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作品選(二)》將在浙江兩地首發
豐子愷
2018/5/11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豐子愷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豐子愷先生以溫柔悲憫的心看待世間萬物,發散在他的筆下,成為平易的文字和純真的畫風。他的畫作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這種樸素幽默的風格為老百姓喜聞樂見,被廣為流傳。
《當代美術作品選(二)》
2018年恰逢豐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郵政特別於2018年5月11日發行《當代美術作品選(二)》特種郵票,一套三枚,全套面值3.6元,其中首枚為豐子愷先生作品--《仰之彌高》(其餘兩枚為關山月《秋溪放筏》、李苦禪《遠瞻山河壯》),屆時浙江郵政將在嘉興桐鄉、寧波奉化同時舉辦郵票首發式。
子愷故鄉
豐子愷先生曾說:「我的故鄉石門灣雖然是一個人口不滿一萬的小鎮,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農民出街做買賣,非常熱鬧,兩條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個商賈輻輳的市場。我家住在後河,是農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數農民都是乘航船來的,只有賣柴的人,不便乘船,挑著一擔柴步行入市。」「走了五省,經過大小百數十個碼頭,才知道我的故鄉石門灣,真是一個好地方。」或許就是這樣恬淡的江南小鎮,孕育了先生一生寵辱不驚,無論境遇如何都樸素幽默、平淡真實,以溫柔悲憫的心看待世間萬物,發散在他的筆下,成為平易的文字和純真的畫風。
民國15年(1926年)豐子愷同老師弘一法師住在江灣永義里的租房裡,有一天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自己喜歡且可以相互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佛祖釋迦摩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結果拿起來的都是「緣」字,遂起名為「緣緣堂」,當即弘一法師寫了一幅橫額,交九華堂裝裱。豐先生後來遷居嘉興,又遷居上海,都把緣緣堂的匾額掛在居屋裡,「猶是形影相隨,至於八年之久」。但是按先生的說法,當時的緣緣堂還只是「靈的存在」,真正給它賦形,要到1933年。那年春天,豐子愷用積攢起來的稿費,在故鄉桐鄉縣石門灣的梅紗弄里自家老屋的後面建造了一幢三開間的高樓。這就是真正的緣緣堂。因為弘一法師寫的匾額太小,所以又請馬一浮先生重新題寫。緣緣堂建築極其優雅,被稱為「一件藝術品」,先生即在這裡創作、生活。1938年1月,緣緣堂被侵華日軍焚毀。1938年2月,流亡在江西萍鄉的豐子愷得悉消息後憤怒斥責日本侵略軍的殘暴行徑。抗日戰爭勝利後,豐先生曾回故鄉憑弔緣緣堂遺址。1975年清明,先生又重遊石門,再一次專程憑弔緣緣堂遺址。此後,他的健康每況愈下,也就在這一年,他匆匆作別了這個無常的世界。
1985年緣緣堂由桐鄉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佛教總會副主席廣洽法師為重建故居慨然捐資重建,1998年,在豐同裕染坊店舊址上,又興建了豐子愷漫畫館,與「緣緣堂」一起組成了豐子愷紀念館。
豐子愷作品
此次《當代美術作品選(二)》特種郵票的首發式舉辦地之一便為嘉興桐鄉豐子愷紀念館內,讓參與首發式的嘉賓和觀眾,能同時欣賞到豐先生的其它漫畫,這也是對先生別樣的紀念。
仰之彌高
《仰之彌高》,作於癸卯春,即一九六三年春天。當時豐子愷先生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院長。從上海來到浙江奉化溪口雪竇山採風,選擇主要勝景千丈岩瀑布進行創作。那時,瀑布口未設欄杆,遊人可踏過矴步直抵崖口攬勝。近景上,五位遊人或立或坐,仰視著西側褐紅色的飛雪岩;瀑口水霧翻騰,已是宋人曾鞏「玉虯垂處雪花翻」的千丈岩詩意。
此外「仰之彌高」四個字取自《論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原是形容對於孔子之道的讚歎,後指努力攻讀,深入研究,力求達到極高水平,這也是先生通過自己的漫畫啟示後人。
《當代美術作品選(二)》特種郵票的另一場首發式,將於奉化雪竇山腳下舉辦,真可謂「畫在方寸間,人在畫中賞」,也是對先生誕辰120周年的特殊紀念。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素描教程】他的靜物素描,征服了99%的美術生......
※209美術丨畫好素描先從線條開始
※系列美術作品:畫家筆下的鴨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名畫欣賞(四)
※淺談唐朝典型的工藝美術美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