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越活越年輕的奧秘,生物學諾獎得主告訴你
編者按:本文來自「遠讀重洋」(ID:readabroad),作者 王思涵
又是一年一度的婦女、啊不,女神節了。
然而,越來越多的女性同胞拒絕過 3 月 8 號的女神節,而是更青睞於 3 月 7 號的女生節。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女人的天敵:衰老
這個不可逆的自然現象,讓無數人頭大。但總有一部分人群,好像受到上天眷顧,無論年齡多大,相貌永遠年輕。
比如神奇的「林志」家族:
365 天送祝福的蔡國慶:
千年如一日的何炅:
以及下圖的台灣媽媽和兩位女兒,你分得清哪個是媽媽嗎?
其實,對青春的追求就是一種對死亡的恐懼。我們對「能活多少年」無比的執著,以至於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只為「多活幾年」。
那麼——
1人為什麼會變老?衰老是由什麼引起的呢?眾所周知,人的身體由細胞組成,這些細胞通過不停地分裂更新換代。每 7 年,這些細胞就會完成一次全員的更新。
當然,細胞分裂並不是無限的。1961 年,美國微生物學家奧那多·海佛烈克(Leonard Hayflick)提出了「海夫利克極限」論。該理論指出:人類體內細胞在分裂 56 次後即因自產毒素而消亡。當人的全部細胞停止分裂,新陳代謝也會隨之停止,人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也就是說,細胞分裂 56 次就是身體新陳代謝周期的極限,一旦到達了這個極限,我們的身體就會走向衰老、死亡。
這 56 次分裂的極限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如果我們掌握了這個決定性因素的原理,是否就能夠延長細胞分裂次數,得以長壽?
這答案就是端粒。
今天這本書的主作者,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是 200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她在 1975 年獲得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現任 UCSF(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教授。
《端粒效應》(The Telomere Effect)這本書就是她與她的團隊成員之一,艾麗莎·易佩爾(Elissa Epel)多年以來研究成果的精華。
布萊克本是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領域的先驅,研究時間超過 40 年,曾榮獲《時代》雜誌 2007 年該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100 大人物之一。2什麼是端粒?
端粒存在於染色體的兩端,長得像一個帽子一樣保護著染色體的兩頭。它的主要任務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它的長短影響著細胞分裂周期。
在細胞分裂時,它可以防止染色體的末端直接相連。
想像一個沒有繩花保護的鞋帶,它的兩頭一定有無數的線頭,非常的凌亂,很容易和其他線打結。端粒就起著繩花的作用,防止染色體在分裂時和其他染色體末端連接。
就像繩花用久了會磨損一樣,每次染色體分裂後,端粒都會因為磨損而變短。當分裂次數過多、端粒過短時,細胞就接近衰老。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端粒太短,它已經保護不了染色體的兩頭,細胞便會停止分裂。這就是細胞達到了海夫利克極限,分裂 56 次自行消亡。
所以,細胞分裂次數的上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端粒的長短。
新生嬰兒擁有的端粒數量大概是1 萬對;
到了 35 歲,端粒的數量減少到7500 對;
65 歲時僅剩4800 對。
這些消失了的端粒,正是因為達到了細胞分裂的極限。
3端粒長,則壽命長?端粒的長度是不是可以和人的壽命掛鉤?科學研究表明:是的。
美國研究「基因與環境等因素對人體疾病影響」最大的機構之一,RPGEH 組織,他們測量了 10 萬個志願者唾液端粒的長短,跟蹤實驗長達 3 年。
他們發現,人體的端粒長度,從 20 歲開始縮短,到 75 歲耗盡。這一發現在他們的數據圖中所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實驗數據竟然在75 歲後開始反彈。難道說 75 歲後,端粒開始自我恢復?
很可惜,這是一個倖存者現象。也就是說,很多擁有短端粒的人在 75 歲之前就已經去世了,倖存的都是擁有更長、更健康端粒的人。
不僅如此,2015 年哥本哈根的一個 64000 人的實驗表明,端粒的縮短會增加因癌症、心臟病等疾病死亡的概率。
不難看出,端粒的長短預示了死亡率。而且,RPGEH 10 萬人的實驗也對志願者進行了跟蹤。他們發現,當把所有死亡原因都算在內的時候,端粒較短的人群死亡率更高。
所以,端粒對人的壽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端粒的初始長短遺傳於父母,是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的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長壽的父母通常會有長壽的孩子。
這時候大家就會關心:
既然我們無法控制端粒的初始長度,而它又會不斷地縮短,我們有沒有辦法讓它重新長出來?
