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廿五史,論朝代更替

縱覽廿五史,論朝代更替

4 人贊了文章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朝代更替的宿命。其決定因素包括:皇位繼承、地方軍政、官僚機制、尚古文化。

一、皇位繼承優先選擇嫡子(皇后所生)、其次庶子(妃嬪所生),只有皇帝無親生兒子時,才會從近親中選擇,必然導致中央政權的弱化。

其一,無法保證繼承人的卓越性。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其內在含義是,先人的優異特質無法永續遺傳至後人,且後人在優裕生活環境下也無法培養出先人的優異特質。也就是說,繼承人的能力平庸化是總趨向。平庸者何以駕馭文武百官?何以治理泱泱大國?

其二,幼主繼位,皇權旁落。先帝去世,如果沒有成年皇子,幼年皇子便成了當然繼承人。由於幼主沒有決斷能力,皇權便由皇后或輔臣行使,甚至直接被推翻。像東漢劉炟、魏國曹芳、東晉司馬衍、清朝載淳等,自幼年繼位至駕崩,乃至其繼承人都不曾實質擁有執政權,要麼由皇后或皇太后聽政、要麼被權臣操控,直至國家四分五裂。更有甚者,後周柴宗訓七歲登基不久,便被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當然,亦有漢武帝、康熙帝等年少即位、國家大治的個別案例,但其奪回皇權的過程,均有一翻波折,除了卓越的個人膽識,還有特定的政治條件。

無論是庸人治國,還是幼主虛位,都令國家元首威望下降,中央政權弱化,引致權力糾爭,國家分裂。當一家獨大的政治集團形成時,新皇朝便建立,國家重歸統一。

中國歷史上,能夠主動放棄嫡庶子世襲,選擇近親為繼承人的只有北宋趙匡胤。據史書記載,其母親重病將逝時,要求他吸取前朝的教訓,不要將皇位傳給幼子,而直接傳給弟弟。他當著弟弟、權臣的面答應了,不久之後,毫無徵兆地暴病而逝,給後人留下很大的問號。

二、分封世襲制與地方軍政一體,容易導致地方割據,中央政權名存實亡,甚至被推翻。

王、侯大都是開國君主的近親、後裔或功臣之後,除了秦、清兩朝,都能獲得大小不一的領地,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領地可以世襲,可因封賞而擴大,或因兼并而擴張,假以時日,便可成為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勢力。春秋戰國、李唐滅隋、明朝燕王朱棣兵變,都是很好的例證。秦始皇本有先見之明,實行郡縣制,可惜傳位不慎,令皇朝「閃崩」。其後至明朝,各朝君王都無法廢除分封制度。直到清朝撤藩後,王爵才不再有封地,也沒有地方軍政權力。

除了王、侯外,各朝代都在縣、州、郡、省等行政區設立軍政一體的行政長官,甚至跨行政區的長官,如唐朝節度使。雖然這些官員都不世襲,但直接管治一方,並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容易樹立地方威望,一旦中央政權動搖,這些地方長官便順勢割據一方,甚至染指中央政權,例如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

三、官吏階層的固化與裙帶關係,促成了政治集團的形成,腐化官僚體系,或僭越皇權,或令國家管治失效。

每個朝代一旦建立,相對穩定的官吏階層便隨之形成。皇親國戚、達官望族的後裔可以輕易位居要職。同時,官員的任免又極易受到權臣的干預,政治勢力裙帶扶殖。一方面,容易形成若干派別的政治集團,可對皇權構成衝擊,甚至顛覆政權,如西漢的王莽篡位、三國時期司馬家族政變等。另一方面,還會引致官僚機構腐敗,劣幣驅逐良幣,國家管治失效,從而引發內亂,令外族入侵有可乘之機,如蒙古族建立元朝、滿族建立清朝。

一個人口只有一、兩百萬的小數民族,財力、兵力與武器裝備都不佔優勢,怎可吞併龐大的漢族政權?是由於漢族國家沒有優秀軍事人才嗎?非也,是給腐敗的官僚體制所扼殺了。當朝皇帝與權臣對優秀將領的畏懼,遠大於外敵入侵。是故,宋朝有岳飛以莫須有罪名冤死,明朝有袁崇煥遭反間計而被斬殺。即使是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武器裝備落後,如果讓諸如林則徐、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等優秀人才統領三軍,會落得如此敗績嗎?

漢朝之後的察舉制、隋朝之後的科舉制,雖然讓朝廷引入新血,但佔比不大。更何況,舉賢機構亦無法避免被腐敗勢力滲透。

四、儒家思想主導了中國封建社會大多數朝代,其尚古文化,抑制了新鮮事物的發展。

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華傳統美德。儒家思想的積極意義毋容置疑,但亦有其局限性——尚古,認為老祖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從商鞅變法,到王安石變法,再到戊戌變法,有多少次變法成功?又有哪位變法者最後可全身而退?表觀原因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抵制與報復。然而,變法的實質是讓社會利益重新分配,為何沒有得到那些新得利益群體的擁護?更何況,新變法的最大得利者是當朝君王——深層原因是整個社會的守舊文化。

在這種守舊文化的土壤中,無法孕育出西方民主思想,更何談革命浪潮。倘若沒有近代外來文化的介入,恐怕華夏封建社會仍在分合中輪迴。

以古鑒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鼓吹的西式民主體制就沒有封建皇朝的弊端了嗎?——不見得。

其一,民主選舉無法避免庸人管治。西式民主國家的元首候選人,不需要深厚的行政經驗,更不需要漂亮的地方管治業績,只要有雄厚的財閥支持、激奮的口才、誘人的競選口號與專業的競選團隊,就可能打動選民。至於當選以後,有否兌現競選綱領,並無制度約束。

其二,軍政雖然分開,但軍隊自成體系,國家元首與行政團隊不直接干預其內部管理。雖然軍隊要職由國家元首任命,但都在軍人圈內選拔,難以確保其忠誠度。一旦國家內亂,軍隊仍會順勢干政,東南亞的國家已有先例。

其三,西式民主體制並不能杜絕官僚腐敗。二戰之後建立的多數資本主義國家,腐敗問題一直嚴重,甚至公開化。

其四,西式民主社會並非完全言論自由,對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政府或財閥操控的媒體多予以打壓。對於社會主義國家,西方資本主義大國更是不惜血本地排擠,在其國內培育反對勢力使之「和平演變」。

推薦閱讀:

全球歷史學家排名,司馬遷當之無愧第一
湯姆.漢克斯:好萊塢的美國歷史學「教授」
論科學、哲學與歷史學的統一
文 史:【歷史學家找到《最後的晚餐》中耶穌所用聖杯(圖) 】

TAG:歷史學 | 朝代更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