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件事,改變台灣歷史進程
台灣民主選舉發展時間軸
逆境前行:(1951~1987)
1951年
台灣省實施地方自治,開啟民選台灣省議員與全台縣市長之路。1951年1月7日,黨外人士吳三連挑戰國民黨成功,以無黨籍身份當選首屆民選台北市長。
1954年6月2日
台灣省議會首屆民選議員就職。郭雨新、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許世賢五位黨外人士因「為民喉舌」,被稱為「五龍一鳳」。
1960年
雷震事件爆發,台灣民主進程遭遇巨大挫折。
20世紀60年代
候選人競選活動形式逐漸成熟,選舉造勢、跑「紅白帖」、拜票謝票等活動形式流傳至今,成為台式民主的一大特色。
選舉造勢、跑「紅白帖」、拜票謝票等活動形式流傳至今。
20世紀70年代
國民黨為防止黨外人士坐大,於選舉中屢屢「做假票」、「做廢票」,干擾選舉。
1977年11月9日
「中壢事件」爆發,國民黨於桃園縣長選舉中作假,後東窗事發。憤怒的群眾抗議選舉舞弊,搗毀警察局。重新計票後,由黨外人士許信良當選。「中壢事件」引領的街頭運動潮流,也讓台灣民主蒙上暴力亂象的陰影。
「中壢事件」。
1979年
「美麗島事件」爆發。涉案的呂秀蓮、陳菊以及辯護律師團中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人從此登上歷史舞台,並改變了日後台灣歷史的走向。
「美麗島事件」爆發。
1986年9月28日
民主進步黨成立,台灣民主進程進入新階段。
民主進步黨成立。
1987年7月15日
台灣地區正式解嚴,解除黨禁、報禁、遊行集會禁令,台灣民主進程得以加速發展。
1987年,台灣地區正式解嚴。
歷史新篇(1987~2000)
1990年3月16日
「野百合學運」爆發,「萬年國會」之後走入歷史,政治改革開始加速進行,台灣民主化進程進入新階段。
1994年
陳水扁當選首位民進黨籍台北市長。
1996年
台灣地區舉行首次「總統直選」,李登輝成為首位民選「總統」。
1997年
國民黨於縣市長選舉中慘敗,台澎金馬23縣市中僅獲8縣市執政權,民進黨不僅席次過半數,得票率更首次超過國民黨。
2000年
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實現首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首次丟掉台灣地區政權。此次政黨輪替,更造成國民黨來台後的最大分裂。分裂出的台灣團結聯盟與親民黨,也成為之後選舉中重要參與者。
藍綠抗衡(2000至今)
2004年
「三·一九槍擊案」爆發,陳水扁與呂秀蓮在掃街拜票時遭到槍擊,該事件使陳水扁以極其微弱差距連任。本次選舉造成不同陣營民眾間高度對立,造成台灣社會嚴重族群撕裂。
2008年
馬英九挾極高人氣,以民選「總統」以來最高票當選。台灣實現二度政黨輪替,民進黨跌入低谷。
2014年11月29日
國民黨於「九合一大選」中慘敗,台澎金馬22個縣市中僅收穫6縣市,民進黨大勝,聲勢達到頂峰。
然而台式民主選舉也給台灣社會帶了不少亂象:
◆選舉至上 事效不彰為了贏得選舉,尋求連任的現任公職常因勤跑選舉而荒廢職務,一切選舉至上,監督、公務都先拋一邊。
◆為搏感情 「立法委員」不立法為了與民眾搏感情來贏得選舉,現任「立委」往往勤跑婚事喪事,花費大量時間用於細碎的選區選民服務。而國家立法大事、監督政府職能卻拋在腦後,「立法委員」里長化。
◆為了勝選 不惜撕裂社會族群進入21世紀之後,藍綠雙方為了鞏固基本盤,不惜撕裂族群,造成台灣社會嚴重的社會撕裂與族群對立,貽害無窮。
◆罪行豁免 黑道搖身一變成「立委」由於享受刑事豁免權,不少黑道勢力紛紛借選舉尋求豁免,公職身份為黑道貼上護身符。
台灣選舉歷程,與台灣民主發展密切相關。圍繞選舉發生的大事件,也成為台灣歷史的轉捩點。本次台灣大選,面對可能即將到來的第三次政黨輪替,對於台灣與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值得期待。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