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地域歧視層出不窮,媒體不應跟風炒作
近日,某網友以「85分女人」和高昂的月支出表格為噱頭,上了微博熱搜。儘管此類炫富文俗不可耐,許多媒體也不屑於將資源浪費在這樣的選題上,但是當這些聚集演化為某種趨勢和現象,我們也不得不思考它們所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
炫富、地域歧視成負面營銷慣用伎倆
包裹著各類外衣,實則均為自我炒作的微博,常常引發圍觀。「炫富」、「地域歧視」、「整容」等標籤是常用的營銷伎倆。就如前兩天短暫上過微博熱搜的一位網友,憑藉一張遠超出普通人生活消費的賬單(且不論其真實性),刻意展示「上流社會」生活,矯情的語氣和姿態,彷彿沉醉在自我意淫般的優越感,加上該微博博主著重突出的「上海人」這一敏感地域標籤……深諳炒作之道的博主(或者幕後推手)果然將其話題送上了熱搜。
其實,對於博主本人來說,只要錢財來路正當,個人如何花錢、有怎樣的價值觀和金錢觀,旁人無可指摘,媒體更加無權干涉。但是,如果是出於惡意營銷的目的,用這麼一張「精心」炮製的支出單,刻意製造話題,鼓吹不健康的金錢觀,這就用心險惡了。
收入差異和家境差異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但這與一個人所具備的品質和生活幸福感並沒有直接關係。許多「炫富文」中偏激的觀點刻意放大了這種差異可能帶來的結果,將物質和奢侈等同於成功與幸福。例如以身試法的立二拆四、秦火火等網路推手,直接證明了那些圖片上光鮮亮麗的名牌包、豪宅跑車的背後,並非是幸福與成就,而是通過侵蝕主流價值觀所達成的不堪謀利手段。
博眼球、秀下限的營銷手段已經成為今天一些所謂的「網紅」保持曝光率的方式,而且屢屢有成效。宏觀而言,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網友的知識層次也在提高,有悖常識和倫理的訊息經過傳播和發酵,引起的反彈和批判也愈發強烈。但最終都達成了負面營銷所需的效果。資本的逐利使得許多廣告商並不介意該「網紅」的道德瑕疵——只要有流量就行。即便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在微博上遭萬人嫌棄的「網紅」並非是此般面目,但他們仍需在虛擬空間里維持自己的「極品」形象。
激化的矛盾需要輿論引導
而最令人失望的在於,不少具有專業媒體背景的認證微博、媒體微博不僅轉發其內容,並藉此展開新一輪的話題討論,卻不給予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甚至加上地域標籤或者圖像照片用以抓人眼球,推動事件進一步發酵。比如刻意突出「上海女性」,甚至附上女博主的照片,顯然是為了激發更多具有衝突性的話題和回復。而下方的回復,除了部分網民比較理性的言論之外,對於博主的外形攻擊和對地域的攻擊不在少數。
既然掌握著媒體資源,就不應該變相地助推這些畸形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擴散,而有必要指出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對待物質不全面的認識。這是新聞系學生必然會接受的常識性的普及,但是在市場化的媒體競爭中,新聞專業主義、社會責任感等抱負讓渡於商業利益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互聯網降低了輿論發聲的門檻,五花八門的聲音一股腦兒地在網民的面前鋪展開來。有不少回復將落腳點放在貧富懸殊之上,博主本人也在有意無意地放大地域差異和階層差異。在社會轉型期間,社會情緒或多或少存在著敏感和負面的成分,這都需要時間與疏通手段來解決。但是,不負責的網路言論與不擇手段的炒作,無疑在激化社會階層的矛盾,而這就不僅僅是「花什麼錢,過什麼日子」這麼簡單的事了。
所以,儘管有些炫富文俗不可耐,許多媒體也不屑於將資源浪費在這樣的選題上,但是當這些聚集演化為某種趨勢和現象,我們也不得不思考它們所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和後果。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男子跟風"六斤哥"灌下兩瓶白酒 癱倒在地喘粗氣
※別瞎跟風,選渦輪增壓之前這些問題必須懂
※不要跟風給安乃近判死刑
※買車千萬別跟風,一年12個月,這兩個月買車最便宜
※抄襲、跟風、改編、借鑒、致敬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