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后妃(群像 精品)

呂后(前241~前180) 名雉,字娥姁,秦代單父縣(今山東省單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妻。前202年,劉邦稱帝,封呂雉為皇后,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去世後,惠帝立,呂后掌權,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

呂雉為人有謀略,在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陳豨謀反,劉邦率兵親往平定,呂雉留守長安,聽說韓信陰謀詐赦諸官徒奴發兵策應陳稀,遂與蕭何商議,騙韓信入宮後處死,並夷三族。劉邦擊陳豨,至邯鄲,向彭越徵兵。彭越稱病不往,被劉邦廢為庶人,徙居蜀地。呂后認為不可遺患,又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夷滅其宗族。

呂后生漢惠帝劉盈及魯元公主。劉邦嫌劉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籠姬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由於大臣反對,呂后又多方設法為劉盈輔翼,廢立太子之事未成。劉邦死後,呂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謀盡誅諸將;後畏懼諸將擁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藥使之變啞,置於廁中,名曰「人彘」。對其他劉氏諸王,亦加殘害。惠帝不滿呂后所為,憂鬱病死後,呂雉臨朝稱制,封侄呂台、呂產、呂祿等為王,擅權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親信。但其稱制的八年期間,繼續執行漢高祖以來與民休息的政策,獎勵農耕,廢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較安定,殘破的社會經濟也得以恢復。

由於劉邦曾與諸大臣共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呂雉封諸呂為王,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強烈反對。她病危時告誡諸呂部署應變,命呂祿領北軍,呂產居南軍,嚴密控制京城和皇宮的警衛。諸呂在呂后死後陰謀作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和朱虛侯劉章等迅速翦滅。

方舒《呂后傳奇》

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猗房,清河郡(今河北武邑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  西曆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后操縱國政。當時,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竇姬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就這樣她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國,代王劉桓卻非常喜歡她,先與她生了個女兒劉嫖,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

竇氏出知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津有味釣魚,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皇后呂雉以皇太后的操縱國政,她把在皇宮中皇帝未曾御興過的宮女分賜給諸侯王,每王五人,竇氏被分給了代王,後薦為王妃,竇氏年輕貌美,雖居皇宮卻未得高祖臨幸,但依然嫵媚動人,而且聰明伶俐有,竇氏生了二子一女,子劉啟和劉武,女劉嫖。

歸亞蕾《漢武大帝》

陳阿嬌)——「金屋藏嬌」

大漢孝武陳皇后,是漢朝孝武帝劉徹的原配妻子,血統上也是漢武帝的嫡親姑表姐。陳氏小名阿嬌,世人稱之為陳阿嬌。陳皇后出身顯貴,自幼榮寵至極,難免嬌驕率真;且有恩於武帝,不肯逢迎屈就;與漢武帝漸漸產生裂痕。剝奪皇后名分外,廢后在衣食用度上皇后級別待遇不變,並且餘生居住於別宮長門宮,而不是宮廷詔獄,最後得以壽終正寢。

漢武大帝中的陳阿嬌

衛子夫(?-前90年)是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皇后。

衛子夫原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歌伎,後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臨幸了她,並把她和衛青一同帶入宮中。初封為夫人(後宮地位僅次於皇后),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劉據,遂被立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因巫蠱事變而自殺,卒於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

王靈版 / 大漢天子  寧靜版 / 大漢天子2  林靜版 / 漢武大帝

上官皇后(前88年 - 前37年),幼名小妹,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上官桀之孫女,上官安之女,外祖父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霍光。霍光將年幼的外孫女嫁給同樣年幼的漢昭帝劉弗陵,以此來鞏固外戚的地位。但不幸少年聰慧的昭帝天不假年,21歲便西去。上官小妹年僅17歲就成了皇太后。 是歷史上少見的處女皇后。

昭帝劉弗陵皇后上官氏是漢代年齡最小的皇后,她享盡榮華富貴,她夾在祖父與外祖父爭權奪利的鬥爭中,然而卻自始至終穩坐皇后寶座。昭帝,豆蔻年華的她便成了寡婦。之後,她又成為太后、太皇太后,最後壽終正寢於長樂宮。

《烏龍闖清關》里的上官皇后

許平君(約前90年—前71年),昌邑(今山東金鄉)人,漢宣帝劉詢的第一位皇后。而霍光的妻子霍顯一心想讓女兒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許平君再度懷孕,生下一個女兒,霍顯命御用女醫淳于衍(掖廷護衛淳于賞的妻子)在滋補湯藥中加入附子,讓許平君在坐月子時服用。許平君服用後不久毒發逝世。漢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為「恭哀皇后」,葬於杜陵南園(也稱少陵)。

