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作者是誰,西遊記未解之謎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又到了每年重播西遊記的時間,記得小時候每年暑假各大衛視都會重播西遊記。這部經典電視劇成了20年以來重播率最高的劇集。可以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看西遊記長大的,它伴隨了我們一整個童年。作為四大名著之首,西遊記的作者是誰,卻一直沒有蓋棺定論,雖說大多數人認為是吳承恩,但也有不少學者研究認為西遊記並非吳承恩一人所寫。

西遊記的作者是誰

西遊記的作者一直被認為是吳承恩,這也只是魯迅、胡適等人根據明朝天啟年間《淮安府志》上所載,又據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而明清時期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是沒有署名的。

關於西遊記的作者是誰至今也沒有真正的結論。而學術界對於西遊記作者有三種說法,一是吳承恩,二是李春芳,三是丘處機。

吳承恩

不少文學家認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吳承恩出生於淮安,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可惜兩次考科舉不利,直到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貧老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

而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最重要的原因則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的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張春芳

有不少學者認為西遊記真正的作者是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他們認為吳承恩沒有寫作《西遊記》的內學底子,而狀元出生的李春芳愛好民間文學喜歡志怪故事與聽說書,加上他的朝野經歷,寫作一部《西遊記》是不成問題的。

認為《西遊記》是李春芳所寫的學者大都從詩文、明代制度等出發,從而艱難地找出蛛絲馬跡。其實,《西遊記》中多處顯露興化的影子,比如方言,當然,堅持淮安吳承恩說的人也可以說那是淮安方言,興化方言與淮安方言有不少共通的地方,何況是明代的官話。

李春芳的身上有太多與西遊記相似的地方,比如李春芳說東勝神州,是因為李春芳的父親家住在興化東門外的勝湖裡,從勝湖裡到東門大碼頭沿水路向東到達得勝湖,相傳那湖心裡住著一位白龍王,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孫悟空的龍宮借寶。又比如,得勝湖一帶過去種著許多瓜果,其中有一種興化特有的水果珍品,叫作「露果」,它生長在地里,培養方式十分奇特,這讓我想起了五庄觀的人蔘果。

還有興化出產露果的地方叫王莊,王字多一豎就變成五字,她還曾經為興化北門的觀音閣寫過碑記,而觀音閣里的觀音像有一套彩繪的千佛衣,這與唐僧得到觀音贈送袈裟,禍起觀音閣的老和尚貪慕袈裟的情節和興化觀音閣有沒有關係?還有,在明代朝廷強迫興化替國家養馬數百匹,作為一位體恤民情的宰輔,李春芳會不會暗用「弼馬溫」諷刺這種無理的養馬政策?這些相似之處不可能都是巧合。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據李春芳的嫡系後代說,八字橋的李氏元老府里曾藏著一套寶書,正是明代最早版本的一套《西遊記》,但是文化大革命抄家抄沒了,知道內情的李氏後人也漸次凋零。於是,直到現在,《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興化李春芳,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謎團。

丘處機

丘處機是元朝道家真人,如果你讀過射鵰英雄傳,就一定知道他。之所以有學者認為丘處機是《西遊記》真正的作者,源於《西遊記》中的主題與丘處機創建的全真教內丹學說相符合。元中期之後,在宗教活動中,全真教道士重回民間,接續王重陽、馬鈺的傳統,隱修丹道。

而《西遊記》中隱含了大秘密,它其實是一本揭示生命修行修鍊的指導經典。五位取經者代表了生命的五種特性:心、意、性、命、欲,還吻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屬性,系融合佛、道、易的大道學問。取經歷程中遭遇的每一難均預示了修行過程中的障境。作為該本書的作者,如果沒有足夠的修為經歷和功力,沒有對生命真實真相的洞見是難以想像的。書中很多偈子須是開悟者才說得出的,沒有對佛法的足夠印證是不可能的。很多地方均是道教內丹修為的要點,沒有對道家修真的足夠見地也是不可能的。

而吳承恩只是一位儒生,鬱郁不得志。儘管能詩文,善雜記,但他沒有接觸過玄門釋宗,其藏書也多是書畫法帖,沒有佛、道之書,更不要說讀過《道藏》了,所以,不少學者認為元代的丘處機似乎更具這個歷程,道家延及後世對佛家特別是禪宗也多有貫通,強調性、命雙修,以前道家祖師更偏重於修命體,丘處機極有可能是西遊記的最初創作者。而吳承恩可能是後來的加工者之一。

《西遊記》作為一部累積型的小說,經過一百餘年數代人的努力,由元代的話本、雜劇演化成「凡二十卷數十萬言有餘」的複雜小說,在西遊記文本系統之中,必定發生過一次革命,由民間說書藝人、文人或者是有高妙的文學修養的道士,將簡單的西遊取經故事,演繹成汪洋恣肆的《西遊記》小說。

西遊記未解之謎

孫悟空師傅的真實身份

這裡說的不是唐僧,唐僧的身份大家都知道。說的孫悟空的第一位師傅,也就是教會他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的世外高人菩提老祖。菩提祖師,乃是海外老仙。他隱居深山,不露頭腳。雖法力無邊,卻是無人知曉。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孫悟空學會了長生不老術,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的本領。這對悟空今後大鬧天宮的,以至最後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見菩提祖師絕非等閑之輩。

