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素質對孩子的影響
08-09
父母素質對孩子的影響 一、父母的教育素質對孩子人生的影響 教育素質通常是指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觀念、教育能力、及教育方式方法。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為人父母,必需具備良好的教育素質。父母教育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成敗與孩子一生的幸福。 「劉德華事件」中的女粉絲楊麗娟的父親出身於教育行業,據說曾是高級教師。可是,作為家庭教育者,他的教育素質和他的學歷並不成正比。首先,楊的父母在心理學方面缺乏基本常識,對於女兒病態的追星心理毫無警覺。13年來,他們不認為女兒的心理有問題,不帶她去進行心理治療,反而一味地放縱,把溺愛當成教育,甚至最後以生命做為賭注,想為女兒贏得最後見劉德華的一線機會。把他女兒變成了一個不孝的典型教材。我不懂分析心理疾病,但作為教育者,我知道人的思維是在支持與鼓勵中得到發展的。我想楊麗娟從一個普通的「追星族」到最後發展到患有「痴妄症」,這其中,楊家父母的態度便是誘發這種「痴妄症」的最大動力。 其次,楊的父母對女兒缺乏最基本的教育原則。楊麗娟13年來看著日漸年邁的父母,為了支持她那虛幻的夢想,變得一貧如洗,每日僅有兩元的生活費,最後不吝賣血賣腎,直至跳海自殺,旁人看了都心酸心痛,她竟能心安理得,泰然處之,並在楊父死後,還有心作秀:住酒店問有沒有消毒?還問為什麼記者不在?這樣的人,不說仁孝,連做人最起碼的善良都沒有!而楊的父母對女兒這種病態的要求,不採取任何的限制手段,不進行正確的引導與科學理智的處理,反而無原則地支持她。他們對女兒缺乏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的教育,更不用說應具備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另外,我對楊的父母本身的品德表示懷疑:對自已女兒教育不好就應該感到慚愧,而最後竟然把怨氣撒到劉德華身上,對劉德華特意安排和他女兒的見面毫無感恩之心,反而得寸進尺,以死相挾。楊父死後,楊母竟要求劉德華祭奠楊父,對他們一家人的鬧劇不以為丑,反以為榮,毫無廉恥之心,純屬無賴行為。真是有其父母必有其女! 學校的教育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而家庭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對於家長來說,良好的教育素質並非指很高的學歷及財富,他們只需有一顆善良、正直,能明辨是非醜惡的心。 楊麗娟的追星鬧劇,最終責任應歸結於她的父母。因為,必竟當初楊麗娟迷戀劉德華時,她還只是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他父母的支持與鼓勵,她不會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她如果出生在另外一個家庭里,估計也不會允許有這麼離譜的行為。當然,一個人的出生是不可以選擇的,因此,釀成悲局也是必然的。 為人父母者,不僅要對孩子承擔撫養義務,更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必需認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同樣也是教育者。因此,同樣需要虛心學習,樹立科學的教育觀,特別要處理好感情與教育之間產生的矛盾,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通過家庭生活和言傳身教培養出健康人格的孩子。 二、父母應具備的教育素質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要提高孩子的素質,首先要提高父母與教師的素質。父母、教師的素質,其實就是「前素質教育」。這種前素質教育的成敗,決定著整個素質教育的成敗。一個人從他(她)做了父親或母親起,就需要一種特殊的素質——教育素質,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觀念、方法和能力。這些觀念、方法、能力,就構成了父母的教育素質。我們經常會在報紙電視上痛心地看到,某位教師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某位博士生導師的子女竟然要留級,某位律師的女兒染上了吸毒惡習,某位校長的女兒專偷同學的物品……為什麼很多高學歷的人卻教子失敗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可見,教育子女也是一門學問,並非學歷高就一定是好父母。相反,有的父母大字不識幾個,卻教育出了優秀的子女。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出,教育子女的水平與學歷並不完全成正比。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出這樣一個命題:高學歷的家長未必是高水平的家長。只有那些具備家長教育素質的人,才能真正成為合格的父母。因此,我們每個身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不妨問問自己:我是否具備父母教育素質?歸結起來,父母的教育素質有下面幾個方面。現代的教育理念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因此,家長們首先要具備的是現代的教育理念。這是父母教育素質的核心,它猶如方向盤或指路燈,對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的具體行為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現代的教育理念包含的範圍很廣,例如,兒童觀、親子觀、人才觀等等。