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歷史,小說家的「藥引」
08-09
十年砍柴:歷史,小說家的「藥引」發布時間:2013-02-23 11:24 作者:十年砍柴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765次
推薦閱讀:
「假如當時丘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金庸《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故鄉臨安縣牛家村),那麼秘密跟蹤他的那些金兵就不會死在郭嘯天和楊鐵心他們兩家人的院子里,同樣,完顏洪烈也不會見到包惜弱而對她念念不忘;若郭、楊兩家不受波及,李萍不會流落大漠,郭靖和楊康將會平平安安的出生在牛家村,江南七怪自然也就不會前往大漠;沒有六怪和郭靖相助,鐵木真就會死在扎木合他們手上,蒙古各部落也就不能統一。。。。。」 這是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個帖子。作者將歷史和金庸小說的情節雜糅在一起,一個偶然接著一個偶然,以此來誇大「蝴蝶效應」。 當然,看完這個帖子的人,多數會心一笑而已,並不會當真。但此帖流傳之廣,說明金庸武俠小說情節是幾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而將那些情節鑲嵌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對中國讀者來說,顯得更具有藝術的震撼力。 如果說這個網帖只是搞笑,那麼去年一個引發輿論熱議的政府行為就不僅僅是搞笑了。剛剛將「襄樊」改回「襄陽」的湖北省襄陽市有關部門,決定在流經該市的漢江之濱,立一尊郭靖、黃蓉塑像,以此紀念這對大俠夫婦死守襄陽。 對此,批評者認為將小說家言當成史實,真是荒謬;而贊成者認為,中外一些城市在公共場所為神話或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立項,不乏其例。如中國的女媧、伏羲;外國的堂吉訶德。 這樣的爭論,無法分出孰對孰錯,我覺得唯一能說明就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巨大影響力。今天的中國人,知道襄陽和南宋抵抗蒙股軍隊的襄陽之戰,多數是通過《射鵰英雄傳》。而歷史上延續六年的這次圍城之戰,沒有郭大俠什麼事,而值得後人尊重是呂文德、呂文煥兄弟。——儘管呂文煥在兵盡糧絕之際,為保護一城百姓不得不歸降蒙元。可呂文德在金庸的小說中,是作為昏庸、怯弱的角色出現的。顯然,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在襄陽立真實存在的呂氏兄弟塑像的正面效果,遠不如立虛構的郭靖黃蓉夫婦塑像。 這,或許是歷史的無奈和文學的榮耀。對於小說家特別是中國傳統的小說家來說,將歷史作為「藥引」,是極大催發小說「藥效」的不二法門,金庸先生深得其中三昧。 金庸從他第一部獲得廣泛讚譽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路》開始,他就有意識地選擇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將自己虛構的人物和故事放置其中。金庸的巧妙還在於,他選擇的歷史時期,不是距今甚遠的秦漢、兩晉和隋唐——因為太遙遠的時代,一般華人印象不深。他選擇了宋以後,如此,華人對歷史背景不至於太疏離。如:《書劍恩仇錄》寫以清朝乾隆朝平準格爾部門為背景;《鹿鼎記》的背景則是康熙朝平「三藩之亂」和滅台灣鄭氏政權;《碧血劍》寫明清鼎革之際;《倚天屠龍記》的背景元末明教起事推翻蒙元;《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則是將故事場景放在南宋到元初。——其短篇《越女劍》,故事背景為春秋時期,算是一個例外,是其武俠小說中影響最小的一篇。 對許多武俠愛好者而言,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觀主要來自金庸的武俠小說。這並不奇怪,中國從古至今,真實的歷史文本影響的是占社會的少數精英人士即士大夫,而對多數老百姓來說,他們的「三觀」,是由寄生在歷史中的文藝作品塑造的,如白話小說、評書、戲曲。金庸師法古人,並發揚光大。 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外加《金瓶梅》,除了《紅樓夢》外,其他四部小說,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而且如今天讀者因金庸武俠小說產生美麗的「歷史誤會」一樣,明清時期的許多中國老百姓,也將小說家言認為是真實的歷史。比如《三國志》中的周瑜和諸葛亮,遠非《三國演義》中那位年輕英俊心胸狹隘的周郎和老謀深算近似妖怪的孔明。而關羽則是文藝形象壓倒性勝出歷史真實的典型範例。歷史中的關羽功績平平,在三國時期眾多人物中並不突出。而由小說、戲曲和評書的演繹,他被推上與至聖先師孔子比肩的「武聖」地位。考察「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歷史地位之形成過程,可更好地解讀士大夫和老百姓審美觀、歷史觀之差異。孔子成聖人,是歷代儒生的通過對經史的詮釋完成的,關羽成聖,是歷代老百姓據小說家言而推動的。《水滸傳》的故事,根據的是史料中「宋江等三十六人縱橫河朔」的簡短記載。連神怪小說《西遊記》,也被吳承恩附會成大唐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經之事。而歷史中那位百折不撓的玄奘法師和《西遊記》中那位迂腐、有些愚蠢的唐僧形象相差得太遠。 中國古代小說家和民間藝人,以歷史為「藥引」,演繹出許多精彩故事,其核心價值觀是基本一致的,即宣揚「忠孝節義」,無論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屬於文人小說、無明確歷史背景的《紅樓夢》不一樣)等古典小說還是《隋唐演義》《三俠五義》《說岳全傳》這類評書,概莫能外。金庸以歷史為「藥引」的武俠小說亦是如此,他將儒生主張的「忠」和江湖人士推崇的「義」結合在一起,通過對郭靖、楊過、蕭峰、陳家洛等人物的塑造,來佐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觀。然而,到了金庸寫武俠收官之作《鹿鼎記》時,他以前的觀點受到了自我挑戰。所謂為國為民的「俠義」信念,往往敵不過現實的利益考慮。無論廟堂還是江湖,中國社會的歷史真實是:只有韋小寶那樣將禮義廉恥放一旁而個人利益優先的混混,往往能笑到最後。金庸所處的時代畢竟和那些小說家前輩不同了,他體察到巨大的社會變化,因此,儘管都以歷史為「藥引」,但配出來的「葯」,終究是有較大不同的。 |
來源: 作者博客 | 來源日期:2013-02-23 | 責任編輯:劉一非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連載]我們離婚了(三十):陳默捨身相救
※【第二章】比第一章長好多(~o ̄▽ ̄)~o大家的支持就是動力~說好遵循文風的粗體字就沒有過多發揮(≧ω≦)!
※他的小說版權昂貴,且很難完美改編。也許除了黑澤明難有勝任
※古龍武俠小說反映的真實人性
※幫主上小說:未庄的日子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