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岱召,藏傳佛教在蒙古草原的弘法中心
此番前往額濟納旗看金秋胡楊,是在呼和浩特加入朋友們的自駕車隊的。從呼和浩特沿著京藏高速向西,六七十公里之後就看到美岱召的牌子,此處距包頭還有五十公里。資料顯示,這裡是藏傳佛教在蒙古草原的一個弘法中心,為藏傳佛教在蒙古民間大規模傳播起到重要作用。
歷史跨入十三世紀,蒙古在東北亞迅速崛起,兵鋒所指所向披靡。西藏作出一個明智的選擇,派出僧俗兩位代表謁見成吉思汗,請求納貢歸順。急於西進的成吉思汗樂享其成,沒有對西藏用兵也沒有進行直接統治。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即位,他將原西夏和甘青的藏族地區劃作其次子闊端的居地。
闊端與西藏真正達成了其歸順蒙古的條件,即承認蒙古人在西藏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西藏各僧俗首領的人民均為蒙古的臣民;西藏的最高官員由薩迦派宗教領袖推薦,經蒙古委派並以金字詔書任命,寺廟僧眾、宗教事務則由蒙古委託薩迦派的宗教首領管理。
到忽必烈登上可汗之位的時候,西藏薩迦派的老大是八思巴,他根據蒙古語的發音,以藏文為基礎創造出蒙古文字。八思巴很受忽必烈器重,被封為「帝師大寶法王」。蒙古統治階級和宮廷貴族崇奉藏傳佛教,但卻沒能在蒙古民眾中廣泛傳播,隨著蒙元被漢人逐出中原,藏傳佛教在民間也迅速瓦解。
被明朝軍隊趕回大漠的蒙古人幾乎回到了成吉思汗之前的時代,不同部落間時常火併,相互兼并也是常有的事情,隔段時間會出現個「猛人」,甚至也有幾乎攻佔大明國都的曇花一現。明朝嘉靖年間,游牧於呼和浩特一帶蒙古部落崛起,控制範圍東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臨長城。經過數次戰爭與談判,其首領俺答汗終於修好與大明國的關係,突破了明朝的經濟封鎖,蒙古牧民通過互市得到漢地的農產品和手工品,基本解決了單純游牧經濟難以自給自足的問題。
這期間新興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藏區迅速發展起來,信眾越來越多,並大有超越其他教派之勢,但在政治上卻沒啥地位,甚至連保護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十六世紀六十年代,俺答汗佔據了青海一帶的藏區,為了加強統治,俺答汗邀請格魯派領袖索南嘉措進行會晤。
對蒙古和西藏雙方而言,這都是一次極具歷史意義的會晤。俺答汗贈給索南嘉措「聖識一切瓦齊爾達賴喇嘛」尊號,意為「超凡入聖」、「學問淵博猶如大海一般的大師」,這是達賴喇嘛名號的開始,向上追認兩世之後,索南嘉措成為三世達賴喇嘛。同時,索南嘉措回贈給俺答汗「咱克喇瓦爾第徹辰汗」稱號,「咱克喇瓦爾第」是梵文,意為「轉輪王」;「徹辰汗」是蒙古語,意為「聰明睿智之汗王」。
這次會晤形成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蒙藏關係,使格魯派成為藏區最重要的宗教力量,並有了政治方面的能力;俺答汗則在大漠南北廣泛興建格魯派寺廟,使藏傳佛教在蒙古民間廣泛傳播,成為統治廣博土地的重要精神力量。
俺答汗去世時,三世達賴親自前來為他重新舉行葬禮,由土葬該火化並在陰山上建立靈塔;三世達賴圓寂時,西藏格魯派與其他教派特別是寧瑪派之間的鬥爭尚未結束,為得到蒙古的支持,格魯派護法和上師預言三世達賴轉世將在蒙古地方出現,於是俺答汗的重孫被選中成為轉世靈童,變成了四世達賴喇嘛。
俺答汗發跡之後,為了加強統治在土默川建造了「大板升城」,以黃土夯築了高五米、厚二至四米的城牆,呈不規則的正方形,每邊一百九十米左右。城內建築有「朝殿及寢殿凡七重,東南建倉庫凡三重,城上起滴水樓五重」,這就是是美岱召最初的建築。
明朝隆慶五年,俺答汗與明朝修好,受封「順義王」,開始在今呼和浩特興建新城,由於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在大板升城內建造「靈覺寺」。萬曆三十年,被選為轉世靈童的俺答汗重孫雲丹嘉措被迎回西藏,在哲蚌寺坐床成為四世達賴喇嘛,也是迄今歷代達賴喇嘛中唯一的蒙古人(六世達賴是門巴族人,其餘皆為藏人)。
