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應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沃土
2016-06-01 13:17:41|分類: 家庭教育 |標籤:家庭教育孩子 |舉報 |字型大小訂閱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要讓孩子得以健康成長,父母必須為孩子創設一個健康的家庭氛圍,即一個和睦、勤奮、充滿生機而有規律的環境。家庭也是孩子歇息的港灣,她既要能容納孩子的成功與微笑,也要能容納孩子的過失和眼淚,那麼,家長如何才能為孩子創設好這樣一個良好家庭環境,讓孩子在愛的天空下自由自在地翱翔、休憩呢?
(一)讓愛籠罩您的家――做一個愛心家長
沒有愛就沒有世界。大作家雨果說:「人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孩子心中愛的種子,是父母親播種的,他從父母那裡得到了愛,也就學會了愛別人。
1、互敬互愛,孝敬長輩
父母感情親密、孝敬長輩,關係融洽,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家庭生活和諧美好,會讓孩子倍感親切、溫暖。父母對長輩關心孝道,子女也會敬重長輩,父母忤逆不孝,子女要麼效仿父母,要麼鄙視父母。這一點家長們千萬不可忽視!另外,家庭成員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所持觀點、態度要一致。如果父親要求孩子這樣做,母親要求孩子那樣做,爺爺奶奶又是另一種要求,往往使孩子無所適從,情緒很難穩定,從而導致誰的也不聽,我行我素。
2、是非分明,不打不罵
曾經的棒槌頭上出好布,今天不用;曾經的棍子下面出孝子,今天也不用。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危害社會的不文明的行為,一定要進行懲戒,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可以用較為嚴厲的言辭、旗幟鮮明地進行批評,指出問題的性質,限期改正錯誤。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懲戒孩子時,父母心裡更難受,更傷心,讓孩子懂得:你是父母心中最疼的人,今天,你出現嚴重問題,對你進行懲戒是父母的責任,等到有一天,你也做了父母,你才會真正理解做父母的良苦用心,從而引發孩子思考,但決不能動手打孩子,更不能多重處理孩子的錯誤。現實中,家長抓住孩子一個錯誤不放,母親罵過了,父母接著罵,當時罵過了,過後想起來還要罵,這件事罵過了,又想起另一件事,甚至更多的事加在一起罵……這樣的「多重處理」孩子的錯誤只會強化孩子的錯誤意識。
3、正面引導,寬大包容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這樣闡述的:如果在道德上不聽話,要堅決反對;如果是因為淘氣不聽話,家長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是思維上不聽話,則應予以支持和鼓勵。我們這一代人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遮風蔽雨的屋舍,更要給孩子們一隅慰藉心靈,排除困擾的空間,對待孩子的錯誤要多一點寬容,少一份苛求;多一點引導,少一份責備。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周圍,如果您的兒子拿了人家的東西,如果您的女兒和別人相處時有失女孩子的矜持,你會怎麼做?做爸爸的不要喊:「你給我滾出去!」做媽媽的不要哭著說:「你給我丟盡了臉。」如果是這樣說了,您的孩子可能永遠就不會回到您身邊,社會上可能就會多了一個小混混。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事情的嚴重性,吸取教訓,不再犯錯。
4、大愛無邊,溺愛釀禍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不一定都會愛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理智的、有分寸的,不能溺愛,否則,就會成為孩子身心畸形發展的禍根。試想一個高一的孩子還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一點都沒有,走向社會又會是怎樣的情形!
有人說「如果你真愛孩子,就讓他出海經風浪」,這是很有道理的。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的吳章鴻是下崗離異女工,但她卻把兒子培養成了15項國際大獎的鋼琴新秀。她說:「我最大的體會是帶孩子去面對真實的生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孩子。」她常常帶著兒子去自己工作的場所,炎炎烈日,她帶著孩子一起去街頭購買做工必須的元器件,讓孩子看到母親工作十幾個小時,卻堅持每天只花五元的生活費。您能說吳章鴻不愛自己的兒子嗎?
