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求語言平衡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和旅遊資源享譽全球,殊不知,其人文資源,尤其是語言資源也同樣豐富多彩。馬來西亞是一個以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為主的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的國家,現有活語言137種。從使用人數上來說,馬來西亞主要有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四大種語言。其中,馬來語是馬來西亞的國語和唯一官方語言,也是人口占多數的馬來民族的母語。華語是馬來西亞華人的主要交際語,除了普通話,他們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閩南語、粵語、客家話、海南話、福州話、潮州話等中國南方方言與其家人、朋友交流。佔總人口約7%的印度人至少講9種不同的語言,如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孟加拉語、馬拉地語、馬拉雅拉姆語等。此外,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約11%、分布於東、西馬的原住民也講多種他們自己的語言,如特米亞語、吉哈特語、雅貢語、瑪美里語等。英語在馬來西亞有著特殊的地位。在不同歷史時期,馬來西亞政府或主動或被動地對英語採取了不同政策。隨著20世紀90年代英語國際通用語言地位的確立,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發展對科技創新人才的需求,馬來西亞內閣正式宣布全國所有公立學校開始用英語教授數理課。2002—2003年,僅僅半年時間,政府就把全國小學一年級、中學一年級及大學先修班第一年的數理課改為了英語授課。然而,這一政策僅僅維持了不到10年時間。到2012年,政府又決定放棄舊政策,實施「國語英語並重」的新政策。在現今的馬來西亞,由於英語在國際貿易、對外交流和獲取最新科技知識等方面的突出地位,英語已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語言,馬來語則降為其次,這在吉隆坡、冰城等旅遊熱門城市尤其如此;中產階級和上層人士特別是非馬來人更加青睞英語。新形勢下,馬來西亞的語言教育政策日趨合理。馬來西亞《2013—2025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提出,將進一步提升英語教師水平,幫助孩子們更多接觸英語,並鼓勵兒童多掌握一門語言,學校將在課程中逐漸提供華語、泰米爾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日語等課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馬來西亞在充分考慮本國國情和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語言規劃。在國家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上,要使語言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發展和民族團結大業,就要在保持文化傳統和追求現代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確保語言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在國家、民族和個人發展中得到更好的統一。(作者分別為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所所長)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化用古詩詞的現代歌曲
※現代視角拍攝的《敦刻爾克》還原度究竟有多高?觀眾挑出這些錯誤
※抓周風俗已有千年歷史 古代抓周物品清單比現代更豐富
※幾番礪艦隻為礪劍:中國軍艦現代化改裝與展望
※陳映芳:轉型」、「發展」與「現代化」:現實判斷與理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