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有漿色未必是古玉真品(鑒定古玉錯誤依據之五 祥雲軒玉說之六十三)

玉器有漿色未必是古玉真品

(鑒定古玉錯誤依據之五祥雲軒玉說之六十三)

(總919篇)

本文原創歡迎轉載抄襲必究

常常聽到有人說,古玉必包漿,沒有包漿的玉器一定不是古玉真品……

祥雲軒認為,這句話的前後兩個分句的說法都不正確,古玉大多都包漿,但是有的古玉就不一定包漿,出土文物中有不少玉器並未包漿;所以,沒有包漿的玉器不一定都是新玉或仿玉。古玉有不包漿的,新玉也有包漿的。人們根據「古玉必包漿」的判斷,往往會把個別包漿或近似包漿的仿古玉器作為古玉真品收藏。

如果在二十年前,製作仿品,還沒有大量開發、運用帶有皮色的玉料,所以那時見到包漿的玉器,基本都會是古玉真品。可是現在今非昔比,帶有皮色的玉料都已經抬高玉價,帶有皮色的紅山仿品的批發價比一般仿品貴四倍到十倍。

祥雲軒認為,鑒定古玉的依據或標準要有的放矢,要與時俱進,要從實際出發,要針對當今高科技高仿品強力衝擊古玉收藏的嚴酷現實。

第一,仿品玉器中,有不少是由保留天然沁色、沁皮所制的玉品。天然皮色的部分由於經受過千萬年的侵蝕,雖然在製做仿品之時有所剝削,但是其皮色仍然具備泌漿、包漿的條件。在上手盤玩之後,在溫度、濕度適宜之時便逐漸包漿。這並不能證明它就是古玉真品。因為在能夠包漿的原始皮色部分以外的部分,尤其製作仿品時由於器形的要求,挖削較深的凹窪處、腋窩處,即去掉的部分較深厚,便裸露出新鮮的玉心部分,由於玉心部分未曾有經受原始自然侵蝕,尚不具備泌漿或包漿的條件,因而顯得新鮮,乾澀,並留有當代工具的磨痕。這種仿品的鑽孔中往往也都是新鮮無漿的,或人為灌泥漿,或塗抹異物,仔細辨析,會發現作偽的手腳。

第二,運用稀少的玉石品種,即容易產生包漿效果的玉料,所制的古玉仿品容易產生幾近包漿效果的漿色。東北產一種艷黃色玉石,色澤艷,硬度低,上手後很快就產生油潤的亮澤,頗似包漿。2000年之後出現大批此種玉料的紅山玉仿品,頗受青睞。據說此種玉礦已經枯竭。祥雲軒曾收藏十多件此種玉料的精美仿品,曾盤玩過兩件,盤後油潤亮澤,著人喜愛。還有一種玉石奶白色,白色濃重,有異色花點,可能產在西部陝甘地區。上手後白色更加深濃,油亮,近似包漿。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這種仿品玉器上絲毫沒有古沁痕迹,其色、花點均為天然色,非為沁色。

第三,運用油性較足的玉料製作的古玉仿品,上手後很快就會亮潤,經驗不足的玩家容易認為是古玉真品,不然怎會如此亮潤?運用放大鏡觀察,玉面絲毫沒有古沁痕迹,沒有沁凹(沁坑、沁溝),沒有可以找到沁門的沁紋或沁色,玉面上只有當代精密磨具所留的細膩磨痕與拋光,並沒有古玉上常見的漿點或漿斑或漿塊。另一種煙色黃玉(亦稱糖玉),人工製作橘皮紋,經酸蝕,上手加盤,滋潤亮澤,漿色極佳,此料製作紅山玉器仿品,認同率極高。

第四,近十年來,仿商周玉器生產技術嫻熟,操作規範,紋飾精美,用料講究,多用黃玉、白玉,也用青黃玉、青玉、碧玉。玉質堅硬,密緻,漿色油性俱佳,敲擊多有清脆的鋼玉之聲,人們大多認為是和田玉質。精磨、做皮、做膜之後,漿色、光感、手感幾乎勝過真品古玉,頗受藏家青睞,專家好評,拍賣行推崇。

祥雲軒經多年研究發現,仿製痕迹如下:1.一面坡工與古工不同:線坡為一刀製成,在同一條長達幾公分的線坡上,坡寬度、坡斜度、坡棱銳度若一,古代工具,古代技藝、古人操作,絕對不會做出如此銳利、快速、精確、嫻熟、暢達的當代先進工藝與器具才能做出的效果或特徵,與古代砣磨的寬窄不一、起伏不一、斷續運刀的陰線工法特徵大相徑庭;2.坡面上的平行微痕細膩,微淺若一,與深淺不一、斷續銜接、起伏運行、左右擺動的古工痕迹有顯著差異;3.帶有原始皮色、紋理之處,往往有人為的坑疤、線溝,以仿古沁坑、沁溝;4.仿品上人工「包漿」經盤,很快呈為磨光狀態,而非古玉的包漿狀態。

第五,塗蠟,塗脂,拋光,以仿古玉包漿狀態。市場上流行的大量的商周戰漢玉器仿品,上手有「澀」感,為塗蠟、塗脂感。

總之,仿品上的人工包漿,需要仔細辨別其與古玉包漿的區別;保留原料上的皮殼的泌漿與包漿,不能代替並說明整件玉器全部包漿,需要仔細全部審查與研究。研究玉器包漿,不能一望光亮與色澤,就認定是古玉包漿,在當代仿古技藝面前要時時提防。

(請點擊http://blog.sina.com.cn/6xyx進入祥雲軒的博客)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中國玉器鑒賞—漢代玉器(下)
望山橋1號楚墓棺內珍寶重見天日 玉器琳琅滿目
從不熟知的另一面了解紅山玉器
解讀紅山玉器
弗里爾博物館收藏的洛陽金村戰國古墓玉器及其他古玉(四)

TAG:錯誤 | 鑒定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