(二)成為孩子一生的知已――做民主的家長
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既取決於父母對子女的尊重、理解與溝通,又取決於子女對父母的敬重、理解與溝通。父母與子女都是一種社會角色,這兩個社會角色既具有對立性,又具有互動性,也就是說,兩者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又雙向互動、共同成長。家長和孩子,既是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又是朋友、夥伴關係,地位是平等的。既然平等,就應該相互理解和尊重,尤其是面對已和我們父母差不多高大的孩子更應該如此。
1、放下架子,學會溝通
我們必須放下頭腦中固有的「嚴重的長幼觀念」,放下架子,學會溝通。與孩子交流時,應盡量減少語言對他們的不良刺激。與孩子的溝通應是朋友式的而不是家長式的,是民主討論式的而不是專制式的。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因為,父母與孩子能否溝通取決於家長的態度,家長如果不能以平等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而是呵斥教訓,造成孩子有畏懼感,也就很難溝通了。
2、耐心傾聽,平等交流
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不要總讓自己對孩子說,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進行心與心的碰撞,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交流時要以平等的心態、和藹態度,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傾聽,這樣孩子才樂意接近您,喜歡和您交流。
3、留給空間,親身體驗
凡事先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家長可以給出多種方案,讓孩子自己選擇,既使他們註定不會成功,也決不可強行插手,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的經歷會給孩子以刻骨銘心的記憶,會幫助他積累生活的經驗,從而吸取教訓,為下一次的行為提供改進的依據,進而作出明智的選擇。
4、找點空閑,陪陪孩子
要知道儘管是高一的學生,但畢竟還是個孩子,有時也需要父母的陪伴,更何況孩子的能力來自鍛煉,兒女的本領要靠闖蕩磨鍊。我們應該抽點時間和孩子共同進行一些健康的、積極的、有趣味的遊戲;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欣賞音樂,一起去登山,一起去看日出;可以帶孩子去鄉間感受淳樸的鄉情,去城市感悟日新月異的變化……外出打工的家長們在這方面更應引起重視。
(三)再富也要窮孩子――做淡泊的家長
孩子是一本「書」,家長一定要認真「閱讀」好。孩子這本「書」是一本在變化的書,一天一頁,一年一章,天天都有新變化,年年都有新發展,從童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做父母的也許今天讀懂了,但明天未必一定讀懂。所以,稱職的父母很注重讀「孩子這本書」,而且是讀一輩子,因而,在教育子女方面要高瞻遠矚。
1、富裕堅守淡泊
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讓許多人先富了起來。富裕起來的您是不是一個勁兒地在子女面前講父母如何有錢?是不是在大興土木、房子建了拆,拆了又建?是不是家裡的傢具在不斷地更新換代?是不是逢年過節時,壓歲錢整千整萬地給……再富有,也要淡泊一些,物質上的東西追求太多了,久而久之,除了錢,還能有什麼呢?
