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人性的勝利

人性的勝利

讀書筆記之二十二

紀念林肯廢奴宣言150周年

2013年1月1日是林肯解放黑奴宣言發布150周年紀念日。1863年1月1日,美國內戰處於膠著狀態,在經過長期考慮之後,林肯總統毅然決定行使戰時總統特權,發布宣言解放南方反叛各州的黑奴,為在兩年之後修改美國憲法、徹底廢除奴隸制而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此一步如此重要和著名,以至於許多人認為美國的奴隸制是林肯總統的這一宣言廢除的。

我在幾年來斷斷續續的讀了三部有關林肯的傳記,值此150周年的歷史時刻,寫此長文,以抒感慨。以下內容和論點依據來源於:Lincoln by David Herbert Donald,A. Lincoln, by Ronald C. White,和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by Doris Kerns Goodwin。有些內容取材於:John Adams by David McCullough,Samuel Adams, A Life, by Ira Stoll,以及Washington: A Life, by Ron Chernow。

戰前背景

內戰前的美國奴隸制度源遠流長。自從美洲被歐洲人發現和殖民之後,奴隸制就隨著這些殖民者的農業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奴隸制在美國南方的幾個殖民地最為發達。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北方少數州有的已經廢除了奴隸制,有的州雖然仍然保持奴隸制,但是民意已經傾向於廢除奴隸制。但是在美國南方,如佛吉尼亞,北卡,南卡,以及喬治亞等州,奴隸制卻仍然盛行。在這些州,黑奴人口竟然佔總人口數的40%。奴隸制在這些州盛行的根本原因是煙草和棉花種植業。煙草和棉花種植業是手工密集型農業,需要大批勞力。因此這些州在引入奴隸制後所發展起來的種植業只有靠使用大量廉價的奴隸才能不斷的擴大和發展。在當時,奴隸制是美國南方的經濟支柱。

美國獨立戰爭的道德依據是人生而平等,自由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但是高尚的口號遇到現實的時候卻不得不打折扣。對許多美國的開國要人來說,美國的奴隸制度一直都是一個非常令人尷尬的問題。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第三任總統傑佛遜、第四任總統麥迪遜等人都是南方的大奴隸主。只有來自北方馬薩諸塞州的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不是奴隸主。這種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和不和諧不僅僅局限於這些人的個人處境上,而且寫入了了美國憲法。為了建立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美國的開國先賢們不得不在美麗的口號和骯髒的現實下妥協。美國的憲法雖然現在被美國甚至別國的人民如同宗教一般的奉為至高無上的法典,但是這部憲法從最開始就是建立在崇高的理想和低下的現實下的產物。儘管憲法的第一句就表明此法的目的是為了建設一個更完美的聯邦,但是這部憲法無論如何都不是一部完美的憲法。在這裡有崇高的理想: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接著卻不得不立即又說,有些人不屬於「我們」這些人。這些被排除之外的人在法律上變成了5分之3的人。

因此,如果追究美國成功的原因的話,美國最初憲法雖然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創造了三權分立的聯邦體制,但是如果沒有美國歷代人民的努力,美國最初的這部憲法,則會與其它許多高調的立志文章一樣,只能是一篇充滿空談和高論的廢紙。美國之所以得以生存並壯大起來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一部好的憲法,而在於美國人民執著的不折不扣地執行這部並不完美的憲法的精神。這種精神的最高體現就是美國人民不惜以自己的鮮血在戰場上用槍炮來解決自己的分歧。

美國的奴隸制在美國立國的過程中的特殊性一直就是一個時時不能迴避,但是又只能以迴避來解決的問題。立國之後,內戰之前的八十多年間,奴隸制一直就是美國的一個頑疾。在最初的憲法隱含的肯定了奴隸制之後,1820年代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只能以再度妥協的方式延遲廢奴問題。這就是著名的「密蘇里妥協」。此後,北方的廢奴主張和南方的蓄奴主義衝突越來越加劇,最後兩派的口頭爭論演變成了全面內戰。

