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建議: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註:NA:核苷(酸)類似物;Peg-IFN:聚乙二醇干擾素圖1 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Peg-IFN治療期間用藥調整HBeAg陰性患者:Peg-IFN治療24周時,若HBsAg下降≥1 lg IU/ml,繼續治療至48周。若24周時HBV DNA下降<2 lg IU/ml,則建議聯合NAs治療。Peg-IFN治療24周時,若HBsAg下降<1 lg IU/ml且HBV DNA下降<2 lg IU/ml,建議停用Peg-IFN,使用NAs長期治療。對Peg-IFN治療48周HBV DNA降至檢測下限且HBsAg降至10 IU/ml的患者,可延長治療至72周或更長,追求臨床治癒;否則停用Peg-IFN,使用NAs長期治療(圖2)。
註:NA:核苷(酸)類似物;Peg-IFN:聚乙二醇干擾素圖2 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Peg-IFN治療期間用藥調整五NAs經治患者Peg-IFN個體化應用策略NAs經治患者Peg-IFN治療前療效評估及選擇建議6:對於NAs經治的患者,在以下部分人群中應用序貫聯合Peg-IFN策略,有機會實現滿意、基至理想治療終點,從而追求臨床治癒。HBV DNA持續低於檢測下限且HBeAg <100 PEIU,序貫聯合Peg-IFN可實現較高的HBeAg血清學轉換率。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情況可進一步追求HBsAg清除。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HBsAg<1 500 IU/ml且HBeAg消失,序貫聯合Peg-IFN可實現較高的HBsAg清除率。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應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參見建議7。NAs經治患者Peg-IFN治療期間用藥調整建議7:NAs經治患者聯合/序貫Peg-IFN治療後,若24周HBsAg<200 IU/ml或下降≥1 lg IU/ml,則建議繼續Peg-IFN治療至48周;若24周HBsAg≥200 IU/ml且降幅<1 lg IU/ml,則根據HBeAg變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治療,若HBeAg明顯下降或清除/血清學轉換,則繼續Peg-IFN治療至48周,否則停用Peg-IFN,並使用NA長期治療。Peg-IFN治療48周時若獲得HBsAg清除,則停葯隨訪;48周時若未實現HBsAg清除可以選擇Peg-IFN治療至72~96周,若獲得HBsAg清除或HBeAg血清學轉換,則可停葯隨訪,否則停用Peg-IFN,並使用NAs長期治療(圖3)。
註:NA:核苷(酸)類似物;Peg-IFN:聚乙二醇干擾素圖3 NA經治慢乙肝患者Peg-IFN治療治療期間用藥調整六肝細胞癌高危人群Peg-IFN應用策略基線肝細胞癌高風險的慢乙肝患者建議8:慢乙肝是HCC的危險因素,乙肝相關的肝硬化是HCC的高危因素。對於HCC高風險人群,若無干擾素禁忌證,建議可以選擇Peg-IFN進行抗病毒治療。HCC切除術後人群建議9:對於HBV相關性HCC的患者,接受手術、介入、消融等綜合治療後,若無干擾素α使用禁忌,建議可選用干擾素α(包括Peg-IFNα)作為輔助治療,以期減少、預防肝癌術後複發的可能。七兒童慢乙肝患者建議10:兒童慢乙肝抗病毒治療,可以選擇干擾素α包括Peg-IFNα為主的治療方案。兒童慢乙肝抗病毒治療由於其不同年齡段、不同個體、不同個體依從性和病變的差別等,抗病毒藥物的選擇和個體化針對性治療顯得比成人期更為重要。對於肝臟有活動性病變而非干擾素α治療禁忌證或慎用者,干擾素α包括Peg-IFNα類均可作為一線治療。ALT升高(>2×ULN)、低HBV DNA載量、女性以及<5歲的患兒對IFN應答更理想。對於兒童慢乙肝進行Peg-IFNα治療可基於體表面積選擇用藥劑量:0.51~0.53 m2:45 μg/周0.54~0.74 m2:65 μg/周0.75~1.08 m2:90 μg/周1.09~1.51m2:135 μg/周> 1.51m2:180 μg/周八Peg-IFN治療中的監測、隨訪和不良反應的處理建議11:關於Peg-IFNα治療中的監測和隨訪治療前應作重要指標的基線水平測定,包括HBV DNA定量、HBsAg和HBeAg定量或半定量、ALT和AST、TBil和DBil、血常規等,應進行肝臟超聲或CT檢查、雙肺影像學檢查、眼底檢查,檢測空腹血糖、甲狀腺功能或甲狀腺自身抗體[促甲狀腺激素(TSH)、遊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遊離甲狀腺素(FT4)、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等指標。