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音律PK法律

常回家看看音律PK法律

琴台書院原創音樂作品 2011-01-13 13:49:08 閱讀329 評論11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1999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觸動了無數國人的內心情感世界,質樸的旋律,樸實的話語,濃郁的親情呼喚著每一個兒女的心,反映出在中國這樣一個具有尊老傳統、注重親情倫理道德的文明古國,即使在21世紀的信息社會年代裡,人們對以親情維繫家庭關係仍然具有強烈的認同感,恐怕這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能夠生生不息繁衍壯大的文化和倫理紐帶。近來,《南方周末》援引《法制晚報》報道,新修訂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彆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這一擬立法規定子女「常回家看看」引發廣泛爭議。

華聲在線「帝國良民」著文《從「大義滅親」到「常回家看看」看立法之虞》認為,政府鼓勵公民「常回家看看」實乃是德政。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漸漸步入老年之列,加之就業的多元化和就業人口的大範圍流動,所謂「空巢」家庭、「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子女們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就業壓力、生存壓力也變得無暇顧及其他,忙於工作和生活之奔波,甚至面對遠在家鄉的曾經含辛茹苦養育自己的兩個或者四個老人,背井離鄉的子女或許在思念之餘陷入兩難,誰不想回家看看日漸年邁的父母呢?「常回家看看」這樣一個道德倫理範疇的傳統文化習俗,最近卻要被立法確定,讓人感覺荒誕不經,多此一舉。

本博主覺得,中國的法制問題的治理,主要是違憲架構以及司法與執法公平正義的問題。立法容易,司法難,隨意立法,也是一種亂象。《常回家看看》這首音樂作品,對維繫家庭倫理與社會和諧,比立法規定更具積極意義和影響力。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將「常回家入法」者,應屬於幸福一類。一張報紙,一杯清茶,處理立法工作,那個幸福感也是一樣的,然而各行各業有閑之士是少數,勞苦大眾為生計奔波,跪著吃飯不容易,無法常回家看看,也屬於無奈。好男兒志在四方,失地農民外出打工,貧寒學子異地求學……每到年關春運高峰,回家的人流,風雪無阻,不是因為法律規定,而是人性如此!

俗話說,妻不賢子不孝無法可治,清官難斷家務事,以維護老年人權益名義,慫恿父母與兒女對簿公堂,反映了立法者與人情世故的隔膜。中國的立法者說不清是官員還是代表,有為強教唱讚歌的、有宣傳高薪養廉的、有以黨的名義設公堂的、有「民主黨派」由納稅人供養的、有呼喊居委會取代業委會的,有禁止3人以上合租住房的,有規定使用權由別人決定的、有撿到錢財被逮捕的、有人犯或小姐被遊街的,有學校勒索借讀費不違法的、有趕不上火車票錢被打水漂的,現在又有不回家要負法律責任的等等替民做主的事見怪不怪,令人啼笑皆非。這些亂象說明什麼?說明中國還沒有真正進入公民社會,法制建設和政治改革,任重道遠!建設和諧社會、尤應修文德,復興中華文化,音樂藝術對社會家庭文明健康的熏陶教化不可或缺。

請試聽我的音樂近作,笛簫組合演奏,D調。苦竹梆笛,筒音作2。本博主對作品進行了適當改編。前段表現老婆由思念而急盼回家看看,歸心似箭;接下來是老公「妻唱夫隨」;最後全家老少團聚,和和美美,其樂融融。武漢大學羅教授曾指歌曲《常回家看看》歧視女性引爭議,所以本博主對這首曲子改為「妻唱夫隨」,不明確是回娘家還是婆家。

自動播放模式

歌詞: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菜,生活的煩惱向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洗洗筷子,刷刷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啊,一輩子總操心,就換個平平安安。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曼妙音律,讓心靈漫步雲端
音律之海--倉央嘉措的《那一天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世》
轉,音律常識
平沙落雁 衡陽自古多音律
聆聽宇宙隱匿起來的音律 接下來是宇宙的有聲電影

TAG:法律 | 回家 | 音律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