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年輕時在昌邑王府做事。後來武帝出遊,從長安至甘泉宮,許廣漢是隨駕人員之一,或者出於緊張,拿了別人的馬鞍放到自己的馬背上。這是「從駕而盜」的大罪,本該判死刑,劉徹則讓他受了腐刑。於是許廣漢便做了宦者丞。公元前80年,上官桀發動政變未遂,需要繩子時,許廣漢偏又找不到。於是又被判處做鬼薪,即苦工一類職務。後來逐漸升遷,直到暴室嗇夫。而這時,劉詢已由祖母史良娣的娘家搬到掖廷讀書。

許平君本來許配給內謁者令的兒子,就在結婚前夕,對方病故。

許平君與劉詢於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後來成為漢元帝的劉奭,同年劉詢被擁戴為皇帝,許平君進宮為婕妤。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要求讓霍成君當皇后,連上官太皇太后(霍光的外孫女),也如此主張。劉詢卻下了一道「尋故劍」的詔書,要尋寒微時的一把劍。朝臣們見風轉舵,便都聯合奏請立許平君為後。依例,皇后的父親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卻始終不允。後來才封了個「昌成君」。

宋妍在《烏龍闖情關》里演許平君

霍成君(前87年—前54年),西漢名臣霍光的小女兒,漢宣帝劉詢的第二位皇后。漢宣帝的元配許平君皇后被霍成君的母親霍顯毒死後,霍光將霍成君送入宮中為婕妤,次年本始四年(前70年)正式冊封為皇后。婚後帝後感情燕好,但一直未有生育。

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地節三年(前67年),漢宣帝封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為平恩侯(此前,霍光一直不同意給許廣漢封侯,認為他是「刑餘之人」,不配此高位),立與許平君在民間所生的劉奭為太子,霍顯非常惱怒,甚至「恚怒不食,嘔血」,並授意霍成君伺機毒殺劉奭。但因為太子的保姆常先試菜驗毒,所以幾次下手均未成功。地節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發動未遂政變,招致族滅,霍光子霍禹,霍雲,侄子霍山,妻子霍顯都被殺或者自殺。八月,漢宣帝以陰謀毒害太子為由,廢掉霍成君,令其遷往上林苑的昭台宮;十二年後的五鳳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遷往雲林館,霍成君自殺。葬於藍田縣昆吾亭東。

曹穎《烏龍闖情關》飾演的霍水仙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陽平假王禁的次女,漢元帝劉奭的皇后,性軟弱,無主見。一個偶然的機會王政君做了太子妃。太子劉奭並不喜歡王政君,生而有之的一次侍宿就使王氏生下了劉驁。「母以子貴」,由此,王政君成了掌握實權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王政君萬萬沒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兒——王莽,竟篡奪她兒孫的漢位。王政君思念漢朝,最後在悲憤、憂鬱之中度過她的晚年。

袁立在《母儀天下》飾演王政君

趙飛燕

原名宜主,漢代的著名舞人。為陽阿公主家的婢女,她聰明伶俐、身材窈窕,學習歌舞時精心、刻苦,所以出人頭地。由於她的舞姿特別輕盈,故人稱「趙飛燕」。後被漢成帝看中,召入宮中,封為「婕妤」(女官名),數年後立為皇后。

趙飛燕小時家裡很苦,出生後便被父母丟棄,三天後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開始哺育她。稍大後,父母相繼去世,她便同妹妹一同流落長安,淪為官婢,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一時名滿長安。

漢成帝劉騖喜歡遊樂,經常與富平候張放出外尋歡作樂,他在陽阿公主家見到趙飛燕後,大為歡喜,就召她入宮,封為婕妤,極為寵愛,後又廢了許皇后,立飛燕為後,趙飛燕之妹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姐妹專寵後宮,顯赫一時。

漢成帝死後,趙飛燕姐妹無子,由定陶王劉欣即位,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太后,哀帝沒過幾年就死了,漢平帝劉衍即位,趙飛燕被貶為孝成皇后,後由於其妹合德害死了後宮的皇子,被殺,趙飛燕則被貶為庶人,被賜自殺。

當時民間曾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琅,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說的就是趙飛燕,燕燕尾涎涎說的是趙飛燕的美貌,木間倉琅琅說的是她將當皇后。

《母儀天下》佟麗婭飾趙飛燕,覺得佟麗婭好漂亮呀,多貼了幾張她的圖。。。

西漢成帝昭儀趙合德(?—?),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妹,漢成帝劉驁的寵妃。趙合德和姐姐原是陽阿公主家舞姬,後由姐姐趙飛燕引見給漢成帝,深得皇帝寵愛。與趙飛燕聯手,成功迫使班婕妤退出爭奪皇帝寵愛的鬥爭,使皇帝廢掉許皇后,被封為昭儀,並助趙飛燕登上皇后寶座。