林肯的立場

林肯生於奴隸制的肯塔基州。在林肯小的時候,自食其力而且厭惡奴隸制的林肯的父親把全家搬到了俄亥俄州。後來在又搬過了幾次家之後,林肯一家在伊利諾州定居下來。伊利諾州雖然在名義上是密蘇里妥協下所規定的自由州,但是由於地理上的原因,伊利諾州的南部傾向於蓄奴制。因此,作為一個政治家,林肯雖然主張消除奴隸制,但表面上不屬於激進的廢奴主義者。

當時的美國,奴隸制是所有選舉活動中的最重要議題。對待奴隸制主要有三派:一種是主張立即全面廢除奴隸制的激進派,這些人的群眾基礎是北方各州。激進派的正對面就是保守派,這些南方的奴隸主們雖然心裡也知道奴隸制在道義上無理,但是由於現實的考慮,不願放棄奴隸制。不僅如此,有些人還希望擴大奴隸制,以擴大自己的政治基礎。處於兩派之間的中間派的基本傾向是廢除奴隸制,但是主張某種漸進解決辦法。這些漸進辦法有許多方式,比如制定某種程度的時間表或者以補償的方式來解放奴隸。林肯屬於主張廢奴的溫和派。林肯的基本立場是奴隸制最終必須廢除,但是如果立即徹底地在全國廢除奴隸制則對南方的經濟和生活方式震動太大,在實際實行上有巨大困難。林肯堅決反對奴隸制的擴張,他認為目前奴隸制合法的州可以繼續保持奴隸制,但是這些州應該與聯邦政府合作制定法律,在幾十年內徹底廢除奴隸制。林肯甚至設想讓奴隸制在這些州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紀末。因此可見,林肯雖然在道義上反對奴隸制,但是實際上還是對奴隸制的存在持相當寬容的態度。林肯曾經不止一次說過,如果我們自己生活在南方,擁有奴隸的話,我們自己說不定也會頑固地堅持甚至主張擴大奴隸制。

在林肯當選總統之後,1861年4月,內戰爆發,林肯的立場逐漸向徹底廢奴偏斜。這種偏斜是很自然的,在內戰之前對奴隸制的辯論不論如何激烈,還只是文明的口頭上的辯論,雙方都還是希望通過法律來解決奴隸制的問題。現在,內戰爆發,文明的辯論已經徹底無效而且失敗,那麼徹底廢奴對南方各州的震蕩就變成了一個無意義的問題。因此,林肯此時就基本決定廢奴了。

但是林肯必須謹慎行事。雖然美國大多民眾反對奴隸制,但是如果內戰的最終目的是廢除奴隸制,則時機還不夠成熟,有些人,特別是那些持中間立場的幾個州的民眾,甚至有可能撤銷對聯邦的支持。1862年下半年,林肯在考慮成熟之後,決定發布廢奴宣言。1862年9月,北方打了一場大勝仗,林肯見時機成熟,宣布在1863年1月1日發布廢奴宣言。由於技術上的原因,實際的宣言發布時間應該是1863年1月2日凌晨。

內戰起因

儘管許多人對美國內戰的起因不斷提出質疑,目前一致的看法是,美國人民對奴隸制的爭議是導致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在美國存在了幾百年的奴隸制顯然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是否廢奴之爭在美國一直存在。隨著大量歐洲移民的湧入和北方工業的發展,南方的奴隸制越來越與時代的發展背道而馳。主張廢除奴隸制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導致50年代末政治上的徹底分裂。1860年的總統大選是這種分裂的直接反映和結果。在看到以和平方式維持奴隸制徹底失敗之後,南方的奴隸主們決定背離美國憲法所制定的民主原則,以脫離聯邦的方式繼續對抗時代的進步。民主原則的精神就是,對有爭議的問題,多數人的意志決定解決辦法,同時少數人的聲音不被壓制。南方的奴隸主們毅然拒絕民主原則,證明了奴隸制的頑固不化。

