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需要逼著自己變得開朗嗎?——不需要

內向的人,需要逼著自己變得開朗嗎?——不需要

來自專欄情緒管理專欄1,722 人贊了文章

一個桌上吃飯的,不叫人脈,

能夠互相交換資源的,才叫人脈。

——巴赫愛喝胡辣湯

1.

首先,我想請大家一起跟我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性格內向」,什麼是「性格外向」

也許,有的朋友會說:

性格內向,就是不善言辭,不擅長和人打交道;

性格外向,那就是口才好,表達能力強,很會跟人打交道。

—— 這種看法,其實是一個誤區。

分辨一個人性格的內外向,真正的判斷依據並不在於「社交能力」,而在於「獲取精力的方式」

內向的人,通過「獨處」來獲取精力,社交對他來說,是一種消耗;

外向的人,通過「社交」來獲取精力,獨處對他來說,反而是一種煎熬。

簡言之:

獨處充電是內向;社交充電是外向。

這是分辨內外向性格的依據。

而「社交能力」呢,則是一種技能,即使性格內向的人,通過後天的訓練,也可以具備社交這種技能。

只是,內向的人在開啟社交技能模式的時候,同時也在耗電罷了。

那麼內向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精力,很多時候會選擇盡量獨處,少見人,少消耗自己,把為數不多的社交精力用在「刀刃」上。

去年,有一家媒體採訪我,問我生活中性格是怎樣的?

我說:「我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大部分時間都在閉關,很少出門見人。」

編輯略感驚訝,說:「沒想到巴赫姐是個宅女,不過……看著你不像啊!」

是啊,我就是上面說的這種類型:內向,且具備社交能力,且社交的時候感覺自己在耗電,的這種人。

自從我明白了這一點,我就再也不逼著自己「混圈子」了。因為我知道,逼也沒用,我天生不是那塊料。

我必須學會尊重自己的本性,給自己樹立社交底線,一旦感覺社交超負荷了,就趕緊給自己減負,給自己創造獨處時間,來恢復精力。

每個人的能量電池都是有限的,出門吃頓飯,回家緩三天,內向型人社交成本高,能量消耗大,不能盲目跟別人比社交量,而要學會智取。

2.

那麼讀到這裡,也許有的朋友會問了:「內向型不愛社交,會不會因此而錯失重要的人脈呢?

對於抱有這種擔心的朋友,我想告訴你的是:不會。

為什麼不會呢?

我想再次請大家和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人脈?

—— 經常在一起吃飯的人,算是人脈嗎?

一起逛街,一起喝酒,一起唱KTV的人,算是人脈嗎?

其實不是的。

人脈,指的是:雙方有需要,且有能力互相交換資源的人。

一個桌上吃飯的,不叫人脈,

能夠互相交換資源的,才叫人脈。

前些天,在一個飯局上,一位朋友把他學弟介紹給我,說:「巴赫,我學弟也對編曲也很感興趣,你們認識一下吧,可以多多交流。」

小夥子跟我握手寒暄,說:「很高興認識巴赫老師,不知道您那兒缺學徒嗎?我想去您那兒打工。」

我問他:「你有沒有作品,給我聽聽看? 」

小夥子說:「額。。老師,那個,我現在還沒有作品。」

我說,「那麼,你可以為我做些什麼呢?」

小夥子說:「我,我可以幫你端茶倒水掃地,不要工資都行,只要能去您工作室當學徒就可以。」

我說,「抱歉,小夥子,我們這兒暫時不需要學徒,我們需要能提供技術的人。不過如果你想學習編曲技術的話,我可以給你推薦老師。」

—— 這就叫做,一個桌上吃飯的不叫人脈,能夠互相交換資源的才叫人脈。

內向型的人,不必擔心自己太宅會錯失人脈,不會的。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費勁巴拉混圈子混來的,而是你自身的價值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吸引過來的。

如果那位飯局上的小夥子,回去之後能夠真正沉下心來學習編曲,如果他能咬著牙,耐著心,多鑽研一些技術,少參加一些社交——

那麼,或許不出三年,他就可以成為一個獨擋一面的編曲師。

那個時候,他如果再來找我,我肯定非常樂意跟他合作。

即使,他一開始不認識我,乃至於不認識任何音樂圈內的人,也沒關係。

只要他技術真的過硬,作品足夠好,那麼他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微博上,放在B站上,放在網易雲音樂上,也自會有導演,製片人,投資方,帶著資源去找他。

我身邊很多優秀的編曲師,導演,作家,漫畫家,都是通過這種「先自己盛開,再吸引蜂蝶」途徑,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所以,內向者不怕宅,就怕你手中沒本事,身上沒價值。

3.