對於ALT水平明顯升高(>10×ULN),TBil和DBil正常的患者考慮干擾素治療時,應當由具有豐富干擾素臨床應用經驗的專家實施或指導實施。使用干擾素時,應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同時適當給予護肝等對症和支持治療。一旦ALT 水平開始下降,或已下降至<10×ULN,不伴有明顯膽紅素升高則可採用干擾素治療。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按正規劑量或先從小劑量開始。開始治療後每周監測1次血常規,並根據變化適當處理(見建議12中不良反應的認識和處理),指標穩定或改善後可逐漸延長檢測間隔時間,直至每月監測1次。治療開始後的前3個月,應每月1次監測ALT、HBV DNA、HBsAg和HBeAg,明顯下降後或復常後可延長監測間隔時間,直至每3個月1次。HBeAg陽性患者應同時監測HBeAg和抗HBe的定量或半定量變化,同時還可檢測HBsAg和抗-HBs的定量變化。同時監測其有無干擾素不良反應的發生。每6個月進行B型超聲檢查。對於達到治療終點後結束治療的患者,應密切隨訪,起初每月1次,3個月後逐漸延長隨訪間隔時間。維持應答和病情穩定的患者可每3~6個月隨訪1次。建議12:關於Peg-IFN的不良反應的認識及其處理如出現流感樣症候群,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和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Peg-IFN,或在注射的同時服用解熱鎮痛葯。密切監測外周血常規變化:如中性粒細胞≤0.75×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應降低Peg-IFN劑量,1~2周後複查,如恢復,則逐漸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細胞≤0.5×109/L和(或)血小板<25×109/L,則應暫停使用Peg-IFN。對中性粒細胞明顯降低者,可試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療。要高度關注干擾素治療期間患者可能出現的精神異常。可表現為抑鬱、妄想和重度焦慮等癥狀。出現輕度抑鬱者,可對症處理;對癥狀明顯的患者,應與精神科醫師共同診治;對嚴重精神異常患者,應及時中斷干擾素治療。一些患者可出現自身抗體,僅少部分患者出現甲狀腺疾病、糖尿病、血小板減少、銀屑病、白斑、類風濕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綜合征等,應請相關科室醫師共同診治,嚴重者應停葯。應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或甲狀腺自身抗體等相關指標(見建議11)及與甲狀腺疾病相關癥狀。對於TSH正常和甲狀腺自身抗體陰性的患者,應每3個月監測1次,直至干擾素治療結束;對於TSH異常患者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一般而言,對於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可在甲狀腺素治療同時繼續干擾素治療,對於Grave病輕症患者可在抗甲狀腺素治療同時繼續干擾素治療,但均應密切監測。治療中出現的嚴重甲狀腺疾病患者應與相關專科醫師共同診治,必要時可停止干擾素治療。其他不良反應:包括腎臟損害、心血管併發症、視網膜病變、聽力下降和間質性肺炎等,應停止Peg-IFN治療。
以上內容摘自:張文宏,張大志,竇曉光.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專家共識.中華肝臟病雜誌.2017.25(9):678-686.【聲明:本文經《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授權醫脈通,僅限於非商業應用】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有什麼好的葯治療心肌梗塞
※治療腦梗塞的7大食物
※胡希恕治療咳嗽
※了解痛風四大癥狀,及時對症治療
※祝諶予治療糖尿病特效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