後因與趙飛燕爭寵,與其發生嫌隙。但兩人為了將皇帝掌握,仍然在眾多後宮及政治鬥爭中聯合。當趙飛燕因不能為皇室產下子嗣,而在後宮行淫亂之事被皇帝發現後,也是趙合德為趙飛燕解圍,使其免遭被廢。傳說趙合德生得體態豐腴,較趙飛燕更得皇帝寵愛,留下溫柔鄉和禍水的典故。因皇帝與其日夜縱慾,性能力迅速衰退,後為與趙合德繼續行床笫之事,服下春藥,最終在與趙合德雲雨之後身亡。趙合德因此被迫自盡。

據說趙合德一身肌膚如賽上酥,按照今天的說法是屬於油性的皮膚,必然經常沐浴,才能保持通體舒泰。自從漢成帝一次無意間從門窗隙縫中窺見了趙合德洗澡後,就成為他一種新鮮的刺激:從趙合德寬褪羅衣,玉骨冰肌,蘭湯瀲灧,到自我欣賞,顧影自憐,關窗鎖戶,輕醮細拭,一幕幕活色生香的旖旎畫面,有景像、有動作、有表情、更有聲音,是漢成帝的經驗里從來沒有汲取過的。從而更激發他許多激越的聯想。

《母儀天下》中的趙合德

陰麗華(4年-64年),南陽新野人,傳為管仲之後,劉秀結髮妻,她出生於南陽新野,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兒。在南陽,陰家先世是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脈,傳到第七代管修,以醫術傳名於世,後來從齊國遷居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以後便以「陰」為姓名。秦漢之際,陰氏子孫在南陽新野為生。

陰麗華美麗賢惠,當時未即位的光武帝有一言:作官當作執金晤,娶妻當娶陰麗華。

後來果然如願。他當上皇帝後,想封陰麗華為皇后,但她卻拒絕了,並且堅持要他立郭妃為皇后(郭妃的父兄為光武帝奪得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於是,郭妃成了皇后。但後來終被廢掉,陰麗華才當了皇后。

漢光武帝劉秀於春陵起兵,破王舜於昆陽,滅王朗於河北,擊赤眉於長安,前後用了12年的時間完成了繼秦始皇和漢高祖之後中國封建社會上的第三次大一統。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一生的紅顏知己只有一個,那就陰麗華皇后。從劉秀起兵相識起數十年,夫婦從無相疑,危險之時夫婦默默相守,大業成就之時亦同歡同喜。

2000年過去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怕不是劉秀平定天下,中興漢室的文治武功,而是劉秀對陰麗華忠貞不二的感情,也許這如果是換在平民之家到也沒什麼,可是卻發生在一個叱詫風雲,馬上得天下的開國帝王身上,就不得不讓2000年後的後人為之落淚了。

做一個美女很難,做一個幸福的美女更難,做一個帝王身邊的幸福美女更是難上加難,可是這一切上天都賜給了陰麗華。

《光武大帝》中的陰麗華

東漢和帝鄧皇后(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家,名綏,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禹為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為東漢初的大功臣;其父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撫邊有功。

漢和帝在元興元年(105年)去世,使鄧皇后更得以進入政治權力的中心。她早在為貴人之時,因和帝子多夭死,即常為他選進才人,希望能廣其後嗣;和帝之後所生數子則多秘養於民間,這雖是為劉家的繼嗣著想,但也為鄧氏提供了之後擁立新帝並以母后掌權的機會。和帝去世,鄧後雖無子,但迎回了養於民間、年方百日的和帝幼子漢殤帝即位,鄧後被尊為皇太后,因殤帝年幼,故她臨朝聽政。 她屢次以皇太后的名義下詔書,並自稱為朕; 因此雖然她在詔書中稱她只是「權佐助聽政」,但事實上她已成為國家實質上的領袖。

不及一年,殤帝亦死,鄧太后與兄長車騎將軍鄧騭以和帝長子平原王勝有個疾為由,先以年十三歲的漢章帝之孫劉祜為漢和帝之後嗣,再立他為帝,是為漢安帝。 這種立侄不立子的安排,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滿,如司空周章謀立平原王勝,但事敗自殺。安帝即位後,鄧太后繼續臨朝,一直到她死為止,共攝政達十六年之久。

王昭君

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

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丰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宋罔陵版 / 台灣劇昭君傳奇  李彩樺版 / 昭君出塞  魏秋樺版 / 亞視劇王昭君  楊冪版 / 王昭君

