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忻州千年石佛的傾訴

忻州城出土了39尊佛教石造像,其「秀骨清像」式、「曹衣出水」式造像,堪稱上乘之作2013年9月底,忻州市忻府區秀容街道辦事處西街村委在進行地下管道改造工程中,發現埋藏有千年佛教造像。埋藏佛教造像的場所是一窖藏坑,北距原明代忻州城北城牆20餘米,東北距北城門樓150餘米。坑內從下到上分別放置佛像身、小型坐佛和佛像頭39尊,夾圓盤盞型陶器1件、壺型泥質器1件,還有瓷片、磚、瓦等物件。元旦前夕,經省內外文博學者、考古專家拼合研究後確定,這次出土的39尊佛教石造像,年代橫跨了北魏、東魏、北齊和唐代四個時期,最早的距今約1500年。忻州出土的造像材質以石灰岩為主,39尊佛教石造像有背屏式立佛和坐佛造像、單體佛菩薩立像、佛裝和菩薩裝像身,另有佛頭和菩薩頭,還有佛龕龕楣殘件等,種類繁多,大部分造像沒有文字題記。有確切年代題記的造像只有1件,是一立佛,通高137厘米,像高90厘米,砂岩質,舟形背光。佛像圓肉髻,波發,長頸,溜肩,左手掌心向外下垂,右手殘,跣足立於仰蓮座上。外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內著僧祗支,腰部系帶結,垂飄於雙膝下部。袈裟下擺及裙擺呈外八字,摺疊三重。背光後上部線刻供養人物,榜題供養人姓名。下部為碑記,碑文內容為建義寺沙門、魏故新興太守邢陽家族、濟南太守楊道等人慨佛法囂微,感恩酬德勃海王高歡,為造人中王像。碑文刊記時間為「大魏武定二年歲次甲子二月丙辰朔十五日庚午」。大家認為,發掘出的佛教石造像雕刻精美、技藝精湛,上面有彩繪、描金、貼金的痕迹,地域風格明顯,堪稱北魏到盛唐佛教藝術的經典之作,讓冰冷的石頭充盈著活力和生命的質感。聯合考古隊隊長李培林說,發掘出的石造像中堪稱上乘之作,而且地域風格明顯,對研究忻州市中古時期佛教文化和造像藝術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忻州市文物管理處處長郭銀堂稱,從出土物殘缺破損,在坑中或平置或斜放無規則錯亂疊加看,可能是遭遇毀佛滅佛戰火動亂而為,是否為唐武宗滅佛時所埋有待進一步考證。在東魏、北齊之時,佛教文化的傳播和開窟造像盛極一時,今定襄縣七岩山有東魏天平三年龕記和北齊天保七年造像及碑記。此次窖藏佛教造像的首次出土,對於研究忻州北朝到唐代的佛教文化藝術和五台山地區佛教傳播有重要的價值。本文來源:山西日報20140115;本文作者:孟苗太原道製作http://www.tydao.com(2014-02-12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書法家劉墉蒞臨忻州書畫院交流指導 並將赴五台山採風創作
董洪運:推進忻州經濟社會轉型跨越大發展
山西忻州五台山福地

TAG:傾訴 | 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