現代的教育理念對父母的要求也很高,要求父母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知識,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觀念。 事例一 蔡志忠是一個著名的漫畫家,他的漫畫曾經風靡了全世界。但是,您是否知道?蔡志忠在教育子女方面具有很先進的教育理念。他有一個信念——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因為父母並不是孩子本身,父母是不該決定孩子的選擇和前途的。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法國出差,於是蔡志忠擔當了接送孩子上鋼琴課的責任。車到了鋼琴學校門前,女兒卻坐在車上悶悶不樂,不想下去。蔡志忠問女兒:「為什麼不高興?」女兒說,自己最想學的不是鋼琴,而是笛子,可媽媽卻覺得女兒該學鋼琴,因為在媽媽看來,學鋼琴比學笛子有用。蔡志忠聽完女兒的話,二話沒說,便把車掉回頭,一路開回家。女兒對爸爸的做法有些擔心,不禁問爸爸:「媽媽剛交了4000元學費,如果不學鋼琴,人家也不退錢,那怎麼辦?」蔡志忠說:「那隻好算了。」女兒又問:「媽媽回來埋怨怎麼辦?」蔡志忠說:「什麼也沒有你的快樂重要。」4000元,對於哪個家庭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但蔡志忠卻認為,如果節省一點,少買兩套衣服,少吃幾次大餐,錢就可以賺回來,而孩子的快樂用錢是買不到的,童年也是不會重來的。如果強迫孩子學習一些她所不喜歡的東西,那將會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變得沒有自己,只能聽從大人的意願。蔡志忠認為這是教育最大的失敗。 建議 下列10個現代教育理念或許對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有益: 1. 玩不僅是兒童的學習方式,更是兒童的權利; 2.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3. 按照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 4. 世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5. 平等是代際溝通的基石; 6. 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7. 學會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8. 孩子也有失敗的權利; 9. 培養孩子對知識的熱愛是學習的根本目的; 10.適合孩子特點的路才是成功的路。 科學的教育方法 方法是一個人實現目標的重要保證,也是一個人教育理念的主要體現。家長們具備了科學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時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今,經驗型教育方式已經過時,新時代的父母應該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使行為更貼近目標,才能幫助您在實現目標的路上少走彎路。 事例二 王闖是北京市琉璃河二街完全小學二年級的學生。2000年4月11日,對王闖來說,是一個悲慘的日子。那天,他因為沒有寫完作業而被老師留在了學校。老師讓班裡的一位同學通知他的媽媽,把王闖的午飯送到學校去。王闖因為怕媽媽打他,就央求同學別把自己的事情告訴媽媽,還嚇得把作業本也撕碎了。但是,媽媽最終還是知道了這件事情,由於媽媽很生氣,就沒有給王闖送飯。晚上,餓著肚子的王闖回到家裡,等待他的是媽媽手裡的掃帚把子。這的確是一場殘酷的「家法」:媽媽左手倒提著兒子的腳,右手揮著長把掃帚猛抽。手打酸了,打累了,就讓王闖跪在地上繼續抽打他的大腿。王闖給媽媽磕頭,求媽媽不要再打了,自己再也不敢了,但媽媽根本不放手。王闖的父親在一旁勸妻子也沒有用。最後,王闖的母親足足打了兒子8個小時,直到他不哭也不鬧,連頭也不抬了,父親才終於拉住了妻子的手。看著奄奄一息的兒子,父親想用家裡的三輪車送孩子去醫院,但妻子不同意,於是他只好抱著兒子走到了琉璃河醫院。王闖的母親是個幼兒教師,她一直認為孩子就是不打不成材,在家中經常為了一點小事打孩子。醫院的大夫也說,他們從來沒有收過這麼重的病人,孩子現在已經腎功能衰竭,每小時只能排尿1毫升。 建議 下面10個科學教育方法或許對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有益: 1. 經常給孩子傾訴的機會; 2. 真誠接受孩子的朋友; 3. 在家庭中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4. 讓孩子學習一些消費常識; 5.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6. 在生活中多給孩子提供體驗的機會; 7. 父親要更多地參與到家教中來; 8. 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 9. 多帶領孩子親近大自然; 10.用平等的心態與孩子溝通。 健康的心理狀態 父母的心理健康對孩子具有重要的意義,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父母的心理素質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遠的影響,一個情緒平穩、心態豁達、行為具有理性的父母,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並為他們的健康人格奠基。