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一號工程」開出全新賽道 浙江日報
永嘉:「一號工程」開出全新賽道 戚祥浩黃琴琴黃伯希 「永遠的山水詩,最美的桃花源。」千年前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經過永嘉,這片山水便有了不凡的意蘊。 為守護好這片靈山秀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永嘉縣就提出楠溪江流域嚴禁發展工業,這意味永嘉全縣904個行政村中有578個村,要在工業化的浪潮中變身。2017年7月,永嘉響應省委號召打響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發令槍,經梳理共有薄弱村258個,85%以上位於楠溪江流域。清幽寧靜的灘林溪水,成為「消薄」主賽道。 永嘉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號工程」,通過選優配強班子,健全服務保障,不斷夯實黨建基礎,以項目集中開竣工為抓手,打出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增收組合拳,持續推進全縣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短短一年間,永嘉258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薄弱村的集體收入從無到有,近100個村實現百萬元級跨越。
百舸爭流乘風浪,千帆競渡逐春潮。今年開春,永嘉總投資45.02億元的481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集中開工,預計年內可為585個村村集體增收9343萬元。截至目前,全縣已經開工和達成意向合作的項目累計698個,計劃總投資近百億元。
村集體家底厚起來,為永嘉「一帶兩城五組團」發展戰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楠溪大地上,城鄉齊頭並進共發展的奔跑,正不斷提速。新方位下,永嘉為新跨越衝刺。
凝聚共識
釘釘子般精準抓落實抓成效
如何在守護楠溪江綠水青山的同時,消除佔據溫州六分之一多的薄弱村?永嘉給出的答案是:傾其所能給予政策財力支持,營造優良發展環境。
永嘉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不僅各級書記帶頭抓,更是親自抓,以釘釘子的方式精準抓落實抓成效,持續強化各方責任,凝聚發展共識。
18家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與縣委簽訂項目責任狀,22個鄉鎮(街道)與縣委簽訂目標軍令狀,904名村黨支部書記將集體經濟工作目標寫進「辭職承諾」。同時,永嘉縣委出台《關於堅決打贏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幹部責任、產業政策、財政傾斜三管齊下,明確8條扶持措施,條條直指「消薄」關鍵點。
整個推進過程中,永嘉不斷自我加壓。2017年8月底,永嘉縣委決定省定三年「消薄」任務在一年內完成,為接下來的兩年里高質量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贏取空間和時間。
一聲令下,全縣動員。縣級100名「消薄」專員,鄉鎮600名駐村幹部,村級600名主職幹部,全部奔赴「消薄」第一線。
圍繞「三年任務一年完成」的攻堅目標,實行壓力傳導和任務分解。永嘉從鄉鎮(街道)中篩選出178個轉化難度係數最大的村,由縣領導對照《九聯繫制度》,牽頭掛鉤聯繫部門進行定點攻堅指導,每周召開進度分析會,幫助鄉鎮(街道)解決實際困難254個,實現178個村同步轉化。同時,將「全面轉化經濟薄弱村,實現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村不低於30%」作為底線要求,明確「任務未完成人員不調整」,牢牢擰緊工作「責任弦」,全面激發鄉鎮(街道)責任和擔當意識,將責任層層壓實並化為一股股幹勁。
帶領村民做好「鄉村旅遊+」和電商平台,修建健身觀光游步道,謀劃旅遊項目……永嘉縣鶴盛鎮西爐村90後周姍姍自去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做足柿子文章,不僅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體家底也厚起來。但她一刻也不敢鬆懈,神經始終綳得緊緊的。
「稍有鬆懈,就會落後。」周姍姍說,山對面的東爐村,同樣盛產紅柿,去年停摘村集體的紅柿林,紅彤彤的柿子留在枝頭當風景,吸引了上海、寧波等地大量遊客前來旅遊攝影。村民在家門口擺攤,自產柿餅、番薯棗供不應求。
而東爐村黨支部書記周仙琴也一直盯著西爐村的發展腳步。她說,在把西爐村經驗複製過來的同時,還要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村裡正著手打造梯田花海觀光旅遊項目。
一個希望趕超,一個渴望騰飛,類似西爐村和東爐村相互比拼共謀發展的故事,在永嘉還有很多。眼下,各村圍繞村級集體經濟,你追我趕,鉚足勁搞發展,不斷掀起幹事創業熱潮。
項目為王
打出村集體保質保量增收連環掌
打造百畝向日葵花海,舉辦「永嘉縣首屆風車節」,著手推出「四季主題農場」項目……在永嘉縣沙頭鎮豫章村,一個個項目落地見效,加速了村莊經濟騰飛。
然而,兩年前的豫章村因為缺乏規劃,集體經濟年收入僅3.5萬元。
2017年,新一屆村「兩委」班子藉助全省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東風,充分挖掘本村的區位、資源優勢,發展項目猶如上演「帽子戲法」。