甄氏(182—221),字嫦娥,別稱甄洛或甄宓(fú),廟號文昭甄皇后。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

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後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兒。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卒於魏黃初二年六月。

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艷麗。原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後袁紹為曹操所滅,被曹丕娶為妻。生魏明帝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因幽怨作詩而被曹丕賜死,屍首被「被發覆面,以糠塞口」。後其子魏明帝即位,追謚其為「文昭皇后」。相傳曾創設「靈蛇髻」,對古代婦女髮式頗有研究。世稱甄夫人或甄妃。

  

蔡少芬在《洛神》中飾甄宓

甘夫人,名倩,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皇后。是三國時代著名的美女之一。甘夫人事迹主要由三國志記載。

據說劉備命中克妻,他在老家曾「數喪嫡室」。劉備起兵後,於沛城娶甘氏為夫人。後來,甘夫人隨劉備到荊州,生了阿斗。

公元208年,曹操進攻荊州,劉備拋卻妻小突圍。糜夫人死在亂軍之中。趙雲保護著幼主阿斗和甘夫人,殺出重圍,才使劉備心愛的女人和唯一的兒子(野史有謂劉備另有一子早年於戰亂中被賣於漢中,後簡雍據消息於張魯地尋還。)幸免於難。甘夫人曾被多次俘虜,但都能安然脫險,回到劉備身邊。甘夫人長得非常美麗,肌膚如玉,劉備曾把一尊三尺高的白玉人放在床頭,比喻甘夫人皮膚白皙,甘夫人卻勸劉備不可玩物喪志。於是劉備撤去玉人,群僚們稱讚甘夫人為神智婦人"。

公元209年,甘夫人病逝,時年二十二歲.

甘夫人病逝後,葬於南郡(今湖北江陵縣北)。公元222年,劉備病危,追謚甘夫人為「皇思夫人」,遷葬她來和自己合葬。靈柩還沒有到蜀國,公元223年四月,劉備便病死於白帝城,於是丞相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追謚甘夫人為「昭烈皇后」。八月劉備與甘皇后合葬於惠陵。

《三國演義》中的甘夫人

文獻皇后獨孤氏,名伽羅(公元543——602年),隋朝雲中(位於今內蒙古)人,周大司馬獨孤信之七女。獨孤信見楊堅相貌奇偉,器宇軒昂,故將伽羅女許配為婚,時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後,封為文獻皇后。

文獻皇后柔順恭孝,謙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寵愛。文帝上朝時,她與帝同輦而進,至閣乃止。候其退朝之後又一起回宮,同吃同樂同寢,相顧歡欣。平日生活儉樸,不好華麗,專喜讀書,識達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處,她就忠心苦勸,於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當時突厥與隋貿易,有明珠一盒,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殷壽讓她買下,她婉言謝絕地說:「如今戎狄屢次侵犯,將士征戰疲勞,不如將八百萬獎賞有功之士為佳。」此舉立刻朝野傳聞,受到百官稱讚;大都督崔長仁是文獻皇后表兄,觸犯國家王法,按律當處以斬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進諫說:「國家之事豈可顧私。」遂將崔長仁處死;皇后異母兄弟獨孤陀因滋酒逞兇殘害百姓,曾受過皇后指責,故而懷恨在心,常以貓鬼詛咒皇后,按律當斬。皇后雖然氣得三天沒有進食,但最後還是請求文帝赦免其罪,皇后說:「如果獨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為其說情。但如今獨孤陀是因為詛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請求赦免他。」於是陀被免死。

文獻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當與隋文帝議論國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謀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宮中稱為二聖。但她卻在確立隋王朝的繼承人上犯了錯誤,對廢掉忠厚的長子楊勇,改立比較善於偽裝的次子楊廣為太子負有一定責任。仁壽二年八月,文獻皇后病逝永安宮中,終年59歲,葬於太陵。

《隋唐演義》獨孤皇后

愍皇后,蕭姓,隋煬帝皇后。父西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后。蕭氏出生於二月,由於江南風俗認為二月出生的子女實為不吉,因此由蕭巋的堂弟蕭岌收養。養父蕭岌過世後,蕭氏輾轉由舅父張軻收養。由於張軻家境貧寒,因此本貴為公主的蕭氏亦隨之操勞農務。

隋文帝即位後,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封次子楊廣為晉王。之後文帝希望從向來關係良好的西梁國選位公主為晉王之妃。蕭巋知道後開始占選,但占卜所有留在身邊的女兒,結果卻皆不宜,最後不得以接回蕭氏,占之,結果大吉,於是蕭氏成為楊廣之妻,封晉王妃。