如果成年人心理不健康,會在不經意中向孩子傳遞不健康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那麼要求兒童具有健康的心理就成為「空中樓閣」。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壓力,都有可能使得成年人出現心理上的亞健康狀態。及時調整自我心理軌跡,為子女展示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三、父母教育子女須知:品格決定素質,素質決定命運 素質決定孩子的未來。正因為此,時下以素質教育代替應試教育的呼聲真是一浪高過一浪,無論是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裡面,都儼然成為培養下一代成才的重要「法寶」。然而,到底什麼是素質?我們教育孩子最需要具備的素質又是什麼? 許多人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綜合能力的培養:受教育程度高、知識結構合理、身體強壯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好等。但是,這個概念中缺失了最最重要的核心內容,那就是「品格」。 在日前《如何造就孩子》的系列講座上,他表示:許多不會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普遍的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對素質的錯誤認識,導致常常關注的是子女要具備各方面的能力和知識,以為孩子只有有了足夠的能力和知識,就能在社會上立足、謀生。孩子有了穩定的依靠,家長自己也因此有了安全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發現很多父母非常關注孩子說話早不早、從小會不會背唐詩,而且孩子4、5歲的時候就趕緊把孩子送去學英語、彈鋼琴等等,甚至為此剝奪孩子遊戲和玩耍的時間。本來孩子的遊戲和玩耍是神給孩子的特權,神通過這些會造就孩子很多重要的氣質和性格,但是,現在都被一句話抹去了:「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哪裡有玩的時間啊?」 可是,看看這樣培養出來的人真的有素質嗎?有很多電腦黑客擁有的高技能和特長令人匝舌,但卻總是做破壞性的工作,他們未必能說是高素質的。還有的家長以為孩子上了名牌大學、拿到博士碩士就放心了,但是看一看,現在很多大學生精神空虛、生活墮落,婚前同居、其在性方面的開放程度甚至讓外國人感到吃驚。還有的家長以為在某個體育項目上能夠出好成績就是有素質,可是看現在許多世界體育巨星在使用興奮劑,甚至是吸毒者…… 那麼,我們看一個人有無素質到底是看什麼?「素質」不應該僅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特長和技能的多少、所受教育的程度高低、知識面的寬窄、身體健康與否、心理承受能力如何、舉止是否溫文爾雅,我們通常不是依賴這些因素判斷一個人的素質高低的。 素質一詞中,「素」是平素,「質」是質量,合起來是指一個人平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的良好習慣和道德品質,也可以說是品格。比起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品格的人,這甚至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命運。 播種素質,收穫命運 播種思想,收穫行動;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收穫素質; 播種素質,收穫命運。 這段話裡面告訴我們為什麼素質很重要,因為它決定命運。我們常常抱怨命運不好,這往往是因為沒有良好的素質,一直追溯下去的話,是因為沒有良好的習慣、正確的行為、 而最根本的是因為沒有正確的思想來作為指導。我們作父母和老師的無論費多大力氣,也只能做第一步------- 播種思想。而其他的七步則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努力。當我認同這個是正確的思想,於是就會按照這一思想採取行動,行動一次兩次還可以,但是卻因為很難堅持下去而半途而廢,那麼這一行動永遠無法成為平素的習慣,也不能收穫素質和命運。 要讓思想走到素質這一步要經過一個艱苦的過程。比如建立早上起來鍛煉身體的習慣就是一個例子,早上是我們一個人靈與肉爭鬥最激烈的時候,肉體是懶惰的。但是,你若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每天早晨都鍛煉身體,大約過21天,你就會覺得不困難了,因為你習慣了,但這還沒有融化到你的血液裡面。如果你再堅持不懈,從來不動搖,數月乃至數年以後,你就發現早起鍛煉不再艱難,而是變得像吃飯喝水那樣自然了,那麼這個早鍛煉就變成了你不可改變的一種思維定式,這個思維定勢就會使你有個健康的身體,能夠去應付許多他人難以對付的事情。 當孩子沒有良好素質的時候,即使機會來臨,也會與之失之交臂。有個點金石的故事值得思考。有位老人告訴一個孩子,說如果你在村前的海水裡摸到一個很熱的奇怪的石頭,那這個石頭就是點金石,拿著它碰任何東西都會成為金子。這個孩子每天就契而不舍的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每次摸到的石頭若是冰冷的就用力遠遠地把它扔到海里。就這樣他一直在海邊勤奮地工作了幾個月,..突然,有一天,他摸到了一個很熱的石頭,他興奮極了,喊道:「我可找到你了!」,喊聲未落他順手又將那發熱的石頭扔到海裡面去了。 士兵為什麼要在平時進行看上去枯燥簡單的隊列訓練呢?剛開始每個士兵都是充滿自由意志的散兵游勇、烏合之眾,可是隨著訓練慢慢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那就是令行禁止。