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德意志帝國步兵類頭盔(1/2)

【學術】德意志帝國步兵類頭盔(1/2)

來自專欄勃蘭登堡王庭77 人贊了文章

By 橘皮

本文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原野灰色軍服的簡要介紹和科普貼,不涉及任何敏感信息;本文不定期更新,筆者懶癌晚期,希望不會爛尾;水平有限,多有錯誤,非常歡迎大佬們幫忙糾錯,共同進步。拒絕盜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佩戴尖頂盔的兩名步兵軍官

1918年一群普魯士禁衛軍軍官的合影,他們均佩戴著尖頂盔

如果拿帝德步兵部隊對比於各類騎兵部隊的話,相較於每個騎兵種類都擁有各自的獨特頭飾,步兵部隊的頭飾就顯得簡要許多,尖頂盔的造型和樣式都趨於統一。在不分服役類型的情況下,總結來講帝德的步兵部隊都裝配德語稱作「Pickelhaube」的頭盔,中文一般翻譯為「尖頂盔」或「釘盔」。「Pickelhaube」最初是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於1842年設計(此時隔壁的沙俄軍隊已經有了相似的設計樣式),這一「尖頂盔」的類目下又分出炮兵部隊佩戴的「球頂盔」(Kugelhelm)。除了步兵中個別服役類型的部隊佩戴不同的頭飾外,剩餘的步兵部隊裝備的尖頂盔在穿著野戰服、常服、禮服時均佩戴;與野戰服同時穿戴時需要罩上盔罩。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統一開始,除了巴伐利亞王國以外的德意志諸邦的步兵部隊皆引入並且開始使用尖頂盔(巴伐利亞於1866年引入使用尖頂盔)。在接下來近二十多年直到十九世紀末的時間中,為了使尖頂盔的作用和造型更成熟、美觀,尖頂盔的樣式再不斷地被重新設計和改進,進而產生了諸多版本(還不包括統一前普魯士王國作出的數次版本更新);不僅因為過於繁雜而且本人水平實在有限,在此不對之前各類版本的細節化差異作出詳解;一般來講我們可以經常接觸到的版本出現於1895年,也就是M1895式尖頂盔,其造型和外觀得以一直使用,所以此盔形在20世紀初和一戰期間最為常見。一戰前期大多數的步兵團都佩戴有黃銅色的鋁青銅製帽帶,但當穿著原野灰色野戰服時這一配件需要換成皮革帽帶;一戰期間黃銅帽帶多數軍官仍佩戴,戰爭中後期由於閃亮配件在隱蔽作用上的弊端,軍官也被要求在戰事期間改用皮帽帶(這也因為引入的新尖頂盔取消了黃銅帽帶)。軍官的尖頂盔與士兵版本主要區別在於長出一截的尖頂、帽章樣式和全部鍍金鍍銀的配件;內襯的樣式也有區別(軍官的內襯明顯更舒服)。更多樣式的變化和各類版本的瘋狂出現緣于軍官有權且有責任去訂製個人的軍服和配飾。

尖頂盔除了作為護具,如上一篇講到的帽章和帽徽,尖頂盔上的這些配件也使盔帽可以清楚展示軍人出身和所屬地區。常見的邦國帽章在尖頂盔左側,1897年引入的帝國三色帽章在右側(不是絕對,一切參照實物和盔帽版本)。一般來講普通的步兵團尖頂盔上都是其隸屬邦國基礎帽徽,但根據其軍團的歷史和服役類別也會在帽徽上加上更多元素:如後備軍十字、戰役紀念條和紋章等等元素;比如普魯士禁衛軍帽徽中央的黑鷹星芒。但是不管盔徽上有什麼,野戰盔罩都會蓋住一切。