為了把繼續奴隸制找出借口,某些人企圖轉移爭論的實質,把廢奴問題轉化成聯邦各州的自主權問題。而當時許多人竟然相信這種詭辯,其代表人物就是林肯的同鄉,也是總統競選對手之一,道格拉斯。道格拉斯所主導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不僅沒有達到延續密蘇里妥協的精神,反而加劇了國家的分裂。這是因為很多人心裡清楚,州自主權不過是南方奴隸主們的擋箭牌。道格拉斯雖然在內戰中支持林肯,但是他對州自主權的鼓吹除了加深了美國的南北分裂之外,也深刻的影響了參戰雙方一大批人對內戰的看法。以至於後來許多人都誤解為美國內戰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而不是為了廢棄奴隸制。

當時在道義上傾向於廢奴的李(Robert E. Lee),在拒絕了林肯請求之後,決定忠於南方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維護州自主權。許多南方士兵參戰的道義上的動機也變成了為了自己州的自由而戰,而不是為了維護奴隸制而戰。南方雖然可以為如此轉移話題而為脫離聯邦找到了道義上的支撐點,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大多數的北方人。北方人中雖然有許多激進的廢奴主義者,但是多數人仍然是停留在道義上的支持的。他們堅定不移的反對奴隸制,但是如果因為廢奴而戰的話,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覺得不值得。現在,南方公然脫離了聯邦,原本不願為廢奴而戰的這些人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為維護國家統一而戰的行列。林肯在開戰初期充分的認識到這種對內戰目的的不同理解的重要性,他遲遲拒絕廢奴激進派的要求而不立即宣布廢奴,就是為了獲得最大程度的支持。無論林肯如何拖延,那些激進的廢奴主義者雖然會失望,但絕對不會放棄對林肯的支持。但是那些只為聯邦的完整而戰的人則會因為過早宣布廢奴而放棄對林肯的支持。

因此,內戰的根本起因是因為以法律手段結束奴隸制的失敗。那種把戰爭歸於聯邦的完整性的說法不過是雙方為了尋求政治和民意支持而找的借口。

法律依據

政治和民意雖然是林肯廢奴努力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政治和民意畢竟是變化很快而且可以適當把握的因素。林肯企圖廢奴所面臨的最大障礙其實是美國憲法。美國憲法雖然沒有直接明白的支持奴隸制,但是其隱含的對奴隸制的默許是一目了然的,「其他人」被劃為5分之3的「人」,就是對奴隸制的肯定。美國的憲法在立國以來之所以取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憲法本身符合各個時代的需要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人民多年來對憲法作為國家最終大法的不折不扣的執行。上自總統,下至草民,無不以憲法作為一切糾紛的最終裁定準則。作為律師出身的林肯,當然必須以身作則執行憲法。如果憲法有錯,則憲法必須修改,但是人們不能因為憲法有錯而擅自違反憲法。以違反憲法作出的決定,即使百分之百的正確,在美國民眾的心中也不會被百分之百的承認,這就是美國依法治國的精髓所在。

擺在林肯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第一,修改憲法,取消奴隸制;第二,找到能夠實行實質上的廢奴政策,然而又不違反憲法的折中方案。美國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因此修改憲法的程序冗長而繁瑣,其最終目的無非是維持憲法的普適性和絕對的尊嚴。如果一個國家的憲法能夠隨意而簡單的被修改,則這部憲法很快就會失去尊嚴,憲法就只能變成一張廢紙。美國立國230多年,總共批准的憲法修正案只有二十七款。實際上如果排除最初的十條修正案,美國總共對憲法修改了十七次。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前十條條款實際上是最初憲法的一部分。初立憲法時為了使憲法能夠在各個洲儘快通過才把前十條作為修正案而補充進去。美國人對待憲法的嚴肅態度是美國憲法能夠經久不衰持久多年的根本原因。林肯當時如果走修憲這條路的話,不僅耗時費力,而且南方各州正處於造反狀態下,即使修正案能夠強制在聯邦通過,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修正案本省就是對憲法的削弱。因此,林肯只能想另外的辦法來在適當的時候在不違反憲法的前提下從實際上廢除奴隸制。