在《西遊記》中,我們無法破解菩提祖師身份之迷。但我們知道《西遊記》里的人物是與《封神演義》中的角色是緊密相關的。這一點,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西遊記》里的菩提祖師給人的感覺是佛道一體。而在《封神演義》中恰恰就有一個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的存在。西方教中有兩位教主,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曾經幫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布下的「誅仙陣」和「萬仙陣」。堪稱《封神演義》的兩大頂尖高手。他們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准提道人。

《封神演義》中的准提道人是一個開明人事。他多次來再東土度化有緣人。對東方道教頗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對佛學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西遊記》中的菩提祖師,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見他與西方道教淵源極深。他們一個掌教於西方極樂之鄉,一個隱居在西牛賀洲教徒。種種跡象表明,菩提祖師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後來西方教併入佛教,接引道人更名為如來佛祖統領佛門弟子,准提道人改名為菩提祖師,退隱山林,修身養性去了。

金蟬子轉世之謎

唐僧原本是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據說金蟬子是經歷了十次轉世,才是唐僧。而在五百年前,金蟬子為鎮元大仙敬過茶。那他為什麼會死呢?據說是天上拒給蟠桃,佛派面臨滅門之災,金蟬子於危難之際,捨身取義,把自己的身軀貢獻出來,在一個yīn天的時候,被他們活活地蒸熟了,大家放鬆了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心情愉快地一人吃他一塊肉,得以延壽。從而使佛派挺過了危機,度過了劫難。

而宮廷上的那些神仙,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讓金蟬子轉世十次,而神仙們靠食用他的肉來維持生命。為了保證金蟬子元陽未泄,他們每次都趕在金蟬子十三歲之前就將他吃掉。

那什麼叫元陽未泄呢?就是不與女人交合,還要保證他到了發育期不發生夢遺,只要一夢遺,元陽就泄了,所以必須趕在他十三歲發育之前就食用。全部吃完後, 金蟬子就不再轉世, 留做下一個劫難使用。但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解脫了他, 使他投胎做了唐僧, 又以他為餌, 引蛇出洞, 以便消滅所有的妖怪。

豬八戒為何老是要散夥?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二師兄豬八戒貪生怕死,只要一遇到困難就收拾行李要散夥,回高老莊。如果豬八戒真的是貪生怕死之徒,那麼在黃袍怪這一回, 孫悟空不在, 唐僧被變成了虎, 沙僧被擒, 白馬被打傷, 僅僅還剩下豬八戒一個, 他完全可以什麼都不管回他的高老莊去, 取經到此就徹底的結束了! 事實上是他在最關鍵的時候把孫悟空請來的, 有巨大的貢獻。

其實師徒五人西天取經都是有目的的,唐僧取經是為了最終能夠修身成佛,孫悟空只要保護好唐僧安全便可以從五指山下釋放出來,沙僧則是不再受飛劍穿心之苦,而且還官復原職。白馬負責馱唐僧去西天就可以取消死刑。而只有豬八戒是沒有犯罪記錄的,他沒有欠菩薩什麼,不需要完成菩薩給的任務換取減刑。

唐僧、孫悟空、沙和尚都是光棍一條, 出遠門沒有家庭負擔。豬八戒則不同, 他是有家庭有老婆的。他每次要散夥, 沒說到別出去, 是要回高老莊, 就是取經結束了, 他還是要回高老莊, 說明他的家庭觀念非常重! 他是指望出趟遠門打工掙點錢回來的。他最擔心的是和尚做不成, 老婆也沒了, 所以, 只要取經隊伍一遇到困難, 他就想回去。

孫悟空為什麼打不過妖怪?

孫悟空能夠大鬧天宮,逼得玉帝派出如來壓住他,為什麼在取經路上,反而打不過那些妖怪?這就是西遊記最大的隱含之處。因為那些妖怪都是天上神仙們的寵物,不管他們做了多少壞事,甚至幾乎要了唐僧師徒性命,孫悟空都不能打死他們。

如三十九回中,那青毛獅子幹了多少壞事,因為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孫悟空就是受多大的委屈,也不許打他,你要是非要打,就是不給菩薩面子,太歲頭上動土,把菩薩失職沒看住坐騎的事情給暴露出來,那還得了。這是對當時官僚社會的一種映射。

奧秘世界獨家觀點:小時候看西遊記,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看孫悟空打妖怪,自然也不會想到這其中所隱含的奧秘。西遊記是不朽的經典,而電視劇只是拍出了它的十分之一。作者用西天取經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人生哲學,官僚主義,還有佛教道法。重溫西遊記,不知你是否有新的感悟。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西遊記真假美猴王
西遊世界中,誰才是龍族第一強者?單挑魔王,戰績遠勝八戒沙僧
西遊最狠毒的人是誰?居然藏在觀音身邊!
史馬話西遊(159):心猿大戰意馬,得意的卻是唐僧

TAG:西遊記 | 西遊 | 未解之謎 | 今日頭條 | 遊記 | 作者是 | 作者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