史書中記載,蕭氏性婉好學,頗得文帝與獨孤皇后之寵,與丈夫楊廣之間也相當合諧。後來,楊廣登基為帝,蕭氏已正室身份被冊為皇后。雖然在即位後,楊廣妃嬪眾多,但對於皇后蕭氏一直相當禮遇。楊廣曾數次下江南,蕭皇后必隨行;史書中也所記錄著許多楊廣對蕭氏所說的話。對於楊廣的暴政,蕭皇后因為懼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賦》委婉勸戒。

大業十四年(618年),身在江都行宮的楊廣被叛軍宇文化及親手殺害,蕭皇后則被亂軍帶到了聊城。之後竇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並將皇后暫安置於武強縣。時突厥處羅可汗的妻子義城公主是蕭皇后的小姑(即楊廣之妹),因此關係,遂處羅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竇建德不敢不從,於是蕭皇后便隨使前往突厥。

唐朝貞觀四年,唐太宗破突厥,迎蕭皇后回京。回京後的蕭皇后得到了唐太宗的禮遇,貞觀二十一年,蕭皇后崩逝,享年約八十。皇后逝世後,唐太宗以後禮將蕭皇后葬於楊廣之陵,上謚愍皇后。

史書中隋煬帝楊廣的子女有三子二女,其中二子一女為蕭皇后所出:元德太子楊昭、齊王楊暕、南陽公主等。

《隋唐演義》蕭皇后

長孫皇后(601-636),祖先為北魏拓跋氏,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愛好讀書,通達理儀,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唐朝建立後,她被冊封為秦王妃。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時,她對唐高祖盡心侍奉,對後宮嬪妃也殷勤恭順,極力爭取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們對秦王的誤解。玄武門之變前夕,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左右將士無不為之感動。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后。

一個是生於亂世輔佐盛世的才女賢后,一個是結束亂世開創盛世的英雄帝王!

長孫皇后生性節儉,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夠用為限,從不鋪張。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義,因此,下朝以後經常都要和她談起國家大事。但她卻很鄭重地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太宗不聽,還是對她說得滔滔不絕,但她始終卻沉默不語。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唐太宗為布衣之交,又在唐朝建立前後和玄武門之變中立有大功,因此,太宗把他視為知己,打算任他為宰相,執掌朝政。皇后聽說後,就對太宗說:"妾既被立為皇后,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朝的呂后、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鑒。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在長孫皇后的再三阻擋下,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

長孫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被唐太宗視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時,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為此,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

下朝後,唐太宗把魏徵的不同意見,轉告皇后,長孫氏當即便深有感觸地說:「我以前聽說陛下對魏徵很器重,但並不了解其中緣故。今天我聽了他的諫言之後,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請陛下深思這個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運了。」貞觀八年( 634 ),長孫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宮(在今陝西麟游)避暑時,身染疾病,且愈來愈重,服用了很多藥物,但病情卻並未緩解。這時,在身邊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親提請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卻遭到皇后的堅決拒絕。她說:「大赦是國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規。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會有損於國家的政體,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願意的。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太子聽罷,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親的話告訴了房玄齡,房玄齡又轉告給了太宗。太宗聽後,感動得涕淚交流,泣不成聲

貞觀十年( 636 )六月,長孫皇后彌留之際,與唐太宗最後訣別。她用盡氣力對太宗說:「我的家族並無甚麼大的功勛、德行,只是有緣與皇上結為姻親,才身價百倍。要想永久保持這個家族的名譽、聲望,我請求陛下今後不要讓我的任何一個親屬擔任朝廷要職,這是我對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著的時候對國家並沒有絲毫功績,所以死後也千萬不要厚葬,僅因山而葬,不起墳墓,不用棺槨,所須器物,都用木、瓦製作,儉薄送終。如能這樣,就是陛下對我的最大紀念。」說完不久,就死在後宮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

童愛玲出演《唐太宗李世民》中的長孫皇后

王皇后(628?——655年),并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羅山令王仁佑的女兒,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王氏出身名門望族,祖母同安長公主,為唐高祖的妹妹。李治封晉王時,納王氏為晉王妃,約在公元642年,李治年15歲,王氏年約15歲。643年,李治立為太子,封王氏為太子妃。649年,太宗死,李治繼位為高宗,立王氏為皇后。

王皇后沒有生育,宮中只有宮女劉氏生皇子李忠和蕭淑妃生皇子李素節,劉氏位微而無寵,蕭氏位較高而得寵。王皇后經過一番衡量,擬收李忠為養子,並立為太子,以鞏固皇后的尊位。蕭淑妃則想立李素節為太子,為自己爭寵增加政治資本。王氏怕蕭氏爭寵,知道高宗正繾綣已出家的武媚,暗中令武氏蓄髮,召之人宮,獻給高宗。這位武媚就是後來的武則天。