自十九世紀末1895式尖頂盔出現的改進起,尖頂盔改進的目標就是不斷簡化,至1915年終於達到了這個目標。戰爭中暴露出尖頂盔的超大弊端迫使軍隊在1915年推出新盔。將近一年的戰爭中尖頂盔的尖成了敵人的絕佳靶子,即使士兵在戰壕中這些尖頂也依舊能露出來變靶子;很多士兵不得不拆掉連底座在內的整個尖頂盔上部,因為一部分舊版本的尖頂根本無法拆卸(只有有權佩戴閱兵毛飾的團的盔才可拆卸)。1915年的新版本安裝了可拆卸的尖頂,取消裝配士兵的黃銅帽帶並全改為皮製(節約金屬);軍官盔則要求在規定下發後製造的都要有可拆卸的黃銅帽帶,以便在戰事期間更換為皮帽帶。1915年後的尖頂盔採用更廉價的材料製造,質量也越來越差。

關於「Pickelhaube」類盔形和部分細節:

一、盔形

直到1867年前普魯士全部步兵部隊都使用十字形尖頂底座的尖頂盔;1867年之後只有一部分步兵單位還保留使用十字形的尖頂底座,其他大多數的步兵單位改用為圓形尖頂底座的尖頂盔版本。M1895式尖頂盔已無十字形尖頂底座,但之前的版本仍在大量佩戴。

尖頂盔常見的四類??(如圖所示)

1. 十字形尖頂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狀,尖頂表面光滑。

2. 十字形尖頂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狀,尖頂表面有凹陷裝飾。

3. 圓形尖頂底座,盔形偏圓,盔檐呈弧形無稜角,尖頂表面光滑。

4. 私人定製類(差異很多不作贅述)。

第一類尖頂盔

第二類尖頂盔(此例是一頂符騰堡高級軍官盔)

第三類尖頂盔(此例為普魯士步兵盔)

球頂盔常見的三類??(如圖所示)

1. 十字形球頂底座,盔形偏方,盔檐呈方狀。

2. 圓形球頂底座,盔形偏圓,盔檐呈弧形無稜角。

3. 私人定製類(差異很多不作贅述)。

第一類球頂盔(此例是全套帶盔罩和盔盒的巴伐利亞炮兵軍官盔)

第二類球頂盔(此例為普魯士炮兵盔)

二、尖頂盔&球頂盔內襯(如圖所示)

1. 士兵類

2. 軍官類

3. 私人訂製類(以上兩類皆有兼容)

士兵盔內襯

軍官盔內襯(帽檐和帽尾內部的顏色不同以區分正反-綠色部分為帽檐,紅色部分為帽尾)

一、尖頂盔:

「Pickelhaube」一詞泛指了很多形似的盔帽,在此所講的主要是帝德時期線列步兵和其他使用尖頂盔的步兵部隊。

版本簡要介紹??

1. M1895式尖頂盔:亮黑色皮革製成,配有黃銅或鋁青銅製的配件;部分尖頂可拆卸(按照軍團許可權而定),釘座部分有通氣孔。

2. M1915/16式尖頂盔:黑色皮革製成,配有廉價灰色氧化鐵制的配件;所有尖頂均可拆卸,釘座部分有通氣孔。

M1895式尖頂盔(士兵版本尖頂底座上的釘子為普通圓形而非星狀)

M1915/16式尖頂盔

· 士兵類(Other Ranks)尖頂盔

士兵尖頂盔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原野灰色軍服簡介·1914-1918」這一文中所囊括到的就是1914年前最大一次、也可說是最後一次尖頂盔定型的改進-M1895式尖頂盔,以及後來戰爭中又做的一些改變而產生的版本。總體來講它們的樣子都差不多:用亮黑色皮革製成,配有黃銅或鋁青銅製的配件、按照邦國和軍團而定的帽章盔徽;內襯比較簡陋廉價。所有的士兵尖頂盔都配發有盔罩(überzug),紅色布制的團號縫在罩前直到1914年顏色改為深綠色,之後又在1915年被取消。一些團具有在閱兵式上佩戴閱兵毛飾的權利,士兵一般根據團和服役類型佩戴白色、黑色和紅色的馬鬃毛飾。

