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讀後感5篇
在家休假及BB出生後的這段時間,我零零星星用了將近半年時間,將《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大致瀏覽了一遍。整個過程雖是走馬觀花,且剛讀時確實覺得難解其中之意,但耐著性子,便慢慢體會到此經典著作中乾坤之大。總之,整個過程如同一次苦旅,但苦中有樂,令人回味無窮。讀完之後,自覺收穫甚大,感觸良多。
馬克思、恩格斯的廣闊視野、淵博知識令人欽佩。《選集》資料博大精深,包羅了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考古以及自然科學方面等的知識,充分反映馬克思、恩格斯的博學多才。也正是在淵博知識之基礎上,他們方能創立天才的新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此,列寧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只有了解人類創造的一切財富以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這啟示我們,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決不應僅僅局限於本專業的知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其研究對象是存在複雜心理變化的人。每個人都處於日趨多元複雜的社會環境當中,深受方方面面關係的影響;每個人都有尋求自由全面發展的自覺或不自覺。因此,不論是開展科學研究,還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忙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都需要我們具備宏觀的視野,懂得運用綜合系統的知識和方法,而決不能形而上學、作繭自縛,僅就思想政治教育談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者、傳播者和實踐者,馬克思、恩格斯無疑是共產主義革命事業的「權威」人物。他們的「權威」,主要源自兩個方面:一是源自他們天才般的才華橫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覺——這當然是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加上勤奮刻苦的主觀因素的結果。如,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的《共產主黨宣言》問世於1948年2月,科學預言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這一年,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過30歲!(馬克思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於1820年11月28日)在此一年齡段,我們絕大多數青年人都在做什麼,又取得了什麼成就呢?與馬克思、恩格斯相比較,芸芸眾生顯得多麼渺小!馬克思、恩格斯就像兩座高聳入雲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於人類發展史中,其地位無可撼動。二是源自馬克思主義理論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這是馬恩用心在革命實踐中將科學理論用於武裝群眾的結果。「馬克思由於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成就已經贏得了這樣的地位,各國工人運動的最優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們在緊要關頭都向他請教,而且總是發現他的推薦是最好的……並不是馬克思把自己的意見,更談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而是這些人自己來向他求教的。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對運動極端重要的影響,正是建立在這種基礎
上的。」換句話說,馬恩的權威,一靠自身遠大理想和勤奮努力,二靠用心投身革命實踐,做好群眾的宣傳鼓動工作。由此聯想,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工作者、實踐工作者,要提升影響力、吸引力,樹立起自身的權威,就應從兩個途徑去努力:一是樹立遠大共產主義理想,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念,並以此為動力,勤奮學習科學理論知識,深入開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前沿問題、熱點難點問題研究;二是克服「書齋學問」或「輕視思想理論宣傳」的傾向,用心投身社會實踐,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在實踐中樹立起科學理論工作者自身的權威。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價值,在於其帶給了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是思想和行動的「科學指南」。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過程中,發現處處充滿著精彩絕妙的闡述,鞭辟入裡的論斷,天衣無縫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氣勢,這些都給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讓人體驗到「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將精彩之處用筆勾畫出來,打算日後反覆朗誦,以備寫作之需。然而,僅滿足於此,就會陷於膚淺的、片面的,教條主義的漩渦。在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體會到,讀經典著作,最重要的是,還要將之視為指導實踐的科學指南,用於指導我們的實踐。事實上,馬恩兩位偉人,也早預料到有人會以歪曲或僵化的態度對待他們創立的理論。為此,他們多次對此問題作了強調。比如,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帶給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他還批評了德國的許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義」當作一個套語,「他們把這個套語當作標籤貼到各種事物上去,再不作進一步的研究,就是說,他們一把這個標籤貼上去,就意味問題已經解決了」。恩格斯還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務必背的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馬克思也