武氏入宮後,得到高宗的重寵,使蕭淑妃失寵,王皇后自以為目的已經達到了。她真沒有想到,武氏是王皇后更大的競爭者。先是以巫蠱案逼高宗廢去王氏後位,被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諫止;復以誣王皇后殺死武氏所生的小女兒為罪名,於655年廢去王氏後位及蕭氏妃位,皆貶為庶人,打入冷宮囚禁起來。武氏仍不解恨,改王氏為蟒氏,蕭氏為梟氏。

過了不久,高宗因思念與王氏和蕭氏的舊情,行經所囚禁的地方,只見留下一個送飯的小洞,看不到人,便大呼說:「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答:「妾等得罪,廢棄為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名為皇后?」只向高宗提出將此冷宮改為「迥心院」。(《舊唐書·后妃傳》)武氏知道了,大怒,令對王、蕭二人各杖一百,截去手足,浸於酒中,名曰「骨醉」,數日後,王氏被折磨死,時年約28歲。史稱「廢后」。

陳佩伶版 / 一代女皇 鄭爽版 / 武則天 張彤版 / 至尊紅顏

武則天(624—705年):籍貫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人稱「武媚娘」,性巧慧,多權術。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母。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

韋氏(?-710年),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

弘道元年(683年)中宗即位,次年,立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則天廢黜,遷於房州(今湖北房縣),韋氏隨行。神龍元年(705年),中宗複位 。每臨朝,韋後都要置幔坐在殿上,預聞政事。中宗任用曾為武則天掌文書的昭容(宮中女官)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當時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武三思通過韋後及其愛女安樂公主,誣陷並迫害擁戴中宗複位的張柬之、敬暉等功臣。中宗對揭發武、韋醜行的人處以極刑,武三思因而權傾人主作威作福 。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氏所生,遭到韋後厭惡;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武三思子)經常侮辱重俊。重俊於神龍三年七月發動部分羽林軍殺死武三思與武崇訓,謀誅韋後、安樂公主,因隨從的羽林軍倒戈,政變失敗,重俊被殺。武、韋集團權勢依舊不減。

此時內地水旱為災,戶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卻與韋後恣意淫樂,不理朝政,還處死上書告發韋氏亂政的人。據說,景龍四年(710年)韋氏懼怕恐其醜行暴露,安樂公主想要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韋後臨朝攝政,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唐少帝。

韋後又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並欲效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為帝,即唐睿宗。韋後之亂,至此結束

趙英飾演《唐明皇》里的韋後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楊貴妃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楊玉環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已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楊貴妃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李煜的皇后,姓周,名:憲,字:娥皇。娥皇嫻靜聰慧,氣質高雅;她長得花容月貌,膚白似雪;眉彎似月,唇小似櫻,腰細如柳,以天仙般的容貌壓倒群芳;她詩畫雙絕,能歌善舞。她的歌喉,她的舞姿,她的一手好琵琶,都使六宮粉黛望塵莫及。不僅如此,她還通曉史書,精諳音律,采戲弈棋,靡不妙絕,真可謂蕙質蘭心。史稱「曉書史,善歌舞,精音律,尤以彈琵琶見長。」南唐宮中珍藏有『燒槽琵琶』,視為國寶,中主特賞賜給娥皇。

公元九六一年,李煜繼位,史稱李後主,立周娥皇為『國後』。李後主工書、善畫、擅音律、精詩詞。周后創造一件『高髻纖裳及首翹鬢朵』的宮裝,纖麗裊娜,很能表現出女性的體態美,宮中爭相仿效。

南唐後主李煜十八歲那年就結了婚,妻子是南唐開國老臣周宗的長女、十九歲的娥皇。李煜不是一個好皇帝,但他善詩詞、精書畫、知音律,十分富有藝術天賦。娥皇鳳眼星眸,硃唇皓齒,冰肌玉膚,骨清神秀,她通書史、能歌舞、工琵琶,與李煜有著相同的志趣和執著的追求。兩人曾經一起合作完成了殘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兩人婚後恩愛無比,如膠似膝的情感有增無減,生了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可惜好景不長,樂極生悲,結婚十年後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病魔將娥皇折磨得形體枯槁,神態木然.尤其是知道了李煜和小周后的事受了刺激,又因愛子仲宣卒死大受打擊,不久病故.