等他們形成了這樣固定的思維模式,,即使到了戰場上,衝鋒號一響,戰士就會毫不猶豫的衝上去,即便是面對死亡。這就是素質決定命運。戰鬥的素質就是從平時的隊列訓練培養起來的。 有的人會說:我平時不用訓練,到關鍵的時候我就會衝上去。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衷心,在大事上也衷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所以關鍵時刻是考驗人平時的素養情況的。危機不塑造品格,危機檢驗品格,就好比考試成績的好壞式是由平時的學習決定的。 品格:素質中的素質 雖然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涵,比如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藝術素質等,但是品格是最重要的,是「素質中的素質」。培養一個孩子文化、身體、心理等素質都是重要的,但是我們往往只是注意發展孩子的頭腦,而忘記了發展孩子的心。聖經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可見,對孩子「心」的培養是最重要的,而且一生的果效是從心發出的,並不是從文化素質發出的。 文化、身體、心理、藝術等這些素質和品格的關係就好像大拇指和其他指頭的關係。大拇指看起來是最不起眼、最笨的,卻是最重要的。父母也要知道,我們要關注的是孩子的心,孩子有沒有一個純正的誠實的心是遠遠超過他們有沒有其他的素質。 外科醫生們都知道,五個手指中其他的手指哪個斷都沒有關係,但是大拇指斷的話,主治醫生一定會要從別的部位截取一個指頭移植在大拇指的部位上,即使你受傷到只剩下一個腳趾頭,醫生也會毫不猶豫的把它移植給你的大拇指,因為沒有大拇指,剩下的四個指頭再健康有力,他們能做的也只是撓痒痒。在士師記1:4-7 中講到猶太人砍去亞多尼比色王手腳的大拇指,這裡也證明了大拇指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大拇指,就不能拿槍了,沒有了戰鬥力,而沒有大拇指的腳,也不能站立的穩。 我們孩子的心、孩子的品格就好像大拇指。當大拇指在的時候,我們每增加一個手指會增加成倍的力量,可是當大拇指沒有的話,其損失遠遠不是四個手指所能給予的。也可以說,在培養孩子中,品格是最最重要的,而不是只是看他是否有能力、知識、地位。我們旁邊有許多家長的孩子去了美國成為了博士甚至博士後,或者很有錢,有地位,外人看上去好像都成才了,但其中不少忘記了父母,不關懷父母,這些家長的心是非常凄涼的。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司馬光的德才理念也說明了這一點。他說,才德兼備是聖人,才德兼亡是愚人,德勝於才是君子,才勝於德是小人。聖人是很少的,那麼我們要選拔什麼樣的人呢?一般常常誤以為有才幹就是可以,但比起小人,甚至不如用愚人。因為君子有才的話會行善,小人有才的話會做惡,愚人即使想幹壞事,卻沒有相應的能力,所以頂多也只是干點小偷小摸的壞事,而給社會真正造成大的危害的是有才無德的小人。 家長們說起來,都知道要培養君子,但卻常常關注孩子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很大的忽視品格的教育。「你只要考上重點學校,懶一點、撒點小謊、不尊重老人都沒有關係。」就是因為這樣的觀念,很多孩子長大後,只是注重自己成功,這樣的人對社會進步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父母要教給孩子一顆純正的心 孩子好比是一條船,父母就是造船的人。我們要反思的是作為造船人,是先給孩子安舵盤還是推進器?舵盤就好像品格,推進器好像能力。一隻船如果沒有舵盤,推進器越快反而越危險。也就好像登上一輛計程車,你還沒有告訴司機方向,就一隻喊「快點,快點!」,最終只能吃虧。我們父母總是跟孩子說:「你快啊,競爭這麼激烈,你不快你會落後!」可問題是到底要往哪裡開。 我們喜歡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知識本身不是力量,運用知識才是力量。基督徒如果掌握很多的聖經知識或神學知識,但不能在生命中展示出來的話,同樣也是沒有力量的。當把所學到的真道在生活中運用出來時,生命就展現出來。這就叫作:「道成肉身」。哥前8:1裡面說「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造就人」知識不是越多越好,當初夏娃犯罪的動機,就是想要知道得更多,「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人們總以為知識越多,越聰明,越有安全感,根本還是想依靠自己,而不要依靠神。而且許多知識對人是有消極作用的,比如網路上許多不良的信息,讓孩子純真的心靈被污染。 父母不是培養孩子憑自己的能力掙一些東西,看該隱的後代與神遠離了,他們開始學習打鐵、音樂等各種技能。學這些不是不好,但是最終是為了自己,還是彰顯神的榮耀呢?不是說能力、知識不重要,都很重要,但它們應該建立在良好的品格之上。 詩篇78:72 說「於是,他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神的話是很純粹的,這裡告訴我們父母要教給孩子一顆純正的心,然後再手把手的教給他能力和方法。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家長必讀:如果您有個女兒,這些事知道越早越好!影響孩子一生!
※禪宗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影響
※影響你一生幸福的人
※避免影響懷孕的風水,人丁興旺是家業靠山!
※美債違約與次貸危機影響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