別說,還真有。
4端粒界的「修補匠」:端粒酶人體內有一種物質,它的工作就是專門修復端粒:端粒酶。作者布萊克本就是因為發現了端粒酶的存在而獲得諾貝爾獎。
端粒酶通過複製 DNA,把損失的端粒填補起來,讓端粒得到修復延長,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最終使得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
但是我們不能高興得太早。因為人體所產生的端粒酶數量,跟不上端粒消耗的速度,甚至在某一時間點,端粒酶會停止生長。
如果不能自我生產,我們能不能像補維生素一樣,吃端粒酶類的補品?
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端粒酶數量過多,人體將無法控制細胞分裂。當一個細胞永無止盡的分裂時,它就變成了癌細胞。
從現有的研究來看,攝入人造端粒酶會大大增加這些酶轉化為癌細胞的概率。所以,從作者的專業角度來看,攝入人造端粒酶並不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這麼說來,人類好像對端粒的自然縮短束手無策,只能認命。真的是這樣嗎?
5你的端粒,你做主!布萊克本在端粒界奮戰了幾十年。她一直想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當我們了解了端粒的來龍去脈以後,我們是不是能通過改良生活習慣,促進端粒酶的再生,保持端粒的健康狀態?
這本《端粒效應》就是布萊克本給出的答案。在介紹了端粒對於人體的重要性後,布萊克本和易佩爾就要為讀者們揭曉:生活中的哪些因素與端粒的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繫?我們當下又能做出哪些改變,減少端粒的磨損?
6你的焦慮正在殺死你的端粒為了找到壓力和端粒的關係,作者找到了一群長時間在高壓下工作的人:看護人員。
看護是一個 24 小時的高強度「工作」。身體上的疲勞還不算什麼,看護人員的心理承受能力每天都在經受著挑戰。
2004 年,作者們找到了一組孩子有先天疾病的母親,還有另一組有著健全孩子的母親,對她們進行了跟蹤研究。
最終發現,照顧孩子的時間越久、感到自身壓力越大的母親,端粒數量越低、長度越短。把她們個人的其他影響因素(年齡、身體狀況等)控制以後,得到的結果還是相同的。
也就是說,端粒的長度與承受壓力的時間長短有關。
短期的壓力並不會傷害你的端粒,這種刺激反而會增強細胞的體格;
但是長時間的壓力則會給端粒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這麼說,如果我有一份高壓的工作,是不是我的端粒就無藥可救了呢?實際上並非如此。
研究還發現,有的母親們即使在壓力山大之下,依然有著和常人一樣的健康端粒。這讓作者感到無比興奮,她們是怎麼做到的?
在做了各種針對壓力的研究後,布萊克本和易佩爾發現,即使你長期生活在壓力之下,也有辦法保持端粒健康,而且不用強行脫離高壓的環境。
壓力有兩種,一種是客觀環境造成的「經歷壓力」,另一種是主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
在這些母親身上,她們受到的「經歷壓力」程度是相近的,但不是所有人對壓力的「反應」都相同。確切的說,只有一種壓力反應直接導致了端粒的損傷,那就是「心理壓力」,或者叫它「危機焦慮」(Threat Stress)。
7危機焦慮危機焦慮不是現代人獨有的,而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面對危機所作出的本能反應。
當我們受到捕獵者的威脅,比如面前衝過來一頭獅子,危機焦慮就會陡然上升。我們的大腦會不由自主地想像我們被襲擊的畫面,並提前做好被襲擊後的創傷恢復準備。
打個比方,假如明天你有一場面向 300 個觀眾的重要演講,你今天是不是會特別緊張?入睡前,你會不會一遍遍地背稿子,設想出 100 種演講失敗的情況?
忘詞了怎麼辦?
觀眾根本聽不進去怎麼辦?
