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烏克蘭史(二)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節

簡明烏克蘭史(二)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節

來自專欄歷史⑨課31 人贊了文章

第二節:基輔羅斯前期

基輔羅斯帝國是東斯拉夫歷史上的一段輝煌時期。它起源於諾夫哥羅德部落聯盟,在六代統治者的治理下雄踞一方,成為當時並不多見的封建大國。本節簡略講述了基輔羅斯帝國的起源與發展,直至強盛一時的過程。

關於基輔羅斯帝國的起源也是一個至今仍未解開的謎團。我們可以由此提出很多疑問:尚處於早期部落狀態的東斯拉夫人是如何創建出一個封建國家的?它的締造者是誰?這一歷史進程的推動主要是外部力量還是內部因素推動?「羅斯」一詞從何而來?我們先來看看最古老的記載,出自《往年紀事》:

「859年:…………楚德人、斯洛文人、克里維奇人和維西人①…………他們沒有章法,互相攻訐,開始鬧內訌,彼此間開戰。於是他們說:『讓我們找一位王公來統治我們,按照規矩來治理吧。』於是他們過海到瓦蘭人②、羅斯人那裡。就是這麼稱呼那些瓦蘭人的——羅斯人,就像有的人叫瑞典人,有的人叫諾曼人,有的人叫盎格魯人,還有人叫哥特人一樣,那些人就這麼個叫法。楚德人、斯洛文人、克里維奇人和維西人說:『我邦地大物博,卻無秩序。請去做王公,治理我們吧。』有兄弟三人率其族人準備動身,並帶領所有羅斯人前往。」

我邦地大物博,卻無秩序。請去做王公,治理我們吧。

由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出這麼幾個結論。第一,基輔羅斯最早的基礎是楚德人、斯洛文人、克里維奇人和維西人部落聯盟。第二,他們邀請瓦蘭人去做他們的統治者。第三,「羅斯」一詞起源於瓦蘭人。鑒於《往年紀事》的記載並不十分可靠③,因此近代在基輔羅斯史的研究中根據以上記載並經過修改後得出了「諾曼起源論」。這是第一個闡釋基輔羅斯起源的理論,至今仍在西方國家的斯拉夫史學研究中佔據主流。諾曼起源論稱,瓦蘭人不是受到邀請,而是作為征服者成功聯合併統治了東斯拉夫西北各部落,建立了最早的羅斯國家。但征服以後,瓦蘭人因數量較少,最終被斯拉夫人所同化。此理論也包括對羅斯一詞的解釋,認為這是與諾曼人臨近的芬蘭人對其的稱呼,「ruotsi」,意為「善於航海的人」。而這一詞又可以追溯到諾曼語中的「rodr」,意為划船。隨著諾曼人逐漸被斯拉夫人所同化,羅斯一詞便用來稱呼所以斯拉夫人。但諾曼起源論自提出之初便飽受東歐史學家的質疑。的確,這個以日耳曼人為歷史主角的版本,與斯拉夫人的歷史自尊是不相容的。反諾曼起源論也一直此起彼伏,但雙方都缺乏可以駁倒對方的有力證據。反諾曼論自然無法否認有著明確歷史記載的諾曼統治者們,但這一理論極力將斯拉夫人描述為歷史的主角,認為諾曼統治者對於基輔羅斯的形成不過發揮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羅斯國家的形成主要是東斯拉夫人自身發展的結果。在摻雜著大量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因素和動機的蘇聯官方史學理論中,甚至將諾曼人等同於羅馬時期的日耳曼蠻族,大力宣揚其對基輔羅斯的負面作用。烏克蘭人也從未接受過諾曼起源論,並提出了鮮明反諾曼色彩的理論。在羅斯一詞的起源上,他們將其與烏克蘭境內的兩條河流——羅西河(Рось)和羅斯納河(Русна)聯繫起來。我們對比以上不同結論可以總結出,西歐的諾曼說主張外部力量(瓦蘭人的統治)是基輔羅斯形成的主要原因,東歐的反諾曼說則側重於斯拉夫人自身發展這一內部因素。

至於究竟哪一種理論更加接近真相,本文在此並不進一步追究。但是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由此看出,在我國學術界普遍流傳的諾曼起源論並非唯一真理。在對於他們自己歷史的研究上,烏克蘭人的研究成果也應當(甚至更加)受到重視。

除諾曼論和反諾曼論外,有些學者提出了在二者之間折中的理論。比如有人認為羅斯很可能只是諾曼人與斯拉夫人的早期商業聯合組織(因為諾曼人與斯拉夫人有著廣泛的商業聯繫,況且在控制商道方面,諾曼人與斯拉夫人不無共同利益),後來才演變成了統一的政治實體。如上理論不再列舉。

由於各種理論的不一致,下文在講述基輔羅斯歷史時只採用論述較為明確的諾曼起源論。但因為其主要依據《往年紀事》一書而成,因此其真實性並不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可。在留里克的真實性、奧列格的身份、伊戈爾與留里克的關係上都有許多來自其他人的質疑。但本文不對此做進一步的探討。

