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 造像

上海市博物館 北齊 釋迦牟尼佛石像

在佛教中,按照修行的程度,證得不同的果位,依果位高低劃分佛、菩薩和羅漢等。證得果位的標準是「覺」的層次。覺有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和覺行圓滿三義,佛是三義具全,菩薩缺最後一義,羅漢缺後兩義。所以佛又稱「覺者」。「覺者」音譯就是「佛陀」、「浮屠」、「浮圖」等,簡稱「佛」小乘佛教的「佛」,一般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釋迦牟尼是梵文的音譯,「釋迦」是種族的名稱,意思是「能」。「牟尼」是一種尊稱,意思是「仁」、「忍」、「寂」等。釋迦牟尼合起來的意思是「能仁」、「能忍」、「能寂」等,即「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的本名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因為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所以被稱為「佛祖」。同時,因其「佛備眾德,為世欽量,故號世尊」,所以,釋迦牟尼又被奉為「世尊」。而大乘佛教則認為,一切覺行圓滿者皆可稱「佛」。所以大乘佛教認為除釋迦外,三世十方有無數無量的佛。如過去七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等。上海市博物館這件北齊 釋迦牟尼佛石像釋迦面相豐潤,稍稍內收的唇角,蘊含著親切的笑意。圓肩寬胸,衣裙刻劃洗鍊流暢。背光的雕飾富麗精美,疏朗的火焰紋和繁密的植物紋相結合,極具裝飾之美。 上海市博物館 隋 阿彌陀佛三尊銅像

20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又作「阿彌多佛」,略稱「彌陀」,凈土宗的主要信仰對象。根據《阿彌陀經》的記載,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稱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大雄寶殿中常作跏跌坐,以右掌壓左掌(掌心皆向上)置足上,掌中是寶瓶或金蓮台。也有的造像不作與願印,不託寶瓶或金蓮台,而將雙手作品級手印。阿彌陀佛的品級手印分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九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好的品位是上品上生手印,即雙手都將拇指與食指相接作環狀,其餘三指伸直相迭,左手上右手下,雙手的拇指指尖與食指的前二指節相抵朝上。阿彌陀佛的左脅為觀世音菩薩,右脅侍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也稱「阿彌陀三尊」。 隋(公元581--618年) 阿彌陀佛三尊銅像 該像為四腳長方形底座,上承一佛二菩薩、二供養人、二獅子。主尊佛像結跏趺坐於蓮台上,袈裟右袒,手勢作說法姿態,座下為束腰形仰覆蓮座。菩薩面佛而立,左尊持寶珠,右尊拈寶花,皆高髻寶冠,面相豐腴,低眉垂首,神態靜穆閑適。供養人為一男一女。女供養人披帛恭立,一手捧物;男供養人合掌當胸,表情謙恭。獅子張口吐舌,作踞蹲狀。作品主體突出,布局疏密有致,大小相間,富有變化之趣。每尊造型均很精巧,透雕的頭光和蓮座紋飾更有玲瓏剔透之美,為隋代金銅像中的上乘之作上海博物館 唐 菩薩石像

不論到何處,去博物館都是我的首選。這次春節到上海也不例外。我是第二次來上海博物館參觀,而老公已是第四次了,館中的每一件展品,每次看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如這件盛唐巔峰之作的菩薩像,一見著她我便心生歡喜,心蓮第次開放,看著她一種靜謐、平靜由心而生,似乎那平時生活中的一切不遂人意都被她溫婉如春的眼光給撫平了,而只餘下無盡平和與幸福。

這是一件難得的盛唐佳作。菩薩面呈滿月型,豐潤秀美,表情安祥。細腰,著長裙,褶襞刻劃自然流暢,富有動感。優美的"胡跪"姿勢,使形象更顯生動。整個作品以漢白石圓雕而成,石質的細膩滋潤,加上精練嫻熟的刀法,使之成為盛唐菩薩像的創作典範。

上海市博物館 北周 千佛石碑

上海市博物館 東漢 樂俑

這是一對藝術性很高的東漢吹奏俑中的撫琴俑。它們的整體造型概括洗鍊,表情生動自然,尤其是那眉飛眼笑的形態,把陶醉在樂曲聲中而自得其樂的古樂演奏者,刻劃得維妙維肖,極其傳神。博物館未說明來自何處,但從樂俑的形制看很像是四川重慶附近,不信可看看我拍的《四川省博物館館藏俑類藏品》內有相類似的樂俑,漢代的雕塑有著簡潔、生動、寫意、傳神、題材廣泛多取自於民間,有著一種流動的美,是物我兩忘的精神樂園。

上海市博物館 東漢 紅陶聽琴女俑

北周(公元557-581) 千佛石碑 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歲月的風沙雖然已將它消蝕得殘缺不全,但四周滿刻的千佛小龕,依然給人一種神聖的感覺。整個石碑布局嚴密,排列規整,正背中央鑿刻釋迦與彌勒佛,生動地表現出"賢劫千佛"的莊嚴之景。北周佛教造像 北周造像主要的風格特徵是面闊而方圓。一般來說由於過度強調頭部的表現,形成頭身比例失調,相對現實中人體而言,佛像造型頭大而身軀小。北周造像,除主尊、脅侍和供養像外,無其他雕飾,對比之下,確實是拙樸簡潔之代表。上海市博物館 另星石刻石雕

上海市博物館 五代 樂伎石像此系古塔壁面浮雕殘石。三樂舞伎形態各異:中擊鼓、右吹笙、左起舞。雕刻者對樂伎的動態節奏,對舞伎的優美舞姿,都作了逼真的刻劃。整個作品,手法洗鍊,質樸無華,生活氣息濃郁,於含蓄中洋溢著歡樂氣氛。

上海市博物館 大理國盛明二年 大日遍照鎏金銅像

上海市博物館 宋 菩薩鎏金銅像

上海市博物館 遼 菩薩鎏金銅像 雕塑與繪畫一樣,是人類本能驅使下產生的藝術形式。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雕塑,刻划動物、人體以及一切現實存在或者僅存在於想像世界中的形象。雕塑與繪畫又不一樣,表現的是立體的質感與空間的美。所以,雕塑對眼睛的要求更高,對觸覺的依賴更重。雕塑是一切藝術的終結,從Aphrodite、Venus、Laocoon到David,還有什麼人類的創造比這些凝固的美更能散發出一種迷人的氣息呢。像Pigmalion一樣, 愛戀一座雕像,直至偉大有神賜予她生命,此時我們與希望同在。 中國雖然沒有孕育出同希臘羅馬般偉大的雕塑時代,但是卻有過無限接近「偉大」的時刻。商周銅器,秦漢的陶俑,唐陵墓雕塑,還有大漠斜陽下石窟寺里一尊尊佛與菩薩。是的,佛與菩薩,當宗教與藝術鉚接在一起的時候,一種力量促使渺小的人類不斷創造驚喜和奇蹟。上海市博物館的雕塑館陳列正是這樣一個藝術的世界,同時它也是佛的世界。當歷代佛、菩薩與弟子集中在這個僅640平方米的空間里,一種肅穆莊嚴的氣氛似乎又戰在了藝術之上,這是一個遊離於藝術與宗教曖昧處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陶瓷】上海博物館藏宋代國寶汝窯瓷器欣賞
上海博物館藏古玉
明代沈周《行書翻雲覆雨七言詩軸》上海博物館藏
古玉界:上海博物館館藏古玉
上海博物館陶瓷器欣賞02

TAG:博物館 | 上海 | 上海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