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世界歷史》下冊
第17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課標】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情況,包括興起的時間、標誌等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提高比較分析認識規律、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2、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運用歷史史實,提高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2、能夠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作出貢獻,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得到增強。
【教學重點】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導入新知】
師:二戰期間軍事科技得到迅猛發展,美國為計算炮彈彈道而研製使用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利用原子能研製了原子彈並用於實踐,德國人製造液體火箭用於空襲英國。戰後,這些原本用於製造殺人武器的技術轉為民用並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風起雲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課學習。
【自主學習 感知新知】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時間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於美國
2、標誌: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使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得到發展和大規模應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特點:①、新科技革命不僅湧現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轉化為財富的過程。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③科學技術成為社會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
5、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並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進步;要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要大力弘揚自主創新的時代精神。
【師生互動 理解新知】
1、圖片:1945年美國原子彈試驗成功;1954年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64年中國第一個原子彈試爆成功。
2、圖片: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
3、圖片: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課人造衛星;1969年美國人登月;中國人走向太空
4、圖片:克隆技術
5、討論:你認為克隆技術是否應該限制?是否應該克隆人?
點撥:克隆技術在搶救珍奇瀕危動物、攻克遺傳性疾病、研製高水平新葯等研究中發揮作用,它既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和問題,世界各國應該制定法律來加強管理,嚴禁複製人類!
A.「克隆」是什麼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譯,科學家把人工誘導生物無性繁殖的過程叫克隆。無性繁殖是指不經過雌雄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只由一個生物體產生後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莖、葉等經過壓條或嫁接等方式產生新個體。)
B.怎樣對待克隆技術?(我國應當掌握克隆技術,也應當有所限制。因為克隆技術為人類探索生命的奧秘,研究生命發生、發展的規律提供了一項重要的技術手段。人類可以運用這種技術繁殖出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以使其物種不致絕滅,也可以運用該技術繁殖供實驗用的各種動物,還可以利用克隆技術複製出人類器官,以替換人類自身殘廢、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從社會角度看,克隆技術一旦應用於人類,無疑將是一場災難。首先在該項技術實驗階段必將產生大量失敗的「產品」,而這是對克隆人生存權利的侵犯和踐踏。其次,克隆人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他們與母體的輩份關係、與其他人的親緣關係,以及由於自身的特殊,他們是否會形成一個新的種族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倫理關係的紊亂等。因此,我們應當制訂法律或相應的規定來限制這項技術的使用範圍。)
6、教師過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點?它對於人類歷史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7、列舉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特點: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術大多在10年,如從發現雷達原理到製造雷達用了10年;原子能從開發到應用為6年;晶體管4年;行動電話4年;激光2年;而電子計算機問世至今已經發展到第五代.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縮短為例:19世紀需要50年,一戰前需要30年,二戰後需要7年,70年代後只要3至5年)
A.速度快——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術可運用到醫學,電子計算機可用於工農業科研教育
國防建設等. (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術→空間開發→海洋開發和生物工程→計算機更新換代)
B.範圍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
材料三:20世紀初,科技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為5%----10%,70年代增長到
60%,80年代已達80%(20世紀初,科技進步因素引起的產量值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為5%~10%,20世紀70年代增長至60%,現在已達80%)
C.影響大——科技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促進經濟增長
8、列舉材料,引導學生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可組織學生舉例說明新科技對自己學習、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變,然後從微觀轉向宏觀進行總結)
A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材料一:現代科技發展還使生產力內在結構發生變化 ,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轉變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轉變為節物節能型;由初級技術型轉變為高技術型。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轉化.迎來了知識經濟時代!! (西方國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之間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
B.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材料二:世界各國都在高科技領域展開激烈競爭,除了歐洲的「尤利卡」計劃外,還有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日本的「科技立國」戰略和中國的「863計劃」等,世界經濟正走向多極化(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信息技術產生了質的飛躍,導致了信息技術產業的出現,「技術密集型」企業迅速崛起。發達國家「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大大超過「勞動密集型」企業,體力勞動者減少而腦力勞動者增加了)
C.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構建網路 深化主題】
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
概況 標誌: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
核心:電子計算機廣泛使用
1、成果多、轉化快
特點 2、彼此間聯繫性強
3、作用大
1、推動生產力發展
影響 2、引起國際結構變化
3、影響到各國在國際格局中地位
4、促進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課堂小結梳理新知】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當前國際間的競爭,已經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們要刻苦學習、發奮圖強,迎接挑戰,為祖國的明天作出貢獻。