在經典的諾曼起源論中,瓦蘭人的首領,《往年紀事》中的三兄弟之首,留里克(Рюрик)渡海而來,建立諾夫哥羅德城,征服斯拉夫部落成為羅斯國家的第一任統治者。他的部下,也有人說是諾夫哥羅德貴族的阿斯科爾德和季爾得到允許後順第聶伯河而下,成為了基輔波利安部落的統治者。這裡還有一種說法,也就是第一節中提到的,大致是說是阿斯科爾德本是波利安王公基伊的後代,他的生活年代要早於留里克建立羅斯國家。在879年留里剋死後,其子伊戈爾(Iгор)年幼,諾夫哥羅德王公由留里克的兄弟奧列格(Олег)暫代。奧列格在882年先攻取了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ьк)與柳別奇(Любеч)兩城,再攻佔了基輔,處死了阿斯科爾德與季爾(按最後一種說法的話就只有季爾一人),並宣布基輔為「羅斯諸城之母」,並遷都於此,自封「基輔大公」。諾夫哥羅德人認為這有損他們的尊嚴,拒不服從,遭到奧列格起兵鎮壓。待局勢穩定後,從883年之後的二十年間,他相繼征服了臨近基輔的德列夫利安人、塞維利安人、杜列布人、烏里奇人、底維爾人、白霍爾瓦特人等東斯拉夫部族。就這樣,加上原先的諾夫哥羅德地方的斯洛文人等北部斯拉夫部落,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羅斯國家。因其中心是基輔城,因此這一國家被史學家稱為基輔羅斯帝國。王公的權力主要是體現在推行的巡行索貢制度上,即各部落每年定期向前來巡視的羅斯大公繳納貢物(牲口、蜂蜜、蜂蠟、毛皮等)。此外,在大公對外宣戰時,各部落必須履行派兵協助的義務。這一點類似西歐中世紀的封建領主制。

奧列格畫像,由維克托·瓦斯涅佐夫創作

基輔羅斯的形成促進了斯堪的納維亞與黑海的交流,日漸頻繁的貿易使基輔羅斯受益頗多,因為處於商路中心的基輔是最大的貨物集散地與貿易中心。而經濟利益又促使著奧列格不斷對外擴張,征服拉基米奇人和塞維利安人時便觸犯了哈扎爾汗國,因為前者原本是向哈扎爾汗國納貢。奧列格於是率軍進犯哈扎爾汗國,逼迫對方與其簽訂協定,並向其支付賠款。奧列格甚至於907年進犯拜占庭帝國,于海路率領艦隊包圍君士坦丁堡,使得後者亦向其支付賠款(4.8萬格里夫納),並給予羅斯商人免關稅的優惠。

奧列格去世後伊戈爾歸政,其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國內德列夫利安人和烏里奇人的叛亂。在平定叛亂後,伊戈爾又要面對來自拜占庭的威脅。簽下屈辱條約的拜占庭帝國試圖趁奧列格之死,重新取得對基輔羅斯的優勢。它拉攏在黑海北岸一帶定居的佩切涅格人來騷擾羅斯,特別針對其商隊發動了多次襲擊。伊戈爾企圖效仿奧列格,於941年率領艦隊攻擊君士坦丁堡,然而早有防備的拜占庭人用「希臘火」攻擊伊戈爾的艦隊(此前拜占庭人曾成功用其摧毀了阿拉伯人的艦隊),迫使其撤退。於心不甘的伊戈爾率艦隊南下,沿小亞細亞海岸劫掠數城。拜占庭艦隊聞訊來襲,一舉摧毀了伊戈爾的艦隊,伊戈爾設法逃離。不久後,伊戈爾再次率艦隊前來複仇,拜占庭卻建議和談。冷靜下來的伊戈爾發現形勢確實對其不利,便與拜占庭簽訂了新合約。新合約對基輔羅斯的商人多加限制,對拜占庭帝國較為有利,特別是伊戈爾承諾不再進犯南部克里木的拜占庭希臘移民區。944年,伊戈爾最終在向德列夫利安人人巡行索貢之時,因貪婪殘暴的性格招致其反抗並身亡於此。

伊戈爾死後,其子斯維亞托斯拉夫年幼,其妻奧莉加(Ольга)攝政。攝政伊始,她便發兵攻打德列夫利安人,夷平伊斯科羅斯堅城。但奧莉加在位19年,僅發動過這一次戰事,她的主要功績是鞏固了基輔羅斯的穩定,這體現在兩方面:對內減輕貢賦,並實行定額、定期、定點繳貢制度。對外,她主要致力於改善與拜占庭帝國的關係。她還皈依了基督教,並在出訪拜占庭期間於聖索菲亞大教堂受洗。傳說拜占庭皇帝甚至愛上了這位美貌與智慧並重的羅斯女大公,請求與其聯姻卻遭婉拒。除拜占庭外,奧莉加還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Оттон Ⅰ)互通使節,商談聘請主教與神父事宜。但她未能在羅斯推廣基督教,甚至其子斯維亞托斯拉夫也不是基督徒。964年她歸政於斯維亞托斯拉夫,五年後死於基輔,享年大約六十歲。

