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探究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興義市馬嶺龍井職中:張 梅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把人生、自然與社會作為學習探究的對象,質疑問難,深入研究並解決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既是新課程改革的客觀需要,也是學生思維品質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當前的社會是學習化社會,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呢?怎樣才能把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呢?下面是我個人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探究法的幾點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學會探究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語文。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自覺的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才具備探究試學習的思想基礎。如我在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先花一點時間摸清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我的調查發現,學生對學習語文最大的問題就是朗讀興趣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我精心挑選了文章中鐮刀頭羊指揮老斑羚們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橋墩讓小斑羚飛過懸崖而自己卻墜落山崖這一段落。讓學生進行朗讀比賽作為導入鋪墊,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我又給學生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老斑羚為了救小斑羚寧願把自己的身體當做橋敦,在動物界有這樣的犧牲精神,那麼,人類有嗎?」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有的結合汶川地震中有獻身精神的人物,有的結合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同志等,很多同學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說到汶川地震中許多老師如譚千秋老師,為了救自己的學生用自己的雙臂緊緊的護著學生,而自己的頭確被石塊給壓扁了,他犧牲了自己保全了學生。這些事例不正是課文中老斑羚的真實寫照嗎?可見,這種情景的創設對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至關重要。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認真去探究。

二、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在閱讀教學中應用探究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就其本身而言,是師生心靈共同交融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以想像目標激勵學生,然後啟發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目標的橋樑。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並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結尾有這樣一句話:"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對全文的總結,概括了蕩舟灕江的情景,內涵豐富。這時我們可抓住詞句,引導學生想像: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們蕩舟灕江是怎樣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描述遊覽的情景。有時,教師要善於利用"空白點",引發學生"補想",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例如《長城》第三段 寫"聯想到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但古代勞動人民是如何修築的呢?課文沒有敘述。我們可抓住這一 "空白",讓學生想像古代勞動人民是如何修築長城 的。學生從環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開想像,深切體會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修築長城的艱辛。探究中學生髮展了思維空間,激發了想像的潛能,鍛煉了口語交際。又如在教《山的那邊》和《理想》這兩篇課文時我讓學生通過對比找出兩篇課文有著什麼樣聯繫。通過探究學生明白了兩首詩的內在聯繫是主題相同,都抒發了理想的意義。這樣的學習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教師多餘的講授和指導。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在語文活動課中運用探究

"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因此,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于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在活動課上,還將和課本上所學的內容緊密聯繫,使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學了《皇帝的新裝》、《口技》等這種類型的課文時,我讓學生在活動課上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的。他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的想像,任意發揮,自由表演,對參加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對表演獨特、新穎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通過此項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极參与其中,受到了各種鍛煉,提高了各種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在作文課上進行探究。

作文是經常令學生感到頭疼的字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改變現狀,必須加強探究性寫作教學。也就是要讓學生的頭腦豐富起來。 如何做到呢?正確途徑就是讓學生多觀察、多閱讀、多思考。多觀察,可以讓學生獲得最實際的寫作素材,能使文章有真情實感,容易打動人、感染人。學生在課堂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最主要的獲取寫作素材的渠道還是在課堂上閱讀。首先,老師就應該為學生把好舵,向學生推薦適合初中生閱讀的好作品,諸如《成語故事》、《中外歷史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徒生童話》、《朝花夕拾》、《人性的弱點》、《時文選粹》、《智慧背囊》等等,還可以讀一些好散文,比如《有一種進取叫堅持》、《崇尚逆境》、《父愛·海情》、《思念母親》等,閱讀得多了,學生就會積累很多寫作素材,思想也不斷豐富和成熟起來,為寫好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認為,指導學生閱讀也要有一定的方法,為了提高閱讀效果,告訴學生要善於對所讀材料進行分類摘錄、整理,比如名人名言一類、典型實例一類、精彩句段一類。精彩句段又可分為描寫類、哲理類等。在學生閱讀整理的過程中,老師應提倡學生不斷地背誦一些精彩片段,一方面學習作者的遣詞造句,體會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增加語感,另一方面,使自己從心靈深處受到熏陶,從而激發自己的寫作慾望,促發自己的寫作靈感。其次,與學生交流情感,對學生多進行鼓勵。對於部分學生,他們能夠語言通順、條理清晰、中心明確,就應當表揚。這樣他們就不會在作文中有挫折感,從而懼怕寫作,同時讓他們知道跳一下還能摘到更高處的「蘋果」。他們會慢慢地,或多或少的在文章中運用修辭、描寫等技法,使文章生動,從而提高。所以我認為要想進行好作文教學,我們應當重新建立一套平時的作文評價標準。最後,要有創新的思維。探究性寫作可以改革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增強寫作的開放性和自由度,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智慧和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並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真正實現新課程宗旨,開發具有開放性、綜合性、實踐性特點的新課程。

