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巴菲特是否值得中國的富人學
默認分類 2010-08-14 10:49:00 閱讀44825 評論293 字型大小:大中小
美國的首富蓋茨和巴菲特自己「裸捐」不算,還號召富人捐出一半的財產,很快在美國就獲得了40位富豪的相應。兩人再接再厲,準備到中國、印度,勸這裡的富人呼應。這下子有些人就慌了。其實,人家就是來呼籲一下。錢是你的,捨不得捐,那麼包二奶也好,修豪華墓地也好,或者投資移民也好,在我們這個「工人農民都不算數的國度」,誰還能拿你怎麼樣呢?但是,總有些又做婊子又立牌坊的。不學人家的榜樣,還講出套冠冕堂皇的道理,說什麼不捐是為了中國的發展。http://xueyong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32521424201071410490493/
比如,有人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這樣一番高論:「解決中國的貧困問題,到底是靠慈善,還是靠發展?….慈善指向消費,而發展有賴於擴大生產,兩者還是存在矛盾。慈善與發展的關係,在不同的國家也大不一樣。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市場經濟,增長已達極限,發展無求於積累,富豪捐錢無損於經濟運行。而在像中國、印度和墨西哥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潛力巨大,財富必須變成要素,投入生生產。假設中國富豪捐出全部私產,整個國家徹底均貧富,每個中國人的年收入也不過380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人是接近4萬美元。均貧富的中國人還是很窮,由此可見,慈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的第一要務還是發展。而發展離不開投資,需要資本,也就離不開富豪的私有財產。在市場經濟體制中,私有財富作為資本投入生產,參與利潤分配。財產是私有的,但作為資本進入生產和流通領域後,私有財產實際上已經社會化了。回頭再看私有財產和慈善,我們就會有新的認識:美國富豪倡導的慈善,實際上是把私有財產抽離生產領域,用於救濟窮人,資助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
這段論述能夠在中國的大報上體體面面地登出來,足以說明當今社會的既得利益集團在財富問題上愚昧到了什麼程度。第一,美國富豪開始「裸捐」並非自蓋茨和巴菲特開始。至少要追到卡內基。在卡內基時代,美國的人均GDP和當今的中國差不多。怎麼人家「裸捐」沒有影響經濟發展?第二,卡內基和他同代的富翁,如洛克菲勒等等,都是非常精明的企業家,不僅掙錢有效率,花錢同樣有效率。他們嚴格按照大企業的模式來經營自己的捐款,創造了基金會等組織。這樣,慈善(charity)和捐善(philanthropy)開始被區分開來。查查英漢字典就知道,這兩個詞的中譯都是「慈善」,很難看出什麼區分。說明中國人在這方面的知識還屬於文盲的水平。西諺說:「給一個人一條魚,你可以讓他吃飽一天;教他捕魚技術,則會保證他一輩子的溫飽。」慈善是給他一條魚,捐善則是教他怎麼捕魚。卡內基很明白,自己是從童工奮鬥成鋼鐵大王的。但是,他在美國登陸時,現代工業體系沒有建立,美國還是賺錢的處女地。但幾十年後的童工,就不可能有這種運氣了,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他有責任為後來人創造更多的機會。他的錢就多花在大學和圖書館上。
說美國的慈善「實際上是把私有財產抽離生產領域」的人,實際上連charity和philanthropy的區別也搞不清楚。在他們看來,「用於救濟窮人,資助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的善款就不算是生產性投資了。其實,從卡內基到蓋茨,美國這些富人都認識到,市場大多只能顧及短期效應。一些基礎的公共投資,比如教育體系,不能指望企業。這些基本建設,要麼靠大政府把持,要麼靠社會自己解決。你要抱持著「小政府大社會」的理想,就必須自己用philanthropy的方式帶頭裸捐好了。事實上,蓋茨基金會的許多錢,就投在了美國貧困地區的教育上。二十世紀美國的經濟成就,一大關鍵因素就是其優良的教育體系。這種體系的確立,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不是政府一手遮天,而是捐善和公共投資結合併競爭,創造了驚人的效率。如今中國的農村孩子人均教育行政經費才三五百塊,僅夠美國的孩子上一天學的。城市民工子弟的教育問題也沒有解決。難道把錢捐出來讓這些孩子上學,就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投資嗎?如果下一代的民工的教育水準還和他們父母這輩一樣,城市的房價再翻上一翻,他們靠縫衣服作鞋子還能進行國際競爭嗎?
中國的富人暴富才幾天,還是虛心學學人家為好。如果捨得花天價陪巴菲特吃飯,那就不如聽聽他老人家的教導,把錢如數地拿出來。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