2、生活恪守規律
現在,不少家庭擁有了比較優裕的物質生活,衣食無憂,沉緬於打麻將、跳舞、家庭聚會之中,這勢必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不管怎樣,家庭生活一定要有規律,做家長的一定要節制自己的業餘生活,即使是看連續劇也不要影響孩子,孩子一旦開始作業,家長就需要作出點犧牲,讓孩子全神貫注,避免一切噪音的干擾。
3、吃穿自然樸素
「成由勤儉敗由奢」,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節儉,大手大腳,揮霍浪費,孩子自然而然地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於是,吃要講營養,穿要講名牌,一旦父母不能滿足,換來的常常是逆反、抱怨。
(四)擁有一顆平常心――做理智的家長
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農民夫婦,為了讓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帶著孩子從農村遷到縣城,再從縣城換到省城,相繼更換了三所學校,動用了一切關係,可謂是「跑斷了腳,磨破了嘴,受盡了白眼,耗盡了積蓄」,然而,如此苦心換來的結果卻是:孩子不願上學了。孩子在作業本上是這樣寫的:城裡的孩子總是用異樣的目光看我,我覺得自己像一個怪物,只要自己一開口,同學們就罵我是個『鄉巴佬』……」
這則消息讓人感慨多多,家長們自以為找到最理想的學習環境,可對孩子來說呢,簡直是痛苦的煎熬。試想:在這樣一個遭人歧視的環境之下,孩子能學得好嗎?「可憐天下父母心」,您要明白:適合您孩子的學校才是最好的,才是您最理想的選擇。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更需要有理智的家長。
1、教子--順其自然
家長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子女抱有適度的期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會促進和強化子女的好學動機,成為子女持久上進的激勵力量。但期望值太高,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使子女望而生畏。
「自然的,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家長沒有必要硬是要先做一個模子把孩子放在裡面,讓孩子長成您所規定的形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讓孩子自由發展。他喜歡的東西,您改變不了;他不喜歡的東西,您也無法強加給他,為什麼不就著他的興趣愛好加以點拔,讓他自由盡情地發揮呢?
2、擇校--冷靜思考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一所理想的學校?誰不希冀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面對擇校,也許讓您傷透腦筋,看看這邊不錯,看看那邊也不賴。那麼如何來確定一所學校環境的好壞,怎樣才能給您的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呢?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上四星以上的高中和名牌高中的。一所學校,只要有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有敬業的教師,你的孩子就有希望在那裡取得你理想的成績的。相反如果你選擇的四星以上的高中和名牌高中的同學水平與你的孩子實際水平相差甚遠的話,結果是會適得其反的。親愛的家長們,千萬要理智的對待擇校!至於陪讀,更是一把難以簡單的用好或用壞來評價的雙刃劍。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含辛茹苦的家長,不惜一切代價的付出換來的是孩子的反感、無奈。所以有人說,有一種愛,其實是傷害。
(五)讓家庭瀰漫書香――做學習型的家長
貝多芬說:「把您的孩子培養成高尚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幸福,這是財富所不能及的。」要把孩子培養成為高尚的人,家長首先要做一個高尚的人。而要做一個高尚的人,就必須持之以恆地去學習。家長率先學習,形成家風,以自己的行為熏陶子女,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追求的氛圍!家裡有一個愛學習,求上進的氛圍,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容易萌發一種學習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種千金難買的自覺學習的行動。
1、學習--有固定場所
無論家庭是非富有,住房是否緊張,都必須為孩子安排好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就像孩子在學校里有固定座位一樣。在座位上的任務就是學習,孩子到家,一坐下來,便條件反射般地自覺想到學習。久而久之就培養起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2、成長--有父母為伴
事實上,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自身不斷提高的過程。全國思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世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他兒子李雷出生時,他就有了一種責任感,要給孩子帶個好頭,和孩子一同成長。給兒子許多接觸名人、融入社會的機會,使兒子由一個農村娃成為一個留學生,他自己也由農村發展到縣城,又從縣城發展到省城,父子共同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3、讀書--要有所選擇
宋代哲學家朱熹寫過一組《四時讀書樂》為我們揭示了讀書的高雅情趣: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撥琴一曲來熏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為了您的孩子,培養起您對書的興趣吧!平時多看些對孩子有益的書報雜誌,多讀些經典名著,用你們的閱讀感染你的孩子,用你的教導影響孩子有選擇的閱讀。確保以積極向上的文化影響孩子的成長。
渴望兒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如果您真為您孩子著想,如果您真愛您的孩子,那就從自身做起吧!為了孩子改變我們的不良習慣;為了孩子轉變我們的陳舊觀念;為了孩子培養我們高尚的人格。唯有這樣,才能為您的孩子創設好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讓您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上幼兒園,原因竟然是家長說了這四句話!
※教會孩子8件事讓他們遠離被騷擾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足踝醫生教你如何給孩子買鞋
※帶午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