李煜流傳下來的不少詩詞,多為周后所作。李後主即位時,南唐早已成為後周屬國,公元九六0年,宋代後周而有天下,南唐早已成為大宋囊中之物。即使李煜是一位有政治才幹的君主,也無力扭轉乾坤,何況李煜依然縱情聲色,廢於政事。南唐亡國的命運,自然蹺足可待了。作為末代國後的周娥皇,也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公元九六四年,周娥皇因病逝去,年僅二十九歲。李後主為她寫了一篇祭文,對周后的容貌、體態、才幹,以及夫妻的恩愛生活,都有生動的描述。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這篇祭文是頗為感人的。但是,實際上李煜對周娥皇的愛情不專一,在娥皇抱病時,他就與娥皇的胞妹私通。他流傳下來的『花明月暗籠輕霧』和『蓬萊院閉天台女』兩首《菩薩蠻》,就是與周后妹偷情的寫照,後來立後妹為『小周后』。而稱周娥皇為『大周后』,謚『昭惠國後』。

《情劍山河》中何晴飾演周娥皇

劉娥(968—1033),獻明肅皇后,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恆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然而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看不起劉娥的出身,認為劉娥勾引趙恆上邪路,勸趙恆趕跑劉娥不果,只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聖旨一道下來,命逐劉娥出京。並為十七歲的趙恆賜婚,此時趙恆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

然而,趙恆雖迫於皇命把劉娥送出王府,卻不願離開劉娥,把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不時私會。這樣偷偷摸摸,劉娥過了十五年。

劉娥天生麗質,聰明伶俐,與趙恆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然而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看不起劉娥的出身,認為劉娥勾引趙恆上邪路,勸趙恆趕跑劉娥不果,只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聖旨一道下來,命逐劉娥出京。並為十七歲的趙恆賜婚,此時趙恆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

然而,趙恆雖迫於皇命把劉娥送出王府,卻不願離開劉娥,把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不時私會。這樣偷偷摸摸,劉娥過了十五年。

然而不少高級官員都知道劉娥「生子」的真相,真宗無奈,幾次欲「立之」,劉娥都不得不「固辭」。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晉封劉娥為德妃,並給百官加官進爵,冊後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官員進賀,也不搞封后儀式,封后詔書也迴避朝臣公議,只下令將封后詔書傳至中書省,自己家裡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歲的劉娥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后。

劉娥-垂簾聽政

乾興元年(1022)二月甲寅,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

然而丁謂想獨攬大權,欺上瞞下,以為劉娥是女子無見識,劉娥雖然當初因為後位不穩培植他,多年下來早已查知丁謂的不法舉動,此時更是怒不可竭,決心除掉他。當年六月,與丁謂勾結的宦官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丁謂被貶後,劉娥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

劉蕾在《狸貓換太子傳奇》中飾演劉娥

孛兒帖(1161年-?),姓孛思忽兒翁吉剌氏,成吉思汗正室,父親德薛禪,母親名叫速壇。成吉思汗有數十位妻妾,分居在四個斡兒朵,其中每個斡兒朵又有數個皇后與妃子,孛兒帖居於第一斡兒朵,並且排行第一,地位最高。

孛兒帖(電視劇《成吉思汗》,索利忠飾)

蕭太后【953年五月初五~1009聖宗統和廿七年己酉十二月辛卯(十一日)】,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后」,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蕭綽出身於遼代皇族著名四大別部之一的國舅別部,其父蕭思溫是遼朝的開國宰相蕭敵魯(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蕭思溫歷事遼太宗、遼世宗、遼穆宗、遼景宗四朝,身居險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謂權傾一時;其母燕國公主是遼太宗的長女,可見蕭綽的出身是何等的顯赫和尊貴了。

遼朝皇室耶律氏和蕭氏世為婚姻,皇后多為蕭氏。我們一般說的蕭太后,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妻子蕭燕燕。蕭燕燕名蕭綽,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蕭燕燕的形象對人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她就是《楊家將》裡面殺伐決斷的蕭太后。不過歷史上的蕭太后卻不像小說所描寫的那樣是率領虎狼之師與北宋大戰燕雲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個清正賢良、深明大義,為遼朝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女功臣。

遼景宗繼位時,面對混亂的局面,的確想勵精圖治,大幹一番事業,但自幼身體一直不好,軍國大事除了依靠蕃漢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蕭綽(蕭燕燕)。他曾對大臣說:在書寫皇后的言論時也應稱「朕」或「與」,這可作為一條法令。這說明蕭燕燕可代行皇帝職權。

乾亨四年(982)九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后,攝政。當時蕭燕燕才三十歲,聖宗才十二歲,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的輔佐下。太后和聖宗的地位才得以鞏固下來。

統和元年(983)年六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后」。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了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攝政」時期。

