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焦慮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重霾之下一位母親的思考

(圖片來源網路)

上輪重度霧霾來襲的時候,眾多帶著孩子逃離北京的文章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可事實是,又有多少家庭有能力帶著孩子逃離或移民呢?

前兩天又一次席捲全國的霧霾讓剛剛進入寒假的孩子們陷入了莫名的失落中,每天早上起來,波妞都會邊穿衣服邊看窗外,擺出一副小大人的語氣嘆著氣說,「真煩,今天又是霧霾。「LG笑我說,波妞吐槽的樣子跟你真是一模一樣。他這麼一說,我一怔,好像真的如此,但是,這樣真的好么,霧霾還會襲擊寒假多少次呢?

上輪重度霧霾來襲的時候,眾多帶著孩子逃離北京的文章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可事實是,又有多少家庭有能力帶著孩子逃離或移民呢?霧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給我們的身體造成諸多損害,同時也影響我們的心情。想起前兩天看到的新聞,孩子們放假去賣場里玩體感運動,雖然賣場的條件不好,但孩子們臉上卻洋溢著單純的快樂。作為一位母親,我很受觸動,也思考了很多,孩子天性本是樂觀的,而大人在抱怨霧霾,抱怨環境的同時,釋放的負面情緒,對孩子何嘗不是心理上的二次傷害。那麼,在現狀無法改變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不要讓孩子處於恐慌之中,告別威脅式溝通

「怎麼又把口罩給忘了?你怕不怕生病了又要去醫院打針?」

「說了多少次,回家先洗手,外面臟死了,吃到肚子里會有蟲子。」

仔細想想,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類似恐嚇的句式呢,「你不做好這個,就會發生這個」,在日常親子溝通中,父母為了達到管教的目的,自覺不自覺的會使用這種「威脅式溝通」,因為霧霾讓我們焦慮,不知不覺就把這種焦慮的情緒施加給了孩子,然而伴著這些威懾式的溝通,久而久之孩子的信心和勇氣也會一點一點瓦解。

「人人都有免於恐懼的權利」,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健康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要激發個體面對挑戰和困難,發展出健康的行為,「資源溝通」遠比「風險溝通」有效,「如果做好這個,就會發生這個」,在環境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改善的前提下,讓孩子用平和的心態面對霧霾,告訴孩子,霧霾就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天氣現象,就像下雨應該打傘防止自己被淋濕,霧霾應該戴口罩,勤洗臉,防止污染物通過鼻子和嘴巴進入自己的身體,是自己要對自己做好的保護。

正確教育,引導孩子對環保和科學的關注

統計顯示約72%的人都覺得霧霾是無法預防的,並為此悲觀抑鬱。事實上霧霾的確不好預防,最主要的還是要減輕污染,政府做好治理工作;普通大眾提高素質,不去做破壞環境的事;媒體普及相關知識,及時公開各項指標,讓人們樹立正確認識。

對於家長來說,除了以身作則,在行為和心態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還可以在這樣的契機下,為孩子樹立積極的價值觀,把孩子對於霧霾的恐慌,引導到對於環保的關註上,有些媽媽不知道要怎麼告訴孩子如何面對霧霾,要怎麼告訴孩子為什麼空氣太臟就不能去上學,要怎麼給孩子解釋為什麼天空是灰濛濛的,可以跟孩子一起看一些科普視頻,學習一些環保的知識,教導孩子們觀察和愛護身邊的植物、動物,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鼓勵和激發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和嚮往,通過好好學習,未來為環境的治理做出貢獻。

適度的室內運動,培養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孩子缺乏運動的危害,媽媽們應該都很清楚,影響骨骼發育、腦部智力發育、身體素質下降、免疫力下降,而最新的研究表明,缺乏運動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憂鬱、叛逆、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這幾輪霧霾來襲,學校體育課喊停,戶外運動減少,運動量嚴重不達標是媽媽們一直頭疼的問題,因此,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室內的體感運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拉近親子關係,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體感運動指的是通過攝像頭來捕捉動作,用身體作為遙控器去控制遊戲中的人物,做出各種姿勢,比如切水果、攀岩、開賽艇,達到娛樂和鍛煉的效果。不需要手柄,也不怕孩子玩到興起脫手把手柄甩到電視上。體感運動最大的吸引力在於趣味性,相比於其他的運動更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內容健康益智,畫面生動形象,讓孩子玩遊戲的同時全身都能得到鍛煉,也會大大提升親子關係的質量。以微軟的Xbox舉例,既有「水果忍者」、「運動會」這樣適合全家一塊動起來的體感遊戲,也有孩子們非常熱衷的「我的世界」,在大屏幕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提升孩子的創造力,鍛煉手指的協調能力,還能保護眼睛。

空氣凈化,你家真的達標了么

把空氣凈化放在最後來說,就是因為現在幾乎家家都已經安裝或計劃安裝空氣凈化器,但是,你真的選對了么?這裡再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空氣凈化器的選擇首先要看從潔凈空氣的輸出比率來考慮,輸出率越大,凈化效果越好。而空氣凈化需要達到兩個硬性指標:首先,要保證室內空氣達到一定的換氣次數,目前國際上通用標準是不少於5次;其次是一次凈化效率要高,若室內存在持續污染源,這兩個指標可以是室內污染物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所以,如果市面上看到不滿足這兩項標準的空氣凈化器,就不要買了,它們本身也不能稱之為凈化器。

其實並不是中國媽媽焦慮,世界上每一位母親在面對孩子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脅時,都很難做到淡定。然而,因為我們的焦慮,讓孩子也失去了面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甚至陷於恐慌與負面情緒之中,這顯然不是為人父母希望看到的。其實在心理學中,「焦慮」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大腦應對未知風險時產生的一種應急機制。適度焦慮不但不會傷害我們,還會成為改變自我的動力:它在提醒我們哪裡出了問題,督促我們去尋找如何做得更好。女人雖脆弱,母親卻堅強,面對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反思、行動,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一步一步成為更好的家長。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焦慮感都是來自於內心身處的貪婪和慾望
學者稱焦慮正蠶食國人幸福感
《圓桌派》第三季觀感系列--遇到逆境該怎麼辦?
25個行動,跟焦慮說再見!

TAG:孩子 | 焦慮 | 思考 | 母親 | 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