【鞏固練習 掌握新知】
1、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於( )
A、18世紀六七十年代 B、19世紀七十年代
C、20世紀四五十年代 D、20世紀六七十年代
2、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譯,科學家把人工遺傳操作動物繁殖的過程叫克隆,怎麼、這門技術屬於哪一科技領域( )
A、原子能B、計算機C、航天技術D、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航天技術B、電子計算機C、原子能技術D、生物工程
4、古老的漢字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新時代主要得益於( )
A、新材料技術的發展B能源技術的發展C信息技術的發展D航天技術的發展
5、21世紀對當今國際競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
A、經濟實力B、軍事實力C、科技水平D、外交實力
6、 2012年9月8日,雲南彝良縣地震後,風雲衛星拍攝到的震區圖片為黨中央、國務院制定抗震救災決策提供了科學的依據,這主要得益於我國( )
A、克隆技術和航天技術的發展B、生物工程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C、航天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D、原子能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7、下列現實生活中涉及的科技發明,不屬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訪問互聯網B、用手機打電話C、用數碼相機拍照D、在電燈下看書
8、下列屬於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A、蒸汽機和火車機車B、內燃機和飛機
C、電報和電話D、電子計算機和航天技術
9、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證明了( )
A、科技革命只能推動軍事裝備的改進B科技革命不能改變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C、科學技術室第一生產力 D、科技革命只推動了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
10、對待科學技術,你認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 )
A、堅決支持B、放任自流C、加強管理D、全面發展
11. 討論:.科技的高度發達帶來哪些負面效應?
(例如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空氣造成污染,農藥的使用對人體帶來危害。再如手機帶給人們全新的通信觀念,但長時間使用手機會造成微波對人腦的輕微輻射,而且手機的工作頻率與飛機的導航雷達相近,乘客在飛機升降中使用手機會造成干擾而使飛機偏離航向甚至墜毀。還有,作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幾乎家家都有電冰箱、空調器。但由於電冰箱和空調器中的製冷劑氟里昂不斷泄漏,使大氣中的臭氧層受到嚴重的破壞,造成紫外線對地面的照射強度加大,患皮膚病的人數大量增加等)
12.討論:面對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響和負面效應,我們應當更新哪些觀念?(例如,在科技發展中要特別注意生存環境質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續發展,趨利避害;又如,由於祖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青年學生承擔的歷史使命特別重大,必須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作出貢獻
第17課《第三次科技革命》
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是:「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裡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二戰後整個世界的經濟軍事國際關係的變化無不與第三次科技革命相關,第三次科技革命成為二戰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迅速發展的重要條件。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事件。
初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具備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學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有些抽象的問題分析能力還不夠全面,需要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運用生活里的內容來啟發他們大腦的思考。學生家裡有電腦並可以上網,學生查找資料很方便,這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於對教材和學生現狀的上述認識,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
能夠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興起的情況,包括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進而能夠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提高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思考、總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提高運用歷史史實,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能夠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能夠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作出貢獻。
本課的重點是: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本課的難點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二、說教法
本課運用五步教學流程,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通過自學提示引導學生自學,教師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依據自學提示進行必要的總結和講解。配合使用情景教學法、問題探究法、討論談話法等。
三、說學法
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向學生推薦歷史學習網站和書籍,培養學生篩選、利用歷史資料的能力。指導學生自學,交流資料,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積極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講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特點及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廣泛。從三個方面展開教學內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時間、標誌。著重敘述了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和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工程技術尤其是基因工程技術的進展。第二,與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推動和對世界經濟結構及世界經濟格局產生的重要影響。
本課的知識貼近現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設計一些學生討論的話題,有助於培養學生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創設情境 導入新知】(3分鐘)
二戰期間軍事科技得到迅猛發展,美國為計算炮彈彈道而研製使用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利用原子能研製了原子彈並用於實踐,德國人製造液體火箭用於空襲英國。戰後,這些原本用於製造殺人武器的技術轉為民用並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風起雲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課學習。意圖:聯繫史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自主學習 感知新知】(5分鐘)
一、看第一目,多媒體出示自學提示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查找並思考以下問題:1、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於哪個國家?興起的時間在什麼時候?主要標誌有哪些?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麼?與你的生活是否有密切的聯繫?舉例說明。3、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麼工程?你認為克隆技術是否應該有所限制?是否應該克隆人?