士兵尖頂盔閱兵毛飾

士兵的閱兵毛飾佩戴實例(穿著原野灰色軍服搭配裝上閱兵毛飾的尖頂盔的圖例實在難找,暫且先用戰前的部分照片資料作為例子)

· 軍官類尖頂盔

從少尉至上校銜級的軍官的尖頂盔造型完全一致,質量卻不同。質量上的差別主要在於軍官訂製尖頂盔時的要求和花錢的多少,所以這一質量上的差別完全無法作為判斷軍官銜級的單一方法。在外觀上軍官尖頂盔要趨於方正而非光滑弧線形,這一特點可在與士兵盔的對比中發現;軍官盔圓形底座上的固定釘也是星狀造型,內襯精緻且適於佩戴,在高價私人訂製的尖頂盔中可見的質量特點可謂登峰造極。所有的軍官尖頂盔也都需要配置盔罩(überzug),一般情況下軍官的盔罩上沒有任何標識,但戰爭期間也有混用士兵盔罩的情況。具有在閱兵式上佩戴閱兵毛飾權利的軍團的軍官一般佩戴白色和黑色氂牛毛毛飾(更高級的私人訂製有用羽毛)。

軍官尖頂盔閱兵毛飾

軍官佩戴實例;這一張照片中還可以觀察到軍官和將官尖頂盔閱兵毛飾所用材料的不同

· 將官尖頂盔

將官的尖頂盔全部是訂製的高質量盔帽,所用材料高級且昂貴,內襯非常舒適,選用頂級質量的黑色皮革和金屬配飾,造型美觀。隸屬於具有在閱兵式上佩戴閱兵毛飾的權利的軍團的將軍,他尖頂盔的尖頂則可以拆卸;將官閱兵毛飾一般使用高質量的羽毛。一般來講將官的尖頂盔存在各式各樣的版本,都是依照將軍本人的習慣和要求訂製,所以在此就不做贅述。

幾個例子從左至右分別為:普魯士禁衛軍將官盔,巴伐利亞將官盔,黑森將官盔,符騰堡將官盔

· 禁衛軍

所有的普魯士禁衛步兵部隊的尖頂盔盔徽的正中間都有黑鷹勳章星芒章,不同於其他普魯士步兵軍團,禁衛軍使用獨特的展翅鷹徽;根據不同的團盔徽具體鍍金和鍍銀也有區別。佩戴尖頂盔的禁衛步兵部隊包含禁衛步兵團、禁衛鐵路(運輸/供應)營、禁衛野戰炮兵團、禁衛步炮兵團、禁衛工兵營等。

禁衛軍軍官盔徽;士兵版本的黑鷹勳章星芒不帶琺琅,一次性衝壓製成

· 後備軍種

後備步兵部隊尖頂盔盔徽上都加入了十字圖案。

德國軍隊有四種不同的兵役:現役軍(Active),後備軍(Reserve),國土防衛軍(Landwehr)和國土突擊隊(Landsturm)。 舉例來講,一名17歲左右的年輕男子可能被要求在國土突擊隊服務,到20歲時則會被要求在現役軍隊中服役2年(炮兵和騎兵服役3年),在這之後這名男子將有責任在未來4至5年到後備軍中服役,45歲之前剩下的年份則在國土防衛軍或者回到國土突擊隊中服役,直到45歲時他將不再需要服兵役(戰時更老的男性也將被召入國土突擊隊)。國土防衛軍和後備軍統一裝配尖頂盔;國土突擊隊的帽盔混用非常嚴重,一般來講他們佩戴的是黑色油皮帽,但在戰爭中後期佩戴尖頂盔的例子也很常見。