在將村裡143畝土地使用權收歸集體開發過程中,為打消村民對項目可能失敗從而利益受損的擔心,村黨支部書記胡建雲和村委會主任肖啟雲各拿出10萬元作為保證金。令他們欣慰的是,項目推出後,豫章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僅向日葵花海項目,就吸引了30多萬人次遊客到村裡來,帶動村民增收80多萬元。當時我們村有一戶全家上陣賣茶葉蛋,一天賣到了6000多塊錢。」胡建雲說,成功讓大家的信心越來越足。今年7月份正式對外營業的「四季主題農場」,預計能為村集體帶來百萬元收入。
一炮走紅,並非偶然。在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豫章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從哪裡入手」。胡建雲說,當時相鄰的珠岸、渠口兩村的發展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示,那就是在資源優勢上做文章。
永嘉結合各鄉鎮(街道)區域和產業特點,因地制宜深化「一村一項目」攻堅計劃,確保每個村至少有1個自主經營性項目。
整個過程,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全程介入,牽頭抽調職能單位人員成立評估小組,細化項目准入、規劃立項、項目管理及竣工驗收等標準,並對項目推進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常態化的監管評估,加強項目的規範化、科學化管理,確保項目質量。全縣698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全部由掛鉤領導和掛鉤單位認領包案,通過資金扶持、政策傾斜、跟蹤服務,幫助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實際問題。
稠樹村是個位於國家4A級景區楠溪江核心流域的小村莊,可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公共建設一直都未見起色,連村辦公樓也只能蝸居在村祠堂內。
眼看著周邊的村莊一個個富裕起來,村黨支部書記葉禮藏卻一再提醒自己不可操之過急,不能將稀缺的山水自然資源隨意開發。「我們吃過這樣的虧,早年將近千畝的集體灘林廉價租給某投資方,可由於對方實力有限,後來成了半拉子工程,胡亂搭建的棚屋一度影響了灘林景觀。」
「怎麼認識和把握自身的優勢?要強化現有優勢,發掘潛在優勢,努力把原有的劣勢轉化為新的優勢。」這是永嘉縣委組織部引導各村去思考的問題。對於像稠樹村這樣集體資產閑置的村,該縣通過整合打包村級資產、牽線搭橋進行承包租賃,充分喚醒這些沉睡的資源。
最終,永嘉縣水務集團向稠樹村遞來了「橄欖枝」,雙方約定「在充分保證生態資源不被破壞的前提下,進行保護性開發」。很快,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表決,57名代表全票通過此項合作事宜。
抱團發展
匯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強大合力
一座座現代化農作物大棚拔地而起,一條條游步道串起景點……在珍溪流域,村級集體經濟正在悄悄發生一場由表及裡的變化:趁著農閑之餘,廊下村村民袁霞英到大棚里幫忙,每天工資130元;水岩村林丐蓮夫婦接過了打理橘園任務,年收入6萬元……
作為楠溪江支流之一的珍溪,由於資源零散、路途偏遠,過去一直處在深閨待人識。南達集團的到來,掀開了整個珍溪流域的發展篇章。
該集團成立楠溪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0億元,在珍溪流域開發珍溪生態養生農業產業帶項目。「五園一帶一古村」規劃布局,形成以精品農業為重點、森林養生為主題、休閑觀光為基礎的大健康產業帶,總佔地面積2萬多畝,涉及沙頭鎮22個村。
永嘉依託生態資源優勢,按照「資源相近、地域相鄰」原則,將區域內各村的零散資源整合打包,形成「大資源」引入「大項目」,推動整片連體開發,走可持續綠色抱團發展之路。
而對地域偏遠、交通不便、資源貧瘠、產業基礎薄弱的村,當地黨委、政府主動介入,引導各村聯合抱團註冊成立實體公司,異地購置中心城鎮物業店面或建設標準廠房,通過出租經營實現村村持續增收。如該縣橋下鎮依託教玩具產業優勢,由小京嶴村等54個村聯合抱團註冊成立股份公司,採取PPP模式,投資建設教玩具研發中心和標準化工業廠房用於出租經營,預計年收入達500萬元以上。
此外,對資源整合難度較大、開發利用率低,物業項目發展存在瓶頸的村,永嘉通過抱團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規模效應,注入「互聯網+」要素,做大做強傳統產業。如巽宅鎮以沙埠村紗面品牌打造為載體,輻射帶動周邊龍前村等5個村落,抱團成立專業合作社,統一註冊商標,統一包裝購銷,目前產品預定量已達6000多箱。
在做大村集體蛋糕的同時,永嘉各地堅持突出「紅利共享」理念,把村集體的錢用在提升村民福利、美化村莊環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方面。除每年發放股權分紅外,眾多村集體還建立了助老金、助學金、困難救助、醫療補助等扶助制度。如大若岩鎮大元下村規定,患病村民治療費用達到萬元以上的,由村集體補助20%,單人最高補助3萬元。該村還陸續投入1100多萬元,開展村莊整治,優化基礎設施。同時,村裡還出資開辦了「村民學校」,舉行「最美家庭」「最美媳婦」「綠色家庭戶」「文明家庭戶」等評比。
集體富了,村莊美了,鄉風好了——眼下在永嘉,越來越多的村民成為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堅實力量,各方力量匯聚一起,形成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大合力。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海外版 第五屆馮牧文學獎揭曉
※悠悠登溪水 浙江日報
※朱莉術後想婚:宜早不宜遲·杭州日報
※桂林新聞辦證實桂林日報不當報道引發上訪
※日修憲之爭迎關鍵一役 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