學生在自學提示指導下看書、思考、小組交流、課堂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通過討論也使學生認識到科技是一把雙刃劍。
【師生互動 理解新知】(24分鐘)
1、教師展示圖片,加深學生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認識
2、強調:圍繞著網路技術和克隆技術教師強調每一項科學技術的發明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都是有利有弊。之所以有的國家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發展的比較快,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很好的調整政策,重視科技,很好的利用科學技術中有利的一面,遏制其不利的一面帶來的危害,利用科技的力量來促進本國的發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技的高度發達,給人類帶來了種種便利,但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如汽車尾氣的排放對空氣的污染,農藥的使用對人體的危害。再如手機帶給人們全新的通信觀念,但長時間使用手機會造成微波對人腦的輕微輻射,而且手機的工作頻率與飛機的導航雷達相近,乘客在飛機升降中使用手機會造成干擾而使飛機偏離航向甚至墜毀。還有,作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幾乎家家都有電冰箱、空調器。但由於電冰箱和空調器中的製冷劑氟里昂不斷泄漏,使大氣中的臭氧層受到嚴重的破壞,造成紫外線對地面的照射強度加大,患皮膚病的人數大量增加等。)
3、看第二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思考以下問題: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麼特點和影響?
學生閱讀教材,提煉有效信息,老師講解。針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做到論從史出,通過材料分析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蒸汽機從研製到18世紀定型投產用了84年,電動機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術大多在10年內就投入應用,從發現雷達原理到製造出雷達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從開發到應用為6年,晶體管4年,行動電話4年,激光從發現到應用不足2年,電子計算機自問世至今已發展到第五代,我們從中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一個特點;從生物工程技術興起的這方面來看,它涉及生物工程、化學等等很多領域的知識,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二個特點;20世紀初,科技進步因素引起的產量值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為5%~10%,20世紀70年代增長至60%,現在已達80%。通過這些數據使學生悟出科技進步已日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這就可以生動地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三個特點)。
關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由教師幫助學生分析,主要強調:1、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主要指第三產業的出現和比重的上升以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進一步加大。2、由於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因而許多國家大力發展科技,就像教材上說的歐洲「尤里卡計劃」,還包括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日本的「科技立國」戰略及中國的「863計劃」,這些都是不同國家在加強發展科技這一方面作出的相同意義的舉動,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構建網路深化主題】(5分鐘)
1、理清知識結構
2、小結;本課講述的是有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些知識,這場科技革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而且我們現在仍舊生活在這場迅猛的革命之中,我們仍然在感受著這場革命給我們帶來的變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利用好了,充分發揮它有利的一方面,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快地發展,教育學生重視科技的作用,懷抱堅定的歷史責任感,認清我們國家現在的國情,現在所處的世界局勢的情況,分清機遇和挑戰,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們國家的更快地發展。
【鞏固練習 掌握新知】(8分鐘)
設計意圖: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知識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牽引力教育Python課程,致力打造優質互聯網技術人才
※形似而神不似,仿生機器人如何突出重圍?
※Cluster(集群)[翻譯]
※這可能是最有趣的編程學習網站!
※Kaggle項目:泰坦尼克號生存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