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學生心靈的棲居地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每個班級所特有的。我認為班級文化就是利用班級的精神氛圍、文化制度、文化關係、文化環境等來熏陶和培育學生文化人格的影響活動。

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境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如教室衛生、教室布置、座位的排列等;所謂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

對於班級「硬文化」環境的建設很多班主任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是班級「軟文化」建設還沒有引起班主任的足夠重視。作者認為:建設好班級「硬文化」環境,只是給這個班級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級真正的精神體現還要看班級「軟文化」環境的建設。班級「軟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是最能體現班級個性的,班級整體形象的優劣最終將取決於班級「軟文化」環境是否健康。下面我從班級「軟文化」建設方面在操作層面上來談一談我的實施方法。

一、班名、班旗、班徽的設計是班級「軟文化」建設的前奏。

此三者是班級「軟文化」建設的起始點,像一場音樂會前的造勢活動,令觀眾更加神往。新學期,學校安排我擔任初二。七班的班主任。我接手新班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孩子們,我們要為新班級擬班名,設計班旗和班徽,要求孩子們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每人提交一份作品給我。開學之日,我從孩子們提交的作品中初步篩選出有新意、有內涵、有特色的作品。在當天的班會課上,我首先公布幾個候選班名,並說明其意義,提請全班同學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可王蕊娜同學的「進智班」(積極進取,走向睿智)班名。接著我又向孩子們展示了唯一的一幅入圍的班旗作品,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並通過,在舉手表決的時候,絕大多數同學投了贊成票,叢佳奕同學設計的班旗最終成為「進智班」班旗。班徽的設計可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了,因為大家提交上來的作品均不過關。怎麼辦?只能當堂和孩子們現場設計了,雖然這對我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我相信集體的智慧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班徽的設計初衷是要能體現我們的班名,還要暗含初二。七班或7.7班,最重要的一點是能體現班級精神。我首先在黑板上畫了兩個設計草案,這兩個設計草案是綜合全班設計優點融合而成的,然後由大家來定奪哪一個草案比較合理。經過表決,第二種方案獲得一致通過。接下來,我們一起對這個方案進行優化,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語中,班徽的設計圖案漸漸清晰起來,涵義也豐富起來,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認同。

班名:進智班(積極進取,走向睿智)

班旗:兩隻(一隻代表進智班的男生,另一隻代表進智班的女生)抽象的海燕的一隻翅膀共同組成「7.7」,意寓進智班(7.7班)的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追求自我,不斷超越自我,相信我們是最棒的!

班徽:外形呈圓形,體現班級和諧;內部由字母「J」和「Z」藝術化,意寓進智班,從左往右看是「2」和「7」的形狀,象徵著「初二。七班」(7.7班);紅色的「J」象徵著進智班的孩子,綠色的「Z」象徵著知識,合起來象徵著進智班的孩子們自由呼吸自主學習知識。

設計完成後,應通過各種場合展示班名、班旗和班徽,使本年級本校師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標誌。自此之後,「進智班」這個班名深入初二。七班每個孩子的內心,很多孩子在練習本上或提交的作業本上班級一欄寫上「進智班」。教師節前夕,我把製作好的班徽一一發到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很興奮地把班徽佩戴在左胸前。教師節當天,由課代表代表「進智班」親自把班徽送到任課教師的手中,並送上教師節的祝福,給任課教師過一個特別的教師節。但班旗遲遲未與孩子們見面,我對孩子們說,在一個特殊的時刻,我會讓大家與班旗會面的,現在還不是時候。究竟什麼時候讓孩子們與班旗見面呢?我當初的設想是搞一個班級幹部集體面向班旗宣誓的儀式,結果一直沒能實現,一拖再拖,拖到現在。堅決不能草草了事地把班旗往孩子們面前一展示就完了,那樣做的話對班旗不公平,孩子們很快就會把她忽視了,忘記了她的存在的。班旗目前給孩子們的印象就是印在牆上的一幅圖而已,要想讓孩子們真正地發自內心地認同這面班旗,必須在班級面臨重大活動的時候把班旗請出來與孩子們見面,讓她與孩子們一起經歷,一起感動,一起震撼……