西藏佛教界旋即選派高僧達拉那達赴蒙古傳教,行前四世達賴授予其「大慈邁達哩呼圖克圖」稱號。他受邀為靈覺寺新佛像開光,並有一段時間在此坐床傳教,於是人們以高僧稱號也稱靈覺寺為「邁達哩召」,後漸訛為「美岱召」。「召」在藏語和蒙語里都是「寺廟」的意思。
繞過近年修建的博物館,就能看到陰山腳下的一座城池,和正中醒目的門樓,就是美岱召的城牆和南側的泰和門。城牆為土夯且外包石塊,城門台上築歇山式頂二樓三檐城樓(資料上說一九八五年依原樣重建)。
門洞正上有一方石刻,為萬曆年間的原物,其右側碑文為「元後敕封順義王俺答呵嫡孫欽陞龍虎將軍天成台吉妻七慶大義好五蘭妣吉誓願虔誠敬賴三寶選擇吉地寶豐山起蓋靈覺寺泰和門不滿一月功城圓備神力助造非人所為也」,中間四列大字正文乃「皇圖鞏固、帝道咸寧、萬民樂業、四海澄清」,左側落款是「大明金國丙午年戊戌月己巳曰庚午時建木作溫伸石匠郭江」。這個「大明金國」的落款頗為罕見,有考證說俺答汗所建蒙古政權稱為「金國」,他與明朝修好並受封「順義王」,順理成章地把漢語名稱變成「大明金國」,乃天朝地方政權也。
進入泰和門的第一座建築為萬曆三年始建的佛寺,門前的「四大金剛」樣貌與中原相去甚遠,但所持法器卻完全相同。
南廳經堂、北廳佛殿連為一體,殿頂均是中原的歇山式,卻用白色藏式磚牆相圍,構成了漢藏結合的建築體。
佛寺內部則是藏地黃教寺院的格局,四周存有大量壁畫,主要是佛祖釋迦牟尼生平及蒙古貴族禮佛場面的,風格是蒙藏合一的。
佛寺後面的磚石平台之上是「琉璃殿」,為歇山式三層樓閣、全漢式殿堂,乃城內較早的建築,是俺答汗在「大板升城」時期的王宮和接受朝拜、處理政務之所在。琉璃殿的廊柱均為明朝舊物,已經斑駁得不成樣子。
城內東北方有座「太后廟」,也叫「三娘子廟」,是帶圍廊柱的靈堂建築,傳說為俺答汗三夫人的埋骨地兼靈堂,三面內牆都有豐富的壁畫。
殿內原有高一米的覆缽式檀香木塔,一九六六年被拆除,拆除時方知塔下還有地宮,內藏有人骨灰一包、木梳三把、念珠六掛、三角形鍍銀負藥盒一個及鑽石耳附二副,這些隨葬物的確為女性用品,某種程度與三娘子墓地的傳說暗合。
說道這位三娘子,即俺答汗的三夫人,在歷史上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由於其智勇兼備、才貌超群,深受俺答汗的信任和喜愛,據說俺答汗致力於修好與明朝關係就是三娘子的主張。俺答汗去世後,三娘子為了維護穩定,按照古代北方民族遺留下來的「收繼婚制」習俗,兩次下嫁給俺答汗子孫輩的順義王,維繫了土默特部長達四十年的安定局面,也繼續執行了與明朝友好往來的政策。
三娘子能夠維繫那麼多年的穩定局面,除了非凡的智慧之外,重要的是她手裡有兵,長期以來她掌握著部落三分之一的兵權。為表彰三娘子的功績,明朝萬曆十五年誥封三娘子為一品「忠順夫人」,萬曆四十年六月三娘子病卒,明朝亦遣使給予賜祭七壇的隆重祭禮。如今,美岱召內用白色大理石雕塑了一尊高大的三娘子石雕像,這尊雕像是位柔美剛毅的年輕女子形象。
太后廟北側還有一座達賴廟,俺答汗去世後,最先用的是土葬。三世達賴後來到此講經,起出俺答汗的屍骨,進行了隆重的火葬儀式,這裡傳為三世達賴當時的住所。達賴廟前有株明代原生的柏樹,樹齡五百年以上,成為「望佛柏」,因在此居住的三世達賴、俺答汗重孫四世達賴均已成佛,故名。
整座美岱召城,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而建,是一座「城寺結合,人佛共居」的建築群。見證了俺答汗的崛起、藏傳佛教在蒙地的傳播,也是蒙藏宗教和政治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縮影,更是漢蒙在明朝中後期數十年友好往來的紀念堂。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肯亞]做一回鳥兒感受別樣的馬賽馬拉大草原
※回到西伯利亞大草原
※巧奪天工_輝騰錫勒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
※草原夜色美
※祁連大草原,一路格桑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