後備軍十字在各種盔徽、帽徽上的應用

帶有後備軍十字飾的普魯士步兵尖頂盔

· 工兵

1914年時,德意志帝國所有的工兵營(包括巴伐利亞王國在內)都裝配尖頂盔。普魯士禁衛工兵營帶鍍銀銀色禁衛盔徽。

· 輜重營【鐵路(運輸/供應)】

德意志帝國所有輜重營的士兵在1903年之前戴皮革制的與獵兵樣式相同的桶盔,帶鍍金帽徽;而這一部隊的軍官從未戴過桶盔,他們始終裝配的是尖頂盔。1903年,帝國境內的輜重營士兵的頭盔也全部更換為都裝配鍍金配件的M1895尖頂盔。

二、球頂盔

「Pickelhaube」最初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於1842年設計和引入,在1842年到1844年間,普魯士的炮兵部隊一直裝備著與步兵部隊一樣的尖頂盔;後來在1844年時由一顆象徵炮彈的球體替換了原來的尖頂,而正是從這時起,這一新誕生的頭盔被稱為「Kugelhelm」(球頂盔)。與上文所講的尖頂盔一樣,炮兵的球頂盔在1844年至1915年間也經歷了許多次修改。球頂盔的具體變更細節與步兵部隊的尖頂盔幾乎一致,二者的關係也非常近,所以上文中所述的內容在球頂盔這一部分均可兼容。值得一提的是巴伐利亞王國直到1916年才接受引入了普魯士制式的球頂盔,而此時離皮盔被全面淘汰已相隔不遠。一些炮兵團具有在閱兵式上佩戴閱兵毛飾的權利,士兵一般根據團和服役類型佩戴白色、黑色和紅色的馬鬃毛飾;軍官一般佩戴白色和黑色氂牛毛毛飾。這些團配發的球頂盔的球頂部分均可拆卸用以換上閱兵毛飾。

1914年左右佩戴球頂盔的第52(東普魯士第二)野戰炮兵團士兵

一戰期間一群薩克森炮兵團的士兵,均佩戴球頂盔

版本簡要介紹??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原野灰色軍服簡介·1914-1918」這一文中所囊括到的球頂盔版本主要集中在M1897式、M1915/16式球頂盔。

M1897式球頂盔:亮黑色皮革製成,配有黃銅或鋁青銅製的配件;部分球頂可拆卸。

M1915/16式球頂盔:黑色皮革製成,配有廉價灰色氧化鐵制的配件;所有球頂可拆卸。

M1895式球頂盔(士兵版本尖頂底座上的釘子為普通圓形而非星狀)

M1915/16式球頂盔

· 禁衛軍

所有的普魯士禁衛炮兵部隊(禁衛野戰炮兵團,禁衛步炮兵團)的球頂盔盔徽的正中間都有黑鷹勳章星芒章,禁衛軍使用獨特的展翅鷹徽。

三、盔罩

早在原野灰色野戰服和和平期軍服引入之前,德意志帝國軍隊就已經發明了盔罩(überzug)用來遮蓋盔帽上的金屬配飾。盔罩的使用避免了在戰爭期間軍人盔帽上的金屬配飾在日光下反光而暴露目標。帝德最早出現的盔罩於1892年引入,是一種棉質的灰綠色罩子,用來遮擋盔帽上的金屬配件;在此之後這一物件成為了後來與原野灰色野戰軍服配套的裝備。

帝德第10(西里西亞第一)擲彈兵團的士兵,佩戴兩個不同版本的盔罩,部分縫製了團號

第5(東普魯士第四)「腓特烈一世國王」擲彈兵團的少尉,佩戴軍官版盔罩

這張照片展示了尖頂盔表面和配飾在陽光下的反光程度,側面顯示了盔罩戰時的重要作用

盔罩類型??(同參考圖示)

