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日本人的極簡主義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盧 昊】在物慾橫流、消費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日本人卻日益傾向於「極簡主義」。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以「斷舍離」的精神,「對物件做減法」,以此進行自我減壓。由此日本社會還出現了只擁有極少私人生活物品、奉行簡單生活的「極限民」群體。在社會風氣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以簡約、樸素為特徵的極簡主義風格流行於日本時尚設計領域,影響著人們的創意和品味。

「為生活做減法」

儘管現代極簡主義起源於歐美,但在現今日本卻成為一種流行生活方式,不少日本人開始遵循「減少、減少、再減少」的原則,為自己的生活「做減法」。由此日本還出現了不少「極限民」,他們以一種相對極端化的方式,主張「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物品」。他們的公寓中僅保留一張桌子、一個床墊,或一個簡單的拉門木櫃,其它不必要的雜物一概扔去,屋子裡空空蕩蕩(如圖),衣櫃里的衣服只保留兩三套,衣服樣式簡便單一化,私人著裝制服化,出門則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像洞穴里的原始人一樣生活」。著有《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物品》一書的佐佐木典士稱,他們這樣的「極限民」捨棄了過去大量的存物,很多人只有十幾件衣物和生活用品,無用的裝飾用品或奢侈品則一樣沒有,為的是不在吃什麼、穿什麼和用什麼這樣的日常瑣事上過度耗費精力。這讓他們煥然一新,「將物質生活極簡主義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即使不是追求極端「極簡」生活的日本人,很多也願意在平時花一些時間整理自己的物品,並且「淘汰冗雜」,藉此放鬆身心。筆者在日本認識一位供職於全球五百強企業,年薪很高的當地白領,他對筆者說,他在閑暇之餘,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收拾和丟棄雜物,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掉,這對於工作壓力很大的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減壓方式。推崇極簡主義的作家指出,所謂「雜物管理學」不是簡單丟棄雜物的過程,而是一種心理上自省,回歸自我的過程。

源自日本禪宗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是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著名倡導者。她提出了所謂「斷、舍、離」的生活哲學,所謂斷即拒絕不必要的購買與消費,舍即丟棄多餘生活物品,離即克制對物質的慾望。山下在訪問禪寺時,因僧侶們簡單而虔誠的生活受到啟發,扔掉了自己多餘的物品,繼而在日本推廣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2000年起,山下在日本各地舉行以「斷舍離」為主題的講座,受到人們特別是高級白領與家庭主婦們的歡迎。她還大量著書,將極簡主義與生活方式、減肥法乃至職場經驗聯繫起來。她自稱「雜物管理諮詢師」,倡導「雜物管理學」,主張讓人們整理自己的生活雜物,力求簡單,由此調整生活態度,被各媒體爭相報道,成為日本社會的流行話題。

在不少日本人看來,「日本式的極簡主義」並非西方的舶來品,在日本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12世紀禪宗佛教經由中國傳入日本,在室町幕府時期達到鼎盛。以京都金閣寺、和服和歌舞伎為代表的浮華炫麗,和以桂離宮、能樂、茶道為代表的簡約樸素,構成了室町文化的「一體兩面」。其中,後者正是源自於禪宗佛教的世界觀。基於宗教禁欲主義和悲觀主義的「物哀」和「幽玄」情結使得日本人的審美觀傾向於「極簡」。在日本的禪宗寺院里,不用大量的綠樹流水,而用白沙、石頭和青苔組合勾勒,製造出所謂「枯山水」庭園,這被日本人認為是極簡主義的「早期形態」。日本的社會一貫注重體系、秩序和紀律,限制個體在正式社交中的任意性,因而需要宣洩壓力的日本人,在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間里更為注重「自然簡單」,以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

簡約影響到時尚界

在「越簡單越好」的社會風氣下,日本時尚界和消費品的設計也相當推崇極簡主義。事實上,日本的極簡主義設計在全世界很有名。它的設計風格被西方時尚界概括為如下幾個關鍵詞:不均等對稱、樸素、自然、靜寂與含蓄。日本的設計師們強調,極簡主義的關鍵在於細節的精細,如深澤直人、原研哉等著名設計師,均在自己的作品中主張「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美」。「極簡大師」原研哉身為日本著名品牌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他對極簡主義的貫徹,充分滲透到他設計的每一個酒杯、茶具、傢具、生活用品中。設計師們的設計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味,進一步推廣了極簡主義。不過也有日本評論家說,真正的極簡主義和消費主義是矛盾的,而產品設計師們基於廠商的利益,他們的設計表面樣式似乎簡單,但在素材、工藝上更加追求奢侈繁複。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極簡】 人民日報再推極簡主義生活方式!醍醐灌頂!
追求極簡主義,扔掉90%的家中雜物後,你的家也可以屌絲逆襲!
極簡主義生活者
原創|50歲狹窄老屋改成黑白木屋,極簡主義的寬敞優雅,真美!
北歐極簡風格單身公寓,是設計師設計的極簡主義風格!

TAG:日本 | 日本人 | 斷舍離 | 主義 | 極簡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