讀到這裡,也許有的朋友會問:「雖然個人能力很重要,可是,兩個人能力相同的情況下,外向型人畢竟社交數量多,認識的人更多,那內向型人豈不還是吃虧了?

對於有這種擔心的朋友,我想告訴你的是: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別人的長板競爭,要學會智取。

盡量不要選擇那種「以社交本身為產品」的職業,比如製片人,經紀人,政客等;

而儘可能選擇那些「需要長時間獨處才能做出產品」的職業,比如編劇,藝術家,科研人員等。

內向者也有自己專屬優勢,那就是——與生俱來的高專註力,高感受力,高創造力。

首先,是高專註力。

內向者天性喜歡獨處,喜歡沉浸在深度思考的愉悅中,這種天性無形之中帶來了高專註力。

內向者可以不太費力地看進去一本書,一看一整天,非但不覺得疲憊,反而從心底里感到滋養和歡愉,

內向者可以靜靜地在一個地方待上許久,觀察樹榦上的紋路,坐看雲捲雲舒,從中捕捉靈感。

內向者可以在一個點上鑽的很深,一道題除了這種解法,還有什麼別的解法呢?這種解法最初是誰提出的?他為什麼會想到這種方法呢?

這就是高專註力。

其次,是高感受力。

內向者之所以會覺得社交很「耗電」,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感受力太過於敏銳。

從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停頓,一個呼吸,一個微表情之中,內向者都能捕捉到成噸成噸的情緒信息。

在內向者面前,盡量別說謊,因為你的一點點情緒上的小破綻,他們都能感知到。

這種超強的感受力,如果運用在合適的行業中,則會幫助內向者建立極高的事業成就。

比如,做演員,導演,主持人,心裡諮詢師,作家,藝術家,教師,社會科學研究者,等等等等……

只要是跟「人的情緒」、「人的情感」、「人的心理」比較沾邊的職業,內向者都可以發揮出自己高感受力的優勢。

最後,是創造力。

創造,在我個人看來,是人類大腦和心靈所能觸及的最高級活動。

如果一個人,一直在做著重複他人的活動,完成著他人交代的指令,那麼這種類型的工作,是非常容易被替代的。

而如果一個人,他具備創造力,他能夠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摸索出獨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一套體系,那麼他馬上從這個行業里脫穎而出。

因為創造,是最難被替代的。

內向性格的人,通常具備高專註度和高感受力,而這兩者,恰恰是創造力的基石。

高感受力,則可善於觀察,善於捕捉;

高專註度,則可耐得住寂寞,進行思考整合和研發;

兩者相加,則很可能碰撞出創造力的火花。

綜上所述,內向型人,完全不必擔心在社交中吃虧,雖然咱們在社交上耗電量大,但咱們在沉下心來做事情這方面,則是不那麼費力地。

而外向型人,在社交上很省力,在休息玩樂之中就把社交做了,可他們在需要沉下心來做事情的時候,則需要多耗費一些電力。

這兩種性格,各有自己的優勢,並沒有好壞之分。

只要大家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盡量揚長避短,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職業,則都可以活出自己燦爛的人生。

最後,我們回顧一下本文重點:

1 如何區分內外向?

——看精力恢復方式。獨處充電的是內向,社交充電的是外向。

2 內向型少社交會不會錯失人脈?

——不會。一個桌上吃飯不叫人脈,能互相交換資源的才叫人脈。

3 內向型如何發揮自己的特殊優勢?

——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職業。高專註,高感受,高創造。

【end】封面人物:長澤雅美

關注我的公眾號【巴赫愛喝胡辣湯】,輸入【緊張】,即可獲得一份我為你準備的應對「緊張,害怕說錯話」的攻略詳解。


推薦閱讀:

職場人脈塑造要學會清點自己
量身打造:最具價值人脈!
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
如何構建健康有效的「人脈關係」?
成功靠人脈

TAG:內向 | 社交恐懼症 | 人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