1. 士兵類盔罩:前後部分的邊緣部分有掛鉤,佩戴時前後鉤住尖頂盔帽檐和帽尾。

2. 軍官類盔罩:前後部分有向里凹回的兜部,佩戴時前後套住尖頂盔帽檐和帽尾。

士兵類盔罩

軍官類盔罩

1892年版的盔罩有用紅色布制的團號數字縫在罩前,有部分還包括字母,「R」代表後備軍,「L」代表國土防衛軍;1916年引入的鐵十字形的圖案可代表國土防衛軍和國土突擊隊。但盔罩上的團號最終被證實在軍事演習中毫無用處,因為1906年引入用來區別演習陣營的紅色布條會把盔罩上的數字完全遮住。1914年時所有的步兵軍團都被要求在盔罩上必須有團號(各禁衛團除外),與此同時這些數字被改為使用綠色布料縫製,或者用綠顏料靠漏字板印上去(1915年時該規定已基本取消,戰場上很少使用帶團號的盔罩)。盔罩的顏色在一戰早期經過多次修改,包括最早的灰綠色,出現了淡麥黃色、石灰色、藍灰色甚至橄欖綠色的盔罩。隨著M1915式尖頂盔帶來的全面可拆卸尖頂,盔罩也都變為兩個分開的部分:盔身罩子和獨立的尖頂罩,二者可組合為一體(這個版本的盔罩還在尖頂盔帽帶連接處有孔,帽帶可以從中穿出來*請參見本節第一張圖例中後排四名士兵的盔罩樣式)。

兩種顏色縫製在盔罩正面的數字

盔罩上的字母「R」和鐵十字圖案

用來區別演習陣營的紅色布條

四、補充盔和代用盔

第一次世界爆發之後,帝德軍需處的頭盔存量急劇下降並很快供不應求;在這個情況下,為了儘快達到需求量,各類使用替代材料製造的補充盔和代用盔開始出現。

用皮革和金屬製造普通尖頂盔比較耗時,尤其是戰爭爆發後眾多新組成的軍事單位對盔帽需求量大,才迫使工藝簡單、製造省時的替代材料盔帽出現。製造最快且最多的材料莫過於原野灰色的氈,用它造盔可以一次性衝壓成形,不需要傳統尖頂盔的三片式拼接。這類用氈做的盔雖然生產快產量大,但是盔整體就像紙片一樣,基本沒有任何保護作用。

一戰早期正在製造氈制補充盔的車間

還有的補充盔是用金屬製成:薄鐵片和錫染成黑色衝壓成各種盔形做代替(也有直接染成灰色);這類金屬制的補充盔本意是想比氈做的盔具有更強的保護作用,實則不然,若子彈擊中這種補充盔而造成的損傷比皮革、氈制的頭盔要大的多,其實非常危險。

以下是幾種常見製造補充盔/代用盔的材料??

· 氈

· 薄鐵片

· 錫

· 軟木材料

· 人造纖維

這類盔帽大多在1914、1915這兩年發放給本土的後備軍,國土防衛軍和國土突擊隊的士兵;前線作戰的士兵很少配發補充盔。在後來尖頂盔的需求量被逐漸滿足後,補充盔逐漸停產。

氈制補充盔:左為1914年生產的M1895式補充盔,右為1915年生產的M1915/16式補充盔

氈制補充球頂盔:兩頂均為1915年以及後期生產的M1915/16式補充球頂盔

佩戴氈制補充盔實物圖例

這張圖中氈制補充盔和M1895式尖頂盔同時出現,二者可做對比

1914年左右,薄鐵片衝壓製成的補充盔(第二頂仍是三片拼接,染成黑色亮漆的版本)

薄鐵片衝壓制補充盔的佩戴實例

1914年左右軟木製的補充盔(右邊這頂黃銅色配件氧化嚴重),外包一層帆布


推薦閱讀:

軍服發展的歷史
【第379期】世界軍服發展史 感受一下軍服的魅力
八一特輯:風靡全國的71式軍服

TAG:歷史 | 軍服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