正當我為此苦惱的時候,學校決定在10月下旬召開秋季運動會,而且要舉行開幕式,要求初一、初二、初三各班級出36人方隊。這對我而言不正是個機會嗎?借著運動會開幕式的機會,讓班旗與孩子們見面,讓班旗在全校師生面前亮相。在校秋季田徑運動會前一天,我讓班旗和「進智班」的孩子們見面了,當我把班旗展開的時候,孩子們顯得很興奮,很多孩子驚呼「太漂亮了」!在運動會當天,「進智班」的班旗始終飄揚在皇冠的上空,讓全校師生認識了「進智班」,還引來了不少班級的學生的羨慕的目光。最終,「進智班」取得了運動成績第三名,獲得了初二級部唯一的精神文明獎,可謂雙豐收。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篇《進智班感動皇冠》的博文,高度讚揚「進智班」的孩子們在運動會上的表現,告訴孩子們「進智班」太需要一次勝利了,這次勝利我們等得好久,也為此付出了很多,因為我們從開學初就開始改變,就開始形成咱們的進智文化,直至今天咱們的進智精神大放異彩!

二、制度文化的建設極其重要,規章制度的存在和實施,可以很好地來規範學生行為,幫助學生自覺養成較好的行為習慣。

在教師接手一個新班級的開始一段時間,學生為了給教師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通常會表現得比較規矩,這是師生之間的「蜜月期」。但好景不會太長,很快就會進入學生的「試探期」,學生想探明教師的底細,即教師對他們的容忍度。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及時給全班學生定下基本的課堂規矩。對班主任而言,我們要在班級內儘早建立班規,從開學第一天起,到開學第二周止,這是建立班規的黃金時間。我們可以告訴學生,班規是指對某個行為的要求和標準,以及發出這個行為的條件。班規不僅僅是用來約束人的,設計合理的班規還對學生的成長有指導作用,對於師生間的互動與教學也是有益的。

《進智班班規》是我在班級工作中實施的一種制度,也是班級「軟文化」建設中最為完整的「班級憲法」。我讓「進智班」的孩子參與制定班規,較簡易的做法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好學生有哪些特點,時間為10分鐘到15分鐘。每組列出一個單子,然後各組學生進行交流,合成一個總的單子,以此為基礎,制定大家都要遵守的班規。班規制定好後,應該貼在教室的顯著位置,並被班主任經常提到。為了今後更好地執行班規,班主任可以鄭重其事地在全班聘請兩個學生作為「班規執行監督員」,督導學生執行班規。

制定的班規必須能夠被接受,並且從學生的角度看是合理的。重點聚焦於可觀察的行為,應該對具體的恰當的行為進行概述。所有的規則都是公開的,班規制定之前的違規行為不予追究。規則應該清晰,讓學生確切知道教師對他們有什麼要求。規則應該儘可能地簡潔(在不影響清晰的前提下),這樣,學生理解、記憶和遵守起來相對容易。在能達到目的的前提下,班規的條數要盡量地少。規則應該是對行為的合理要求,我們還應把規則及其道理認真地講給學生聽。紀律規則應該與學校的有關政策保持一致,但並不是對它們的簡單重複。

「道德長跑接力」也是我在班級工作中實施的另一種制度,讓進智班的孩子們寫班級日記。我告訴孩子們這本日記作為我們班的班內日記,由我們班的同學輪流來記錄。希望大家認真的記下我們班每天發生的各種事情,記下我們每天曆經的各種感受。讓《進智班班級日記》成為我們集體成長和發展的忠實見證。《進智班班級日記》應成為我們集體揚善的主要武器。在這裡,可以謳歌我們身邊平凡的同桌,或刻苦鑽研,或自強不息,或關心集體,或友愛同學;在這裡,可以鞭撻我們身邊的點滴醜陋,或無視紀律,或抄襲作業,或自私自利,無視集體榮譽。請孩子們注意,我們對事不對人。

