河面的船隻上看去,其背面都比正面更壯麗輝煌。如果說布拉格是千塔之城,那麼這就是百塔之廈,國會大廈上的大小尖頂共有三百六十五個,象徵著一年中的每一天。視線從國會大廈沿河下移,看到的另一個高高的塔尖就是佩斯這一側最高的建築聖依斯特萬大教堂。據說佩斯這一邊所有建築的高度都不允許超過這座地標性建築的尖頂,所以在這裡看不到突兀的現代化摩天大樓,因而布達佩斯的城市天際線比巴黎還要完美!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東歐遊記概述圖集 2
把東歐人口洗劫到幾乎滅絕?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掠奴戰爭
東歐巨變(1)
從「蠢驢」到黑馬,淺談東歐遊戲產業發展史

TAG:三國 | 東歐 | 匈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