對一些人歪曲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表示反對,比如,對於當時德國出現的一些所謂「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就曾說過:「我只明白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在給《祖國紀事》雜誌修改部的信中,馬克思也對俄國的一位教條主義者表示反對:他必須要把我關於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他們所處的歷史環境如何,都註定要走這條道路,……他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
經典的魅力,在於能夠啟迪智慧、洗禮思想、開拓思維、常讀常新。慚愧至極的是自己的膚淺與無知---較長時間來都對經典閱讀重視不夠,甚至曾覺得讀了亦無用。也就是讀研以來,才第一次強迫自己從頭到尾瀏覽了馬恩選集。瀏覽之後,我才深深感覺到,作為思政專業的研究生,熟讀經典,這是一件多麼重要事情!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讀後感(二):
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有感
-----鴉片貿易史
卡爾馬克思,一名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著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多部作品。他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同時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弗里德里希馮恩格斯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是卡爾馬克思摯友,與馬克思一齊並為世界無產階級的導師,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思與恩格斯一齊一向致力於對於社會階級鬥爭的分析,為社會主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就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兩位偉大的世界無產階級領袖,這次讀了兩人的著作《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讓我頗為感觸,並且對於兩人的思想上的前瞻性,與思維的縝密性都更加的欽佩。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共分四卷,我尤其對第一卷頗為感興趣,馬克思與恩格斯分析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當時的貿易與對華戰爭等,馬克思恩格斯都進行了詳細分析。我選取了鴉片貿易史進行了詳細的通讀。那段閉關鎖國,人民萎靡,遭人殘害的歲月又漸漸從時間的消逝中漸漸在我腦海里恢復了原先的面貌。
鴉片貿易對於當時的中國無疑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閉關鎖國的政策讓中國已經陷入了落後的境地,而鴉片貿易的發展,對於中國的經濟市場是個嚴重的打擊,對於當時社會人民的精神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而鴉片貿易的原因也如鴉片貿易史第一部提到的源於歐洲對於中國市場的佔有慾望,幻想和企圖。開頭馬克思引用英國人馬利馬丁的話:「不是嗎?『奴隸貿易』比起『鴉片貿易』來,都算是仁慈的。我們沒有毀滅非洲人的肉體,因為我們的直接利益要求持續他們的生命,我們沒有敗壞他們的品格、腐蝕他們的思想,也沒有毀滅他們的靈魂。但是鴉片販子在腐蝕、敗壞和毀滅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後,還殺害他們的肉體;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犧牲者被獻於永不知飽的摩洛赫,英國殺人者和中國自殺者競相向摩洛赫的祭壇上供奉犧牲品。」鴉片貿易使得當時中國人付出超多白銀購買鴉片,每一天煙霧妖嬈,使得自己變得更加沉迷,卻因為鴉片的上癮性而使得不得不繼續為之付出精神和金錢的雙重代價。當時的貿易市場也因此出現了極為不平衡的狀態。馬克思在那裡也提到「我們感到遺憾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同這個國家的貿易處於很不能令人滿意的狀態,貿易受到阻礙並不是因為中國不需要英國商品或別國競爭加強花錢買鴉片消耗了白銀從而
大大妨礙了中國人的一般貿易;實際上就務必用茶葉和絲來償付其他商品。」。這種貿易,無論就能夠說是構成其軸心的那些悲慘衝突而言,還是就其對東西方之間一切關係所發生的影響而言,在人類歷史記錄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可見當時鴉片貿易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是多麼巨大。馬克思在最後一部分結尾提到:半野蠻人堅持道德原則,而禮貌人卻以自私自利的原則與之對抗。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註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決鬥中被打垮:在這場決鬥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於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是馬克思對於這場鴉片貿易的深刻解釋,中國一個佔據著當時幾乎三分之一人口的大帝國,因為閉關鎖國的幻想自欺,而上演這樣的一出杯具,在這場殊死的決鬥中我們是輸是贏?馬克思的這段話對於我們來說是最好的啟示,明白此刻都就應被我們所牢記。不顧時勢,安於現狀,自私自利終究會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破滅。
第二部分,馬克思提到了鴉片貿易不斷發展進化,英國政府在印度實行了鴉片壟斷,和印度構成了有效的鴉片聯合體,而中國也因此才去了禁毒條例,但是都絲毫不起作用。中國人的道義抵制導致當時的政府官吏,海關人員都被英國人弄的道德淪喪,中國當時的政法界也因此產生了極為嚴重的不正之風。從此刻看來,當時的鴉片貿易對我們來說是個教訓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中國人在當時就有著極其容易動搖的心理,不管是對於鴉片的誘惑,還是海關等政府官吏對於英國人所給予的誘惑,馬克思在此文當中直接指出了鴉片貿易對於當時中國的損害,也明確指出了在這場貿易當中中國人所存在的本質問題。鴉片貿易對中國的影響難道只是英國印度等國對中國的殘害么?事實不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當時中國政府的不當政策和中國人的落後思想所造成的。