每天第一節課前兩分鐘由寫前一天的班級日記的孩子讀自己寫的日記,其他的孩子們都安靜地坐在位子上認真地傾聽,對日記中反應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設計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班級「軟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班級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更是班級學習共同體建立的途徑。

1、有過留印·悔過留名

如果有學生故意違犯班規怎麼辦?這時只靠「班規執行監督員」的督導是行不通的,還必須輔以必要的懲罰措施,「有過留印·悔過留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活動規則很簡單,如果「進智班」哪個孩子故意違犯班規、違犯校規被政教處記錄、違犯校規被紀檢部記錄或違犯校規被值周同學記錄,當眾把自己的「黑手印」(我用毛筆蘸著墨汁把當事人的手塗黑)留在「有過留印·悔過留名」這張白紙上,然後全班同學對其監督數周(視違紀情況而定),確有悔改表現,就請當事人在自己的「黑手印」下方用紅色彩筆寫上自己的名字。

活動實施以來,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班上紀律組織性很差的孩子都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黑手印」留了下來,經過個人努力,其他孩子監督證實,這些留有「黑手印」的孩子最終都能與過去的錯誤決裂,把自己的名字用紅筆留在「黑手印」的下方。運作兩個月以後,「有過留印·悔過留名」這張白紙上再也沒有留下新的「黑手印」。

2、進智英雄榜

去年,我校在各班級就開展了「星級小組合作學習」,按照評價細則,每周應表彰20名學習之星,結果也沒能認真去做,只是在表格中有所體現而已,事實證明這樣做,對進一步激勵孩子產生的效果並不理想。升入初二之後,我們繼續開展「星級小組合作學習」,為了更有效地激勵孩子積极參与小組合作學習,我隆重地向孩子們推出了「進智英雄榜」。此榜由「周英雄」和「月英雄」組成,「周英雄」包括兩個最佳英雄合作小組和三個英雄個人,「月英雄」包括一個最佳英雄合作小組和兩個英雄個人,「周英雄」一周一評,「月英雄」一月一評。

周最佳英雄合作小組按小組每周積分由高到低排序,前兩個小組自然當選;周英雄個人從每周10名學習之星中由孩子們投票產生。月最佳英雄合作小組按小組每月積分由高到低排序,排名第一的小組自然當選;月英雄個人從本月的周英雄個人中由孩子們投票產生。無論是「周英雄」,還是「月英雄」,當選之後,我都給每個小組或個人寫一段恰如其分的上榜理由,當眾宣讀,然後再由組長或個人親自把照片貼在「進智英雄榜」上。自開展這個活動以來,「進智班」八個小組已有七個小組當選周最佳英雄合作小組,兩個小組當選為月最佳合作學習小組,先後有20人被評為周英雄個人,4人被評為月英雄個人。

3、送你一顆大紅心

在教室的後牆上用即時貼掛一個大紅的心形圖案,在大紅心的最上方周圍寫上「送你一顆大紅心」,由班主任和全班同學共同確定一名人選,所有學生都可以把對這個同學的表揚、讚美和感謝,寫在一張小紅心上,然後貼在大紅心上,直至貼滿大紅心。貼滿以後,把這顆裝滿了全班同學讚美之辭的大紅心送給這位學生,讓他帶回家,並確定另一位人選。

之所以在班內開展這樣一個活動,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讓孩子們具有一雙發現優點的眼鏡,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欣賞別人身上的優點並能認同你發現的優點;稱讚是會傳染的,長此以往這個活動會在進智班營造一種積極友善的氛圍;傾全班學生之力來激勵後進生或在某一方面不足的學生,讓他把自己的優點放大,缺點縮小,直至用自己的優點來覆蓋缺點。

