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葉:溫經絡,逐寒濕,暖子宮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葉。中醫學認為艾葉性味苦、辛、溫,有小毒,歸肝、脾、腎經,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的功用。《本草從新》言其「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

傳說唐朝名醫孫思邈自幼好學,從5歲開始跟隨父親走街串巷給人看病,經常到山上採集藥品。一天孫思邈和幾個小朋友到山上一起玩耍,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腳崴了,腳腫得很厲害動彈不得。小朋友疼痛難忍,坐在地上哇哇直哭。怎麼辦?孫思邈靈機一動就從地上拔了一把草放在嘴裡嚼爛糊在小朋友疼痛處,過了一會兒,小朋友不哭了,而且腫痛也在逐漸消失。其他小朋友問孫思邈是什麼葯,孫思邈思索片刻,他想,小朋友哭的時候總是哎哎的,就把這種草藥叫「艾葉」吧。從此「艾葉」這種葯一直用到今天。

艾葉來主要產於湖北蘄春,習稱「蘄艾葉」。藥用時可分為生艾葉、艾絨、艾卷、艾葉炭,具有消腫止痛,通經活絡作用。艾絨就是將生艾葉置於碾槽中碾成絨狀,艾卷是將艾絨用紙捲成筒狀,這兩種主要是外用,用於治療虛寒月經不調,行經腹痛,腹中冷痛等。艾葉炭主要用於溫經止血,痛經,少腹冷痛,宮寒不孕,吐血,尿血,崩漏經多等。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

【應用】

1出血證

艾葉氣香味辛,溫可散寒,能暖氣血而溫經脈,為溫經止血之要葯,適用於虛寒性出血病證,尤宜於崩漏。主治下元虛冷,沖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可單用本品,水煎服,或配阿膠、芍藥、乾地黃等同用,如膠艾湯。本品溫經止血,配伍生地、生荷葉、生柏葉等清熱涼血葯,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種出血證,如四生丸。艾葉之用,既可加強止血,又可防大隊寒涼藥物而致涼遏留瘀之弊。

2月經不調、痛經

艾葉能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尤善調經,為治婦科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之要葯。常用於下焦虛寒,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宮寒不孕及帶下清稀等證,每與香附、川芎、白芍、當歸等同用,若虛冷較甚者,再配伍吳茱萸、肉桂等,如艾附暖宮丸。用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可以單味艾葉煎服,或以之炒熱熨敷臍腹,或配伍溫中理氣之品。

3胎動不安

艾葉為婦科安胎之要葯。如《肘後方》以艾葉酒煎服,治療妊娠卒胎動不安;臨床每多與阿膠、桑寄生等同用。

此外,將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炷等,用以熏灸體表穴位,能溫煦氣血,透達經絡,為溫灸的主要原料。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溫經止血宜炒炭用,餘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藥性溫燥,陰虛血熱者慎用。有小毒,不可過量服用。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人體經絡穴位分解
養生學習--十二經絡
十二經絡
經絡手診法 二、望指診病的方法-針灸中國Acucn.com
中醫時間醫學與經絡

TAG:子宮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