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輔仁大學舊址、柳蔭街、龍頭井、侯寶林與末代皇叔濤貝勒
濤貝勒是位有節有才有趣顏值又高的大玩家。
侯寶林大師不僅跟濤七爺有交情,和定阜街輔仁大學也極有淵源。
瑞典學者喜仁龍在20年代拍攝的七爺府是什麼樣的。
柳蔭街的地名1965年才出現,這塊地方原來叫什麼。
今天說說輔仁大學舊址、柳蔭街、龍頭井、侯寶林與末代皇叔濤貝勒的故事吧。
早知道輔仁大學舊址和隔壁十三中原是濤貝勒府,我一直以為濤貝勒也是不學無術坐吃山空的主兒。近來讀書才發現竟是位有節有才有趣的人物。
濤貝勒曾執掌宮禁大權,善馴馬、能烹飪、通書畫、精戲曲,顏值還高。
馬從眼前過能說出幾歲,吃羊肉餃子能吃出是後腿還是裡脊肉,李萬春跟他學戲三年。曾拒任偽滿之職而擺攤賣糖豆大紅棗為生,是個有氣節的人物。
當年清穿的姑娘們都撲向四爺八爺十三爺,怎麼沒有穿到晚清,意淫一下末代七皇叔的。
定阜大街、龍頭井這一帶,在清代是正黃旗的地界,府第眾多。我常想,不知道夏天的晚上,慶王府、恭王府、濤貝勒府上的人會不會沒事手裡拿把扇子互相串個門。
濤貝勒府第很大,位置其實應該算在定阜大街上,現在門開柳蔭街27號。
北京的王府與文化中說:
《宸垣識略》中記載:「愉郡王府在龍頭井」,鄭親王端華於咸豐十一年被賜死降爵,其府分給了鍾郡王奕詥。同治七年奕詥薨,該府又發還給鄭親王承志,載瀅只好搬到原愉郡王府,載濤襲爵後,此府又稱:濤貝勒府。
這段文字信息量有點大。按鳳姐的話講「這是四五門子的話呢。」。
載濤生在醇親王府,是醇親王奕譞的第七子,他的親五哥是溥儀的生父載灃。
幼時,慈禧太后先把他過繼給奕謨貝子為嗣子,後奕謨貝子獲罪,恰鍾郡王奕詥的嗣子載瀅因義和團革爵發還本支,就把他又過繼給了鍾郡王奕詥。
反正就是濤貝勒先後有三個爹,而愉郡王府和濤貝勒府府址在同一個地方。
濤貝勒曾是溥儀不可或缺的臂膀和拐棍,向溥儀舉薦庄士敦、勸立婉容為後、籌辦溥儀大婚、溥儀出宮和鹿鍾麟談判,赴東陵善後孫殿英盜寶案。。。正史野史上的樁樁件件事都和濤七爺相關。
後來,濤貝勒失了鐵杆皇糧,民國14年(1925年)3月,將龍頭井衚衕的貝勒府作價十六萬現大洋,以百年為限,典給天主教本篤會,作輔仁大學校舍。
民國19年(1930年)輔仁大學于濤貝勒府花園南空地和馬圈上建教學樓。樓北的花園仍存,輔仁大學的操場,過去是濤貝勒養馬,放馬車的地方。
(某年的樓頂是有十字架的,現在早已經拆除)
瑞典學者喜仁龍曾於20年代拍攝出版了許多照片,其中就有七爺府,賈珺的《北京私家園林志》里有些資料,去過這個園子的看見這些圖估計會覺得驚喜吧。
(這張圖難得,像是原來校史陳列館的那個地方,不知道現在作何用途,能看出南面沒有教學樓,樹影婆娑)
(前面的池子沒有了吧)
(這個八角亭沒變樣)
侯寶林先生的自傳《一戶侯說》里講述過濤貝勒府由盛而衰的這一段往事:
舅舅又求朱琴心的朋友給父親找的工作,去當廚子,就在現在定阜街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那個地方,原來叫輔仁大學。輔仁大學沒有蓋起來的時候,這個地方是載濤的房子,叫濤貝勒府。
當時正趕上載濤聘女兒,是二女兒還是三女兒記不清了,反正用滿族的名字,叫格格,不是二格格就是三格格出嫁,因此廚房要添人。在這樣的情況下,父親到濤貝勒府當了一個廚子,而且這也是他的本行。
後來,舅舅的生活也不好了,我們不好意思再住在姥姥家了,就搬到現在叫柳蔭街的地方去住,就是北京師範大學北牆外邊的小衚衕,那時叫扁擔衚衕。我們住在衚衕東口路北頭一個門裡,是個大柵欄門,好像當初是濤貝勒府的馬圈,後來成了洋車廠。
母親和我在北房住了一個時期,再往後,我們又從福壽里十九號搬到二十三號,還是銀家的房子。那時濤貝勒府已經賣了,開始蓋輔仁大學了。