「進智班」先後共送出去九顆紅心,分別送給了苗家健、王春洋、叢輝、戚晨、余佳航、劉東敏、駱曉、宋華宇和劉媚婷。「進智班」送出的這顆紅心就是一顆有「魔力」的紅心,在大家送給你紅心的時間裡,得到紅心的這個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都很突出,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极參与對話或問題的研討,課後樂於助人,虛心向別人請教問題,自身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4、課堂溫度計

考慮到「進智班」的孩子們送「紅心」給你,可能你就會表現得很好,如果下周大家把「紅心」送給別的同學了,你是不是就「反彈」回原狀了呢!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孩子剛剛有所轉變,一周的時間也就過去了,也不可能每周都送「紅心」給你呀,這就需要解決一個「送你一顆大紅心」的後續激勵機制的問題。簡而言之,我需要再設計一個班級活動來延續「送你一顆大紅心」產生的教育效果,使之實效化。

經過借鑒與思考,我設計了一個「課堂溫度計」的班級活動,並向孩子們詳解了遊戲規則:在教室後面的牆上掛一個畫有0—100度的溫度計,共有100個空格。任課教師每次表揚了一個學生,便讓被表揚的學生給溫度計塗一格色,從0度塗到100度。當100個格子都被各種顏色塗滿時,全班同學都將獲得獎勵,獎給他們15分鐘的自由時間,或開展他們愛玩的活動。「進智班」的孩子們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一個月的時間裡熱爆了第一個課堂溫度計。

5、進智班的故事

每天寫教育博客已成為我的習慣,這次接手「進智班」,我開始在我的博客里給每個孩子寫故事,爭取在這一學年裡給每個孩子都寫一個故事,但班上仍有部分孩子的家裡不能上網,也就不能訪問我的博客,看不到我給孩子們寫的故事。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在班級的後牆上開闢了一個「進智班的故事」專欄,把我給孩子們寫的故事都列印出來張貼在這裡,感興趣的孩子們可以在課餘時間盡情地讀「進智班的故事」。9月份開學至今,我已為「進智班」的16個孩子寫了故事。

6、進智班學習之最

在這裡很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進智班學習之最」,它分為三個部分:「單科學習王」、「綜合學習王」和「每周學習之星」。「單科學習王」以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成績為準,每學科的最高分自然當選為「單科學習王」;「綜合學習王」也以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成績為準,總分前五名自然當選為「綜合學習王」;「每周學習之星」的評選以小組合作學習個人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前十名就是「每周學習之星」。「進智班學習之最」強調的是激勵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我以「每周學習之星」為例來說明一下,目前班級開展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在學習方面每周都有一個分數,以上周的個人得分為基礎分,以本周個人所得的分數與基礎分之差為最終得分,取最終得分前十名者為「每周學習之星」,下周依然如此。

在這個活動開展以前,每周選出的十名小組合作學習之星基本上都被學習好的孩子「壟斷」了,大部分孩子由於基礎原因無法當選每周學習之星,也就無法當選「進智周英雄個人」。在「進智班學習之最」這個活動開展的五個周的時間裡,「進智班」共有30個孩子當選「每周學習之星」,佔全班學生數的60%,這一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孩子的發展。我認為恰如其分的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深入開展的動力,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就是對孩子恰如其分的評價。苗家健是「進智班」學習基礎最差的學生,但他卻在「進智班學習之最」這個活動開展的第二周里以最終分排名第一的身份當選為「每周學習之星」,也被孩子們評為當周的「進智周英雄個人」。這種現象在以前的評價細則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由此可見,班級的「軟文化」瀰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時時撞擊著學生的心靈。學生經過長期的耳濡目染,能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級利益的各種行為,班集體也由此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和學生獲得共同的成長與發展。因此,班級「軟文化」最大可能地成為了塑造學生心靈的棲居地。【68】

(來源:中國校長網 閱讀原文)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北方傳媒研究》:實現新聞與文化的融合
【傳統文化】說說「臘八節」的那些事兒~
《紅樓夢》中的龍文化
觀點 | 破除官場「圈子文化」
【神傳文化】傳統文化中的為政理念

TAG:文化 | 學生 | 班級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