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大惠:男兒膝下有黃金,只跪蒼天和娘親!(上)(值得思考)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一些歐洲學者一直在探討: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中其它三個文明都消失了,唯有中華文明得以傳承下來,並保持了五千多年經久不衰?經過研究他們終於得出了結論——那就是中國人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結果。歷史證明,這個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家庭教育是倫理道德教育的開始,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

  人從一出生開始,首先面對的就是家庭關係,孩子從父母,特別從母親身上,學會了如何處理好基本的倫理關係。比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種最基本的倫常大道。父母以自己的身先示範影響子女的品格、氣度和性情,擔負起子女真善美的引領和追求。

  現代社會的很多美德都是以家庭關係中推出來的,好的概念幾乎都是從父親母親之中浮現出來的。父母的言行和誠信度對子女人性、心性、稟性的培養和人格形成具有很大影響力,是為子女打造做人基礎的決定關鍵。

  今天的家庭從過去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慢慢的到現在的小家庭化,個人化,人們關注的是一個人的享受,許多年青人失落了中國固有的文化,失落了中國固有的精神,做父母不像父母,做子女不像子女,做兄弟不像兄弟,現在的學校教育,大多講的是市場,科技,信息,很少強調學思並重,言行相接,如何做人。知識的教育重於生活的教育,功利的教育重於道德的教育,填鴨式的教育重於啟發式的教育。重規範化管理,輕個性化發展,重普世科學文化,輕中華人本文化。鄧小平曾說:10年改革開放的最大失誤是教育。20多年過去了,失誤以另外的形式變幻著另外的後果仍在持續發展著。傳統倫理道德被顛覆,社會互信不斷消解,社會心理日益扭曲,公共責任和核心價值觀缺失,特別是一些權力和金錢持有者缺乏高尚的道德支撐,缺乏內心敬畏的法律約束,其嚴重程度絕不小於鄧小平當年的擔憂。溫家寶總理在一次講話中直指:「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這裡大家看一看今天「教」字的寫法,左邊是孝,右邊是文,這也就是說教育要先教會孝道再教學文化,這樣德才兼備才成其教育。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這就是說孝道、孝順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育包括倫理教育、聖賢教育、道德教育,都是從孝道引申出來的。教人要從教孝道開始,做人要從行孝道做起。古文講:「天下之人,不孝不教」,就是說,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不能教化。

  孝對一個人的人生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學好孝道,他感恩、道義、責任、奉獻的人生態度就沒有辦法形成。一個人假如從小就受聖賢教育,用愛心經營人生,他的生命絕對不會到成年才發光,也絕對不會到退休就結束,而是愈老愈有價值。

  孝的教育是維持良好社會倫理的根本,他培養的是人的一種恩義、情義。孝心一開,百善皆開。古人名言:知為人子者,然後可以做人。意思是說懂得自己作為「人子」應盡的孝道,那才談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才算是一個具有人性的人。

  (一) 什麼是孝?

  《孝經·開宗明義章》說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這是孝的三個階段。「始於事親」是指幼年時期從開始侍奉父母做起。「中於事君」是指中年時期以效忠君王為孝。「終於立身」一說指老年時期應建功立業、留名後世,這是孝的圓滿結果。「事親」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層次,否則「事君」談不上,「立身」更不可能。三個階段既有著相輔相成的內在關係,又有著層層遞進的內在邏輯。就今天來說,讓父母生活的好是小孝,小孝為家。讓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因為自己生活的好,是大孝,大孝為國。一個人的孝心永恆不變,並能發揚光大,做到立身,進德,修業,成聖成賢,那你就是至孝了。

  養花的人都知道,澆花要澆根。而孝就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文化的根。

  今天我們講傳統文化也好,論國學智慧也好,則孝道不能不講,《孝經》不能不讀。

  漢朝大儒鄭玄說《孝經》是六經總匯(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按章太炎先生的說法:《孝經》是國學之宗。漢朝自惠帝起,所有的皇帝謚號都有一個孝字,如漢孝文帝、漢孝景帝、漢孝武帝,使孝道達到了新的高度。這種謚號特點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一如既往地把《孝經》放在了重要地位。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父母,所以《孝經》是一部受到關注最多的書。

  《孝經》從「入則孝」開始,詳盡地講解了孝道。例如:聽父母之命,養父母之神,暖父母之心,諫父母之過,侍父母之病,葬父母之身,祭父母之魂。並從五個方面向我們對什麼是事親、什麼是盡孝作了具體的闡釋:

  首先「居則致其敬」。「致」就是盡心儘力切實做到,而且做得圓滿。就是說對父母要發自內心,完全真誠,沒有絲毫保留、虛偽。對父母由衷的尊敬,這樣的一種敬意就叫「致其敬」。

  二是:「養則致其樂」。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關鍵是要盡心儘力做到承歡膝下,讓父母舒心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

  三是:「病則致其憂」。就是說父母到了老年,各種疾病隨之而來,做兒女的心中不僅要憂心忡忡,問寒問暖,而要儘快為父母檢查治療,儘力照料,護理,爭取早日痊癒。

  四是:「喪則致其哀」。就是說如果父母過世了,做兒女的要知恩圖報,盡其哀情,這是兒女情感的自然流露。

  五是:「祭則致其嚴」。是講父母埋葬後,要定期的祭祀,莊嚴、肅穆、恭敬,追憶感念父母的恩德。

  如果一個人對父母的居、養、病、喪、祭五個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作為子女的基本責任就算盡到了。

  「孝」是一棵從人的心靈深處生長出來的道德之樹的根,根正才能大樹茁壯,根深才能枝葉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飄香。沒有這個根,學什麼都不會對社會、對人類有益。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當我跑步時,我在思考些什麼?
商品大跌後的思考:永遠不要忽略信貸周期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殺人騙賠案的思考
對競技推手的思考——雷世泰
閉幕式主角是音樂 奧運會的感動與思考

TAG:黃金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