這場鴉片貿易乃至以後的鴉片戰爭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就是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國從政治上獨立自主,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逐漸走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戰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對,即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最後就是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革命任務也必然發生變化。戰前,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農民階級的反封建鬥爭。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讀了馬克思對於鴉片貿易史的解析,我對於鴉片貿易的更加的了解了。鴉片戰爭使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改變,也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開端。馬克思在本文當中說出了中國人無論在鴉片貿易當時還是此刻都存在的某種本質性東西,那個時期的時間與此刻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根據當時的教訓,我們不難得知,閉關鎖國,終究會使一個國家乃至民族滅亡,所以對於此刻的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性我們可想而知。此刻的國內或者國際貿易、政治等和那時也有著多少的聯繫和相似之處,十分的複雜。中國人就應引以為戒,以馬克思為鑒,才能在今後的世界舞台上更加出彩強大。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讀後感(三):
從小就開始被灌輸馬克思的一些思想,但從為讀過他的原著。不想為他人所左右自己的思維,著讀了一下,談談自己的感想。當然有許多沒讀懂的,也不可能全讀懂。
馬克思講「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心境,正像他是無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尤其最後一句我最有感觸,此刻大多數地方廟會的火爆,人們的瘋狂,整得很可怕。同時也說明人就應有點信仰,但是廟會的火爆可能和這個社會沒有信仰,充滿功力有關吧。那裡的每個人都有很明顯的目的,而不是來尋求心靈的解脫。那裡還有中國官場的味道,那些神仙好像給的越多他越保佑你,給人有種行賄受賄的感覺,神仙好像也不太純潔了。
馬克思說「批判已經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種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憤怒,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這對我這些年輕人很有用,不要就批判而批判,要明白批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要單純的用道德來顯示自己的清高,更需要用理智來需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馬克思說「關於教育和環境起改變作用的唯物主義學說忘記了,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必須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把社會分成倆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駕於社會之上。」這句話我不是十分理解,但很感動。我覺的許多人在批判別人是,總是自立清高,好像自己高人一等。把別人稱為俗人,好像自己不是俗人,是天才,是外來之人,不是這個世界的人。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個世界存在許多精神病人,總是為那些無聊的問題爭論不休,放著許多他們該乾的事不去干。而當你去說他們時,他們總是振振有詞,顯示出自己是多麼清高,多麼偉大,別人是那麼可鄙。而且在他們看來他們的問題是多麼的重要,不知發現了什麼新大陸。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也許正因此次人際關係才那麼重要吧。正因為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我們要扮演很多主角,學著去適應。《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但真正打動我的還是《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從經濟學角度用分工來闡述了等級無處不在,這一點我以前沒有注意。使我明白等級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不只收了多少年的騙。如封建主與臣僕,行會師傅與幫工、父母與子女等,這些不是l歷史課本上講的,用來批判封建社會的,就在我們中間。只要人類從在,等級就不會消失。他還談到「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占統治地位的將是越來越越抽象的思想,即越來越具有普遍形式的思想。」而「每一個企圖代替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到達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而且我們還會發現「每一個新階級已實現自己的統治的基礎,總比他以前的統治階級所依靠的基礎要寬廣些。」在那裡我們沒有人會說自己的是錯誤的,每個階級都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更普遍些,即使惡人行惡也要打著善的名義。再就是發現大家之所以叫做大家,就在最普通的事情中發現一些別人沒注意的美。馬克思的這段論述我們都有所感覺,但並沒用文字幾下,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乏一雙發現沒的眼睛。
讀完《共產黨宣言》我對資本主義的貢獻有了全新的認識。資產階級「它無情的斬斷了人們把人們束縛於天然尊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在沒再也沒任何別的聯繫了。它把宗教的虔誠、騎士的熱誠、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大師的冰水中。他把人的尊便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子力爭得的自由。總之,他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宗教幻想和政治的幻想想掩蓋的剝削。」這段指責資本主義的話,也許是當代中國的寫照。在沒有上帝的國度,金錢成為唯一的上帝。
對資本主義開拓的世界市場,我一向只注意了物質世界的影響,卻忽視了意識和文化的影響。他說「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構成了一種世界文學。」這就是說如何民族的優秀文化也都是世界的,無東西之分別。
在談到消滅私有制時,他說「我們要消滅私有制,那麼久驚慌起來。但是,在你們的現存社會裡,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不存在。這種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不存在。可見,你們責備我們,是說我們要消滅那種以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財產為必要條件的所有制。」這說明馬克思是站在最廣大人們的利益上的,是進步的。在那裡他說資本主義「談到古代所有制的時候你們所能理解的,談到封建所有制的時候你們所能理解的,一談到資本主義所有制你們就再也不能理解了。」的確,我們批評別人是是那麼振振有詞,到自己就什麼也不動了。我們的指責歷史事件是那麼振振有詞,應對現實時卻......
