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詳解中國外交重心轉變歷程:曾不惜一切代價拉攏美國

編者按:本微信號專註大公網有關中國外交、國際關係等內容的原創報道和精選轉載,主打兩個系列策劃「時局」與「世說」。

歡迎轉發、轉載,請註明來源大公網「世說時局」微信號。

  從「構建命運共同體」到「一帶一路」,中國正在不斷推進自己的周邊外交政策。對此,日本《外交官》雜誌副主編香農·蒂耶茲(Shannon Tiezzi)撰文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的外交重心發生了明顯的轉變,中美關係已經不再是中國唯一最重要的外交優先順序了,中國現在最看重的是周邊外交。文章編譯如下:

  中國的外交重心已經從「大國外交(強調與世界大國的關係,特別是美國)」轉變為以「周邊外交(即與鄰國與近鄰國家的關係)」為先。自習近平上任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就開始進行了緩慢地轉變,而這種轉變對於亞太以及美國來說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歷史的角度看來,學者們都認為中國非常重視中美關係,認為處理好中美關係對於整個中國外交政策而言可謂是「重中之重」。2012年2月,在習近平還沒有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前,他就訪問了美國來表明自己的誠意與善意,此舉絕非是巧合。在訪美期間,習近平提出了他的第一個重要表述。在「一帶一路」之前,甚至是在「中國夢」之前,習近平在中國政策上提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新型大國關係」。自那以來,中國始終將這一表述置於處理中美關係的主導地位。2013年12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宣布中國2014年的首要外交任務就是進一步發展「新型大國關係」。  而在一年中,中國的外交政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5年,中國宣布它的第一外交要務就是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中國期望能夠實現區域的整合。較之強調「大國關係」,中國正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同其亞洲鄰國發展經濟、文化與安全關係上。

  這種轉變不是發生在一夜之間的。2013年10月,中國召開了中央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會上習近平指出,同周邊國家構建良好的關係對於實現中國的發展目標而言可謂至關重要。僅僅在一年之後,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再次表示作為創建「命運共同體」的一部份,中國必須「促進同我們鄰居的友誼與夥伴關係」。  同周邊外交重心一併發展的還有「一帶一路」政策。該政策提出於2013年秋天,並在整個2014年得以著重強調。「一帶一路」以及諸多規模較小的經濟走廊計劃(例如中國-巴基斯坦走廊及孟加拉國-中國-印度-緬甸走廊)都為中國的周邊外交提供了經濟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也用區域性的多邊組織來推進其區域戰略外交目標。亞信峰會與上合組織就是兩個顯著的例子。特別是在亞信峰會上,習近平提出了「新的區域安全合作架構」的理念。在對這個理念的定義中,包括用一個新的由北京領導的安全機制來取代目前以美國為中心的同盟架構。中國「亞洲的事務由亞洲自己解決」的理念必然意味著中國——作為最大、最富有以及可能是最強大的亞洲國家——將在處理區域事務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從「一帶一路」到「命運共同體」,中國正在傾力重建其周邊外交。這些新計劃所產生的財富讓中國學者閻學通稱現在周邊外交已經取代了之前作為唯一最重要的外交關係的中美關係。  在最近的一篇新華社評論中,文章援引了一句中國俗語「遠親不如近鄰」來解釋中國的外交優先順序。文章亦稱,「隨著積極的外交政策帶來的豐厚成果,中國現在更加積極地為區域的發展設置議程」。對於中國的鄰國而言,這意味強調經濟合作項目,但同時也會迫於壓力而加入中國的區域安全願景(那些同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肯定是不會接受後者的)。

  與此同時,華盛頓想要通過「亞太再平衡」來穩固自己的影響,而中國在區域中不斷擴張的領導力則令其陷入了同美國的衝突中。另外,相對而言,北京也沒有那麼要「不惜一切代價」來維護中美關係的穩定了(儘管中美關係仍毋庸置疑地重要)。這就意味著,較之從前,能夠對中美關係產生穩定影響的因素有所減少,特別是現在中美兩國還在爭奪區域的領導力。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中國月份別稱
中國控制仁愛礁收回周邊四島
重磅!中國這一幕突然曝光,全球轟動!西方驚呼:這個民族太可怕了!
中國國家治理的特色、要義和體系(1)
超8.36億!中國嘉德「四海崇譽」首場夜拍全記錄!

TAG:中國 | 美國 | 國外 | 外交 | 轉變 | 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