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柏拉圖之戀」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讀書︱「柏拉圖之戀」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說起「柏拉圖之戀」,你的腦海中是否會浮現諸如純粹、精神、心靈等名詞,認為這是最理想最美好的愛情狀態。如果你有這種想法,我可以告訴你,你錯了!柏拉圖心中的愛情可能跟你理解的「柏拉圖之戀「大相徑庭。

一、

在《通向哲學的後樓梯》一書中,有這樣的說法:「柏拉圖斷言:不幸成了女人肯定是上帝的懲罰。只有那些在生活中不能自制、膽小怕事、沒有正義感的男人們,死後才投胎轉世成為女人。「對女人這麼不友好,對婚姻什麼態度就不難想像。柏拉圖認為,」將男人和女人帶到一起的不是愛情。婚姻的目的是生育,婚姻的任務就是生育儘可能強壯健康的後代。「由此柏拉圖建議,「應該把女人當做公共財產,分配給那些為城邦立下戰功的勇士們。」

看到這裡,特別是一些女性朋友是不是就要開罵了。但關於愛情,柏拉圖真的認為跟女性無關。相反老男人對男童的愛慕,才是被當時的人們所推崇的。比如,柏拉圖就很欣賞老師蘇格拉底對某個男童的愛。但柏拉圖的真愛是哲學。哲學才是他的戀愛對象。

從柏拉圖對女性的看法到當時名人八卦,再到哲學之愛,這樣聊柏拉圖和他的哲學觀點是不是挺有趣,感覺哲學是不是也不那麼曲高和寡了?這就是《通向哲學的後樓梯》這本書的特色。

二、

《通向哲學的後樓梯》的作者是德國哲學家威廉·魏施德,他是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海德格爾的弟子,著有大量哲學著作。這本書是魏施德寫的哲學入門書籍。從1966年出版以來,引導無數年輕人步入哲學殿堂。

書名中的「後樓梯「一詞,指一種輕鬆的姿態。拜訪大師如果從正門進,必要衣衫整潔,態度恭敬。大師在客廳正襟危坐,表情嚴肅,話題直接。但走後門就不一樣了。可以穿著休閑裝,可能會先遇到大師和藹的夫人和正在玩耍的孩子,大師會邀請你先喝杯咖啡,寒暄幾句再進入正題。對哲學充滿興趣又不得其門的年輕人,是不是經後者入門更合適呢?

《通向哲學的後樓梯》就這樣從大師家的後樓梯登堂入室,按照時間順序,從古希臘泰勒斯「哲學的誕生「,到維特根斯坦」哲學的沒落「,一共講了34位哲學大師的思想和生平。從他們的生活習慣、求學經歷、婚戀八卦,甚至大師之間的師承或者互損趣聞,走進嚴謹的哲學思辨。

三、

哲學家也是人,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生活和思想有時候會相互影響,但有時又會很矛盾。

帕斯卡爾是個神童。從沒上過學,卻在數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卓有成就。萊布尼茨也是神童,成就涉獵多個學科。但他們最終都把哲學作為自己最終的事業。

盧梭的《愛彌兒》被譽為兒童教育學說的典範,但在實際生活中,盧梭卻把自己親生的五個孩子全都送到孤兒院,原因是嫌他們太吵,撫養成本太高。

笛卡爾

笛卡爾從小體弱多病,終生都早睡晚起以保養身體。康德則是出了名的守時自律,鄰居們甚至可以根據他是否出門來判斷時間。而海德格爾幾乎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出生的黑森林地區。

柏拉圖對女性的觀點雖然會令女權主義者大為憤怒,但在當時來說也算正常。直到13世紀,艾克哈特的學生里才出現女性的身影。而尼采卻一直對女性懷有「某種難言的恐懼「,這也直接導致了他終生未婚。

羅素是貴族,晚年還被封為爵士。他嚮往愛情,渴求知識,對人類的痛苦懷有莫大的同情。維特根斯坦是個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富二代,卻一直過著極簡生活,後來還把自己名下的財產都分給了兄弟姐妹。而馬克思卻終生窮困,一直靠恩格斯接濟度日。

四、

哲學家們個人經歷各有不同,但縱觀哲學史,他們的思想構成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從神到上帝到人直到無神論。

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寫哲學史的人。在他看來,人類只有滿足了基本生存慾望之後,人才會去思考哲學。這點倒有點象我們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希臘的泰勒斯被認為是哲學的鼻祖。

巴門尼德和德謨克利特開創了形而上學的先河,從此,哲學就在窺探絕對和從絕對出發解釋現實之間變換形式。蘇格拉底則要人們思考,「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句話現在經常被當做雞湯出現,殊不知這是大師思考的結果。這個時候的神,還是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他們。

從奧古斯丁開始,哲學的研究眼光開始轉向人的內心,從而開創了哲學史的新階段。但出發點還是基督教,原罪和人的自由意志發生矛盾時,人還是應該感謝上帝。而上帝就是衡量真理的標尺。

康德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說的,完整的說法包括」我懷疑故我在,我受騙故我在。「笛卡爾非常強調人的」自我獨立性「,他把人類的認知分為客觀和主觀。由此可知,看似現在理所當然的認知分類,其實不過是把思想束縛在了笛卡爾設置的牢籠里。

伏爾泰被譽為啟蒙思想的奠基人,但他反對教會,只是攻擊教會制度。他不是無神論者,他仍相信世間的一切都是上帝的產物。

謝林提出了自然哲學的概念,自然的無意識和精神的意識是自然的發展,最終指向藝術。他認為藝術超越了自然和精神,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崇高的產品「。叔本華除了著名的悲觀主義之外,也非常推崇藝術。他認為,」藝術是世界存在的最本質,最原始的東西,是世界表象的真正內涵。「建築、雕塑、繪畫、文學、音樂這些藝術形式,都能把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直到費爾巴哈,才開創了徹底的人本哲學,反對基督教,宣傳無神論。雅斯貝爾斯強調人的自由,認為人們要儘力把握、選擇、依賴和實現自我。羅素乾脆直截了當反對神的存在。認為所有的信仰不過是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想像出來的。因為人類自身的有限,才製造出了無所不能的神。

爭論仍在繼續。當維特根斯坦說「讓所有哲學問題都見鬼去吧「時,所有的哲學問題依然存在。

五、

這些哲學大師們,不管一生顛沛還是出身豪門,不管隱居山村還是傳道授業,都有一個共同追求,孤獨。哲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只有在最孤獨的時候,大腦才能夠進行最深刻的思考。他們思考起源、善惡、存在、意識等被一般人忽略,但卻是最原始最底層的概念。

哲學家並非天生就是哲學家,他們都經歷了諸多生活歷練,也跨越了其他學科的成就,然後才發現,那些都遠遠不夠,不足以滿足他們對自我的探究和對人類的好奇。於是,他們不約而同踏上了一條孤獨之路。

現代人普遍害怕孤獨,動輒求交際追人脈,希望在眾人中間找到自我。殊不知只有孤獨才會真正面對自我,發現自我。害怕孤獨就是害怕面對自己,害怕發現一個不完美的自己。讀《通向哲學的後樓梯》,了解作為「人」的哲學家,也了解這些推動人類思想發展的孤獨大腦,最終讓我們勇敢擁抱孤獨。


推薦閱讀:

西方哲學史讀書筆記—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關於西方哲學史的三個基本階段
《西方哲學史新編》(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哲學)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筆記
西方哲學史綱要

TAG:柏拉圖Plato | 哲學史 | 哲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