《共產黨宣言》對我來說是弱者再不堪忍受強者欺壓的反抗書,共產主義社會是弱者基於現實的渴望。馬克思、恩格斯是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聖往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體現,我尊重你們。
也就是說我們誤解馬克思、恩格斯。我們沒有必要要求百年前的學說來解決此刻的問題,此刻我們依然把它奉為真寶,當做《聖經》,言必馬克思、恩格斯,這是我們的悲哀。同時與其說我們對他們的不滿,還不如說我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其說我們對他們的批判,還不如對現實政治的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讀後感(四):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剝削被壓迫群眾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奠基者。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誕生於德國萊茵省巴門市的一個紡織廠主家庭。1837年9月,中學未畢業就被他的父親送去學習經商。1838年7月至1841年3月,在不萊梅一家貿易公司實習經商,業餘刻苦自學,著文批判德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宗教迷信和資本家的貪婪,表現了初步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在柏林服兵役,旁聽柏林大學的哲學講座,參加青年黑格爾派的活動。在此期間,他先後發表了《謝林論黑格爾》、《謝林和啟示》以及《謝林――基督教的哲學家》等小冊子,尖銳批判了宣揚「天啟哲學」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謝林,他還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為代表的德國封建專制制度,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1841年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一書發表後,理解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1842年11月,恩格斯在英國曼徹斯特"歐門――恩格斯"紡織公司當辦事員,在那裡,他參加憲章派活動,結識了正義者同盟的活動家,並深入研究歷史、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開始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科學共產主義的轉變。1844年2月,在馬克思主編的
《德法年鑒》上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初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國途中繞道巴黎會見了馬克思,開始了二人的終身合作。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他在巴門寫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描述了無產階級的悲慘處境和歷史使命。1845年與馬克思合寫《神聖家族》,同年11月到次年5月又合寫《德意志意識形態》,證明馬克思恩格斯已經完成了兩大轉變。1846年春,恩格斯和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迅委員會。同年秋天,赴巴黎開展活動,爭取和教育正義者同盟的成員,使之擺脫「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影響。
1847年1月,恩格斯和馬克思一齊加入正義者同盟。6月,他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創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同年10月,被選入同盟巴黎區部委員會,並受委託起草同盟的綱領草案(即《共產主義原則》),用問答的體裁初步闡明了科學共產主義的基本原理。11月,與馬克思一齊出席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並任大會秘書。大會理解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張,制訂了貼合民主制原則的章程,並委託他們起草同盟的綱領。1848年2月中旬,在《共產主義原理》基礎上,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出版。
1848年2、3月間,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相繼在巴黎、柏林、維也納等城市爆發;3月,恩格斯當選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在巴黎與馬克思共同擬訂了《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4月,他們到達德國科倫。恩格斯擔任《新萊茵報》修改,協助馬克思主持該報修改部工作。他還曾去巴門和萊茵省的其他城市活動。1848年秋至1849年初,為了躲避官方的追捕,流亡到比利時和瑞士,在瑞士協助組織工人協會。1849年5月,在愛北斐特參加武裝起義。6月,在巴登――普法爾茨任維利希志願軍團副官,親臨前線參加戰鬥。起義失敗後流亡到瑞士。11月抵倫敦,當選為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負責改組同盟工作。1850年3月和6月,先後兩次與馬克思合作起草《中央委員會告共產主義者同盟書》。為了支援陷於極端貧困的馬克思一家,恩格斯於該年遷居曼徹斯特,在"歐門-恩格斯公司"再度經商。
在曼徹斯特居住期間,恩格斯同馬克思持續了頻繁的通信聯繫,共同研討國際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策略,探討各個領域裡的學術問題。恩格斯進行了廣泛的理論研究,尤其對軍事學、語言學和自然辯證法作了深入的探討。1851年11月至1852年11月,恩格斯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了一組題為《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的文章,深刻總結了1848-1849年德國革命的經驗,提出了武裝起義是一種藝術的著名論斷。1857-1859年,他為《美國新百科全書》撰寫了許多軍事條目。1861-1865年,撰寫了關於美國內戰的許多文章。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後,他為工人報刊和利用資產階級報刊撰寫了許多篇戰爭評論,準確地分析和預示了戰爭的進程。
1870年9月,恩格斯結束了二十年「埃及幽囚式」的經商生活,從曼徹斯特遷居倫敦,與馬克思一齊參加國際工人協會的領導工作。1872年9月國際海牙大會期間,恩格斯與馬克思一齊為擊敗巴枯寧陰謀集團,透過關於政治問題和組織問題的決議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恩格斯的提議,國際總委員會遷至紐約。1875年3月,他在給倍倍爾的信中闡明了他對德國工人運動中兩派合併的原則立場,批評了黨內某些領導人追求無原則合併的錯誤。1876-1878年,他寫了一組題為《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的文章(即《反杜林論》)。1880年夏,應法國工人黨領導人拉法格的要求,把《反杜林論》中的某些章節改編為《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即《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這本被馬克思稱為「科學社會主義入門」的小冊子,對普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起了重要作用。在1873年至1883年間,恩格斯擬定了《自然辯證法》的寫作提綱,完成了若干篇章和片斷,奠定了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基礎。