林肯的辦法就是引用憲法賦予總統在國家處於戰爭時代下的一些特權。在經過充分思考以及同內閣商討之後,林肯決定用宣言的形式來解放南方的黑奴。林肯的法律依據是,聯邦軍隊有權沒收南方反叛各州用來進行反叛活動的人力和財產。南方的黑奴在北方可認為是人力資源,而即使照南方把黑奴解釋為財產,林肯的法律依據毅然說得通。這樣,北方軍隊在南方佔領區,有權釋放所有黑奴。

林肯的解決辦法不僅在表面上滿足了憲法,而且解決了許多戰場上的實際問題。很多北方軍人當時不知道對叛逃過來或俘獲的黑奴如何處理。有的軍官就擅自決定解放這些黑奴,而有的軍官則不得不把這些黑奴送還南方。這些黑奴的身分不確定,即使他們能夠滯留北方,他們以後也有可能被原來的主人追討回去,因為當時的許多奴隸製法律還依然有效。現在,林肯發布了總統命令,掃除了法律和實際上的許多問題。

不熟悉這段歷史的細節的人可能誤以為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徹底的解放了所有黑奴。其實,匪夷所思的是,林肯的宣言只適用於那些南方反叛的各州的黑奴。那些沒有反叛的蓄奴州,如馬里蘭、特拉華等州的奴隸,反而不包括在內。因為這些州沒有反叛,因此林肯的戰爭狀態下的特殊命令不適用。林肯當然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短期內又沒有辦法,林肯只能鼓勵這些州的議會主動通過廢奴法律。實際上,這些州的奴隸數目已經在逐漸降低,雖然名義上仍有奴隸制,但是實際上已經很少了。可是不論怎樣,奴隸製作為憲法所肯定的制度,依然在某些州是合法的。

兩年多之後,內戰結束,硝煙未滅,在林肯被殺前幾個星期,林肯推動美國通過了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徹底廢除了奴隸制。

林肯在道義上所作是絕對正確的,美國的憲法在奴隸制這個問題上是絕對的反人類的法律,應該廢除。但是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來講,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是經不起法律的追究的。雖然林肯運用的是戰時總統命令,但是這條命令顯然是更具有政治意義,而非軍事上所必須的。林肯所作的,實際上是歪曲了憲法。但是沒有人去追究這些嚴格的法律問題。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法律甚至是憲法,是不能像數學定律一樣來嚴格解釋的。如果是那樣的話,美國的最高法院也就沒有必要存在了。美國的憲法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歷屆最高法院的裁決案例。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是美國發展史上的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這部宣言的道德意義遠遠勝過當時的法律意義。林肯以總統命令的形式發布這個宣言,不過是一個技術手段。這就是為什麼林肯的宣言如此著名,而後來的第十三條修正案卻鮮為人知。

現代意義

美國雖然是一個發達的民主國家,而且是現代三權分立式的共和國的創始者,但是奴隸制從一開始就根植於美國。這樣一個眾多民眾崇尚自由和人權的國度卻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大國,說明了人類本性的脆弱。這也就是美國立國的先賢們開創三權分立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人知道,人類的本性具有很多的善性,但是全人類,包括每一個人的靈魂中,都有著不可自我遏制的邪惡一面。這種邪性不能靠人們自身遏制,而只能以毫不留情的法律來遏制。

但是,有些邪惡即使以最完美和最嚴酷的法律也無法遏制。美國的奴隸制充分說明了人性在極端醜惡的靈魂驅動下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頑固。美國人民為剔除立國之初所種下的毒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美國內戰傷亡人數比美國歷史上至今所有其他戰爭傷亡的總和還要多。更重要的是,美國面臨的是國家徹底解體的危險。一個國家即使不走上邪路,但是如果自身在道義上和法律上有嚴重的缺陷,而且不能以理性的方式解決這個缺陷,則最後的解決辦法不僅是血腥的,而且最後攤牌式的解決辦法充滿了更大的風險和變數。如果當時美國內戰北方不能在幾年之內平定叛亂的話,美國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統一富強的大國而存在。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海底撈「後廚事件」折射——人性化管理的漏洞
人性不是曲線板
*人性逾厚,愈能愛眾。

TAG:人性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