我準備的笑話都沒有人笑怎麼辦?
……
你不斷地回想起從前演講失敗的經歷,自信心大受打擊,對明天的演講更沒有把握了。
結果,你整晚都沒有睡好。
危機焦慮程度很高的人,往往都有預見性的擔憂。他們把很多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想像得非常糟糕,因而感到恐懼、焦慮,甚至自卑。
所以,壓力產生的危害主要不是來自外在的「經歷壓力」,而是它給你帶來的心理上的脅迫感——即使「經歷」本身還沒有發生。
如果你的心智長時間地被這些心理層面的壓力所佔據,那麼端粒縮短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心理壓力很大,有著高度的危機焦慮,有沒有什麼辦法做出積極的調整?
當然有,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一個人的反應不可能是完全負面,或者完全樂觀的,他的反應一定是危機性反應和挑戰性反應(Challenge response)的綜合。
挑戰性反應會調動體內的積極響應:心跳加速,血氧含量增加,各種生理反應都在為迎接挑戰而準備。
挑戰性反應能夠幫助你更好地做出決定、完成工作,還能讓你的大腦保持年輕。實驗人員在運動員身上發現,挑戰性反應更強烈的運動員更容易取勝。
只要挑戰性反應的佔比大於危機性反應,你就可以健康地面對經歷壓力,你就能更好地去選擇你的生活體驗:將危機轉化為挑戰。
這聽起來無比簡單,不就是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嗎?
確實,這說起來很容易。但是擁有積極心態的方法是什麼?作者就給我們列了兩個。
8當下你可以做的改變1/ 減少自尊心的威脅(Ego threat)
每當你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的時候,拿起紙和筆,寫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當然,最好和那些帶給你壓力的事情無關)。例如,你的人生目標、你的願景規劃。
當下的事情非常棘手,帶給你極大的困擾。但是,你要提醒自己,你最終的遠大目標是什麼,當前的壓力有什麼積極的影響:壓力正在用什麼方式,幫助你走上正確的道路。
換句話說,眼前的重負,是為了未來的詩與遠方所打下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你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是由你內心的價值觀所支撐的,而不是來自於單個事件的結果。沒有任何壓力能夠打垮你,只要你不再否定自己的價值。
2/ 將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分開(Distancing)
情緒摻雜在思考當中的時候,你很難擁有一個清晰的頭腦,很容易被情緒給帶走,陷入焦慮、恐懼、自我唾棄的旋渦。因此,你需要將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隔離開。
語言上的隔離:當你在思考的時候,與其說「我覺得……讓我感到困擾」。應該說「小明(你的名字)覺得……讓他感到困擾。」
你將自己置身事外,可以有效地避免當局者迷,不被湧上來的情緒所綁架。
時間上的隔離:當你在思考眼前的事情的時候,因為時間上離你最近,所以它會被無限放大,好像「這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了」。
下次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你要問自己:「10 年後,這件事對我的影響還大嗎?」實驗表明,認清一件事的非永久性,能夠幫助你更早地看淡它。
9小結
《端粒效應》這本書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它沒有一句話是隨便寫下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嚴謹的科學實驗推敲後才寫就的。
讓我們迅速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
端粒存在於染色體的兩端,它的主要任務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
端粒的的長短影響著細胞分裂周期,與壽命的長短有直接的關係。
端粒酶可以修復磨損的端粒,但是人體產出的端粒酶數量微乎其微。作者並不建議攝入人造的端粒酶,因為很容易致癌。
長期壓力所帶來的危機焦慮感,危害著端粒的健康。然而,只要能夠將負面的心理反應轉化為挑戰性反應,即使面對高壓,也不會損害身體健康。
減少自尊心的威脅,將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分開,是轉變心態的核心。
擁有健康的端粒,才會有健康的細胞,才會有年輕的身體。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慧·見(第54期):高歌神曲追女神
※別猶豫了,你女神沒有男朋友
※湯唯談閃婚:怎麼會放過改變命運的機會?|湯唯|女神|明星生活
※劉濤高圓圓媲美,誰最漂亮一比就知道!網友:都是女神
※江山不倒女神不老 加起來300歲的你們如今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