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獨自肩負起指導國際工人運動、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馬克思遺著、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各國年輕的社會主義活動家和理論家的重任。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導和推動下,國際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即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在他的關懷和指導下,第二國際聯合各國工人政黨,開展了反對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傾向的鬥爭,1893年8月,恩格斯在歐洲大陸旅行期間出席了正在蘇黎世召開的第二國際的第三次代表大會。這是恩格斯唯一的一次參加第二國際的代表大會。
恩格斯在晚年承擔了整理、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論》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1885年7月,《資本論》第二卷出版。1894年12月,《資本論》第三卷出版。在他主持下,1887年1月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版。他還再版了馬克思的其他著作以及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著名活動家威廉·沃爾弗、格奧爾格·維爾特等人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並籌備出版馬克思全集。
八九十年代,恩格斯繼續在各個思想領域內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全面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1884年10月,《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一書出版,在馬克思主義史上第一次系統探討了人類社會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起源、發展及其消亡的規律和家庭的變遷史。1886年4月至5月,發表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90年和1893年,先後發表《沙皇俄國政府的對外關係》和《歐洲能否裁軍》,分析了九十年代初歐洲國際關係的特點和趨勢,揭露了沙皇俄國是歐洲反動勢力的堡壘,闡述了無產階級對戰爭、和平和革命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方針。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內部右傾機會主義思潮日益抬頭的狀況,1891年1月發表了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並為之作序,3月再版了《法蘭西內戰》並寫了導言,6月寫了《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1895年初為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單行本寫了導言。恩格斯在這些導言中集中地捍衛和發揮了馬克思主義訴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1894年11月,他寫的《法德農民問題》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爭取農民同盟軍、引導農民走向合作制的原則、方針和政策,批判了法國工人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在農民問題上的右傾
錯誤。他指出,在農民占人口多數的國家裡,「為了奪取政權,這個政黨應當首先從城市跑到農村,成為農村中的力量」。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癌症逝世。10日,在威斯敏斯特橋的滑鐵盧車站大廳舉行追悼會。27日,遵照他的遺囑,他的骨灰被灑在伊斯特勃恩海濱的大海中。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讀後感(五):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是社會主義實踐和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如何正確地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作用,把它作為行動的指南而不是教條,首先務必準確地解讀和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浩瀚文本,準確地解讀和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概述和讀後感概述和兩篇讀後感
二、讀後感
讀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後,對於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觸。因為人的有機體需要能量輸入,所以人要吃飯。要吃飯,那是「必然」的;吃什麼飯,什麼時候吃,吃多少則是偶然的。同樣,因為人是有機體生命,而有機體生命總會經歷生長、成熟、衰弱、死亡這樣的過程(自然法則),所以人總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麼時候死,以什麼方式死則是偶然的。這天起來發現路面是濕的(結果),我們推測昨日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澆的(偶然);假如昨日晚上下了一場大雨,我們會用肯定的語氣說這天早上的路面必須是濕的(必然)。我們習慣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找到最終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種對事情窮根究底的求知慾望,古希臘人應對紛繁蕪雜的世界想找出這個世界(存在)的最終解釋,從泰勒斯的世界起源於水到柏拉圖的理念,人們不滿足於對事件的經驗解釋,期望找到一個最終的必然的並經得起理性考驗的解釋。
辨證法大師黑格爾對偶然和必然及其關係的演繹到達了辯證邏輯的頂峰「偶然的東西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種依據,而且正因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沒有依據;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規定自己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這種偶然性又寧可說是絕對的必然性。」馬克思主義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成為自身哲學的方法論基礎。對偶然和必然的認識自然也有了更加純熟的解釋。但是有一點不足之處是,在歷史觀領域,經濟決定論的思想也時常為世人所詬病。經濟決定論的思想,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歷史主義印象。經濟無疑是強有力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物質基礎,但是歷史事件的發生充滿了不以物質多寡為條件的變數,心理的,外在因素的,傳統習俗的,偉大人物的個人作為都是相當不可忽視的因素。歷史必然性的說法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厭惡之感,因為必然性漠視了個體的作為,個體的好處。
人類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這是後現代的一種趨勢。人類開始從狹小的個人空間中走向一種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頻繁的信息化時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說教越來越得不到認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時代,人們談理想,談人生好處,所指向的是一個永恆的必然領域:真理的,價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此刻的人還相信這樣的永恆世界恐怕不多了,那麼人生到底怎樣才有好處呢?(應對著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實的偶然中,並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個世界的樣貌。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必然要發生什麼——因為那是虛假不可信的——,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為根本沒有不變的、永恆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實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來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明天對我意味著什麼,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明白是什麼樣會發生什麼。但是我確信的是,明天對於我必須是新的一天,必須不同於今日和昨日;對於別人也一樣。馬克思說的好:解釋世界的不如改變世界的。
