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第二十六課(十六)十善業之差別
【十善之差別:即十不善之反體,身三善業:救護他命,作大布施,住於梵行;】
平常很多弟子,無論是一人還是集體,經常去放生,這就是在救護他命,這樣做的意義非常廣大,也非常值得讚歎。
布施,需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定奪。此處供養和布施是一個含義,因此即便只是在諸佛菩薩面前供養一朵路邊採摘的小野花,也是布施。總之,平常不去偷盜而布施,意義非常廣大。但在我們平常布施的過程中要記住,作為修行者,布施從善是我們的宗旨,也是我們該做的事,所以平常從事這些善法的時候,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心態。比如布施乞丐的時候,你認為乞丐很卑微,而你作為布施者,則有一種優越感,倘若用這樣的方式布施,恐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布施度。也許能算布施,但算不上度(波羅蜜)。要記住,遇到一個布施的緣,讓我們可以從事善法,是應該感恩的,絕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心態認為自己在給予他人恩惠。總的來說,此處的大布施是不偷盜的反面。
住於梵行,就是不邪淫、持戒的意思。在座的弟子們身處高原,一天學習幾個法,恐怕不是很現實,但平常按照漢地的方式學習一些戒律,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的。作為修行者,我們應該多學習一些戒律,尤其對出家人而言,如果只是受了戒,但不知道該如何去護持這些戒條,可能還是不太圓滿。以上講解的是三種身善業。
【語四善業:言說諦實,化解冤讎,言語悅耳,說法或止語;】
從此以後不說綺語,平常說的話都與正法息息相關,或平常話不多,可以止語。
【意三善業:少欲知足,欲他安樂之慈心,於三寶等心生勝解。】
少欲知足這點真的很重要。我等歷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曾經說過,若心不滿足,即便自在三界,內心也不會覺得圓滿,所以我們必須要有知足心。
欲他安樂之慈心,指平常不僅沒有害心,而且時時想到,願天下所有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
對三寶等心生勝解,就是要對三寶生起信心而非邪見。
以上稱之為十善業。這些從文字上而言,當然沒什麼難以理解的地方,相信只要多看幾遍,就能銘記心中,所以希望大家不僅聽懂,更能通過實修細緻理解以上講解的十不善業及十善業法。如果我們僅僅口說信任因果,內心卻不懂這些道理,恐怕很難做到圓滿。只有懂得這些道理,才能做到真正的斷惡行善。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男女差別16圖
※經典之作:有能力的男人和沒能力的男人的差別
※改衣揭秘丨5元改褲腳和25元的差別有多大?
※早上起床時, 男人與女人的差別 [圖文]
TAG: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