五、新課改下的名著導讀探究

「讀一部好書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名著,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無數人。語文課改後,對學生在名著閱讀的要求上有所提高,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從高中課改後把名著納入每個必修階段的主要環節中就可見一斑。另外,考試偏向於實際記憶和情節的展示,這也給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法再投機取巧。

雖然課改大大壓縮了必修課的課時,我們語文的教學進度很緊,每個階段的課時有限,但我在每個學段仍保證幾個課時的名著導讀課,是否到位,效果如何,還很難說,但在學生的觀念里已經灌輸了名著的重要性和藝術性,首先我採取了比較細化的方法,盡量不貪多,不貪大,從每個必修中小說的中短篇開始,如魯迅的《祝福》,《阿Q正傳》,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樣先排除學生對名著長篇大論的恐懼感;在來源上,發動學生資源共享,錯開閱讀,不會造成大家都找同一部讀;而如《三國演義》,就選取比較典型又比較有趣味性的情節,大家在課堂上共同閱讀欣賞,加以適當品析,這樣學生的興趣比較濃厚,有些學生在課後就會自己想辦法閱讀,而實在沒法做到的學生,只能要求他熟讀課文里的「名著導讀」部分的簡介了。這樣,至少大部分學生對《三國演義》這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印象;如《紅樓夢》,我先讓學生完成金陵十二釵的人物命運圖,學生先找來有關的章回閱讀。這樣下來,很多大部頭的書在學生眼裡難度大大降低了。其次,為推進學生的閱讀力度,提高他們的興趣,採用了活動課的形式,對名著進行梳理。例如,採用分組競賽的形式,內容上多設置一些環節,知識搶答,判斷正誤,情節接龍等;在四大名著的梳理整合階段,就曾經設計了這樣的幾道題目:1.《紅樓夢》中有個曲子「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其中「閬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無暇」指的是( )。2.在《水滸傳》中,綽號為「智多星」的人是( ),綽號為「九紋龍」的人是誰( )3. 《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說的是( )和( )的故事 。這樣的題目門檻不高,學生參與面也廣,都踴躍表現,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和實記水平都大大提高。另外,可以挑選合適的名著情節表演話劇小品,例如《堂吉訶德》的經典情節,解救牧羊的孩子、大戰風車等,學生的表演和解讀常常有讓老師驚訝的地方,在寓教於學中,學生的主動性空前增強。這樣的一些活動課完全可以安排在自修的時間或課外的時間,一個月一次,既給學生時間準備,又不過分佔用學生得課餘時間,學生對名著的跟進有序並且覺得有趣。最後,還要收放自如。要提高學生對名著的掌握程度,既不能放任學生自主閱讀,又不能面面俱到的幫學生去閱讀,在收和放的天平里,老師要把握引導和監督的槓桿。

經過探索和實踐,我認為這一教學為學生創設了最佳學習的精神狀態,培養了學生自我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學會科學思維,幫助學生學會符合學習規律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真正把 「教我學」轉變為「我會學」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學習」為核心目標的教育教學思想。將有利於培養學生完整獨立的人格,適應現代社會和個性發展的需要。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
《機械製圖》教學改革思考【論文易】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三)毛明春
教學內容的重構——有效閱讀教學談薛法根

TAG:語文 | 教學 | 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