斯維亞托斯拉夫執政不過短短八年,卻幾乎都是在東征西討中度過的。關於其好戰的本性,米哈伊洛·格魯舍夫斯基(Михайло Грушевський)對其有過精彩的評價:「這不折不扣是位身居基輔王位的扎波羅熱哥薩克。」其親政伊始便征服了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的維亞迪奇人,隨即沿伏爾加河向下,又征服了布加爾人。緊接著,羅斯的舊敵,哈扎爾汗國成了他的下一個目標。哈扎爾可汗親自迎敵,結果被打的一敗塗地,汗國數座重鎮接連陷落,都城伊提爾(Iтiль)被夷為平地。哈扎爾汗國被徹底摧毀。斯維亞托斯拉夫乘勝繼續前進,連續征服北高加索的卡索格人(касогi,即如今的切爾克斯人)和亞斯人(ясi,即如今的奧塞梯人)。至此,基輔羅斯已包括了所有的東斯拉夫部落,控制了伏爾加商路。但是攻滅哈扎爾汗國的負面作用顯現了出來:哈扎爾汗國本來作為緩衝國,替基輔羅斯阻擋了來自東方的游牧民族入侵(如佩切涅格人),現在緩衝國已不復存在,基輔羅斯直接暴露在了游牧民族的面前,甚至基輔也有了安全上的隱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點越來越明顯。平定東方後的十世紀初,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在巴爾幹興起,與拜占庭有了直接衝突。大約10世紀60年代,拜占庭的新皇帝尼基福爾·福卡(Никифор Фука)趁保加利亞內訌之際,建議羅斯與其聯手進攻保加利亞。斯維亞托斯拉夫考慮到奪取多瑙河狹口有利於羅斯掌控在此彙集的數條重要商路,於是欣然同意,在968年率六萬大軍進攻保加利亞。三萬保軍於多羅斯托爾城(Доростоль)下迎敵,大敗而逃,斯維亞托斯拉夫遂連克多座多瑙河城鎮,並宣布遷都佩列亞斯拉維茨(Переяславець)。然而好景不長,佩切涅格人(據說是在拜占庭人的唆使下)圍攻了基輔。斯維亞托斯拉夫火速回救,擊退了佩切涅格人。有人說佩切涅格人的這次行動是由拜占庭帝國指使的。雖無明確證據,但拜占庭帝國不乏做出此事的動機。

紅線為斯維亞托斯拉夫即位時的羅斯疆域,橙線為他擴張的部分

969年奧莉加辭世,斯維亞托斯拉夫派長子亞羅波爾克(Ярополк)駐守基輔,派次子奧列格駐守德列夫利安重鎮奧夫魯赤(Овруч),派三子弗拉基米爾(Володимир)駐守諾夫哥羅德,以上三地皆為基輔羅斯的關鍵地區。之後他便率領大軍於970年再征巴爾幹。此時拜占庭的新皇帝約安·齊米斯希(Iоанн Цимiсхiй)已決意與這個貪得無厭的戰爭狂為敵,在斯維亞托斯拉夫攻克普羅夫迪夫(Пловдив),進入色雷斯(Фракия)後以4.5萬兵力將其包圍在多羅斯托爾城,並切斷了其退路。斯維亞托斯拉夫被圍困三月後無奈求和,以放棄巴爾幹與克里木為代價,換來了拜占庭軍隊的撤退。然而狡猾的拜占庭人將其撤退路線密報佩切涅格汗庫利亞(Куря),使其在第聶伯河石灘處設伏,果不其然,斯維亞托斯拉夫在回程中被包圍後戰死沙場。斯維亞托斯拉夫在位時間雖短,但功績赫赫,持續的東征西討迅速擴大了基輔羅斯的版圖和影響力。但連年的征戰也不可避免的消耗了基輔羅斯的國力,致使人民怨聲載道。在這一背景下,弗拉基米爾大帝登上了歷史舞台。

①以上皆為東斯拉夫人的東北群體的部落。

②對於瓦蘭人一詞有多種音譯,也稱瓦蘭吉人或者瓦良格人。

③舉個例子,關於斯拉夫人的起源,《往年紀事》的記載是這樣的: 斯拉夫人是諾亞三子雅弗的後代,他在大洪水退去後得到了大地的北部和西部。另外,《往年紀事》中關於早期的記載大量來自於瓦蘭人的傳說,因此其可靠性明顯偏低。

本節參考書目資料:

《烏克蘭:沉重的歷史腳步》趙雲中著

《烏克蘭史》保羅·庫比塞克著 顏震譯

維基百科相關詞條

再宣傳一波: 對東歐史(包括但不限於俄國史、波蘭史、烏克蘭史)感興趣的各位歡迎加群交流學習!

波蘭-東歐史學習交流群號: 731688622

(群主就是寫波蘭史的那位張益達)


推薦閱讀:

歷史教師四問孫武奔吳後的最初隱居地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複習提綱
近代重要歷史人物名詞解釋大全

TAG:人文 | 烏克蘭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