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警惕對伊斯蘭的非學術言論

【學術研究】警惕對伊斯蘭的非學術言論2016-08-21馬海雲西安回坊

警惕對伊斯蘭的非學術言論

美國的「九一一事件」,以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促使中國知識界對伊斯蘭展開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研究和論述。這本應是件好事,不但可以加深人們民心相通,消除不同民族之間的隔閡,促進文明對話,為「一帶一路」通向中亞、東南亞、南亞和中東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營造友好的文化氛圍,維護中國公民、公司和利益的安全。然而,由於中國傳統的國家關係以及文化研究聚焦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研究周邊穆斯林國家和社會的人才奇缺。尤其是在中國實施「一帶一路」宏業以來,精通穆斯林世界的專家更是捉襟見肘。

正是在稀有的中東專家默默忙於研究之際,一些非專業、非學術的智庫、研究人員通過對中國邊疆歷史地的囫圇吞棗和對歐美政治化的伊斯蘭宣傳的咀嚼,製造出一些駭人聽聞的奇談怪論。這些智庫或者維穩機構的有關中國穆斯林和伊斯蘭的非學術話語,可能會影響「一帶一路」戰略的的文化交流。

如最近一篇題為「一帶一路的域外信仰糾結」的博文(楊丹,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肆意歪曲《古蘭經》文。如《古蘭經》說:「東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無論你們轉向哪方,那裡就是真主的方向。真主確是寬大的,確是全知的。(2 : 115)」這段經文的本意是,真主讓穆斯林把禮拜朝向從耶路撒冷轉向麥加的克爾白,為了闡述其中的道理,就啟示上述經文,指出真主無處不在,真主可選擇任何一個方向作為穆斯林禮拜的朝向。再如經文:「你們把自己的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正義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經,信先知,並將所愛的財產施濟親戚、孤兒、貧民、旅客、乞丐和贖取奴隸,並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履行約言,忍受窮困、患難和戰爭。這等人,確是忠貞的;這等人,確是敬畏的。(2:177)」這段經文仍是對穆斯林改變禮拜朝向的闡述,指出朝向東方或西方都不能代表正義(原詞「比爾」可譯為「善行」),正義是服從真主的命令並行善。

楊卻將這樣一段關於禮拜的經文解讀為:「意味著東方不是東方的東方,而是真主的東方;只是真主尚未『收回』罷了。把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意味著,東方和西方暫時都被不信道者佔據,於是往東往西看,那裡都是『不正義』的人。當然,不管東方西方,真主遲早是要『收回』的。」這種通過故意歪曲伊斯蘭教經文、公然宣揚「伊斯蘭威脅論」來唱衰「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言論,不會是因為簡單的無知,其動機和背景值得警惕。

另有一篇題為「反恐怖工作必須去宗教話語」的博文(張金平,西北政法大學),作者居然將中國穆斯林使用數百年的「清真」一詞意識形態化,與反恐聯繫到一起,認為這是「恐怖主義極端理念和目標的話語」,恐怖分子借這一辭彙「進行蠱惑動員」。殊不知,「清真」是個真正中國本土化的辭彙,古已有之,穆斯林借用這一辭彙也至少有五百年的歷史了。如今,張竟把今天的反恐簡單粗暴地解讀為在漢語中消滅這類歷史上的宗教辭彙。

當下,諸如此類對伊斯蘭讓人跌破眼鏡的奇談怪論和誣衊之詞不勝枚舉。當然這類言論並不能代表中國學界對穆斯林和伊斯蘭的主流認知,但在如今「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這類言論以「防務」「反恐」研究之名充斥在公共言論中,並藉助公共媒體和自媒體大肆宣揚和傳播,誤導了普通民眾對穆斯林和「一帶一路」的基本認知,煽動民族對立和製造宗教仇恨。

這類故意歪曲、醜化和攻擊穆斯林和伊斯蘭的言論最容易出現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戰略的轉折點。現在如此,清代亦然。如清代雍正對周邊 「羈縻」族群(包括撒拉穆斯林)「改土歸流」之際,山東巡撫陳世綰兩次上奏,請求禁絕內地回教。安徽按察使魯國華在1730年奏報朝廷,指責回民修建「清真」和「禮拜」寺院,並要求朝廷以「左道惑眾律」和「違制律」懲罰回民。在清朝收復新疆之後,山東壽光縣的儒士魏塾妄批西晉江統的《徙戒論》,居然把清代的「回部」視為「晉之五部」,認為「回教」是外國/境外(國內某地)宗教。雍正三番五次斥責並降職處理了這些在內地破壞臣民和諧、在「藩邸」毀壞朝廷「好佛」名聲的官員。乾隆認為魏塾居然將清朝的「回部」和「晉之五部」相提並論、尤其是把回部的「回教」作為境外宗教「妄批」實屬罪大惡極,並以凌遲懲罰其反回言論和分裂行為。

在清朝和當代對伊斯蘭的非學術言論中,「清真」總被拋出成為攻擊穆斯林的借口。有意思的是,「清真」一詞是地道的的中國本土辭彙和概念,漢文原意為「儉樸純潔」。宋代以前,「清真」與伊斯蘭教無關。公元4世紀的漢文作品《高僧傳》中就有「清真務學」的漢文表達,用來讚譽一名僧人的學術涵養。唐代詩人李白有詩云:「右軍本清真,瀟洒出風塵。」宋代詩人周邦彥自稱為「清真居士」並著有《清真集》。南朝宋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賞譽》中有:「清真寡慾,萬物不能移也」的表達。

自元代開始,「清真」一詞才開始被穆斯林借用,最初用來在漢語語境中解釋真主的屬性:「真主原有獨真,謂之清真」,於是用以代稱伊斯蘭教,如「清真寺」;或穆斯林的食品,如「清真」飲食。雖然「清真」在明清被普遍應用在穆斯林身上,但非穆斯林仍使用這一辭彙,如清代李漁在《窺詞管見》中有言:「文貴高潔,詩尚清真,況於詞乎。」借用當今官方話語來說則是,「清真」是一個典型的宗教「中國化」的辭彙。

滑稽的是,當今中國有些所謂智庫和研究人員有關「清真」的話語和實踐基本上是反歷史的,反文化交融的,反民族融合的,最終也是反中國的。如前文所提到的張的「反恐工作必須去宗教話語」)中,居然要把「清真」以反恐之名去除。更有甚者,最近有報道說連國外都能出口的內地「清真」食品卻進不了中國自己的某地。今天,當中國的「一帶一路」宏業再次挺進穆斯林人口密集的中亞、南亞、東南亞時,有關穆斯林和伊斯蘭的話語再次以某地為參照在內地被生產出來,成為「一帶一路」上的絆腳石,讓人憂慮!從清代到現在,歷史已經演進了二百多年,但如果以當今部分官員和機構對中國伊斯蘭和穆斯林的認知來看,其水平都不如封建王朝的官吏,這是歷史的倒退!

馬海雲 (美國馬里蘭州霜堡州立大學)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從「三媽的」考察言論邊界
美主播為「殺光中國人」言論向示威者鞠躬道歉【組圖】
四言論命流口
菲總統「大膽」言論想幹啥?菲大使:實行獨立外交
《金匱真言論篇》第拾壹講廣播版文字稿(下)(-厚朴中醫學堂-搜狐博客

TAG:學術 | 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