我記不得那時是幾歲,正好那時輔仁大學蓋房,整筐整筐的廢土往外抬,福壽里中間即現在師範大學化學系的地方正好是一個大坑,廢土就倒在坑裡。我們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就整天在那些臟土碎磚堆里撿些釘子、鐵皮,偶然撿到一些銅絲就高興得不得了。
據說因此侯寶林見到載濤的時候總是稱其為「老飯東」。侯先生說的這些地名看著特別親切,但是我總覺著方向反了,或許是當時的街巷和現在有出入也未可知。
我有張民國25年1936年的《北平市內外城分區地圖》,侯寶林先生說的那些地名歷歷可見。福壽里、扁擔衚衕應該在輔仁大學的南邊。
(扁擔衚衕、福壽里、李廣橋西街在1936年的地圖上仍然可見)
據《北京地名典》和《北京市西城區地名志》:
定阜大街:
明稱定府大街,朱元璋大將徐達府邸就在此,後徐達之子徐增壽被封為定國公,承襲了父親的府第,遂有定府大街之稱。清乾隆作定府樓街,清末改回原稱。民初未變,後又將府諧音為阜。1965年整頓地名,去大。
龍頭井街:
北起定阜大街,南至地安門西大街。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舊時分為兩段。北段明時稱人頭井,入清後雅化為龍頭井。南段稱為南藥王廟街。為正黃旗地界。1911年後統稱龍頭井。
柳蔭街:
原為河道,明中葉為保證皇城供水,從德勝門橋東開了月牙河,柳蔭街即此河道的局部。因明太監李廣在河上架設了主座橋,名李廣橋。因河道兩側多楊柳,又稱楊柳灣。1965年更名為柳蔭街,寓意柳蔭常在。
咱們還回來說男神濤貝勒吧。聽輔仁大學的舊事,老離不開濤貝勒的馬圈。原以為是八旗子弟擅騎射罷了,誰曾想濤貝勒騎術精湛。十幾歲學習騎射,曾留學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能駕馭各種烈馬,而且養馬相馬都是出名,簡直就是伯樂在世。
建國後,被毛澤東主席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
賈英華先生的《末代皇叔載濤》里有這麼一段兒:
無論什麼馬在眼前一走,他就知道這匹馬什麼牙口,能分辨出馭馬、長於奔跑的馬,和馴不出的柴馬。
濤貝勒說:如果僅是驗證馬齡,在我這根本不算一回事。
濤七爺的戲就不用提了,雖是天潢貴胄,也是一代京劇名票,李萬春跟他學戲三年,他給劉長瑜說過戲。
據說在家裡,上上下下都挺怕他排戲,鑼鼓點一起,他就會披掛上陣,不達到演出效果,廚房絕不開飯。
凡是玩家,似乎沒有不好吃的。濤貝勒遍嘗御膳,尤擅親自下廚烹飪,中餐西餐都有幾手絕活。自己琢磨果木烤鴨罈子肉,炎夏時節,用西瓜和五花肉作翠衣肉,家常做包餃子、核桃酪玫瑰餅,醋滷麵條。
唐魯孫的《吃餃子雜談》有這麼一段
談到最會吃餃子,那就不能不佩服遜清貝勒載濤啦,有一年數九天下大雪,他忽發雅興,到東安場東來順,要吃羊肉白菜餃子,指明羊肉要用後腿肉,等餃子上桌他嘗了一口,立刻大發雷霆,指責跑堂不照吩咐去做,敢情灶上看見一塊羊裡脊又細又嫩,就把那條裡脊剁了餡兒了,誰知那位美食專家舌頭真靈,居然吃出不對勁兒來,真可謂神乎其技了。
當年濤貝勒名義上是租,實則為賣,收取的那十六萬租金,其中八萬購置了山老衚衕舊門牌2號的院子。剩下八萬存了銀行,後來因一位如夫人倒騰房產,虧損了不少。
濤七爺有一妻三妾,原配癱瘓,二三房如夫人都是伺奉貝勒和夫人的丫環收了房。四夫人是唱大鼓的窮人家姑娘。
王府井新東安前面有一組唱大鼓的雕像,原型就是濤貝勒的四夫人王乃文,右坐的是白鳳鳴。
故事說也說不完。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輔仁大學舊址本就極美,再加上濤貝勒的傳奇,北京處處的閑瓊碎玉,實在是太惹人情思了。
註:
1、題圖是載濤溥伒溥佺合畫的扇面
2、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問題請您告知。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