透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這個神聖而抽象的名詞在我的腦海里逐漸清晰起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層的體會.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最科學最嚴謹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隨時代實踐和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產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還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中,才得以根深葉茂,大樹參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務必與實踐相結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具體結論既有區別又有聯繫.馬克思主義是個發展著的理論,是開放著的體系.它總是把掌握客觀狀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發展中堅持,在堅持中發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正內涵.一句話,全面發展自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
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核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把自己的思想認識自覺的從那些不適宜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改變社會和把人民的解放做為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抽掉,就是拋棄馬克思主義.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個標籤,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而是一個具體的深動的最感性的東西.只有真正的真實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全面發展小康社會應當把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認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繫,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包含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只有人的全面發展,才能確保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價值目標.
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新人,全面發展小康社會責無旁貸.
為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全面的發展自己.一旦選取,便風雨無阻風雨兼程的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與現代實踐理論相結合,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群眾和單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團結和凝聚全體員工,引進人才和科學技術,走科學辦廠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貼合實際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學的規章制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全面發展自己,讓自己與時俱進.
要堅持要認真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培養實踐潛力和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走科學辦廠的道路.
第三,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四有新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讓自己有個健壯的體魄.因為健壯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人類社會正在走向全球化,這是後現代的一種趨勢。人類開始從狹小的個人空間中走向一種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頻繁的信息化時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說教越來越得不到認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時代,人們談理想,談人生好處,所指向的是一個永恆的必然領域:真理的,價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此刻的人還相信這樣的永恆世界恐怕不多了,那麼人生到底怎樣才有好處呢?(應對著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實的偶然中,並用自己的全身心去體驗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個世界的樣貌。沒有必要去相信這個世界必然要發生什麼——因為那是虛假不可信的——,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種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為根本沒有不變的、永恆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實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來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
50年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鬥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50年後的這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迎之後世界變局的挑戰……
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實踐向世人昭示: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時代前進的步伐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煥發出經久不息的活力。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其原因就在於:這一理論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
站在新世紀的起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只要按照江澤民同志關於「三個代表」的要求,在開拓中創新,在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