蕭燕燕虛心誠懇,用人不疑,這一直為後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氣魄,執法嚴明,毫不軟弱,甚至「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把北宋部隊殺得屍橫遍野,生擒名將楊業,幾年後又逼宋真宗確立賣國條約「澶淵之盟」,開創了宋遼和平發展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

蕭燕燕年輕時曾許配給漢臣韓德讓,但還沒有來得及結婚,就被皇帝選為妃子。遼景宗死後,蕭燕燕看中韓德讓的政治與軍事才能,於是決定改嫁給韓德讓。當時契丹族的風俗是允許的。她私自對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國王也就是你的兒子。」蕭燕燕又秘密派人鳩殺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從此之後,韓德讓就無所避諱不間斷地出入於蕭燕燕的帳幕之中,過著事實上的夫妻生活。遼聖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韓德讓忠心輔佐承天太后與遼聖宗,政績卓著。

蕭燕燕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消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薄賦徭,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

統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后」。統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蕭燕燕把權力交給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

  

《楊家將》中的蕭太后

馬皇后(1331-1382)安徽宿州人,「有智鑒,好書史」,她早年喪母,被郭子興夫婦收養為義女。

郭子興作農民起義軍元帥時,馬氏嫁給了英勇善戰的朱元璋。郭子興性情暴躁,氣度狹小,在別人挑撥下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飲食。馬氏偷出剛出爐的熱餅,揣在懷裡給朱元璋送去,以至燙傷了胸脯。在朱元璋領兵征戰的年代,她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一次,與朱元璋敵對的陳友諒大兵臨城,不少官員百姓準備逃難。在人心慌亂的緊急時刻,馬皇后鎮定如常,「盡發宮中金帛犒士」,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里,馬皇后和他患難與共。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殘忍,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借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制。馬皇后一直保持過去的儉樸作風,平日穿洗過的舊衣服,破了也不忍丟棄。並教導妃嬪不忘蠶桑的艱難。遇到荒年災月,她帶領官人吃粗劣的菜飯,以此來體察民間疾苦。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二歲的馬皇后病逝。臨終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本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31年)三月初八日。1625年,年僅13歲,嫁給了清太宗皇太極為側室福晉。皇太極死時,孝庄32歲,她六歲的兒子福臨繼承了皇位,改元順治。她「母因子貴」晉封為皇太后,順治死時年僅24歲,由8歲的康熙繼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為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幼主,為清初的繁榮和穩定立下漢馬功勞,而史學家對其評價甚高,稱她是明末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終年活了七十五歲。葬入清東陵風水牆外的昭西陵。

寧靜在《孝庄秘史》中飾演孝庄

孝獻皇后(1639-1660年)董鄂氏,又譯棟鄂氏,世稱董鄂妃,清順治帝福臨寵妃,內大臣鄂碩之女,撫遠大將軍費揚古之姊。有學者認為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是董鄂妃的前夫,並且由於順治與其搶奪董鄂氏而死,這個傳說不見於正史。

董鄂氏18歲入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破格頒詔大赦,其父亦進為三等伯。次年,董鄂氏生皇四子,僅三月夭折,未命名,封榮親王。

董鄂氏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極,親制行狀悼念。追謚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東陵的孝陵。參考《夢繞董鄂妃》

董鄂妃之死對福臨的打擊極大,福臨「竟至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五八月二十一日(9月25日)董鄂妃被追封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簡稱端敬皇后,而對此,福臨「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但追封董鄂妃為皇后已算是違背禮數,時順治之皇后—孝惠章皇后仍在,而嬪妃卻先皇后一步得到皇后謚號,已經大大的超越禮制,日後福臨所下的罪己詔之中,便有指出此事實屬違禮)福臨親自撰寫其《行狀》數千字,並命大學士金之俊為她作《別傳》,輟朝五日以示哀,用藍筆批答奏章四個多月注六,甚至再萌剃髮出家的念頭,經各方人士勸阻才未果。三七(陰曆九月初十日,西曆10月13日),在景山火化,由茚溪行森秉燭,偈語曰:出門須審細,不比在家時;火里翻身轉,諸佛不能知。136天後,即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福臨亦逝。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1663年7月10日),董鄂氏與福臨合葬孝陵。

霍思燕在《少年天子》中飾演董鄂妃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競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

劉丹在《還珠格格》中飾香妃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杏貞),通稱慈禧太后,滿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死後清朝上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垂簾聽政——慈禧劉曉慶飾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東方陶瓷】中國古代明清時期瓷器藝術精品欣賞
【精品會】地下排污 天大謊言
【精品都市·名醫堂】麻醉到底有多神奇?!
精品郵票2008
精品閱讀:堅強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精品 | 群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